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農必用》:繰絲之訣,惟在細、圓、勻、緊,使無褊慢、節核,接頭為“節”;疙疸為“核”。粗惡不勻也。生繭繰為上,如人手不及,殺過繭慢慢繰。殺繭法有三:一、日曬;二、鹽浥:三、蒸。蒸最好,人多不會。日曬損繭,鹽浥者穩。熱釜:可繰粗絲單繳者,雙繳亦可。但不如冷盆所繰者潔淨光瑩也。釜要大,置於灶上。如蒸灶法。釜上大盆甑接口,添水至甑中八分滿。甑中用一板欄斷,可容二人對繰也。繭少者,止可用一小甑。水須熱。宜旋旋下繭。多下則繰不及,煮損。冷盆:可繰全繳細絲。中等繭可繰雙繳,比熱釜者有精神,而又堅韌。雖曰“冷盆”,亦是大溫也。盆要大,先泥其外。口徑二尺五寸之上者,預先翻過,用長粘泥泥底,並四周至唇,厚四指,將至唇漸薄,日曬幹,名為串盆。舊時添水八九分滿。水宜溫暖常勻,無令乍寒乍熱。釜要小。口徑一尺以下者,小則下繭少。繭欲頻下;多下則煮過,又不勻也。突灶:半破磚坯,圓壘一遭,中空。直桶子樣。其高比繰絲人身一半,其圓徑相盆之大小。當中壘一小台,徑比盆底小。坐“串盆”於小台上,其盆要比圓壘高一唇。靠元壘安打絲頭小釜灶,比圓壘低一半,“拚火”透圓壘。灶子後火煙過處名“拚火”。與“拚火”相對,圓壘匝近上,開煙突口。做一“臥突”,長七八尺已上。先於安突一麵壘一台,比突口微低。又相去七八尺外,安一台,高五尺。或就用牆,或用木為架子。用長一丈椽二條,斜磴在二台上,二椽相去,闊一磚坯許,用磚坯泥成一臥突。二椽上,平鋪磚坯一層,兩邊側立,上複平蓋,泥了,便成一“臥突”也。須與灶口相背、謂如灶口向南,突口向北是也。繰盆居中,火衝盆底與盆下台。煙焰繞盆過,煙出臥突中,故得盆水常溫又勻也。又得煙火與繰盆相遠,其繰絲人不為煙火所逼,故得安詳也。軖車:床高與盆齊,軸長二尺,中徑四寸,兩頭三寸。用榆槐木。四角或六角,臂通長一尺五寸。六角不如四角,軖角少則絲易解。臂者輻條也。或雙輻或單輻,雙輻者穩。須腳踏。又繰車竹筒子宜細,細似織絹穗筒子。鐵條子串筒;兩樁子亦須鐵也。兩豎樁子上,橫串鐵條;鐵條穿筒子,既輕又利也。不如此,則不能成絕妙好絲。古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餘如常法。打絲頭:用一人。小釜內,添水九分滿;灶下燃粗幹柴。柴細旋添,火不勻停。候水大熱,下繭於熱水內,下繭宜少不宜多,多則煮過,繰絲少。用箸輕剔撥,令繭滾轉蕩勻,挑惹起囊頭,粗絲頭名“囊頭”。手撚住,於水麵上輕提掇數度,複提起,其囊頭下,即是“清絲”。摘去囊頭,如重手攪撥囊頭,又於手拐子纏數遭,可長五七尺,將繭上好絲十分中去了三二分,實為可惜;如輕手剔撥起囊頭,長不過一尺也。一手撮撚清絲,一手用漏杓窈繭,款送入溫水盆內。杓底上多鏤眼子,為“漏杓”;漏瓢更好。將清絲掛在盆外邊“絲老翁”上。盆邊釘插一橛子,名“絲老翁”。繰絲:用一人。將“絲老翁”上清絲,約十五絲之上,黃絲粗,減繭數。總為一處,穿過錢眼,錢下繭攢聚,名“絲窩”,又名“絮盤”。繳過笛頭蛾眉杖子上,兩繳杖子下,兩繳掛於車王上。又取絲老翁上清絲,如前掛於車王上。兩個絲窩,其頭齊行。右腳踏輊右轉,長切照覷,撥掠兩絲窩。於內有繭絲先盡,蛹子沈了者,繭絲斷了,繭浮出絲窩者,其絲窩減小,即取清絲,約量添加,務要兩絲窩大小長均。眼專覷,手頻撥、頻添。添不過三四絲。失添,則細了;多添則粗了。如或手添不迭,腳慢踏枉,其絲較爭粗;如或手添得多了,腳緊踏軖,其絲較爭細。手腳相應,亦可取勻也。添絲,搭在絲窩上,便有接頭;將清絲用指麵喂在絲窩內,自然帶上去,便無接頭也。此名“全繳絲”,圓緊無疙疸,上等也,中作紗羅,上等匹段。如蛾眉杖上隻兩繳,名“雙繳絲”,不甚圓緊,有小疙疸,中等也,不中紗羅,中中等匹段。如蛾眉杖上隻一繳,名“單繳絲”,又名“歇口絲”。褊慢有大疙疸,不中匹緞,隻中絹帛,亦不堅壯。此單繳歇口絲,多隻是熱釜中繰也。
《士農必用》:繰絲的訣竅,最重要的是要使繰出的絲細、圓、均勻、緊實,不要有有緊有鬆,不均勻的情況、節核,節,指接頭;核,指疙疸。粗劣不勻。用生繭繰絲為最好,如人手不夠忙不過來,可將蛹殺過慢慢地繰。殺蛹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把繭放在太陽下麵曝曬;二是用鹽漬;三是用籠蒸。用籠蒸最好,但人大多不懂得籠蒸的方法。在太陽下麵曝曬會傷繭,采用鹽漬的方法最為穩妥。熱釜:可繰單繳的粗絲,亦可繰雙繳絲,但不如冷盆繰的絲那樣潔淨有光澤。煮繭的釜要大,可以直接安放在灶火上麵,如同蒸灶的建造方法。釜口上麵再安接上一個大盆甑。甑中添水八分滿,放入一塊木板,從中間隔開,可以容下兩個人麵對麵繰絲。繭少時,隻可用小甑鍋,水要熱,繭要慢慢地下鍋。下繭多,如不能及時繰,會把繭煮壞。冷盆:可繰全繳的細絲,中等蠶繭可繰雙繳絲,比熱釜繰的絲潔淨有光澤,而且柔軟有力。雖然稱作“冷盆”,實際上水也是非常熱的。盆要大,要在盆外麵塗上一層泥。盆的口徑在二尺五寸以上,事先將盆翻過來,用強粘泥將盆底和四周圍一起泥到盆的邊沿,泥的厚度要有四指,快到盆沿時,泥漸漸地薄一些,放在太陽下麵曬幹,稱為“串盆”。用的時候,添水達到八九分滿即可。水要溫度均勻,不可忽冷忽熱。煮繭的釜要小,口徑在一尺以下,釜小則下繭少,繭要陸續地往釜中下;下多了,會煮過火色,而且也煮不均勻。突灶:用半破的磚坯,砌一個中空的圓壘,呈直桶形狀。高度有繰絲人身高的一半,直徑應依照串盆的大小。在圓壘的中間,壘一個小圓台,圓台的直徑比串盆底要小。將串盆放在小台上,串盆要高出圓壘一個盆沿。打絲頭用的小釜灶,要緊靠著圓壘修造,要比圓壘低一半。小釜灶的拚火通過圓壘,爐灶後麵的火和煙通過的地方叫“拚火”。在拚火進入圓壘的相對的一麵,在靠近圓壘壁的上方開一個煙囪口,做一個臥式煙囪,長度在七八尺以上。造法是先在圓壘的安煙囪的一麵,壘砌一個磚台,比在圓壘上開的煙囪口稍微低一些。另外再在離圓壘七八尺遠處,修砌一個五尺高的磚台。或者修成一矮牆樣式的臥囪,或者用木椽作架(在架上作臥囪)。用一丈長的木椽兩條,傾斜著架在兩個不同高度的磚台上,兩個木椽離開約一個磚坯距離,然後利用磚坯在木椽上泥成一個臥囪。兩個木椽上,平鋪上一層磚坯,兩邊各豎立一行立磚,在兩行立磚上麵平鋪上一層磚坯蓋好,用泥泥了,便修成一個臥囪。囪口要和灶口方向相反,即是說如灶火口向南,煙囪口便應向北。繰絲的串盆放在小釜灶與臥囪中間,可使拚火直衝盆底、盆下圓台,四周又有煙焰繞盆過,煙從臥囪中排出,所以串盆的水經常溫熱,溫度均勻,這樣做還可以讓繰盆離開煙火遠一些,繰絲的人不受煙火熏逼,可以安穩地工作。軖車:車床的高度要和繰盆相同,軖軸長二尺,直徑四寸,兩端直徑三寸,用榆木和槐木做成。軖車有的四角有的六角,臂長通常是一尺五寸。六角軖不如四角軖,軖的角少,絲容易取下來。臂即為軖的輻條。有的用兩個輻條,有的軖隻有一個輻條,兩個輻條轉動比較穩。軖車是要腳踏著轉動。又應注意繰車上作笛頭,(鎖星)用的竹筒子要細,粗細應和織絹用的絲穗筒子那樣。用鐵條從竹筒中穿過,拴係鐵條的兩個柱子,也要用鐵的。兩個豎樁上橫拴上鐵條,鐵條上穿竹筒子,既輕快又利落。不這樣辦,便繰不出絕頂的好絲。古人曾經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餘下的事情,可以按照通常製造繰車的方法去做。打絲頭:用一個人專門打絲頭。小釜中的水要添到九成滿,灶下要用粗幹柴燒火。如用細柴,需要不停地添柴,火便會不均勻。等到水非常熱時,再將繭下到熱水中去,一次下繭要少,不要多;下多了,會煮過火候,繰的絲少。用筷子輕輕地挑撥,使繭在熱水中轉動,震蕩均勻,挑引起囊頭,繭最外麵的淩亂的粗絲頭叫做“囊頭”。用手捏住,在水麵上輕輕地上下提起抖動數次,然後再提起來,在囊頭的下麵便是清絲。將囊頭摘掉,如用力挑撥囊頭,又在手腕上纏繞上幾圈,可長到五至七尺,便會將繭上的好絲浪費掉十分之二三,實在可惜。如輕輕地撥動,挑起囊頭,長不過一尺。一隻手捏住清絲,一隻手用漏勺將繭舀起,小心地送入串盆的溫水中。在勺子底上多鑽上些孔,便成為漏勺;用漏瓢更好。將清絲頭掛在串盆旁邊的“絲老翁”上麵。在串盆旁邊地麵上,釘上一個木樁,(專用來搭掛清絲)名為“絲老翁”。繰絲:用一個人。將“絲老翁”上麵大約十五個以上的清絲頭,黃絲比較粗,應酌減繭數。合並在一處,穿過錢眼,錢眼下麵大約有十五個以上的繭湊集一起,稱為“絲窩”,又名“絮盤”。在笛頭蛾眉杖子上繞過,再在蛾眉杖子下繞兩圈,掛在軖車上的時候也要繞兩圈。再取絲老翁上另外的清絲,依照上法掛在軖上。一個軖車上同時有兩個絲窩,齊頭並繰。用右腳踏動軖輪向右轉,要經常用眼緊盯著,用手不停地撥動著串盆中的兩個絲窩。若絲窩中有的繭絲先抽繰完,蠶蛹沉落盆中,繭的絲頭也斷了,繭離開絲窩漂浮出水麵,絲窩變小時,應立即取絲老翁上的清絲添加上,務須要使兩個絲窩,經常保持大小一致。眼要專注地看著,手要頻繁地撥動,頻繁地添加清絲。一次添加,不應超過三四條清絲。不及時添加,絲卷則變細;添多了,則變粗。如果手忙不過來,腳可以慢一點踏枉,絲便會變粗;如果發現一次添加的清絲多了,便趕緊踏快些,絲便會變細。手和腳配合得好,也可以使絲粗細均勻。又添絲時,如將清絲搭放在絲窩的表麵上,繰出的絲便會出現接頭;將清絲用手指塞在絲窩裏邊,不露痕跡地被帶上軖車,便不會出現接頭了。這種絲名為“全繳絲”,絲很圓,抱合緊實,沒有疙疸,是上等好絲,可作紗羅和上等匹緞。如在蛾眉杖上隻兩繳,叫做“雙繳絲”,絲不甚圓也不甚緊實,有小疙疸,這是中等絲,不能織中等紗羅,可織中等緞匹。如在蛾眉杖上隻有一繳,名叫“單繳絲”,也叫做“歇口絲”,絲忽緊忽鬆,有大疙疸,不能織匹緞,隻能織絹帛,亦不甚堅壯結實。這種單繳的歇口絲,大多隻有在熱釜中才會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