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峰庵沙門慶老撰
五祖演禪師禪師諱法演、綿州巴西鄧氏。少落發受具。
預城都講席、習百法唯識論。窺其奧置之曰、膠柱安能鼓瑟乎。
即行遊方所至、無足當其意者。
抵浮山謁遠錄公、久之無所發明。遠曰、吾老矣。白雲端爐、不可失也。
演唯諾徑造。白雲端曰、川苴汝來耶。演拜而就列。
一日舉、僧問南泉、摩尼珠語。以問端、端叱之。
演領悟、汗流被體。乃獻投機頌曰。山前一片閑田地。
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鬆竹引清風。
端頷之曰、栗棘蓬禪、屬子矣。
演掌磨、有僧視磨急轉、指以問演。此神通耶、法爾耶。演褰衣旋磨一匝。端嚐示眾雲。
古人道、如鏡鑄像。像成後、鏡在什麽處。眾下語不契。
演作街坊、自外來。端舉示演、演前問訊曰、也不爭多。
端笑曰、須是道者始得。初住四麵、遷白雲。
上堂雲、汝等諸人、見老和尚。鼓動唇舌、豎起拂子、便作勝解。
及乎山禽聚集、牛動尾巴。卻將作等閑。
殊不知簷聲不斷前旬雨。電影還連後夜雷。
又雲、悟了同未悟、歸家尋舊路。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
自小不脫空、兩歲學移步。湛水生蓮華、一年生一度。
又雲、賤賣擔板漢、貼秤麻叁斤。百千年滯貨、何處著渾身。
張丞相謂、其應機接物。孤峭徑直、不犯削。其知言耶。
演出世四十餘年。晚住太平、移東山。崇寧叁年六月二十五日。
上堂辭眾。時山門有土木之工。演自督役。
誡曰、汝等好作息、吾不複來矣。歸方丈、淨發澡浴。
旦日吉祥而逝。維得舍利甚夥。塔於東山之南。蓋年八十餘。
先是五祖遺記曰。吾滅後可留真身。
吾手啟而舉、吾再出矣。演住山時、塑手泥淶[音來]中裂。
相去容匕、眾鹹異之。演嚐拜塔、以手指雲。當時與麽全身去。
今日重來記得無。複雲、以何為驗以此為驗、遂作禮。
及其將亡也、山摧石隕。四十裏內、穀震吼。得法子、曰惠勤。
曰克勤、曰清遠。皆知名當世雲。
讚曰、臨濟七傳而得石霜圓。圓之子、一為積翠南。
一為楊岐會。南之設施、如坐四達之衢。
聚珍怪百物而鬻之。遺簪墮珥、隨所探焉。末流。
冒其氏者、未可以一二數也。會乃如玉人之治、廢矣。
故其子孫、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蓋碧落碑無贗本也。
雲新禪師禪師諱悟新、王氏、韶州曲江人。魁岸黑麵、如梵僧。
壯依佛陀院落發。以氣節蓋眾、好麵折人。
初謁棲賢秀鐵麵。秀問、上座甚處人。對曰、廣南韶州。
又問、曾到雲門否。對曰、曾到。又問、曾到靈樹否。對曰曾到。
秀曰、如何是靈樹枝條。對曰、長底自長、短底自短。
秀曰、廣南蠻、莫亂說。新曰、向北驢、隻恁麽、拂袖而出。
秀器之、而新無留意。乃之黃龍、謁寶覺禪師。談辯無所抵捂。
寶覺曰、若之技止此耶。是固說食耳、渠能飽人乎。
新窘無以進。從容白曰、悟新到此、弓折箭盡。
願和尚慈悲、指安樂處。寶覺曰、一塵飛而翳天。一芥墮而覆地。
安樂處、政忌上座許多骨董。
直須死卻無量劫來偷心、乃可耳。新趨出。一日默坐下板。會知事捶行者。
新聞杖聲、忽大悟。奮起忘納其屨。方丈見寶覺。
自譽曰、天下人總是學得底。某甲是悟得底。
寶覺笑曰、選佛得甲科、何可當也。新自是號為死心叟。
榜其居曰死心室、蓋識悟也。久之去遊湘西。
是時禪師、領嶽麓、新往造焉。問、是凡是聖。對曰、非凡非聖。
曰、是什麽。對曰、高著眼。曰、恁麽、則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對曰、且道是凡是聖。曰、爭奈頭上漫漫、腳下漫漫。
新仰屋作噓聲。曰、氣急殺人。對曰、恰是。拂袖便出。
謁法昌遇禪師。遇問、近離甚處。對曰、某甲自黃龍來。
遇雲、還見心禪師麽。對曰、見。遇曰什麽處見。
對曰、吃粥吃飯處見。遇插火箸於爐中雲。這又作麽生。
新拽脫火箸、便行。新初住雲、巳而遷翠。
翠舊有淫祠。鄉人禳、酒汪穢無虛日。新誡知事毀之。
知事辭以不敢掇禍。新怒曰、使能作禍、吾自當之。
乃躬自毀拆。俄有巨蟒盤臥內。引首作吞噬之狀。
新叱之而遁。新安寢無他。未幾再領雲、建經藏。
太史黃公庭堅為作記。有以其親墓誌、於碑陰者。
新恚罵曰、陵侮不避禍若是。語未卒、電光翻屋、雷擊自戶入。
折其碑陰中分之。視之巳成灰燼、而藏記安然無損。
晚遷住黃龍、學者雲委。屬疾退居晦堂。
夜參豎起拂子雲。看看拂子病、死心病。拂子安、死心安。
拂子穿卻死心。死心穿卻拂子。正當恁麽時。喚作拂子、又是死心。
喚作死心、又是拂子。畢竟喚作什麽。
良久雲、莫把是非來辯我。浮生穿鑾不相幹。有乞末後句者。
新與偈雲、末後一句子、直須心路絕。
六根門既空、萬法無生滅。於此徹其源、不須求解脫。
生平愛罵人、隻為長快活。政和五年十二月十叁日晚、小參說偈。
十五日、泊然坐逝。訃聞諸方、衲子為之嗚咽流涕。
荼得舍利五色。閱世七十二、坐四十五夏。塔於晦堂之後。
讚曰、餘閱死心悟門。政所謂渴驢奔泉。
怒猊抉石者也。當其凡聖情盡。佛祖在所詆訶、況餘子乎。
山穀謂、其雍雍肅肅、觀者拱手。此老蓋亦憚之矣。
南嶽石頭誌庵主公諱懷誌、出於務州金華吳氏。性夷粹、聰警絕人。
年十四、去依智慧院寶稱為童子。二十二試所習落發。
預講肆十二年。宿學爭下之。
嚐欲會通諸宗異義、為書傳世。以端正一代時教之本意。有禪者問曰。
杜順乃賢首宗祖師也。而談法身、則曰。
懷州牛禾、益州馬腹脹。此偈合歸天台何義耶。誌不能對。即行遊方。
晚至洞山、謁真淨文禪師。問、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
意旨如何。文公嗬叱之。誌趨出。
文笑呼曰、子、齋後遊山好。誌領悟。久之辭去。
真淨曰、子禪雖逸格、惜緣不勝耳。誌識其意、拜賜而行。至袁州。
州人請居楊岐、挽留之。掣肘而去、遊湘上。
潭牧聞其名、請居上封北禪、皆不受。庵於衡嶽二十餘年。
士大夫經由、造其居、不甚顧答。人問其故。曰、彼富貴人、辯博多聞。
我粥飯僧耳。口吻遲鈍、無可說。自然憨癡去。
有偈曰、萬機俱能付癡憨。蹤跡時容野鹿參。不脫麻衣拳作枕。
幾生夢在綠蘿庵。又問曰、師住山多年、有何旨趣。
對曰、山中住、獨掩柴門無別趣。叁塊柴頭品字煨。
不用援毫文彩露。崇寧元年冬。辭山中之人、曳杖徑去。
留之不可。曰、龍安照禪師、吾友也。偶念見之耳。
龍安聞其旨、來使人自長沙迎之。居於最樂堂。
明年六月晦、問侍者日早莫。曰、巳夕矣。笑曰、夢境相逢、我睡巳覺。
汝但莫負叢林、即是報佛恩德。言訖而寂。
茶收骨石、塔於乳峰之下。閱世六十四年、坐四十叁夏。
讚曰、石頭道人、以夷粹之資、入道穩實。
其去新豐、而遊湘西也。以水聲林影自娛。
謹守其師之言、不為世用。譬之雲行鳥飛、初無留礙。
故當時公卿貴人、莫能親之。豈常人哉。彼視咿嗄取容、賣佛祖以漁利者。
顧不太息耶。甘露滅、既論撰其出處之詳。
又列之林間錄中。蓋有所激雲耳。
補禪林僧寶傳終。
嚐觀八十餘員老。惡跡那堪向外揚。
底事傳為希世寶。重新拈出在桑。
義心禪者募緣。將唐本僧寶傳抄寫。
重新鋟梓、以廣其傳。貴後之覽者、如獲司南之車。
可以追配古人之萬一。庶真風之不墜也。
永仁乙未孟秋。蜀芻鏡堂叟覺圓書。
僧寶人人滄海珠。寂音巳是強名模。
覺庵父子訛傳處。狼藉諸方掩得無。
遇時甫板行寂音尊者所著僧寶。意歸北山。
未幾時偶墮他人之手。甫且死、弟子守淨行人。
尋訪得之、遂了其師初心。住靈隱廣聞、因出此。
乃為之書、寶卯嘉平。
尊者存心不易論。要教舊話得新聞。
非惟特地先誌。且願流通此法門。
淨老宿以令師昔所僧寶傳板。舍歸靈隱旃檀林。
使佛祖慧命流通。炷香求語、以此證之。
虛堂老衲智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