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春秋》是北魏崔鴻創作的記載十六國(304年~439年)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西晉滅亡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匈奴劉淵、羯石勒、氐苻健等建立的政權,歷史上總稱為十六國,這些政權各有自己的史書,但是體例不一,記述差距也較大。所以,崔鴻根據舊的記載,加以綜合彙編,寫成一百卷,此外還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 《十六國春秋》歷史地位很高,後來的魏收編寫《魏書》,唐朝時編修《晉書》,都將此書作為重要參考資料。不過到北宋時已經殘缺得只剩二十多卷。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時曾引用過,但已非全貌。
《十六國春秋》是北魏崔鴻創作的記載十六國(304年~439年)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西晉滅亡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匈奴劉淵、羯石勒、氐苻健等建立的政權,歷史上總稱為十六國,這些政權各有自己的史書,但是體例不一,記述差距也較大。所以,崔鴻根據舊的記載,加以綜合彙編,寫成一百卷,此外還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 《十六國春秋》歷史地位很高,後來的魏收編寫《魏書》,唐朝時編修《晉書》,都將此書作為重要參考資料。不過到北宋時已經殘缺得只剩二十多卷。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時曾引用過,但已非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