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  

傷寒方上·發汗吐下後第九

(脈證七首方十七首灸法一首)

傷寒已解半日許,複心煩熱,其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凡發汗後飲水者,必喘,宜慎也。

竹葉湯
治發汗後表裏虛煩不可攻者,但當與此方。

竹葉(二把)半夏(半升)麥冬(一斤)人參甘草(各二兩)生薑(四兩)石膏(一斤)

上七味咀,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半升,米熟去之,分服一升,日三。張文仲不用生薑。

桂枝麻黃湯
服桂枝湯大汗後脈洪大者,與桂枝湯。若形如瘧,一日再發,汗出便解者,屬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黃(十六銖)芍藥生薑(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杏仁(十六枚)大棗(五枚)

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麻黃再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二升,適寒溫分再服,取微汗而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而咳,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喘者方。

桂心麻黃甘草幹薑芍藥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兩)

上八味咀,以水一鬥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裏許複服之。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微痢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大熬令赤色。若噎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小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數用神效。

四物甘草湯
治傷寒發汗出而喘,無大熱,與此方。

甘草(二兩)麻黃(四兩)石膏(半斤)杏仁(五十枚)

上四味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令減二升,納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梔子湯
治發汗若下後煩熱,胸中窒氣逆搶心者方。

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次納豉煮取一升半,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快吐止後服。

濃樸湯
治發汗後腹脹滿方。

濃樸(八兩)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生薑(八兩)半夏(半升)

上五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

玄武湯
治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動,振振欲擗

茯苓芍藥生薑(各三兩)白術(二兩)附子(一枚)

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

葛根黃連湯
治太陽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者方。

葛根(半斤)黃連黃芩(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咀,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

茯苓湯
治傷寒發汗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即頭眩,其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者方。

茯苓(四兩)白術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大陷胸丸
治結胸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即和方。

大黃(八兩)芒硝杏仁(熬)葶藶(各五兩)

上四味,搗篩大黃、葶藶,餘二味別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大一枚,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一升,煮取八合,溫頓服之,病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沉緊心下痛,按之正堅,宜大陷胸湯。

太陽病重發汗而複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幹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心胸大煩,從心下至小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其方如下。

大陷胸湯
甘遂末(一錢匕)大黃(切,六兩)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一沸,次納甘遂,分再服,一服得快利止後服。

生薑瀉心湯
治傷寒發汗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

生薑(四兩)甘草人參黃芩(各三兩)幹薑黃連(各一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上八味咀,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甘草瀉心湯
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痢,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結滿,幹嘔,心煩不能得安,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複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使之然也,宜治之方。

甘草(四兩)黃芩幹薑(各二兩)黃連(一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咀,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白虎湯
治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結熱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幹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方。

石膏(一升)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咀,以水一鬥煮米熟,去滓,分服一升,日三。諸亡血及虛家不可與白虎湯。

若立夏後至立秋前得用之,立秋後不可服,春三月尚凜冷亦不可與之,與之則嘔利腹痛。

傷寒無大熱而口幹渴,心煩,背微惡寒,宜服白虎湯。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

渴欲飲水無表證,宜白虎湯。

若渴欲飲水,口燥舌幹者,宜白虎湯。

青葙子丸
治傷寒後結熱在內煩渴者方。

青葙子(五兩)黃芩栝蔞根苦參(各一兩)黃柏(二兩)龍膽梔子仁黃連(各三兩)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一本雲餳和為丸。)

大青湯
治傷寒熱病十日以上,發汗不解及吐下後諸熱不除,及下痢不止,斑出皆治

大青(四兩)甘草阿膠(各二兩)豆豉(一升)

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煮三沸去豉,納阿膠令烊,頓服一升,日三服。欲盡複作,常使有餘,渴者當飲,但除熱止吐下,無毒。深師治勞複。(《肘後》有赤石脂三兩。胡洽《集驗》同。)

治傷寒後不了了朝夕有熱如瘧狀方∶

知母(二兩)麻黃甘草芍藥黃芩桂心(各一兩)

上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五合,日三,溫覆令微汗。若心煩不得眠,其人欲飲水,當稍稍飲之,令胃中和則愈。

灸法
初得病,或先頭痛身寒熱,或澀澀欲守火,或腰背強直,麵目如飲酒狀,此傷寒初得一二日,但烈火灸心下三處。第一處去心下一寸名巨闕,第二處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處去心下三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壯。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數有異,可繩度隨其長短寸數最佳,取繩從心頭骨名鳩尾頭度,取臍孔,中屈繩取半,當繩頭名胃脘。又中屈半繩更分為二分,從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上脘。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闕。大人可灸五十壯,小兒可三壯,亦隨其年灸之大小以意斟量也。

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壯。以繩度鼻正上盡發際,中屈繩斷去半,便從發際入發中,灸繩頭名天聰,又灸兩顳,又灸兩風池,又灸肝俞百壯,餘處各二十壯,又灸太衝三十壯,神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千金方

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
《千金方》序
《千金方》諸論
《千金方》婦人方上
《千金方》婦人方中
《千金方》婦人方下
《千金方》上少小嬰孺方上
《千金方》上少小嬰孺方下
《千金方》上七竅病
《千金方》風毒香港腳方
《千金方》治諸風方
《千金方》傷寒方上
《千金方》傷寒方下
《千金方》肝髒
《千金方》膽腑方
《千金方》心髒方
《千金方》小腸腑方
《千金方》脾髒方
《千金方》胃腑方
《千金方》肺髒方
《千金方》大腸腑方
《千金方》腎髒方
《千金方》膀胱腑方
《千金方》消渴淋閉方
《千金方》癰腫毒方
《千金方》痔漏方
《千金方》解毒雜治方
《千金方》備急方
《千金方》食治方
《千金方》養性
《千金方》脈法
《千金方》針灸上
《千金方》針灸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