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的經典之作,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同時,作為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的版本眾多、流傳極廣,書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的內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俠五義》,作者清代貴族弟子石玉昆,小說敘寫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充分地體現了底層人民的願望。其中包公在俠客們的幫助下平冤獄、“鍘龐昱”、“除藩王”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群眾的鬥爭精神。書中穿插了大量俠客白玉堂、展昭、歐陽春、韓彰、蔣平等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為,表現出他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本質。
《三俠五義》的出現,開創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小說前面講述北宋仁宗年間,包公出世,赴任定遠縣、執掌開封府,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公孫策設計要來御賜刑具三口銅鍘,安樂侯龐昱派人刺殺包公,南俠展昭暗中保護幫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後,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狸貓換太子”案,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南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耀武樓獻藝被皇帝封為“御貓”,引發“五鼠鬧東京”的故事,後來五義同歸朝廷供職開封府,其中間穿插韓彰蔣平等人捉拿採花賊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門生倪繼祖在北俠歐陽春、黑妖狐智化、小俠艾虎等人的幫助下剷除霸王莊惡霸馬強的故事。後半部主要講述白玉堂和顏查散等人治理洪澤湖水患、收復軍山、剪除襄陽王趙爵等誅強鋤暴的故事。
石玉昆,清代,約公元1798~1871年前後在世,號問竹主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蹟不詳,嘉慶、道光、同治年間著名的玩兒票子弟書說唱者,被後世奉為評話家,善講《忠烈俠義傳》(又叫《三俠五義》)整理編成書一百二十回,被譽後人為“單弦之祖”。
第一回設陰謀臨產換太子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詩曰: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台奏管弦。
天下太平元事日,鴦花無限日高眠。
話說宋朝自陳橋兵變,眾將立太祖為君,江山一統,相傳至太宗,又至真宗,四海昇平,萬民樂業,真是風調雨順,君正臣良。
一日,早朝,文武班齊,有西台御史兼欽天監文彥博出班奏道:“臣夜觀天象,見天狗星犯闕、恐於儲君不利。恭繪形圖一張,謹皇御覽。”承奉接過,·陳於御案之上。天子看罷,笑曰:“朕觀此圖,雖則是上天垂象,但朕並無儲君,有何不利之處?卿且歸班,朕自有道理。”早期已畢,眾臣皆散。
轉向宮內,真宗悶悶不久,暗自忖道:“自御妻薨後,正宮之位久虛,幸有李、劉二妃現今俱各有娠,難道上天垂象就應於她二人身L不成?”才要宣召二妃見駕,誰想二妃不宣而至,參見已畢,跪而奏曰:“今日乃中秋佳節,妾妃等已將酒宴預備在御同之內,特請聖駕今夕賞月,作個不夜之歡。”天子大喜,即同二妃來到園中,但見秋色蕭蕭,花香馥馥,又搭著金風瑟瑟,不禁心曠神怕。真宗玩賞,進了寶殿,歸了御座,李、劉二妃陪恃。宮娥獻茶己畢。
大多道:“今日文彥博具奏,他道現時夭狗星犯闕,主儲君不利。朕雖乏嗣,且喜二妃俱各有孕,不知將來誰先誰後,是男是女。上天既然垂兆.朕賜汝二人工璽龍袱各一個,鎮壓天狗衝犯;再朕有金九一對,內藏九曲珠於一顆,系上皇所賜,無價之寶,朕幼時隨身佩帶,如今每人各賜一枚,將妃子等姓名宮名刻在上面,隨身佩帶。”李、劉二妃聽了,望上謝恩。大子即將金九解下,命太監陳林拿到尚寶監,立時刻字去了。
這里二位妃子吩咐擺酒,安席進酒。登時鼓樂迭奏,彩戲俱陳,皇家富貴自不必說。到了晚間,皓月當空,照得滿園如同白晝,君妃快樂,共賞冰輪,星斗齊輝,觥籌交錯。天子飲至半酣,只見陳林手捧金丸,跪呈御前,天子接來細看,見金丸上面,一個刻著“玉宸宮李妃”,一個刻著“金華宮劉妃”,鐫的甚是精巧。天子深喜,即賞了二妃。二妃跪領,欽遵佩帶後,每人又各獻金爵二杯,大子並不推辭,一連飲了,不覺大醉,哈哈大笑,道:“二妃子如有生太子者,立為正宮。”二妃又謝了恩。
天子酒後說了此話不知緊要,誰知生出無限風波。你道為何?皆出劉妃心地不良,久懷嫉妒之心,今一聞此言,惟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宮;自那日歸宮之後,便與總管都堂郭槐暗暗鋪謀定計,要害李妃,誰知一旁有個宮人名喚寇珠,乃劉妃承禦的宮人。此女雖是劉妃心腹,她卻為人正直,素懷忠義,見劉妃與郭槐討議,好生不樂。從此後各處留神,悄地窺探。
單言郭槐奉了劉妃之命,派了心腹親隨,找了個守喜婆尤氏;這守喜婆就屁滾尿流,又把自己男人託付郭槐,也做了添喜郎了。
“一日,郭槐與尤氏密密商議,將劉妃要害李妃之事,細細告訴。姦婆聽了,始而為難。郭槐道;“若能辦成,你便有無窮富貴。 ”婆子聞聽,不由滿心歡喜,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對郭槐道:“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郭槐聞聽,說:“妙!妙! ”真能辦成,將來劉妃生下太子,你真有不世之功。”又囑咐臨期不要誤事,並給了好些東西。婆子歡喜而去。郭槐進宮,將此事回明,劉妃歡喜無限,專等臨期行事。
光陰迅速,不覺的到了三月,聖駕至玉宸宮看視李妃,李妃參駕,天子說:“免參。”當下閒談,忽然想起明日乃是南清宮八千歲的壽辰,便特派首領陳林前往御園辦理果品,來日與八千歲祝壽。陳林奉旨去後,只見李妃雙眉緊蹙②,一時腹痛難禁。天子著驚,知是要分娩了,立刻起駕出宮,急召劉妃帶領守喜婆前來守喜。劉妃奉旨,先往玉宸宮去了。郭槐急忙告訴尤氏。尤氏早已備辦停當,雙手捧定大盒,交付郭槐,一同至玉宸宮而來。
你道此盒內是什麼東西?原來就是二人定的好計,將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認不出是何妖物,好生難看。二人來至玉宸宮內,別人以為盒內是吃食之物,哪知其中就裡,恰好李妃臨蓐,剛然分娩,一時血暈,人事不知。劉妃、郭槐、尤氏做就活局,趁著忙亂之際,將狸貓換出太子,仍用大盒將太子就用龍袍包好裝上,抱出玉宸宮,竟奔金華宮而來。劉妃即喚寇珠提藤籃暗藏太子,叫她到銷金亭用裙絛勒死,丟在金水橋下。寇珠不敢不應,惟恐派了別人,此事更為不妥,只得提了藤籃,出鳳右門至昭德門外,直奔銷金亭上,忙將藤籃打開,抱出太子。且喜有龍袱包裹,安然無恙,抱在懷中,心中暗想:“聖上半世乏嗣,好容易李妃產生太子,偏遇姦妃設計陷害,我若將太子謀死,天良何在?也罷!莫若抱著太子一同赴河,盡我一點忠心罷了。”剛然出得銷金亭,只見那邊來了一人,即忙抽身,隔窗細看。見一個公公打扮的人,踏過引仙橋,手中抱定一個宮盒,穿一件紫羅袍繡立蟒,粉底烏靴,胸前懸一掛念珠,項左斜插一個拂塵兒,生的白面皮,精神好,雙目把神光顯。這寇承禦一見,滿心歡喜,暗暗地念佛說:“好了!得此人來,太子有了救了!”原來此人不是別人,就是素懷忠義、首領陳林。只因奉旨到御園採辦果品,手捧著金絲砌就龍妝盒,迎面而來。一見寇宮人懷抱小兒,細問情由。寇珠將始未根由,說了一回。陳林聞聽,吃驚不小,又見有龍袱為證。二人商議,即將太子裝入盒內,剛剛盛得下。偏偏太子啼哭,二人又暗暗的禱告。祝贊已畢;哭聲頓止。二人暗暗念佛,保佑太子平安無事,就是造化。二人又望空叩首罷,寇宮人急忙回宮去了。
陳林千捧妝盒,一腔忠義,不顧死生,直往禁門而來。才轉過橋,走至禁門,只見郭槐攔住道;“你往哪裡去?劉娘娘宣你,有話面問/陳公公聞聽,只得隨往進宮,卻見郭槐說:“待我先去啟奏。 ”不多時,出來說:“娘娘宣你進去。 ”陳公公進宮,將妝盒放在一旁,朝上跪倒,口尊:“娘娘,奴婢陳林參見,不知娘娘有何懿旨? ”劉妃一言不發,手托茶杯,慢慢喫茶,半晌,方才問道:“陳林,你提這盒子往哪裡去,上有皇封,是何緣故? ”陳林奏道:“奉旨前往御園採揀果品,與南清宮八大王上壽,故有皇封封定,非是奴婢擅敢自專的。 ”劉妃聽了,瞧瞧妝盒,又看看陳林,復又說道:“裡面可有夾帶?從實說來!倘有虛偽,你吃罪不起。 ”陳林當此之際把生死付於度外,將心一橫,不但不怕,反倒從容答道:“井無夾帶。娘娘若是不信,請去皇封,當面開看。 ”說著話,就要去揭皇封。劉妃一見,連忙攔住道:“既是皇封封定,誰敢私行開看!難道你不知規矩麼? ”陳林叩頭說:“不敢,不敢! ”劉妃沉吟半晌,因明日果是八千歲壽辰,便說:“既是如此,去罷! ”陳林起身,手提盒子,才待轉身,忽聽劉婦說:“轉來! ”陳林只得轉身。劉妃又將陳林上下打量一番,見他面上顏色絲毫不漏,方緩緩他說道:“去罷。 ”陳林這才出宮。這也是一片忠心,至誠感應,始終瞞過好妃,脫了這場大難。
出了禁門,直奔南清宮內,傳:“旨意到。”八千歲接旨人內殿,將盒供奉上面,行禮已畢。因陳林是奉旨欽差,才要賜座,只見陳林撲簌簌淚流滿面,雙膝跪倒,放聲大哭。八千歲一見,唬得驚疑不止,便問道“伴伴,這是何故?有話起來說。”陳林目視左右。賢王心內明白,便吩咐:“左右迴避了。”陳林見沒人,便將情由,細述一遍。八千歲便問:“你怎麼就知道必是太子?”陳林說:“現有龍袱包定。”賢王聽罷,急忙將妝盒打開,抱出太子一看,果有龍袱;只見太子哇的一聲,竟痛哭不止,彷彿訴苦的一般。賢王爺急忙抱入內室,並叫陳林隨入裡面,見了狄娘娘,又將原由,說了一遍。大家商議,將太子暫寄南清宮撫養,候朝廷諸事安頓後,再做道理。陳林告別,回朝復命。
誰知劉妃已將李妃生產妖孽,奏明聖上。天子大怒,立將李妃貶入冷宮下院,加封劉妃為玉宸宮貴妃。可憐無靠的李妃受此不白之冤,向誰申訴?幸喜冷宮的總管姓秦名鳳,為人忠誠,素與郭槐不睦,已料此事必有奸謀;今見李妃如此,好生不忍,向前百般安慰。又吩咐小太監余忠:“好生服侍娘娘,不可怠慢。”誰知余忠更有奇異之處,他的面貌酷肖李妃的玉容,而且素來做事豪俠,往往為他人奮不顧身,因此秦鳳更加疼愛他,雖是師徒,情如父子。他今見娘娘受此苦楚,恨不能以身代之,每欲設計救出,只是再也想不出法子來,也只得罷了。
且說劉妃此計已成,滿心歡喜,暗暗地重賞了郭槐與尤氏,並叫尤氏守自己的喜。到了十月滿足,恰恰也產了一位太子,奏明聖上。天子大喜,即將劉妃立為正宮,頒行天下。從此人人皆知國母是劉后了。待郭槐猶如開國的元勳一般,尤氏就為掌院,寇珠為主宮承禦。清閒無事。
誰想樂極生悲,過了六年,劉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嗚呼。聖上大痛,自嘆半世乏嗣,好容易得了太子,偏又夭亡,焉有不心疼的呢?因為傷心過度,競是連日未能視朝。這日八千歲進宮問安。天子召見八千歲,奏對之下,賜座閒談,問及世子共有幾人,年紀若干。八千歲一一奏對,說至三世子,恰與劉后所生之子歲數相仿。天子聞聽,龍顏大悅,立刻召見,進宮見駕。一見世子,不由龍心大喜,更奇怪的,是形容態度與自己分毫不差,因此一樂,病就好了。即傳旨將三世子承嗣,封為東宮守缺太子。便傳旨叫陳林帶往東宮參見劉后,並往各宮看視。陳林領旨,引著太子,先到昭陽正院朝見劉后,並啟奏說:“聖上將八千歲之三世於,封為東宮太子,命奴婢引來朝見。”太子行禮畢。劉后見太子生的酷肖天子模樣,心內暗暗詫異。陳林又奏還要到各宮看視。劉后說:“既如此,你就引去;快來見我,還有話說呢。”陳林答應著,隨把太子引往各宮去。
路過冷宮,陳林便向太子說:“這是冷宮,李娘娘因產生妖物,聖上將李娘娘貶入此宮。若說這位娘娘,是最賢德的。”太子聞聽產生妖物一事,心中就有幾分不信。這太子乃一代帝王,何等天聰,如何信這怪異之事?可也斷斷想不到就在自己身上,便要進去看視。恰好秦鳳走出宮來,(陳林素與秦鳳最好,已將換太子之事悄悄說明:“如今八千歲的世子就是抵換的太子。”秦鳳聽了大喜。)先參見了太子,便轉身進宮奏明李娘娘,不多時,出來說道:“請太子進宮。”陳林一同引進,見了娘娘,太子不由得淚流滿面。這正是母子天性攸關。陳林一見,心內著忙,急將太子引出,乃回正宮去了。
劉后正在宮中悶坐細想,忽見太子進宮面有淚痕,追問何故啼哭。太子又不敢隱瞞,便說:“適從冷宮經過,見李娘娘形容惟淬,心實不忍,奏明情由,還求母后遇便在父王跟前解勸解勸,使脫了沉埋,以慰孩兒淒慘之忱。”說著,便跪下去了。劉后聞聽,便心中一驚,假意連忙攙起,口中誇讚道:“好一個仁德的殿下!只管放心,我得便就說便了。”太子仍隨著陳林上東宮去了。
太子去後,劉后心中哪裡丟得下此事,心中暗想:“適才太子進宮,猛然一見,就有些李妃形景;何至見了李妃之後,就在哀家跟前求情!事有可疑。莫非六年前叫寇珠抱出宮去,並未勒死,不曾丟在金水橋下?”因又轉想:“曾記那年有陳林手提妝盒從御園而來,難道寇珠擅敢將太子交與陳林,攜帶出去不成?若要明白此事,須拷問寇珠這賤人,便知分曉。”越想愈覺可疑,即將寇珠喚來,剝去衣服,細細拷問,與當初言語一字不差。劉后更覺惱怒,便召陳林當面對證,也無異詞。劉后心內發焦,說:“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他二是如此心毒,哪知橫了心的寇珠,視死如歸。可憐她柔弱身軀,只打得身無完膚,也無一字招承,正在難分難解之時,見有聖旨來宣陳林。劉后惟恐耽延工夫,露了馬腳,只得打發陳林去了。寇宮人見了陳林已去,“大約劉后必不干休,與其零碎受苦,莫若尋個自盡。 ”因此觸檻而死。劉后吩咐將屍抬出,就有寇珠心腹小宮人偷偷埋在玉宸宮後。劉后因無故打死宮人,威逼自盡,不敢啟奏,也不敢追究了。劉后不得真情,其妒愈深,轉恨李妃不能忘懷,悄與郭槐商議,密訪李妃嫌隙,必須置之死地方休,也是合當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