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凡除熱解毒無過苦酸之物,故多用苦參、青葙、艾、梔子、葶藶、苦酒、烏梅之屬,是其要也,夫熱盛非苦酸之物不解也。熱在身中,既不時治,治之又不用苦酸之藥,此如救火不以水也,必不可得脫免也。又曰,今諸療多用辛甘,薑、桂、人參之屬,此皆貴價難得,常有比行求之,轉以失時。而苦參、葶藶、青葙、艾之屬,所在盡有,除熱解毒最良,勝於向之貴價藥也。前後數參並用之,得病內熱者,不必按藥次也,便以青葙、苦參、艾、苦酒療之,但稍與促其間,無不解也。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病在血脈,針石之所及。病在骨髓,無可奈何。而凡醫治病或言且待使病成乃頓去之,此為妄矣,當預約束家中及所部曲,具語解此意,使有病者知之為要。
治溫氣病欲死方∶
苦參一兩,以酒二升煮取一升,盡飲之,當吐,則除諸毒病,服之覆取汗皆愈(張文仲及《肘後》雲,治熱毒瓦斯垂死,破棺千金湯。)
苦參湯
治熱病五六日以上方。
苦參(三兩)黃芩(二兩)生地黃(八兩)
上三味咀,以水八升煎取二升,適寒溫服一升,日再。
凝雪湯
治時行毒病七八日,熱積聚胸中煩亂欲死,起死人拓湯方。
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漬故布敷胸上,不過三敷,熱即除,當溫暖四肢護厥逆也。
栝蔞湯
治傷寒中風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煩,幹嘔方。
栝蔞實(一枚)黃芩甘草(各三兩)生薑(四兩)大棗(十二枚)柴胡(八兩)
上六味咀,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五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日三。
蘆根飲子
治傷寒後嘔噦反胃及幹嘔不下食方。
生蘆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生薑(三兩)粳米(三合)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裏鞋底一隻,取五升澄清,下藥煮取二升半,隨便飲,不瘥,重作取瘥。
治傷寒後嘔噦方∶
通草(三兩)生蘆根(切,一升)橘皮(一兩)粳米(三合)
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隨便稍飲,不瘥更作,取瘥止。
治傷寒後虛羸少氣嘔吐方∶
石膏麥冬半夏(各一升)竹葉(二把)人參(二兩)
上五味咀,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湯成,飲一升,日二服。
一方加生薑五兩。(此方是仲景竹葉湯方,前卷汗後門中已有,但少甘草,分兩小別。)
治毒熱攻手足赤腫熱疼痛欲脫方∶
煮馬屎若羊屎汁漬之,日三度。
又方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令至踝上一尺止。
又方稻穣灰汁漬之。
又方取好酒煮苦參漬之。
又方豬膏和羊屎塗之亦佳。
又方取常思草絞取汁漬之(一名蒼耳。)
漏蘆連翹湯
治時行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熱毒赤腫及眼赤痛生障翳方。
漏蘆連翹黃芩麻黃白蘞甘草(各二兩)枳實大黃(各三兩)?兩)
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五裏久,更服。熱盛者可加芒硝二兩。
豬膽湯
治傷寒五六日斑出方。
豬膽苦酒(各三合)雞子(一枚)
上三味合煎三沸,強者盡服之,羸者須煎六七沸,分為二服,汗出即愈。
治人及六畜時氣熱病豌豆瘡方∶
濃煮黍穣汁洗之。一莖是穣,即不瘥,瘡若黑者,搗蒜封之。
又方煮芸苔洗之。
治熱病後豌豆瘡方∶
黃連三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頓服之。
又方真波斯青黛大如棗,水服之瘥。
又方青木香二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愈。
又方小豆末、雞子白和敷之。
木香湯
治瘡出煩疼者方。
青木香(二兩)熏陸香礬石丁香(各一兩)麝香(半兩)
上五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熱毒盛者加犀角一兩,無犀角以升麻代之。
病輕者去礬石,神驗。
又方芒硝和豬膽塗上勿動,痂落無痕,仍臥黃土末上良。此病小便澀有血者,內壞瘡皆黑靨,不出膿者死,不治也。
治內發瘡盛方∶
酢(四合)大豬膽(一具)
上二味合煎三沸,服一合,日五,服之良。
治豌豆瘡初發覺欲作者方∶
煮大黃五兩,服之愈。
治時行病發瘡方∶
取好蜜遍身摩瘡上,亦可以蜜煎升麻摩之並數數食之。
又方灸兩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壯,男左女右。
治傷寒鼻衄肺間有餘熱故也,熱因血自上不止,用此方∶
牡蠣(一兩半)石膏(一兩六銖)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用治大病瘥後小勞便鼻衄者。
治傷寒熱病喉中痛閉塞不通方∶
生烏扇(一斤,切)豬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大,薄綿裹之,納喉中稍稍咽之取瘥。
又方升麻芍藥羚羊角(各三兩)通草(四兩)射幹(二兩)生蘆根(切,一升)
上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作三服。
治熱病口中苦下氣除熱喉中鳴煎方∶
石膏(半升)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石膏取二升,次納蜜複煎取如餳,含如棗核許,盡複含之大良。
治傷寒熱病後口幹喜唾咽痛方∶
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
上二味合搗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甚驗。
赤石脂禹餘糧湯
傷寒服湯藥而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竟複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而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治之方∶
禹餘糧赤石脂(各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複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治傷寒後下利膿血方∶
阿膠(一兩)黃柏(二兩)黃連(四兩)梔子仁(十四枚)
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阿膠更煎,令消,分為三服。(《甲乙》方無黃柏,有黃芩。)
治赤白下膿,小兒得之三日皆死,此有蟲在下部方∶
麝香礬石巴豆附子真珠雄黃(等分)
上六味治合,取桑條如箭竿長三寸,以綿纏頭二寸,唾濡綿展,取藥著綿上,納穀道中半日,複易之,日再,神效。
麻黃升麻湯
治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沉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為難治者方。
麻黃知母葳蕤(亦作菖蒲)黃芩(各三兩)升麻芍藥當歸幹薑石膏茯苓白術桂心甘草麥冬(各二兩《傷寒論》作天門冬)
上十四味咀,以水一鬥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服一升,微取汗愈。
治溫毒及傷寒內虛外熱攻胃,下黃赤汁及爛肉汁赤滯下,伏氣腹痛諸熱毒方∶
梔子(二十枚)豉(一升)薤白(一握)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薤白令熟,次納豉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頻服取瘥。
治病後虛腫方∶
豉五升醇酒一鬥上二味煮三沸,及熱頓服。不耐酒者隨性覆取汗。
治汗不止方∶
地黃三斤切,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又方白術葉作飲飲之。
又方白術方寸匕,以飲服之。
治卒得汗不止方∶
以溫酒服牛羊脂愈。(一雲服牛羊屎亦止。)
治盜汗及汗無時方∶
以韭根四十九枚,水二升煮一升,頓服之。
又方豉一升,以酒二升漬三日,服不瘥,更合服,不過三劑即止。
止汗方∶
杜仲牡蠣(等分)
上二味治下篩,臨夜臥,以水服五錢匕。
牡蠣散
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方。
牡蠣白術防風(各三兩)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此方一切泄汗,服之三日皆愈。
又方牡蠣雷丸麻黃根(各三兩)幹薑甘草(各一兩)米粉(二升)
上六味治,下篩,隨汗處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