《清史稿》是北洋政府時期,經袁世凱批准,由趙爾巽為總擔綱編纂的一部大型清朝歷史史籍,因其未經總閱修訂即匆忙付梓刊行,故曰“史稿”。參與該史稿纂修的工作人員,前後有300多人,編纂時間歷達15年,最後成書536卷,800餘萬字。 《清史稿》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史料。但其在政治觀點、體裁體例、史實內容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和舛錯。認真研究總結《清史稿》纂修始末及其經驗教訓,對剛啟動的新的大型清史纂修工程,不無裨益和借鑒。
《清史稿》是北洋政府時期,經袁世凱批准,由趙爾巽為總擔綱編纂的一部大型清朝歷史史籍,因其未經總閱修訂即匆忙付梓刊行,故曰“史稿”。參與該史稿纂修的工作人員,前後有300多人,編纂時間歷達15年,最後成書536卷,800餘萬字。 《清史稿》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史料。但其在政治觀點、體裁體例、史實內容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和舛錯。認真研究總結《清史稿》纂修始末及其經驗教訓,對剛啟動的新的大型清史纂修工程,不無裨益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