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又名《子母錢》《富翁醒世傳》,是清代落魄道人編次的中篇小說,有西土癡人序,成書於清嘉慶九年(1804)。
該小說敘寫清代末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追逐金錢的風氣迅速蔓延的社會現實。作品以金錢為線索,刻畫了以財主錢士命為代表的一群卑微委瑣的人物形象。作者以深惡痛絕的感情,對他們的醜惡面目,予以淋漓盡致的揭露。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對晚清譴責小說有一定影響。
明朝崇禎年間,秀才時伯濟家中藏有祖傳至寶金銀錢。它內方外圓,能大能小,忽黃忽白,會飛會舞,變化莫測。本是一對,時伯濟家藏是個子錢,那個母錢卻不知流落到何處。一日,時伯濟遵從父命,帶著子錢出門遠遊,來到大海邊,子錢忽然飛去。時伯濟慌忙尋找,不慎失足落水,隨波飄流,幸被人救起,並指點他到小人國沒逃城,投奔獨家村財主錢士命。
錢士命本是個賣柴的窮人,只因天上飛下金銀錢的母錢,始財源滾滾,家道日隆,成了小人國中首富,還得了個“自訊將軍”的官職。錢士命聽說時伯濟丟失了金銀錢,一夜未睡。翌日,聽從幫閒施利仁之計,帶著母錢來到海邊,想用母錢引那落海的子錢出來。誰知手中的母錢突然飛起,轉了幾圈,也落入海中。錢士命見母錢落海,一時情急,跳入海中去撈。這時潮漲浪高,錢士命為保性命,慌忙逃上岸來,悶悶不樂回到家中。正在胡思亂想,晴天一聲霹靂,漫天蝴蝶亂舞。錢土命正看得眼花繚亂,那大大小小的蝴蝶忽然變做一團,飛進他的口中。錢士命急忙吐出,不料卻是子、母兩個金銀錢,不由大喜,忙叫家俺擺上香案,供奉子、母金銀錢。
錢士命坐在稱孤椅上自鳴得意,施利仁等紛紛前來拜賀。忽有前世寺和尚化僧來見錢士命,說錢府財氣盈門,紅光沖天,必有寶貝,但紅光下有一團黑氣,主人數年之內必將身家不保,錢士命聽說大驚,忙問有何解法。化僧說叫個斯文人來掃地,就可掃除那團黑氣。說完,化僧向錢士命化緣,指名要金銀錢。錢士命回絕。後錢士命設法找來時伯濟,先斥他不來拜賀,打了他一掌,又命他當眾掃地。時被逼無奈,只得屋里屋外,通前徹後地掃了一遍,心中又羞又氣,知道投錯了門路,便題詩在壁,逃離獨家村。
錢士命慶壽時,賀客盈門。萬笏威逼錢士命給他鴉頭吃,並交出金銀錢抵押,否則性命不保。錢土命忍痛交出金銀錢子錢。翌日,錢士命推出拂車,掛上金銀錢母錢,出門去打鴉頭。這拂車掛上金銀錢就能隨人心願行走。途中見小瞎子萬弗著,他被明晃晃的金銀錢母錢一照,兩隻瞎眼頓時明亮了,便伸手來搶錢。錢士命大怒,喝令手下抓住萬弗著,扔進路邊的枯井中淹死。
萬笏從錢士命手中奪得金銀錢子錢,走到賭場,金銀錢突然飛去,被前世寺化僧拾得,拿在手中翻弄,頓時虛火直旺滿身。他拿著錢到陷入坑洗澡,轉眼錢又不見了。窮漢邛詭拾得金銀錢,又被化僧要去。
錢士命失去子錢十分懊惱,妻子又將母錢私藏房內。錢士命到處尋找,空中落下福神,將化僧手中的子錢收回,交付錢士命暫時執管。錢士命歸家將子錢細看,心想這錢若大些就好了。那金銀錢頓時大了起來,錢眼如月洞一般,竟可以容身。錢土命歡天喜地,在錢眼中鑽來鑽去。一會兒,錢眼漸漸收小,錢士命忙將身子跳出來,金銀錢恢復了原來的模樣。錢士命收回了子錢,又想那母錢,日思夜想,竟然肚腸大痛,害起大病來。家人找來熊醫,開了張“爛肚腸一條、欺心一片、鄙吝十分、老面皮一付”的方子。錢士命服了幾帖藥,瀉下了良心,漸漸病癒。
時伯濟逃出小人國,來到了道德高尚、古風猶存的大人國。錢士命得知後,帶領人馬前往大人國捉拿時伯濟,卻被大人舉腳踩死,他家中的兩個金銀錢便落入兒子錢百錫手中。錢百錫是個敗家精轉世,與萬笏、化僧氣味相投,日日玩弄金銀錢。一日,他到湊景山玩耍,手中的兩個金銀錢突然飛升到空中,化做一道青煙,被風吹散,由金甲神賜與時伯濟。時伯濟帶著子、母金銀錢回到故鄉,一家歡聚,福緣善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