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孫子說:用兵作戰,一般要出動戰車千乘,運輸車千輛,集結士兵十萬,沿途千裏轉運糧草。這樣國內外的各種費用開支,招待使節、策士的用度,維修作戰器械的膠、漆等材料費用,保養戰車、甲胄的支出等,每天都要耗費數額巨大的資金。作好了這些準備後,十萬大軍才能出動啊!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所以,軍隊作戰就要力爭快速勝利,如果長久僵持,兵鋒折損、銳氣被挫,攻城就力竭,長期在外作戰還必然導致國家財用不足。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物資枯竭,那麼,其他諸侯國就會趁這個困頓局麵舉兵進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難以收拾好這個局麵。用兵打仗,隻聽說計謀不足但靠神速取勝的,沒有見過有計謀卻要長久作戰的。戰爭曠日持久而對國家有利這種事,從來就沒有過。因此,不能完全了解戰弊處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戰爭的有利之處。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兵員不再次征調,糧餉也不用多次轉運。各項軍用從國內征取後,糧草補給在敵國就地解決。國家之所以因為打仗而貧困,是由於軍隊遠征,物資不得不進行長途運輸。長途轉運百姓就會貧困。軍隊經過的地方物價必然飛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財物枯竭,財物枯竭就更加難以應付賦役。民力耗盡,財物枯竭,國內財政空虛,百姓的資財耗去了十分之七。國家的資財,由於戰車破損了,戰馬疲病了,盔甲、矢弩、矛盾、牛、車之類的損失,耗去了十分之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因而,明智的將領總是力求從敵方奪取糧草,從敵方奪取一鍾的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鍾;就地奪取敵人飼草一石,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要讓戰士勇敢殺敵,就要激發他們對敵人的憤怒,激勵他們;要讓戰士奪取敵人資財,就要善於獎賞他們。因此在車戰中,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就獎賞最先奪得戰車的士卒,並且更換敵戰車上的旌旗,將其混合編入自己的車陣之中;對於俘虜,要優待他們,使他們有歸順之心,這就是所謂戰勝敵人而使自己日益強大的方法。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所以,作戰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勝,最不宜的是曠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將帥,掌握著民眾的生死,主宰著國家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