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 《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各卷依次為“故事(一、二)、辯證(一、二)、樂律(一、二)、像數(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機智、藝文(一、二、三)、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一、二、三)、藥議”。


《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 《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佔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佔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佔全書的46%。


從內容上說,《夢溪筆談》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如《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 “辯證”門談韓愈畫像條,使後人了解從北宋就產生並沿襲下來的一個錯誤:把五代韓熙載的寫真當成韓癒的畫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喻皓《木經》及其建築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樸的精通曆法、登州人孫思恭解釋虹及龍捲風、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瘊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該書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开始阅读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夢溪筆談》

作者:沈括年代:北宋221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