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孫子兵法》 作者:孫武  

卷三 謀攻篇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原則,使敵舉國不戰而降是上策,經過交戰擊破敵國使之降服就次一等;使敵國全軍不戰而降是上策,武力擊破而取勝就次一等;使敵人全旅不戰而降是上策,擊破敵旅而取勝就次一等;使敵全卒不戰而降是上策,擊破敵卒使之降服就次一等;使敵全伍不戰而降是上策,擊破敵伍而取勝就次一等。因此,百戰百勝,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隻有在攻城之前,先讓敵人的軍事能力(包括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嚴重短缺,根本無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略勝敵,其次是以外交手段勝敵,再其次是出動軍隊交兵勝敵,最下等的是攻城。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采取的策略。為了攻城,修造蔽櫓、轒轀,準備各種攻城器械,需要花費三個月時間;堆積攻城的土山,又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時,將帥們已經非常焦躁忿怒,驅趕著士兵像螞蟻一樣去爬梯攻城,士卒傷亡三分之一而城還不能攻下,這便是攻城帶來的災害啊!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所以,善於用兵的人,使敵軍屈服而不依靠交戰;攻占敵城不用依附強攻;消滅敵國而不依靠和敵人打持久戰。一定要用全勝的戰略爭橫於天下,做到軍隊不受挫而取得全麵的勝利,這便是以謀略戰勝敵人的方法。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因此,用兵的原則是,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殲滅敵人,有五倍於敵人的兵力就猛烈進攻敵人,有多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分割消滅敵人,有與敵相等的兵力就要努力抗擊敵人。比敵人兵力少時就撤退,比敵人兵力弱就避免正麵於敵交戰。兵力弱小如果頑固硬拚,就勢必會被強大的敵人俘獲。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將帥,是國君的輔佐。如果輔佐得周密,國家就強盛;輔佐有疏漏,國家就一定衰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君主對軍事行動造成危害的情況有三個方麵:不懂得軍隊不能前進而命令他們前進,不懂得軍隊不能後退而命令他們後退,這叫束縛軍隊;不懂軍中事務卻幹涉軍中行政管理,就會使軍中將士產生迷惑;不懂軍中權謀之變而去幹涉軍隊的指揮,就會使軍中將士產生疑慮。如果三軍將士既迷惑又疑慮,那麼,諸侯乘機起而攻之的災難就到來了。這就叫自亂其軍而喪失了勝利。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所以,預知勝利的情況有五種:懂得什麼條件下可以打或者不打的,能夠勝利;懂得眾與寡的靈活運用的,能夠勝利;全軍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能夠勝利;以有準備之師擊無準備之敵的,能夠勝利;將領富於才能而國君又不從中幹預牽製的,能夠勝利。這五種就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所以說:對敵人的情況和自己的情況都有透徹的了解,作戰就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但了解自己的情況,勝負的機率各一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的,每戰必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

作者:孫武
《孫子兵法》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