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詩經》 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國風·唐風·采苓

【原文】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苟亦無與。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苟亦無從。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注釋】

【譯文】

①苓:通“蘦”,一種藥草,即大苦。毛傳:“苓,大苦也。”沈括《夢溪筆談》:“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俞樾《群經評議》:“詩人蓋托物以見意,苓之言憐也,苦之言苦也。”舊注或謂此苓為甘草,非。
②首陽:山名,在今山西永濟縣南,即雷首山。
③為(wěi偽)言:即“偽言”,謊話。為,通“偽”。
④苟亦無信:不要輕信。
⑤舍旃(zhān瞻):放棄它吧。舍,放棄;旃,“之焉”的合聲。
⑥無然:不要以為然。
⑦胡:何,什麼。
⑧苦:苦菜,野生可食。
⑨無與:勿用也。指不要理會。
⑩葑:蕪菁,大頭菜之類的蔬菜。

【賞析】

詩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興的表現手法開篇。所謂“興”,依朱熹的解釋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陽之顛”,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陽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陽之東”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黃藥,又名大苦,葉似地黃。“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蕪菁,亦稱蔓菁,俗稱大頭菜,根塊肥大,可供蔬食。這三種植物,都是《詩經》時代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詩人用這三種習見之物以起興,從而表達自己“人之為(偽)言”“苟亦無信”、“苟亦無與”、“苟亦無從”的理念。

“無信”,是強調偽言內容的虛假;“無與”,是強調偽言蠱惑的不可置理;“無從”,是強調偽言的教唆不可信從。語意層層遞進,從而強調偽言之偽。接著詩人又用“舍旃舍旃”這個疊句,反覆叮嚀,進一步申述偽言的全不可靠。至此,詩人所要申述的“人之為(偽)言”“無信”、“無與”、“無從”的理念已經闡述得淋漓盡致,無須再說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無信”、“無與”、“無從”,那麼偽言也就沒有市場,製造偽言的人也無立足之地了。故此詩人在每章的結尾用“人之為言(偽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詩,表明造謠者徒勞無功。

前人評此詩,謂“各章上四句,如春水池塘,籠煙浣月,汪汪有致。下四句乃如風氣浪生,龍驚鳥瀾,莫可控禦”(戴君恩《讀詩臆評》),又謂“通篇以疊詞重句纏綿動聽,而姿態亦複搖曳”(姚際恒《詩經通論》)。確實此詩在藝術表現上采用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手法,造成一種回環複遝的旋律美,給讀者以很高的藝術享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詩經》

《詩經》

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詩經》風
《詩經》雅
《詩經》頌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