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與敵對壘,不可令軍士通家書,親戚往來;恐言語不一,眾心疑惑。法曰:“信問通,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
凡是在與敵人作戰對陣中,都不可允許士兵同家庭通信和同親戚往來,這是為了防止他們說法口徑不一致,導致軍心士氣疑惑不振。誠如兵法所說:“與家人通信,容易引起士兵畏敵怯戰心理;與親戚往來,容易導致士卒戀親思鄉而產生厭戰的情緒。”
蜀將關羽屯江陵,吳以呂蒙代魯肅屯陸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與羽結好。後蒙襲收公安、南郡,而蜀將皆降於蒙。蒙入據城,得羽將士家屬,皆撫慰,令軍卒不得幹曆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與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裏故廢法,乃泣而斬之。於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與衣糧。羽還,在道,每使人相問,蒙則厚遇之,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問,鹹賀家門無恙,相待過於平時,故羽士卒皆無鬥誌。會權又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降,羽被殺。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駐軍江陵,吳國派遣呂蒙接替魯肅職務而駐守陸口。呂蒙初到陸口時,表麵上倍加修行恩德,與關羽表示友好。但後來竟乘隙偷襲而占領了公安、南郡,兩地蜀軍守將傅士仁、糜芳都投降了呂蒙。呂蒙率軍進據兩城後,俘獲關羽部將家屬,都進行撫慰,命令官兵不得幹擾人家和勒索東西。呂蒙手下有個士兵,與呂蒙同為汝南人,擅自拿民家一頂鬥笠用來遮蓋官家鎧甲,這雖是為公事,但呂蒙還是認為他違犯了軍令,不能因為是同鄉人就廢棄軍法,便含淚將其斬首。於是,全軍為之震動,自此部隊中出現路不拾遺的好風尚。呂蒙還早晚都派身邊人員去慰問救濟老年人,詢問他們缺少什麼東西;對生病的人主動請醫送藥,對饑寒的人發放衣服糧食。關羽在回軍途中,多次派人到呂蒙住處探問情況,呂蒙總是厚待其使者,讓他周遊全城,逐家進行問候,有的家屬親筆寫信托使者帶給家人。關羽派出的使者一回到軍營後,將士們私下互相詢問,都慶幸自己家中平安無事,知道家人所受待遇又超過平時,因此,關羽部隊的士卒人人自安而無再戰之誌了。因此,關羽的官兵都沒有鬥誌,恰逢孫權又來夾攻,關羽終於向西敗走,部眾都投降了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