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卷五十九 素問·氣府論

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穴:兩眉頭各一。入發至項三寸半(此句按別本雲:“入發至頂三寸。”當為是),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項中大筋兩旁各一。風府兩旁各一。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節十五間各一,五髒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
足太陽膀胱經脈氣所發的地方,有七十八個府穴:在眉頭的陷中(指攢竹穴)左右各有一穴。入發際(指囟會穴)至頭頂(指百會穴)共三寸長,伴有頭部的五行(指督脈、太陽經、足少陽經),每行間隔三寸,頭部的脈氣浮動相通運行在五行中,每行有五穴,共計五五二十五穴。項中的大筋兩旁(指天柱穴)左右各有一穴。風府穴(即風池穴)為兩旁各有一穴。脊椎骨自上而下至骶尾骨有二十一節,其中十五節脊椎骨間左右各有一穴,(其中包括:)五髒的俞穴左右各有一穴;六腑的俞穴左右各有一穴。自委中穴以下至足小趾旁,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委中、崑侖、京骨、束骨、通穀、至陰穴)。

足少陽脈氣所發者,六十二穴:兩角上各二。直目上發際內各五。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下各一。銳發下各一。客主人各一。耳後陷中各一。下關各一。耳下牙車之後各一。缺盆各一。腋下三寸,脅下至胠,八間各一。髀樞中旁各一。膝以下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
足少陽膽經脈氣所發的地方,有六十二府穴:頭兩角上左右各有二穴(指天衝穴、曲鬢穴)。兩目瞳孔直上發際內左右各有五穴(指臨泣、目窻、正營、承靈、腦空穴)。兩耳前角上(指頷厭穴)左右各有一穴。兩耳前角下(指懸厘穴)左右各有一穴。頭發的鬢角下(指和髎穴)左右各有一穴。客主人(即上關穴)左右各有一穴。兩耳後的陷凹中(指翳風穴)左右各有一穴。下關穴左右各有一穴。兩耳下、牙床後(指頰車穴)左右各有一穴。缺盆穴左右各有一穴。腋下三寸,從脅下至腋下,八條肋骨間左右各有一穴(指淵腋、輒筋、天池、日月、章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九穴)。髀樞中旁(指環跳穴)左右各一穴;膝以下至足第四趾側各有六俞穴(指陽陵泉、陽輔、坵墟、臨泣、俠谿、竅陰穴)。

足陽明脈氣所發者,六十八穴:額顱發際旁各三。麵鼽(讀注:當作頄,本篇下同)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間各一。俠鳩尾之外,當乳下三寸,俠胃脘各五;俠齊廣三寸各三;下齊二寸俠之各三。氣街動脈各一。伏菟上各一。三裏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足陽明胃經脈氣所發的地方,有六十八府穴:額顱發際旁左右各有三穴(指懸顱、陽白、頭維穴)。顴骨骨空中間(指四白穴)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頜角前至)骨空陷中,左右各有一穴。(在結喉之旁的)人迎穴左右各有一穴。在肩缺盆中骨空陷處(指天髎穴),左右各有一穴。胸中在肋骨間(指膺窗穴)左右各有一穴。在鳩尾穴與乳下三寸的中點向下拉線,在胃脘的部位,左右各有五穴(指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穴);在肚臍橫開三寸處上下排列,左右各有三穴(指滑肉門、天樞、外陵穴);在肚臍下二寸(橫開三寸處上下排列),左右各有三穴(指大巨、水道、歸來穴)。氣街(即氣衝穴)在股溝的動脈跳動處,左右各一穴。伏菟穴左右各有一穴。從足三裏穴至足中趾之間,左右各有八個俞穴(指三裏、上巨虛、下巨虛、解谿、衝陽、陷穀、內庭、厲兌穴),從足三裏穴後的兩條分支各自行往足趾間的穴空處。

手太陽脈氣所發者,三十六穴:目內眥各一。目外各一。鼽骨下各一。耳郭上各一。耳中各一。巨骨穴各一。曲腋上骨穴各一。柱骨上陷者各一。上天窻四寸各一。肩解各一。肩解下三寸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手太陽小腸經脈氣所發的地方,有三十六府穴:目內眥(指睛明穴)左右各有一穴。目外側(指瞳子髎穴)左右各有一穴。顴骨下(指顴髎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廓上(指角孫穴)左右各有一穴。耳中(指聽宮穴)左右各有一穴。巨骨穴左右各一。曲腋上(指臑俞穴)左右各有一穴。柱骨上陷中(指肩井穴)左右各有一穴。天窗穴與之上四寸(指頭竅陰穴)左右有一穴,共四穴。肩解部(指秉風穴)左右各有一穴。肩解部之下三寸處(指天宗穴)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手小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小海、陽穀、腕骨、後溪、前穀、少澤穴)。

手陽明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項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柱骨之會各一。髃骨之會各一。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陽明大腸經脈氣所發的地方,有二十二府穴:鼻孔的外側(指迎香穴)左右各有一穴;項部(指扶突穴)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下頜骨的骨空間,左右各有一穴。柱骨之會(指天鼎穴)左右各有一穴。髃骨之會(指肩髃穴)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手食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手三裏、陽谿、合穀、三間、二間、商陽穴)。

手少陽脈氣所發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後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後各一。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俠扶突各一。肩貞各一。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發的地方,有三十二府穴:顴骨下(指顴髎穴)左右各有一穴。眉後(指絲竹空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前角上(指懸厘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後完骨穴的下麵(指天牖穴)左右各有一穴;脖子中間足太陽經之前(指風池穴)左右各有一穴。在扶突穴的外側(指天窗穴)左右各有一穴;肩貞穴左右各一。在肩貞穴之下,每隔三寸的分肉之間(指肩髎、臑會、消濼三穴)左右各有一穴,合計六穴。肘部以下至手無名指之端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天井、支溝、陽池、中渚、液門、關衝六穴)。

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項中央二。發際後中八。麵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節,脊椎法也。
督脈經氣所發的地方,有二十八府穴:項中央有二穴(指風府、瘖門穴)。前發際向後正中一線有八穴(指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強間、腦戶穴);麵部的中央從鼻至唇有三穴(指素髎、水溝、齦交穴);自大椎以下至骶尾骨有十五穴(指大椎、陶道、身柱、神道、靈台、至陽、筋縮、中樞、脊中、懸樞、命門、腰陽關、腰俞、長強、會陽穴)。自大椎至骶尾骨共二十一節,這是脊椎骨節的計算方法。

任脈之氣所發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一,腹脈法也。下陰別一。目下各一。下唇一。齗交一。
任脈經氣所發的地方,有二十八府穴:喉部正中有二穴(指廉泉、天突穴)。前胸正中的肋骨凹陷中各有一穴(指璿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六穴)。自鳩尾穴起至上脘穴是三寸,上脘穴至臍中是五寸,臍中至橫骨是六寸半,每寸一穴(指鳩尾、巨闕、上脘、中脘、建裏、下脘、水分、神闕、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計十四穴),這是腹部取穴的方法。下陰別一(指會陰穴)。兩目之下(指承泣穴)左右各有一穴。下嘴唇頦唇溝有一穴(指承漿穴)。上齒齦有一穴(指齦交穴)。

衝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俠鳩尾外各半寸,至齊寸一;俠臍下旁各五分,至橫骨寸一,腹脈法也。
衝脈經氣所發的地方,有二十二府穴:在鳩尾穴旁開五分向下至臍旁開五分,一寸一穴(指幽門、腹通穀、陰都、石關、商曲、盲俞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自臍旁開五分向下至橫骨穴,一寸一穴(指中注、四滿、氣穴、大赫、橫骨,左右共十穴)。這是腹脈(即衝脈)取穴的方法。

足少陰舌下。厥陰毛中急脈各一。手少陰各一。
足少陰腎經脈氣所發的地方在舌下。足厥陰肝經脈氣所發的地方,在陰毛中急脈(讀注:古代脈名,在唐朝時已軼)左右各有一穴(唐?王冰注為陰莖兩側,現今此處無穴位)。手少陰心經脈氣所發的地方(指陰郤穴)左右各有一穴。(讀注:本段說明“陽氣生於陰氣之始,陽脈交於陰脈之終。”脈氣雖然發源於六陽經,但是六陰經中也有脈氣所發的地方。)

陰陽蹻各一。
陰蹻脈經氣所發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穴(指交信穴);陽蹻脈經氣所發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穴(指跗陽穴)。

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
手、足的白肉隆起處,有如魚腹,是肺經、脾經脈氣所發的地方。

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脈氣所發的地方共計三百六十五府穴。(清?張誌聰曰:手足三陽經脈氣所發者,二百九十八穴,督任衝脈所發者七十八穴,五髒脈氣所發者十穴,陰陽蹻四穴,通共三百九十穴。太陽經內重督脈五穴、重足少陽十穴,手陽明內重大迎二穴,手少陽內重懸厘二穴、風池二穴、天窻二穴、顴髎二穴,共重二十五穴。除去所重,實三百六十五穴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靈樞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