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池北偶談》 作者:王士禛  

卷十七·談藝七

記觀施愚山書畫

辛亥秋,偶觀施愚山(閏章)所攜書畫。東坡書二通:其一與柳子玉、寶覺師會金山詩。又其一雲:“呂夢得承事,年八十三,讀書作詩,手不廢卷,室如懸罄,但貯古今書帖而已。作詩示慈雲老師。”後有常熟嚴文靖公(訥)跋。又元人趙仲穆畫竹,愚山作記,沈繹堂書之。又徐渭畫芭蕉,自題雲:“蕉葉屠埋短後衣,墨描鐵鏽虎斑皮;老夫貌此堪誰比?朱亥椎臨袖口時。”筆墨奇肆之甚。

二曹詩

《南史》曹景宗賦競病二韻詩,蓋與古語暗合。僖七年,鄭大夫孔叔,言於鄭伯曰:“心則不竟,何憚於病?”又宋曹翰平江南後,久為環衛。一日內宴,群臣賦詩,翰以武人不預,自陳少習為詩,亦乞應詔,太宗限刀字韻。翰援筆立成詩雲:“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常得預時髦。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雲高。庭前昨夜秋風起,羞看盤花舊戰袍。”太宗覽之,驟遷數級。二曹事絕相類,大奇。

明懷宗禦書

在京師士大家,見明懷宗湣皇帝禦書王維詩“鬆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十字。筆勢飛動,上有“崇禎建極之寶。”

林茂之

林翁茂之(古度)居金陵,年八十餘,貧甚,冬夜眠敗絮中。其詩有“恰如孤鶴入蘆花”之句。方爾止(文)寄翁詩雲:“積雪初晴鳥曬毛,閑攜幼女出林皋;家人莫怪兒衣薄,八十五翁猶袍。”及卒,周櫟園侍郎(亮工)葬之鍾山。

鬆筠庵詩

康熙庚申,刑侍高公(珩)再致政,歸淄川,未行,移居宣武門西鬆筠庵。相國益都馮公(溥)過之,流連竟日。高公贈詩雲:“戶倚雙藤禪宇開,無人知是相公來;相看一笑忘朝市,風味依然兩秀才。”馮公和雲:“隱幾僧寮戶不開,天親無著憶從來;而今老去渾忘卻,祗識維摩是辨才。”予亦和雲:“二老前身二大士,相逢半日畫爐灰;它年古寺經行地,記取寒山拾得來。”

墓訁誌

墓訁誌之始:《事祖廣記》引《炙轂子》以為始於王戎;馮鑒《續事始》以為起於西漢杜子春;高承《事物紀原》以為始於比幹;《槎上老舌》引孔子之喪,公西赤誌之,子張之喪,公明儀誌之之語。予按《檀弓》孔子之喪雲雲,蓋職誌之誌,猶今之主喪雲爾。改誌作訁誌,不可也。《封氏聞見記》青州古塚,有石刻銘雲:“青州世子,東海女郎,賈昊以為東海王越女,嫁苟子。”又東都殖業坊王戎墓,有銘曰“晉司徒尚書令安豐侯王君銘”,凡數百字。又魏侍中繆襲葬父母,墓下題版文,則魏晉以來,例有之矣。

曹能始

明萬曆中年以後,迄啟、禎間,無詩。惟侯官曹能始宗伯(學)詩,得六朝、初唐之格。一時名士如吳兆、徐桂、林古度輩皆附之,然海內宗之者尚少。錢牧齋所折服,惟臨川湯先生義仍與先生二人而已。能始官四川參政,與監司謁撫按,必於館中別設一幾,隸人置書幾上,對眾一揖,即就幾披閱,不交一言,其孤亢如此。晚年大節如江萬裏,尤不可及。予生甲戌,以辛卯中鄉試,乙未中會試,與先生相去一甲子,無不符合。

潁濱詩刻

古北口一寺中有石刻蘇潁濱詩雲:“亂山環合疑無路,小徑縈回長傍溪;仿佛夢中尋蜀道,興州東穀鳳州西。”蓋公元間奉使契丹時所題,而遼人刻石者。

汗青

《青溪暇筆》雲:“古者書用竹簡,初稿書於汗青。汗青者,竹之青皮如浮汗,以其易於改抹也。既正,則殺青而書於竹素。殺,去聲,削也。言殺去青皮而書於竹白,則不可改易也。”後漢吳父恢以火炙竹令汗,取其青寫書,謂之殺青簡。則汗青、殺青一也。姚說未知何據?

紫泥

《青溪暇筆》雲:“晉朝為詔,以青紙紫泥,紫泥猶今泥金之類。蓋泥紫色以書字也。”予按漢舊儀,天子信璽六,皆以武都紫泥封之。青囊白素裏,兩端無縫。《西京雜記》雲:“漢以武都紫泥為璽室,加綠綈其上,非以書字也。”《藝林伐山》雲:“今之紫泥,古謂之芝泥,皆濡印染{榴}之具也。”姚說誤。

宋諸帝書

宋諸帝多工書,如太宗及仁宗飛白,而高宗其尤著者。今徽宗書,往往從書畫題跋見之。於京口鶴林寺,曾見高宗書石刻。《青溪暇筆》記明南京舊內“忠實不欺之堂”扁書,清勁奇古類朱熹,乃理宗禦筆,以賜郡守馬光祖者。太祖仍而不改雲。

一技

近日一技之長,如雕竹則濮仲謙,螺甸則薑千裏,嘉興銅爐則張鳴岐,宜興泥壺則時大彬,浮梁流霞盞則昊十九(號壺隱道人),江寧扇則伊莘野、仰侍川,裝潢書畫則莊希叔,皆知名海內。如陶南村所記朱碧山製銀器之類。所謂雖小道,必有可觀者歟?

鄧

李宗城汝藩作《鄧彰甫傳》雲:

彰甫名,江陰人也。其先世為唐宗人,罹武之亂,避地日南,迄宋大中時,遂君其國。凡八傳至昊{日山},無嗣。其女名昭聖,主國事,皆李姓也。閩奸人陳日,以詭計入贅,襲取之。始以避女主而逋,終以立女主而亡,事亦奇矣。昊{日山}遺腹子萼,育於舅氏,冒鄧姓,實虞禍也。三世以宦顯其國,至司空光遠公曰明者,幼岐嶷,國王器之,妻以女,拜左參知,初不知其為李氏裔也。文皇帝時,伊國逆臣黎季殺其主,司空舉義師伐之,竟以德報怨矣。尋奉其幼主間道訴於闕廷。季佯服,懇請幼主歸國。甫入境,伏發,複殺之,並及天使。上赫然震怒,特遣成國公朱能、英國公張輔出師討罪,三禽偽王,滅其國,悉郡縣之。司空實先內附為向導,厥功懋焉,拜行在工部尚書。公先世以宗親王異域,茲乃以陪臣躐九卿,斯尤奇矣。子師晦任州守,以言事謫江陰尉,遂家焉。

彰甫為司空九世孫,虯髯白晰,雙眸炯然。善細書,絕技擅場,所書洛神賦,縱橫僅寸餘,竭目力始悉其縷析絲分,毫芒彪炳,八法精勁,行伍井然。又能於粒米上書一絕句,異哉!按後漢師宜官,能於方寸間書千言,頗自矜重。間挈空囊過酒家,書其壁,觀者雲集,酒大售,因寬其直;飲酣,輒削書而去。梁鵠受其法,魏武重之,可方駕矣。

康海學柳康德涵《武功·官師誌》,學柳子厚《先友記》。柳作《獨孤申叔墓碣》,末載其友十三人姓氏,與《先支記》同一奇格。

屏山詩禪

劉屏山子,朱文公師也。其《屏山集》詩,往往多禪語。如牧牛頌雲:“軟草豐苗任滿前,蒼然觳觫臥寒煙。直饒牧得渾純熟,痛處還應著一鞭。徑山寄道服雲:“遠信殷勤到草庵,卻慚衰病豈能堪?聊將佛日三端布,為造青州一領衫。粲粲休誇綺與紈,紉蘭製芰亦良難;此袍遍滿三千界,要與寒兒共解顏。”此類是也。先生常語文公曰:“吾少官莆田,以疾病,時接佛老之徒,聞其所謂清淨寂滅者,而心悅之。比歸,讀儒書,而後知吾道之大,其體用之全乃如此。”故文公講學,初亦由禪入。

李鎮東書

昔人評謝康樂詩,如初日芙蓉;顏延之詩,如鏤金錯采。梁武帝取其語以入書評雲:“李鎮東書如芙蓉之出水,文彩之鏤金。”

姑溪集

宋李之儀端叔《姑溪文集》五十卷:古賦詩十一卷,銘讚一卷,表啟書四卷,雜書一卷(此上下闕數卷),手簡十七卷,序一卷,記二卷,題跋五卷,祭文青詞二卷,墓誌三卷,詞曲三卷。《後集》二十卷:古賦詩十三卷,銘讚一卷,序跋一卷,手簡三卷,誌狀二卷。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曩毛氏《津逮秘書》中刻其題跋。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

楊鐵崖二賦

楊廉夫作《悲舒王賦》,刺王安石雲:“舉周官之剿說兮,胡獨忌夫春秋?宜天有變而弗畏兮,人有讒而易售。聽鳴以為鳳兮,唾窮麟以為跛羊。鬆柏老而剪棄兮,喜植榆之驟長。”數語曲盡安石罪狀,可當爰書。又《摩崖碑賦》雲:“苟執溫清之小節兮,不匹馬而北方,則千麾而萬兮,肯複效忠於耄荒。”又雲:“迎上皇以來歸兮,呼長慶之歡聲。效南內其不祥兮,起膝下之天兵。使權臣其鼠變兮,何李父之貸刑?此殘碑之墮淚兮,與凍雨而交零。”兩段或抑或揚,尤深當肅宗功罪,史筆也。廉夫有《東維子全集》。

滄浪集

宋蘇舜欽子美《滄浪集》十五卷:首有歐陽序,古律詩八卷,誌狀二卷,書二卷,上書疏狀啟表二卷,記序雜文一卷。有南宋施元之跋,尾雲:“《蘇子美集》十五卷,歐陽文忠公為之首序。子美在寶元、慶曆間,有大名,其文章瑰奇豪邁,自成一家。不幸淪落早世,故生平所著止此,而近時亦少見之,元之因俾鏤版於三衢。又得尚書汪公聖錫所藏豫章先生詩,為子美作也。並附之左方。乾道辛卯六月己巳,吳興施某書。”

徂徠集

宋石介守道《徂徠集》二十卷,詩卷辨說原釋傳錄雜著五卷,論二卷,書六卷,序一卷,記一卷,啟表一卷,石門吳孟舉(之振)所貽宋刻也。守道最折服者柳仲塗,最詆訁其者楊文公大年,觀魏東郊詩怪說可見。其文倔強勁質,有唐人風,較勝柳、穆二家,終未脫草昧之氣。

蘇子美詩

《滄浪集》有及第後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雲:“拔身泥滓底,飄跡雲霄上;氣和朝言甘,夢好夕魂王。軒眉失舊斂,舉意有新況;爽如秋後鷹,榮若凱旋將。”一第常事,而津津道之如此,子美之早廢不達,已略可見矣。昔人議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之作,子美何以異此?

皮陸

唐本《笠澤叢書》四卷,以甲乙丙丁為次,前有自序及江湖散人傳,後有宋政和元年毗陵朱袞序,乃江西士夫家舊本,黃俞邰得之金陵餅肆中。自跋雲:“出魯望手編,唐本古雅,殊可寶惜。予舊藏皮襲美《文藪》十卷,有襲美自序,宋柳開仲塗序,亦皮所自編也。凡《鬆陵唱和集》詩,二編俱不載。”

柳仲塗集

宋柳開仲塗《河東文集》十五卷,附行狀一卷,門人張景所編。其文多拗拙,石守道極推尊之,其過魏東郊詩,上擬之皋、夔、伊、呂,下擬之遷、固、王通、韓愈,殊為不倫。《東郊野夫傳》,開所自述,與《補亡先生傳》,常載集第二卷。又穆修《伯長集》,代州馮秋水方伯(如事)順治中刻之金陵,文拗拙亦與開類,詩尤不工。唐末宋初,風氣如此,其視歐、蘇,真陳涉之啟漢高耳。景,字晦之,避難逋竄,改姓名曰李田。所至題曰:“我非東方兒木子也,不是牛耕土田也,欲識我蹤跡,一氣萬物母。”景作柳集序,破題雲:“一氣萬物之母也。”見《湘山野錄》。

龍標宮詞

李太白清平調行樂詞,皆用飛燕昭陽事,然予觀王少伯宮詞,如“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錫錦袍”;“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皆為太真而作,皆用昭陽事。蓋當時詩人之言多如此,不獨太白。

徐介詩

錢牧齋先生注杜詩,卷首附錄有《徐介題耒陽杜工部祠堂》詩雲:“手接汨羅水,天心知所存;故教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消凝傷往事,斜日隱頹垣。”偶看王得臣《麈史》雲:“熙寧初,調官泊報慈寺,陽翟徐秀才出其父屯田(忘名)詩,清苦平淡,有古人風。其過杜工部墓一首雲:“水與汨羅接,天心深有存。遠移工部死,(四五六句同)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字句稍不同,蓋屯田即介也。前本手接二字不可曉,疑有誤。

柳開論文

元盛如梓《恕齋叢談》載柳開論文曰:“古文非在詞澀言苦,令人難讀,在於古其理,高其意。”然予讀開《河東集》,但覺苦澀,初無好處。豈能言之而不能行耶?

刊書

《恕齋叢談》雲:“書籍版行,始於後唐。昔州郡各有刊行文籍,《寰宇書目》備載之,雖為學者之便,而讀書之功,不及古人矣。且異書多泯沒不傳,《後漢書》注事最多,所引書今十無二三。如《漢武秋風辭》,見於《文選·樂府》、《文中子》,晦庵收入《楚詞後語》,然《史記》、《漢書》皆不載,《藝文誌》又無漢祖歌詞,不知祖於何書?”予按《五代會要》,後唐長興三年四月,敕差太子賓客馬縞、太常丞陳觀、太常博士段、尚書屯田員外郎田敏充詳勘九經官,委國子監於諸色選人中,召能書人端楷寫出,付匠雕刻,每日五紙,與減一選。漢乾間,《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四經始鏤版。周廣順三年六月,尚書左丞判國子監事田敏進印版九經書、五經文字樣各二部。顯德二年,中書門下奏國子監祭酒尹拙狀校勘《經典釋文》三十卷,雕造印版,欲請兵部尚書張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葉夢得言:唐《柳比訓序》言在蜀見字書,雕本不始馮道,監本始道耳。《河汾燕閑錄》隋開皇十三年,遺經悉令雕版,又毋昭裔有鏤版之言。蓋刊書始隋,暨唐至五代、宋而始盛耳。

吳曾

宋臨川吳曾虎臣著《能改齋漫錄》十五卷,虞山錢公注杜詩多引之。當時有知麻城縣鄭顯文者,遣其子之翰赴禦史台論曾,事涉謗訕。有旨:曾、顯文各降兩官。賴臣僚繳奏,孝宗明聖,黜顯文,其子送汀州編管。後京鏜愛其書,始版行,見《恕齋叢談》,著書之難如此。今觀曾書多不滿王介甫之論,奸人殆猶襲黨人故智雲。

文表

吳郡劉欽謨(昌),成化中督河南學政,刻《中州文表》一書,表章元六家遺文,皆中州產也。許文正公衡遺稿五卷,附錄一卷。姚文公燧內集八卷,欽謨自跋雲:“聞之李中舍應禎雲:‘文公集五十卷,鬆江士夫家有之,南北奔走,竟莫能致。此乃錄本,多殘缺,視刻本不啻十之二。’又雲:‘在百泉召見姚裔孫,鄙野質實,不複事儒藝,有文獻公樞手書碧色箋,特寶愛,紙墨如新’雲。”雍古馬文貞公祖常《石田集》五卷,跋雲:“得之光州兵侍霍公(予所見《石田集》十五卷,至元五年刊行),霍之居,即文貞故石田莊也。”又雲:“馬中丞墓,在光州西南十五裏,碑石趙孟ぽ書。”(愚按文敏歿於元英宗至治二年,而文貞以順帝至元四年卒。是時趙前卒已久矣,疑必有誤,或是集趙書耳。)許文忠公有壬《圭塘小稿》三卷。王文定公惲《秋澗集》六卷,跋雲:“公之子公儀、公孺,公孺子以可,皆能文。而子孫墳墓,漫不知其所在。”孛術魯文靖公遺文二卷,跋雲:“文靖有集六十卷,今多不傳。子遠死於忠,遠婦死於節。昌至鄧州閱士籍,得其後之習業於官者,猶自稱魯參政家雲。”欽謨博雅好事,嚐撰《吳先賢讚》若幹卷,此書尤可愛重。睢州湯潛庵(斌)學士出為江蘇巡撫,予語以當重刻之,惜未果。授經圖

《崇文總目》有《授經圖》,其書不傳。明周藩西亭王孫,乃因章俊卿《考索圖》,增定之為四卷,卷首有自序及西亭之子勤羹一跋。圖首授經世係,次諸儒列傳,次諸儒著述曆代經解。此書舊無刊本,大梁水後,西亭藏書數萬卷皆付巨浸。賴泉州黃俞邰家有寫本,康熙間與朱檢討竹(彝尊)同較定,刻之金陵,其書始行於世。

呂衡州集

唐衡州刺史呂溫和叔文集十卷:賦詩二卷,書序一卷,表狀二卷,碑銘二卷,銘文一卷,頌讚一卷,雜著一卷。卷首有劉夢得序,末附柳子厚《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有跋雲:“右《呂衡州集》十卷,甲子歲,從錢牧齋借得前五卷;戊辰,從郡中買得後三卷,俱宋本。第六、第七二卷均之闕如。越三年辛未,友人姚君章始為予錄之。因取《英華》、《文粹》照目寫入,以俟他年得完本校定。”又雲:“此本一照宋本鈔寫。第二卷聞砧已下十五首,宋本所無,案陳解元棚本鈔入。孱守居士書。”

左傳檀弓敘事

劉知幾雲:“敘事之工,以簡為主。”因思左氏記晉平公飲酒,杜蕢雲:“辰在子卯雲雲,幾三四十言《檀弓》隻以十七字盡之,雲:“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語益簡,味愈長,可為文章之法。歐、尹在洛,同作《雙桂樓臨園驛記》,永叔先成,凡千餘言;師魯止用五百許字,永叔服其簡古。他日誌師魯曰:“文簡而有法。”又雲:“簡而有法,在《六經》中,惟《春秋》足當之。”可知簡字不易到也。又《類苑》載真宗禦製《法音集》,詔學僧於傳法院箋注,楊大年充提舉。一僧注六種震動,幾三百字,大年都抹去;自下止二句曰:“地體本靜,動必有變。”其簡當若此。

馮班

馮班,字定遠,常熟人。博雅善持論,著《鈍吟雜錄》六卷。嚐雲:“朱子言《禮》稱鄭康成,後儒不從也,卻用陳浩注。程子極信《詩》小序,後儒不從也,卻從朱子。”又雲:“祝字有去聲,後人別作咒詛字,錢牧齋不知;訊誶是一字,王州不知。”作文字不可不講字學。定遠論文,多前人未發;但罵嚴滄浪不識一字,太妄。

擬古

樂府古詩不必輕擬,滄溟諸賢,病正坐此。前人擬古莫妙於陸機、江淹。馮班雲:“江、陸擬古詩,如搏猛虎,禽生龍,急與之角力不暇,氣格悉敵。今人擬古,如床上安床,但覺怯處,種種不逮。”此論良是。若傅玄《豔歌行》雲:“一顧傾朝市,再顧國為墟。”呆拙之甚,所謂點金成鐵手也。王州雲:“乎子四愁,千古絕唱。傅玄擬之,致不足言,是笑資耳。玄又有《日出東南隅》一篇,汰去菁英,竊其常語;尤可厭者,本詞‘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大”,綽有餘味,乃益以天地正位之語,正如低措大記舊文不全時,以己意續貂,罰飲墨水一鬥可也。”諒哉!

王慧詩

王慧,字蘭韻,太倉人。同年長源督學(發祥)之女,有雋才,所著《凝翠軒詩》一卷,極多佳句。閨詞雲:“輕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閑庭待燕還。一縷柳花飛不定,和風搭在繡床前。”又五言如:杏花都掩屋,楊柳半垂溪。花陰依略杓,竹色卷瀟湘。風懷看綠柳,愁緒比黃楊。紈扇三春月,緗琴五夜霜。七言如:別去新篁方解籜,重來芳樹欲過頭。蕭蕭竹影遮紅藥,細細波紋映白魚。才過輕雷收筍箬,旋新水試茶芽。一枝香供宜金屋,半醉紅扶待畫叉(鶯粟花)。楊柳溪橋初過雨,杏花樓閣半藏煙。淚淹紅袖傷離日,愁在黃昏細雨中。朱添小印思題扇,釧擘輕羅憶點籌。牆角紅殘桃結子,石盆青淺菊分芽。柳絮飛殘青滿徑,豆花零亂綠圍村。棠梨謝後猶花信,櫻筍過時已麥秋。幾處溪山留薜荔,一秋風雨在芭蕉。皆佳句也。又宿田家偶見粘窗破紙,乃韓香奩詩,惜而賦絕句雲:“麗情佳句有誰知?瞥見窗前字半欹。為惜風流埋沒甚,自攜紅燭拂蛛絲。”此等懷抱,亦非尋常閨閣所解。

借禪喻詩

嚴滄浪《詩話》,借禪喻詩,歸於妙悟。如謂盛唐諸家詩,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鏡中之象,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乃不易之論。而錢牧齋駁之,馮班《鈍吟雜錄》因極排詆,皆非也。

會昌一品集

李衛公一代偉人,功業與裴晉公伯仲。其《會昌一品製集》,駢偶之中,雄奇駿偉,與陸宣公上下。別集《憶平泉》五言諸詩,較白樂天、劉夢得不啻過之。

伊川尊詩小序

程伊川雲:“《詩》小序便是當時國史作,如當時不作,雖孔子亦不能知,況子夏乎?如大序則非聖人不能作。”(涇野雲,據此則小序不可改)又雲:“問小序是何人作?”曰:“但看大序則可見矣。”曰:“莫是國史作否?”日:“序中分明言國史明乎得失之跡。蓋國史得詩於采詩之官,故知其得失之跡;如非國史,則何以知其所美所刺之人?使當時無小序,雖聖人亦辨不得。”曰:“聖人刪《詩》時,曾刪改小序否?”曰:“有害義理處也須刪改。”葉氏《習學記言》雲:“作詩者必有所指,故集詩者必有所係。或記本事,或釋詩意,皆在秦漢之前。讀詩者以其時考之,以其義斷之,惟是之從可也。欲盡去本序,自為之說,失詩意多矣。”

題畫詩三則

往見倪雲林小畫,自題詩雲:“蕭蕭風雨麥秋寒,把筆臨摹強自寬。賴有俞君相慰藉,鬆肪筍脯勸加餐。”又在京師人家見一詩雲:“梓樹花開破屋東,鄰牆花信幾番風。閉門睡過兼旬雨,春事依依是夢中。”末題雲:“至正癸卯呈德機征君。”右二詩皆佳。

又嚐見《破窗風雨卷》,武夷山樵者錢惟善題雲:“一鐙風雨寒窗破,讀書不知秋怒號。如扁舟在江海,但覺四壁皆波濤。對床高臥無此客,倚劍長歌空二毛。曉看庭樹故無恙,千峰雲氣落青袍。”金蓋山人錢嶽題雲:“敬亭山下讀書庵,破紙窗寒盡自堪。但怪蛟龍嘶匣底,不知風雨暗江南。雲橫黑海秋帆斷,花落彤樓曉夢酣。五色石崩天頂漏,須君手脫巨鼇钅讚。”(惟善,字思複,錢塘人。以《羅刹江賦》得名。號曲江居士,有《江月鬆風集》)

又羅塞翁畫猿一軸,餘鏗題雲:“拋卻故山久,披圖眼忽明。老夫歸未得,說與曉猿驚。”韓性題雲:“栗葉秋未黃,連臂撼山雨。白晝聞清啼,愁雲夢天姥。”數詩皆佳作也(性,字明善,魏公八世孫,居紹興,卒諡莊節先生,《元史·儒學》有傳)。

朱佐日

張景春《吳中人物誌》雲:“武後嚐吟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雲雲。問是誰作?李嶠對曰:‘禦史朱佐日詩也。’賜彩百匹。子承慶嚐為昭陵挽詩,入高等。由是父子齊名。”按此詩諸集皆作王之渙,之渙開元間詩人,《紀事》《詩話》亦不載佐日名字,張說不知何據?

鮑謝

唐鮑防,字子慎,襄州人。仕終工部尚書,工詩,與謝良弼齊名,時亦稱鮑謝。見《全唐詩話》。

耶律文正詩

元耶律文正《湛然居士集》十四卷,中多禪悅之語。其詩亦質率,間有可采者,略摘數篇:“管城從我自燕都,流落遐荒萬裏餘。半劄秋毫裁翡翠,一枝霜竹剪瓊琚。鋒端但可題塵景,筆下安能劃太虛?聊複贈君為土物,中書休笑不中書。”(贈李郡王筆)

“昔年萍水便相尋,握手臨風話素心,刻燭賦成無字句,按徽彈徹沒弦琴。風來遠渡晚潮急,雨過寒塘秋水深。此樂莫教兒輩覺,又成公案滿叢林。”(寄平陽淨名院潤老)

“班姬零落到而今,聞道翻身入道林。歌扇舞裙忘舊業,藥爐經卷半新吟。閑眼白晝三杯酒,靜對青鬆一曲琴。更看他年棲隱處,蓬山樓閣五雲深。”(過武川贈仆散令人)

“狐死曾聞尚首丘,悲予去國十年遊。昆侖碧聳日落處,渤海西傾天盡頭。君子雲亡真我恨,斯文將喪是吾憂。尚期晚節回天意,隱忍龍庭且強留。”(過燕京和陳秀玉韻)

“閑騎白馬思無窮,來訪西城綠發翁。元老規模妙天下,錦城風景壓河中。花開杷欖芙蓉澹,酒泛蒲桃琥珀濃。痛飲且圖容易醉,欲憑春夢到盧龍。”“閑乘羸馬過蒲華,又到西陽太守家。瑪瑙瓶中簪亂錦,琉璃鍾裏泛流霞。品嚐春色批金橘,受用秋香割木瓜。此日幽歡非易得,何妨終老住流沙。”(贈蒲察元帥)“河中春晚我邀賓,詩滿雲箋酒滿巡。對景怕看紅日暮,臨池羞照白頭新。柳添翠色侵淩草,花落餘香著莫人。(朱淑真詞“無奈春寒著摸人”)且著新詩與芳酒,西園佳處送殘春。”(河中遊西園)

“萬裏西征出玉關,詩無佳思酒瓶幹。蕭條異域年初換,坎軻窮途臘已殘。身過碧雲遊極樂,手遮西日望長安。年光迅速如流水,不管詩人兩鬢班。”(壬午元日)

已上數作,頗有風味,皆從軍西域之作也。

儒將詩

劉後村跋總管徐汝乙詩雲:“宋武臣能詩者賀鑄、劉季孫,為坡、穀深許;其後有劉翰武子、潘檉德久,尤為項平庵、葉水心所賞重。”明景泰中,有十才子,湯參將胤最著,予見其《東穀遺稿》十卷,了無可取。成化間金陵姚福者,世襲千戶,著《定軒集》、《避喧錄》、《窺豹錄》,及《青溪暇筆》若幹卷。予嚐見《暇筆》草稿,福手書也,記軼事頗亦可喜,而論詩膚陋。如自記蔡琰歸漢圖詩雲:“若使胡兒能念母,他年好作倒戈人。”所取彭三吾詠明妃詩雲:“妾分嫁單於,君恩本不孤。畫工休盡殺,夢弼要人圖。”謂得風人之體,真三家村學究見識,可為噴飯!又嚐見南皮李騰鵬撰《明詩統》,取一詩雲:“君王莫殺毛延壽,留畫商岩夢裏賢。”腐儒所見略同乃爾!又明名將如郭登、戚繼光、陳第、萬表,皆有詩名。

香奩詩

“眉山暗淡向殘燈,一半雲鬟墜枕棱。四體著人嬌欲泣,自家揉碎砑繚綾。”楊廉夫香奩詩也,見集中。今訛作韓,非是。

仲殊詩

《漫錄》載僧仲殊詩雲:“瑞麟香暖玉芙蓉,畫蠟凝輝到曉紅。數點漏移衙仗北,一番雨滴甲樓東。夢遊黃閣鸞巢外,身臥彤幃虎帳中。報道譙門初日上,起來簾幕杏花風。”右在平江呈黃左丞安中作,東坡所謂蜜殊也。

歌行引

《炙果錄》雲:“歌行引本一曲爾,一曲中有此三節。凡始發聲謂之引,引者導引也。既引矣,其聲稍放,故謂之行,行者其聲行也。既行矣,於是聲音遂縱,所謂歌也。惟一曲備三節,故引自引,行自行,歌自歌;其音節有緩急而文義有終始,故不同也。正如大曲有入破滾煞之類。今詩家分之,各自成曲,故謂之樂府,無複異製矣。”又薑白石《詩說》雲:“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づ曰吟,通乎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

山

杜牧之吊沈下賢詩雲:“一夜小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坊刻訛作小孤,與本題無涉。按《吳興掌故》,山,在烏程縣西南二十裏。《易》曰“震為”,,花蒂也,《說卦》,山之東曰。此山在福山東故名,福山又名小山,與山相連接。唐詩人沈亞之下賢居此。予鄉華不注,不作跗解,亦與同義。

胡釘鉸詩派

《茶譜》記胡生以釘鉸為業,居近白洲,旁有古塚,每茶飲,必酹之。忽夢一人曰:“吾姓柳,感子茗惠,教子為詩。”後遂名胡釘鉸詩。若然,則釘鉸詩派,乃本柳文暢耶?又《雲溪友議》:列子墓在鄭裏,有胡生,家貧,少為磨鏡鍍釘之業,遇名茶美醞,輒祭。忽夢一人,刀劃其腹,納以一卷書;既覺,遂工吟詠,號胡釘鉸。此一事而傳載異耳。

排律

唐人省試應製排律,率六韻,載諸《英華》者可考。至杜子美、元、白諸人,始增益至數十韻,或百韻。近日詞林進詩,動至百韻,誇多鬥靡,失古意矣。

吳惟信

宋吳惟信中孚,湖州人,寓吳嘉定之白鶴村。吳有糜先生者,於九經注疏,悉能成誦。嚐見中孚賦絕句雲:“白發傷春又一年,閑將心事卜金錢。梨花落盡東風軟,商略平生到杜鵑。”亟下拜曰:“天才也,老夫每欲效顰,則漢高祖、唐太宗追逐筆下矣。”觀此可悟作詩三昧。韓退之詩似論,蘇子瞻詞似詩。昔人謂如教坊雷大使舞終非本色,正此意也。

劉令嫻詩

梁徐悱妻劉氏令嫻,孝綽之妹,盛有才名。其祭悱文,清綺可誦。及讀《玉台新詠》所載令嫻詩,如光宅寺雲:“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裏,幽隱無人聲。”又有期不至雲:“黃昏信使斷,銜怨心淒淒。回燈向下榻,轉麵ウ中啼。”正如高仲武所雲“形質既雌,詞意亦蕩”。勉名臣,悱名士,得此才女,抑不幸耶?

妄補古碑

昆山慧聚寺有毗沙門天王像,唐楊惠之所塑,旁二侍女尤佳。徐稚山紀其事,謂此像得塑工三昧,具戒後人不可妄加修飾。因思古人書畫詩文,寧闕疑不可妄補,皆如此。《西園雜記》載杭州中天竺佛殿後壁山水,王叔明所畫,歲久剝落,有遜齋子者補之,為方棠陵豪所譏,此今古通病也。近見秦中諸碑,如《九成宮》之屬,下方多元刂缺,俗人輒以惡書補之,更數十年,真麵目不可複識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池北偶談》

《池北偶談》

作者:王士禛
《池北偶談》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