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傷寒論》 作者:張仲景  

卷十五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

夫以為疾病至急,倉卒尋按,要者難得,故重集諸可與不可方治,比之三陰三陽篇中,此易見也。又時有不止是三陰三陽,出在諸可與不可中也。
我考慮到疾病發展迅速,病情十分危急,要想在倉卒時間內尋求到辨證治療的要領,是很難做到的,所以重新收集各種可與不可的診治原則和方法,整理成可與不可諸篇。這與三陰三陽篇中相比,更容易查找。同時,還時有三陰三陽篇中沒有的內容,也補充在可與不可各篇中。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反在上,澀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發汗,躁不得眠。
關脈濡而弱,寸脈反見微,尺脈反見澀。微主陽氣不足,澀主陰血虧虛。陽氣虛弱而又陰虧,就容易出現中風多汗、煩躁不安、形寒怕冷、四肢厥冷。陽虛發汗,就會引起亡陽,出現煩躁、不得安眠的變證。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飲即吐水。
臍右有氣築築然跳動,是肺氣虛,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導致鼻衄、口渴、心中煩悶、喝水後立即吐出的變證。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目閏。
臍左有氣築築然跳動,是肝氣虛,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引起頭昏目眩、汗出不止、筋肉跳動的變證。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正在心端。
臍上有氣築築然跳動,是心氣虛,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引起氣向上衝撞、直至心下的變證。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疼,目運,惡寒,食則反吐。穀不得前。
臍下有氣築築然跳動,是腎氣虛,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導致汗閉不出、心中煩躁厲害、骨節疼痛、頭目眩暈、怕冷、進食即吐、食物不能進的變證。

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欲絕,手足厥冷,欲得蜷臥,不能自溫。
咽喉閉塞的病症,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引起吐血、呼吸微弱、手足厥冷、想蜷曲而睡、不能自行溫暖的變證。

諸脈得數動微弱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難,腹中幹,胃燥而煩,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凡是見到動數微弱脈象的,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導致腸胃幹燥,出現大便難以解出、心煩不安等變證。其表現雖然很象陽明府實證,但病源卻根本不同。

脈微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為陽運,微為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為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栗,不能自還。
關部脈濡弱,寸部脈弦,尺部脈微。弦是陽氣擾動於上,微是陰寒盛於下,這是上實而下虛,所以病人喜歡溫暖。由於下焦陽氣本虛,所以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則更傷陽氣,引起畏寒戰栗、不能自行恢複的變證。

咳者則劇,數吐涎沫,咽中必幹,小便不利,心中饑煩,日卒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栗,咳而發汗,蜷而苦滿,腹中複堅。
咳嗽劇烈,頻頻吐出涎沫,咽喉幹燥,小便不通暢,腹中感覺饑餓,心中煩躁不安,一晝夜一發,好象瘧疾,但隻有畏寒甚至寒戰而沒有發熱,這是肺虛寒飲內停所致。如果把咳嗽當作表寒而發汗,就會引起身體蜷曲而臥、胸中滿悶、腹中堅硬的變證。

厥,脈緊,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聲不得前。
四肢厥冷、脈象緊的,是陽虛陰寒內盛,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導致語聲散亂、咽喉嘶啞、舌萎不用、發不出聲音的變證。

諸逆發汗,病微者難差;劇者言亂、目眩者死,命將難全。
各種四肢厥冷證,不能發汗。誤發其汗,病變輕的,難以治愈;病變重的,就會導致神昏語言錯亂、目眩等變證,其生命難以保全。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汗出則四肢厥逆冷。
咳嗽而小便通利,或小便自遺的,不能發汗。誤發其汗,就會引起四肢厥冷的變證。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中懊憹如饑;發汗則致痙,身強,難以屈伸;熏之則發黃,不得小便;灸則發咳唾。
外感病,頭痛,象皮毛複蓋身上一樣發熱,表現象太陽中風證,經常微微出汗,嘔吐。如果誤用瀉下法治療,則發熱更甚,心中煩悶異常,嘈雜似饑;如果用發汗法治療,就會引起痙證,出現身體強直、難以屈伸的症狀;如果誤用火熏法,就會引起身體發黃、小便不通,病久就會出現咳嗽唾膿血。發汗,須讓人手足及全身都有汗,且隻能微微汗出,不能像流水一樣大汗淋漓。巧妙發汗,常常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傷寒論》

《傷寒論》

作者:張仲景
《傷寒論》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