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卷十九 靈樞·四時氣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
黃帝問岐伯說:四季氣候各不相同,各種疾病的發生大都與四時的氣候有關,針灸繆刺的方法,也因各個季節的氣候而各不相同,其中有什麼規律呢?

岐伯答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故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者深刺之;間者淺刺之。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秋取經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滎,必深以留之。
岐伯回答說: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氣候特點,灸刺的方法,也要以這一季節的氣血特點為依據。因此,春天灸刺,宜取經脈、血脈和分肉之間的氣道,病重的用刺深法;病輕的用刺淺法。夏季針刺應取在這一季節偏盛經脈的孫絡,或者用隻刺透皮膚而到達分肉之間的淺刺法。秋季應取經脈五輸穴的輸穴,病邪在六腑就取六陽經的合穴。冬季宜取所病髒腑對應經脈的經穴和滎穴,而且一定要深刺並留針時間長些。

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痏。
溫瘧病,沒有汗出症狀的,可用熱病的五十九個腧穴進行治療。

風?膚脹,為五十(七)痏。取皮膚之血者,盡取之。
患風水病肌膚腫脹的,可以用五十七個治療水病的腧穴治療。如果是使用針刺放血的治療方法,就應該將該穴位的惡血放幹淨。

飧泄,補三陰之,上補陰陵泉,皆久留之,熱行乃止。
脾胃虛寒所致的飧泄證,應該使用補的手法,先取三陰交穴,再向上取陰陵泉穴,都要久留針,直至針下有熱感的時候才能起針。

轉筋於陽治其陽,轉筋於陰治其陰,皆卒(《醫部全錄》:同焠)刺之。
手臂、腿足的轉筋病,其發病部位,在外側就取陽經的穴位針刺,在內側就取陰經的穴位針刺,都使用火針法針刺。

徒?,先取環穀(《醫藥科技》:當是臍中)下三寸,以鈹針針之,已刺而筩之,而內之,入而複之,以盡其?,必堅(束之)。來(別本作束)緩則煩悗,來(別本作束)急則安靜。間日一刺之,?盡乃止。飲閉藥,方刺之時徒飲之,方飲無食,方食無飲,無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隻是腹水腫而沒有風邪的,針刺治療應先取臍下三寸的關元穴,用鈹針針刺它,針刺後用竹管插入針孔放水,反複進行,使水排盡,然後用布帶將腰腹部捆束。如果束得過鬆就會使患者感到煩悶,綁緊就能舒適、安靜。每隔一天治療一次,直到水腫退盡為止。同時服用通利的藥物以利小便,防止再腫。就在開始針刺的時候服藥,用了藥物不要進食,剛吃過飯也不能服藥,並保持飲食清淡,不能食用傷脾助濕的食物,這樣的治療及飲食,要堅持一百三十五天。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裏。骨為幹。(讀注:此句為衍文。)
濕邪為主的邪氣造成的著痹長久不愈,是寒濕邪氣久留體內所致,使用疾進疾出的針刺方法取足三裏穴。

腸中不便,取三裏,盛瀉之,虛補之。
濕邪在腸中造成腸胃不調的病證,治療取足三裏穴,邪氣盛的用瀉法,正氣虛的用補法。

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
麻風病,一般都用針刺其腫脹的部位。針刺之後,再用鋒利的針刺這一部位,再用手擠按該處以壓出毒氣和惡血,直到消腫為止。要常食用些普通的食物,不要吃其他刺激性和油膩的食物。

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裏。
腹中常有鳴響,腹中有氣向上衝至胸中,喘息急促而不能久立,這些都是邪氣在大腸的表現,應該針刺肓之原(氣海穴)、上巨虛、足三裏幾個穴位。

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者,連睪係,屬於脊,貫肝肺,絡心係。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熏肝,散於肓,結於臍,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予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
小腹牽引睾丸疼痛,並牽及腰背和脊骨,向上衝至心胸部位,這是邪在小腸的表現。小腸連於睾係,向後附屬於脊,其經脈貫通肝肺,絡於心係,所以小腸邪氣盛就會出現氣機上逆的表現,上衝腸胃,熏蒸肝髒,布散於肓膜,結聚於臍。所以要取肓之原(氣海穴)以散肓之邪氣,針刺手太陰肺經以補肺虛,刺足厥陰肝經以瀉肝實,取下巨虛穴以祛邪氣,同時又要按壓手太陽小腸經所過之處來調和氣血。

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裏以下。胃氣逆,則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
病人經常嘔吐,且嘔吐物中挾有苦水,並常常歎氣,心中恐懼不安,害怕有人將會逮捕他,這是邪氣在膽腑,陽氣上逆於胃的病證。膽中的汁液外泄,所以口苦,胃氣上逆所以嘔吐苦水,這叫做嘔膽。治療應當取足三裏穴來和降胃氣。如果有胃氣上逆的症狀,針刺足少陽膽經的血絡以消除膽汁反流的症狀,並須根據病邪和正氣的虛實狀況斟酌以祛其邪氣。

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飲食不能下咽或者感覺胸膈阻塞不通,這是病邪留於胃脘的病證。邪在上脘,就用針刺的方法抑製邪氣的上逆而使氣下行;邪在下脘,就用散法以祛除積滯。

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太陽大絡。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裏。
小腹疼痛、腫脹,小便不利,是病邪在膀胱,針刺取足太陽膀胱經的大絡委陽穴。如果觀察到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與足厥陰肝經的小絡(即孫絡),在膕窩與足背上有瘀血結聚的,用針刺放血法以祛其瘀血。如果小腹部腫痛向上連及胃脘的,取足三裏穴。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複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脈軟者病將下,諸經實者病三日已。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診斷疾病時看病人的麵色,觀察患者的眼神,就能知道正氣的散失或恢複的情況。觀察眼睛的顏色,可以知道病邪是存在還是已經消失。審查病人的形態、動靜,再診察氣口、人迎的脈象,脈象堅實、滑利且洪大的,是病證日漸加重的表現;如果脈象軟弱和緩,就是病邪將要衰退的表現;如果各經脈診候的部位實而有力的,是正氣旺盛的表現,三天左右就能痊愈了。氣口之脈候陰,人迎之脈候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靈樞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