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卷十一 素問·五藏別論

黃帝問曰:餘聞方士,或以腦髓為髒,或以腸胃為髒,或以為腑。敢謂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黃帝問道:我聽說方士之中,有人以腦髓為髒,有人以腸胃為髒,也有的把這些都稱為腑,如果向它們提出相反的意見,卻又都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種理論是對的,希望你談一談這個問題。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髒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髒濁氣,名曰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魄門亦為五髒使,水穀不得久藏。所謂五髒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岐伯回答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男子為精囊),這六種是稟承地氣而生的,都能貯藏陰精,就象大地包藏萬物一樣,所以它們的作用是藏而不瀉,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者是稟承天氣所生的,它們的作用,像天一樣的健運周轉,所以是瀉而不藏的,它們受納五髒的濁氣,所以稱為傳化之腑。這是因為濁氣不能久停其間,而必須及時轉輸和排泄的緣故。此外,肛門也為五髒行使輸瀉濁氣,這樣,水穀的糟粕就不會久留於體內了。所謂五髒,它的功能是貯藏精氣而不向外發瀉的,所以它是經常地保持精氣飽滿,而不是一時地得到充實。六腑,它的功能是將水穀加以傳化,而不是加以貯藏,所以它有時顯的充實,但卻不能永遠保持盛滿。六腑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水穀入口下行,胃被充實了,但腸中還是空虛的;食物再下行,腸充實了,胃中又空虛了,這樣依次傳遞。所以說,六腑是一時的充實,而不是持續的盛滿,五髒則是持續盛滿而不是一時的充實。

帝曰:氣口何以獨為五髒主?
黃帝問道:為什麼氣口脈(即寸口脈)可以獨主五髒的病變呢?

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髒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髒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上(原文脫字,據《太素》補)下,適其脈,觀其誌意,與其病也。
岐伯說:胃是水穀之海,為六腑的泉源,飲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能充養五髒之氣(上達於肺)。氣口脈(在太淵穴)是手太陰肺經所經之處,所以五髒六腑的水穀精微,都出自胃,反應於氣口脈。而五氣入鼻,藏留於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變,則鼻為之不利。凡治病,必先觀察其上、下的變化,診查其脈候的虛實,查看其情誌精神的狀態,還要辨別其疾病情況(,以便確定治療的方法)。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對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觀念的人,是不能與其談論至深的醫學理論的,對那些討厭針石治療的人,也不可能和他們講什麼醫療技巧。有病不許治療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強治療也收不到應有的功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靈樞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