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會》,明朝進士萬民英著,《三命通會》在中國傳統命理學上擁有非常高的地位。
明代進士萬民英主篇宏篇巨著《三命通會》,除本人長篇高論外,其中匯集了三十多位名家八字算命的精華論斷,諸如:《元妙論》《造微論》《人鑑論》《精微論》《元理賦》《消息賦》《真寶賦》《元機賦》《絡繹賦》《金玉賦》《巫咸撮要》《氣象篇》《喜忌篇》《繼善篇》《六神篇》《憎愛賦》《明通律》《玉井奧訣》《金聲玉振賦》《金鼎神秘律》《看命口訣》《骨髓歌》《四言獨步》《五言獨步》《心鏡五七賦》《驚神論》《搜髓歌》《六甲十二時斷》等等,至清代《三命通會》被編入《四庫全書》。至於民間著述,更是浩如煙海。
而清朝編修的《四庫全書》將他的著作《三命通會》和《星學大成》收錄,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三命通會》作者為明朝進士萬民英,清朝編修的四庫全書,將其著作《三命通會》和《星學大成》收錄,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此書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為主,以月為核心時為輔,定人吉凶。後三卷記載了,大量的平古歌賦極具實際操作指導意義。該書在歷史上擁有非常高的地位,是中國傳統命理學習者不可不看的一本書。在內容完整上古本里要數文淵閣《四庫全書》中收錄的內容最全,現代本的要數增廣校正版《三命通會》內容最全。
該書總結了,八字推命術二百多年發展的歷史,擷取其中的精華,摒棄了一些繁瑣無稽的說法,使八字推命的體系更加完備,八字推命術至此達到理論的巔峰。 《三命通會》的體系和構成上,以正宗古命法和財官格局命法為主,是空前絕後的八字命理學的集大成之作。萬氏在多年的實踐中發現無論十神、格局、神煞、納音論命,都有其道理和應驗性,關鍵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運用方法,所以他作為一個歷史的傳承者繼承了先賢的經典論命法。全書共十二卷,後三卷收錄了很多經典賦文使之得以廣泛流傳。該書和《淵海子平》、《星平會海》、《禦定子平》、《子平真詮》並稱為傳統命學五大名著。是傳統命學之正脈,而非當今所流行的以任鐵樵《滴天髓》,余春台《窮通寶鑑》為理論的五行強弱旺衰平衡調候扶抑倫命體系。很多學者用《滴天髓》《窮通寶鑑》的理論去理解和白話註解《三命通會》是偏離命理學的正路。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介紹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但題曰育吾山人。 《明史·藝文志》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卷,與此本卷數相合,惟以通會作會通,為稍異,考世所傳《星學大成》一書,為萬民英所撰。英字育吾,與此本所題合,當亦出民英之手。 《藝文志》蓋誤以民英為民育,又通會二字傳寫互倒耳。自明以來談星命者,皆以此本為總匯,幾於家有其書。中間所載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蓋後來坊刻所攙入,已非其舊。然其闡發子平之遺法,於官印財祿食傷之名義,用神之輕重,諸神煞所繫之吉凶,皆能採撮群言,得其精要,故為術家所恆用,要有未可遽廢者。至其立論多取正官正印正財,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財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傷官之亦可出奇,是則其偏執之見,未為圓徹。且胎元等論,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驗。言命學者但當得其大意,而變通之可矣。若所引《珞琭子》與今《永樂大典》中所輯完本,其文迥殊。則其時秘冊僅存,外間未由窺見,遂誤信依託之本,固未足以為病也。
萬民英(1521辛巳年——1603癸卯年),字汝豪,號育吾,其先祖為江夏人。明永樂年間,祖父萬義由御史貶為戍大寧都司衛,居易州城內,明嘉靖二十八年中舉,二十九年中進士,先後任河南道監察御史、福建兵備參議等職。
當時,倭寇屢犯福建,萬民英奉命守泉州,他恪盡職守,身先士卒,驍勇善戰,屢戰屢捷。
萬民英性情耿直,因直言得罪權貴,由此遭陷害,藉機扶母靈柩回故里,從此遠離仕途,隱居三十多年。他建鄉學,收弟子,熱衷慈善與教育,李時新等二十幾名弟子都有所建樹。每年都搭粥棚救濟四方百姓。編著有《易經會解》、《三命通會》、《星學大成》、《蘭台妙選》、《陰符經》、《相字心經》刊行於世。另有《道德經解》、《宗教易簡錄》、《言志漫稿》、《菊花譜》等著作收藏於家。卒於明萬曆癸卯年,享年82歲,葬於西高村西,狀元朱之蕃(荏平人)撰碑文;探花趙鏘(易縣人)篆碑額;榜眼劉思中(清苑人)書丹。易縣博物館存有其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