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聰禪師。
禪師名曉聰、生杜氏、韶州曲江人。少依雲門寺得度。
頭骨然、一帔閱寒暑。周遊荊楚、飫厭保社。
與眾作息、無有識之者。在雲居時、傳僧伽在維揚。
於是禪者立問曰。既是泗州僧伽、因什麽揚州出現。
聰婆娑從旁來。眾戲使對之。聰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眾目笑之。蓮花峰祥庵主、聞此語驚曰。雲門兒孫猶在耶。
夜敷坐具、望雲居拜之。叢林遂知名。至洞山依詮禪師。
大中祥符二年。詮移住賢、以繼席。
果嗣文殊應天真禪師。真見圓明密、雲門四世孫也。
見僧來有所問。輒目視之曰。我擊虎術汝不會去。
一日自荷柴登山。僧逆之問曰。山上住、為什麽山下擔柴。
答曰山上也要柴燒。雲居舜老夫、時年少。使乞食鄂渚。
有居士問、古鏡未磨時如何。曰黑如漆。曰磨後如何。
曰照天照地。居士笑曰、道人不自洞山來耶。
舜默慚、馳歸舉似聰。聰代前語曰、此去漢陽不遠。
代後語曰、黃鶴樓前鸚鵡洲。舜因悟其旨。聰示眾曰。
一大藏教是之字。祖師西來是右字、或作手。作麽生是正義。
良久曰、天晴蓋卻屋、閑打卻禾。
輸納王租了、鼓腹自高歌。手植萬鬆於東嶺、而誦金剛般若經。
山中人名其嶺、曰金剛。方植鬆、而寶禪師至。時親自五祖來。
聰問、上嶺一句作麽生道。實曰、氣急殺人。聰拄嗬曰。
從何得此隨語生解阿師。見問上嶺、便言氣急。
佛法卻成流布。寶請代語。聰曰、何不道、氣喘殺人。
逍遙問、嶺在此。金剛在什麽處。
聰指曰、此一株鬆、是老僧親栽。初比部郎中許公式、出守南昌。
過蓮花峰、聞祥公曰。聰道者在江西、試尋訪之。此僧人天眼目也。
許公既至。聞聰住山家風、作詩寄之曰。
語言渾不滯、高躡祖師蹤。夜坐連雲石、春栽帶雨鬆。
鏡分金殿燭、山答月樓鍾。有問西來意、虛堂對遠峰。
天聖八年六月八日示疾。持不食七日。集道俗曰、法席當令自寶住持。
因與門人敘透法身說偈曰。參禪學道莫忙忙。
問透法身北鬥藏。餘今老倒羸甚。見人無力得商量。
唯有鋤頭知我道。種鬆時複上金剛。言卒而化。
又七日維。得五色舍利、塔於西阿。
讚曰、聰答所問兩句耳。
而蓮華祥公、便知是雲門兒孫。古人驗人、何其明也如此。予留洞山最久。
藏中有聰語要一卷。載雲水僧楚圓請益。楊億大年百問語。
皆赴來機、而意在句語之外。圓即慈明也。
初受汾陽、祝令更見聰。故慈明參扣餘論、尚獲見之。
嗚呼、為蓮華峰汾陽所知。則其人品要。
當從玄沙、道者輩中求也。
雪竇顯禪師。
禪師名重顯、字隱之、遂州人。
太平興國五年四月八日、生於李氏。幼精銳、讀書知要、下筆敏速。
然雅誌丘壑。父母不能奪。竟依益州普安院。
沙門仁銑為師、落發受具。出蜀浮沈、荊渚間曆年。
嚐典客大陽、與客論趙州宗旨。客曰、法眼禪師。昔解後覺觜者、於金陵。
覺趙州侍者也、號稱明眼。
問曰、趙州柏樹子因緣、記得否。覺曰、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法眼拊手曰。
真自師子窟中來。覺公言無此語、而法眼肯之。
其旨安在。顯曰、宗門抑揚、那有規轍乎。
時有苦行、名韓大伯者。貌寒寢侍其旁、輒匿笑而去。客退、顯數之曰。
我偶客語、爾乃敢慢笑、笑何事。
對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擇法不明。顯曰豈有說乎。對以偈曰、一橫身當古路。
蒼鷹才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
空向枯椿舊處尋。顯陰異之、結以為友。顯盛年工翰墨、作為法句。
追慕禪月休公。嚐遊廬山摟賢時、禪師居焉。
簡嚴少接納。顯苴不合。作師子峰詩譏之。師子峰在棲賢之後。
曰踞地盤空勢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雲擎也出頭。顯與齊嶽者為侶。
同謁五祖戒禪師。顯休於山前莊、遣嶽先往。機語不契、顯亦竟不見。
北遊至複州。北塔祚禪師者、香林遠公嫡子。
雲門之孫也。祚遠皆蜀人。知見高、學者莫能珊其機。
顯俊邁、祚愛之。遂留止五年、盡得其道。
顯與學士曾公會厚善。相值淮上、問顯何之。曰將遊錢塘絕西興。
登天台蕩。曾公曰、靈隱天下勝處。
珊禪師吾故人、以書薦顯。顯至靈隱、叁年、陸沈眾中。俄曾公奉使浙西。
訪顯於靈隱、無識之者。時堂中僧千餘。
使吏撿曆、物色求之。乃至曾公問、向所附書。顯袖納之曰、公意勤。
然行腳人非督郵也。一本曰、然行腳人。於世無求、敢希薦達哉。
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吳江翠峰虛席、舉顯出世。
開法日、顧視大眾曰。若論本分相見、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諸人隨山僧手看。無量佛土一時現前。
各各子細觀瞻。其或涯際未知、不免拖泥帶水。於是登坐。
又環顧大眾曰。人天普集合、發明何事。
豈可互分賓主、馳騁問答。便當宗乘去。廣大門風、威德自在。
輝騰今古、把定乾坤。千聖隻言自知、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聲前悟旨、猶迷顧鑒之端。言下知歸、尚昧識情之表。
諸人要識真實相為麽。但以上無攀仰、下絕巳躬。
自然常光現前、壁立千仞。還辯明得也無。
未辯辯取、未明明取。既辯明得、便能截生死流。踞佛祖位、妙圓超悟。
正在茲時、堪報不報之恩。以助無為之化。
後住明州雪竇。宗風大振、天下龍蟠、鳳逸衲子。
爭集座下、號雲門中興。顯嚐經行植杖、眾衲環之。忽問曰、有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曰體露金風。
雲門答遮僧耶、為解說耶。有宗上座曰、待老漢有悟處、即說。
顯熟視、驚曰、非韓大伯乎。曰老漢瞥地也。於是令撾鼓眾集。
顯曰、大眾今日、雪竇宗上座。乃是昔年大陽韓大伯。
具大知見、晦跡韜光。欲得發揚宗風。幸願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僧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曰神光射鬥牛。
又問出匣後如何。曰千兵易得、一將難求。僧退、宗乃曰。
寶劍未出匣、神光射鬥牛。千兵雖易得、一將實難求。
便下座、一眾大驚。暮年悲學者尋流失源。
作為道日損偈曰。叁分光陰二早過。靈台一點不揩磨。
貪生逐日區區去。喚不回頭爭奈何。餘敷揚宗旨、妙語、叢林。
皇佑四年六月十日。沐浴罷、整衣側臥而化。
閱世七十叁、坐五十夏。建塔山中。得法上首天衣義懷禪師。
天衣懷禪師。禪師名義懷、生陳氏、溫州樂清人也。世以漁為業。
母夢星殞於屋除。而光照戶、巳而娠。及生尤多吉祥。
兒稚坐父船尾、漁得魚付懷。懷不忍串之、私投江中。
父怒笞詬、甘甜之、不以介意。長遊京師、依景德寺。
天聖中試經得度。懷清、行步遲緩。
眾中望見、如鶴在雞群。時有言法華者、不測人也、行市井。
拊懷背曰、臨濟德山去。懷初未喻、問耆宿。曰、汝其當宏禪宗乎。
行矣、勿滯於此。懷初謁荊州金鑾善禪師、不契。
後謁葉縣省禪師、又不契。東遊至翠峰、翠峰眾盛。
懷當營炊、自汲澗、折擔悟旨。顯公印可、以為奇。辭去久無耗。
有僧自淮上來、曰懷出世佛矣。顯使誦提倡之語。
曰譬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
顯激賞以為類巳。先使慰撫之。懷乃敢通門人之禮。
然諸方服其精識。自佛至天衣。五遷法席、皆荒涼處。
懷至必幻出樓觀、四事成就。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
門弟子智才、住杭州佛日山。迎歸養侍劑藥。
才如姑蘇未還、懷促其歸。至門而懷巳別眾。
才問、卵塔巳畢、如何是畢竟事。懷豎拳示之。遂倒臥、推枕而化。
閱世七十二、坐四十六夏。
葬佛日、崇寧中、諡振宗大師。
讚曰、予觀雪竇天衣、父子提唱之語。
其指示心法、廣大分曉、如雲廓天布。而後之學者、失其旨的。
爭以識情數量、義學品目、緇穢之。譬如燧人氏鑽火。
將以烹饗上帝。而秦始皇用之、以烹儒焚書、豈不誤哉。
然子聞、菩薩宏法。為內外護、皆本願力故。
曾集賢之知雪竇、言法華之識天衣。疑非苟然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