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呂
六律屬陽,十一月黃鍾,正月太簇,三月姑洗,五月蕤賓,七月夷則,九月無射;六呂屬陰,十二月大呂,二月夾鍾,四月仲呂,六月林鍾,八月南宮,十月應鍾。
十幹
甲曰閼逢,乙曰旃蒙,丙曰柔兆,丁曰韁圉,戊曰著雍,己曰屠維,庚曰上章,辛曰重光,壬曰玄黓,癸曰昭陽。
十二支
子曰困敦,醜曰赤奮,寅曰攝提,卯曰單閼,辰曰執徐,巳曰大荒落,午曰敦牂,未曰協洽,申曰涒灘,酉曰作噩,戌曰閹茂,亥曰大淵獻。
十二少
子鼠無膽,醜牛無上齒,寅虎無頸,卯兔無唇,辰龍無耳,巳蛇無足,午馬無下齒,未羊無瞳,申猴無脾,酉雞無外腎,戌狗無胃,亥豬無筋。鼠前四爪、後五爪,虎五爪,龍五爪,馬單蹄,猴五爪,狗五爪,故屬陽。牛兩爪,兔缺唇,蛇雙舌,羊分蹄,四爪,雞四爪,豬四爪,故屬陰。
三春四陬月、如月、宿月。三夏曰餘月、皋月、旦月。三秋曰相月、壯月、玄月。三冬曰陽月、辜月、塗月。
節水
正月解凍水,二月白蘋水,三月桃花水,四月瓜蔓水,五月麥黃水,六月山礬水,七月豆花水,八月荻苗水,九月霜降水,十月複槽水,十一月走淩水,十二月淩水。
伏羲始立八節;周公始定二十四節,以合二十四氣。
節氣
立春正月節,雨水正月中;驚蟄二月節,春分二月中;清明三月節,穀雨三月中;立夏四月節,小滿四月中;芒種五月節,夏至五月中;小暑六月節,大暑六月中;立秋七月節,處暑七月中;白露八月節,秋分八月中;寒露九月節,霜降九月中;立冬十月節,小雪十月中;大雪十一月節,冬至十一月中;小寒十二月節,大寒十二月中。
改歲
唐虞紀歲曰載,夏改載曰歲,商改歲曰祀,周改祀曰年,秦改年曰遂。
百六陽九
《曆律誌》: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一元之中有中元、下元。九度,陽厄五、陰厄四。初入元,百六歲有陽厄,故曰百六陽九。
甲子
堯元年至萬曆元年癸酉,三千九百六十二年,六十七甲子。
上元
洪武十七年甲子為中元,正統九年甲子為下元。洪治十七年甲子為上元。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為中元。天啟四年甲子為下元。
浹旬浹辰
十日則天幹一周,故曰浹旬。十二月則地支一周,故曰浹辰。
三餘
謂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魏董遇以三餘讀書。
五夜
五夜即五更,分甲乙丙丁戊也。故三更謂之丙夜。
月忌
俗以初五、十四、廿三為月忌,蓋三日乃河圖數之中宮五數也。五為君象,故庶民不敢用之。
閏月
冬至後餘一日,則閏正月;餘二日,則閏二月;餘十二日,則閏十二月;若十三日,則不閏矣。
四離四絕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前一日,謂之四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謂之四絕。
大往亡
立春後六日,驚蟄後十三日,清明後二十日,立夏後七日,芒種後十五日,小暑後二十三日,立秋後八日,白露後十七日,寒露後二十三日,立冬後九日,大雪後十九日,小寒後二十六日,謂“往亡”。
百忌日
甲不開倉,乙不栽植,丙不修灶,丁不剃頭,戊不受田,己不破券,庚不經絡,辛不合醬,壬不決水,癸不詞訟。子不問卜,醜不冠帶,寅不祭祀,卯不穿井,辰不哭泣,巳不遠行,午不苫蓋,未不服藥,申不安床,酉不會客,戌不吃狗,亥不嫁娶。
改火
燧人掌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五行分旺
東方乘震而司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日甲乙。甲乙屬木,水旺於春,其色青,故春曰青帝。南方居離而司夏,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日丙丁。丙丁屬火,火旺於夏,其色赤,故夏曰赤帝。西方當兌而司秋,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日庚辛。庚辛屬金,金旺於秋,其色白,故秋曰白帝。北方乘坎而司冬,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日壬癸。壬癸屬水,水旺於冬,其色黑,故冬曰黑帝。中央屬土,黃帝乘權,其日為戊己。戊己屬土,土旺於四時,其色黃。
天時長短
每年小滿後,累日而進,積三十日為夏至,而一陰生,天時漸短。小寒後累日而進,積三十日為冬至,而一陽生,日晷初長。《周禮》注:冬至日在牽牛,景長一丈二尺,夏至日在東井,景長五寸。
玉燭
《爾雅》:“四時和謂之玉燭。”謂言道光照也。
月分三浣
上旬曰上浣,中旬曰中浣,下旬曰下浣。浣沐浴也。古製:朝臣十日一給假,一月三給,為浣沐之期。
朝三暮四
《莊子》:狙公養狙,曰:“與若茅栗也,朝三暮四。”眾狙皆怒。又曰:“朝四暮三。”眾狙皆喜。
寒歲燠年
東周懦弱,政失之舒,故衰周無寒歲。嬴氏凶殘,政失之急,故暴秦無燠年。
當惜分陰
《晉書》:陶侃曰:“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凡人,當惜分陰,無使日月其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