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說》隋唐之際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子為了紀念他,弘揚他的思想學術,仿孔子門徒作《論語》而編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也稱《文中子說》。全書用講授記錄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講課時的主要內容,以及與眾弟子、學友、時人的對話,共分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問易篇、禮樂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關朗篇等十篇,是後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際思想發展的重要文獻。
《中說》隋唐之際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子為了紀念他,弘揚他的思想學術,仿孔子門徒作《論語》而編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也稱《文中子說》。全書用講授記錄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講課時的主要內容,以及與眾弟子、學友、時人的對話,共分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問易篇、禮樂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關朗篇等十篇,是後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際思想發展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