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關中之地,日夜東獵六國,百有餘年,悉禽滅之。雖雲得地利,善為兵,故百戰百勝,以予考之,實六國自有以致之也。韓、燕弱小,置不足論。彼四國者,魏以惠王而衰,齊以閔王而衰,楚以懷王而衰,趙以孝成王而衰,皆本於好兵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後,表裏山河,大於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而惠王數伐韓、趙,誌吞邯鄲,挫敗於齊,軍覆子死,卒之為秦所困,國日以蹙,失河西七百裏,去安邑而都大梁,數世不振,訖於殄國。閔王承威、宣之後,山東之建國莫強焉。而狃於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晉,欲並二周為天子,遂為燕所屠。雖賴田單之力,得複亡城,子孫沮氣,孑孑自保,終墮秦計,束手為虜。懷王貪商於六百裏,受詐張儀,失其名都,喪其甲士,不能取償,身遭囚辱以死。趙以上黨之地,代韓受兵,利令智昏,輕用民死,同日坑於長平者過四十萬,幾於社稷為墟,幸不即亡,終以不免。此四國之君,苟為保境睦鄰,畏天自守,秦雖強大,豈能加我哉!
秦國憑著關中的地理優勢,不斷地向東攻襲六國,經過一百多年,把六個國家全部消滅了。雖然說有地勢上的優勢,並且善於用兵,因此百戰百勝。但根據我的考察,實際上六國也有導致滅亡的內部原因。韓國、燕國弱小,暫且放在一邊,不作討論。其他四個國家,魏國在魏惠王時衰亡,齊國在齊閔王時衰亡,楚國在楚懷王時衰亡,趙國在趙孝成王時衰亡,根本原因都是好用戰爭侵占土地的緣故。魏國承繼魏文侯、魏武侯之後,以大山黃河作為屏障,在三晉中最為強大,各諸侯沒有能跟它相爭的。而魏惠王多次攻伐韓國、趙國,想要吞並邯鄲,結果被齊國挫敗,軍隊覆沒,太子身亡,最後被秦國所困擾,國勢日益緊迫不安,失去了黃河以西七百裏的土地,離開安邑而在大梁建都,幾代不能振興,終於國家滅亡了。齊閔王承接齊威王、齊宣王之後,崤山以東的諸侯國沒有比它強大的。可是齊閔王貪圖攻伐宋國的利益,向南侵犯楚國,向西進攻韓、魏、趙,想吞並東周、西周的土地成為天子,結果遭到燕國的屠戮。雖然依仗田單的力量,能夠收複失去的城池,但齊的子孫沮喪不振,孤零零隻求自保,最終中了秦國的計謀,束手就擒。楚懷王貪圖商於的六百裏土地,遭到張儀的欺詐,失去了著名的都城,散失了軍隊士卒,卻不能取得這些土地,自己遭到囚禁侮辱而死。趙國因為想得到韓國的上黨之地,替韓國接受了戰爭,利益使理智混亂,輕率地使人民死於戰場,結果一日間在長平被秦軍坑殺的人超過了四十萬,國家幾乎成了廢墟,幸而沒有馬上滅亡,最終還是不能幸免。這四個國家的君主,如果能夠保護疆域,和鄰國友好往來,敬畏天命,自守家園,那麼秦國雖然強大,又能對他們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