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金匱要略》 作者:張仲景  

卷中·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十六

(脈證十二條方五首)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則為悸。

師曰:夫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目旬,不得眠。

病人麵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去,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亡血不可發其表,汗出則寒粟而振。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幹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狀,是瘀血也,當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桂枝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蜀漆三兩(洗去腥)

右為末,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半夏麻黃丸方

半夏麻黃等分

右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

柏葉湯方

柏葉幹薑各三兩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

黃土湯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幹地黃白術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灶中黃土半斤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方見狐惑中)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瀉心湯方(亦治霍亂)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

作者:張仲景
《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要略》卷中
《金匱要略》卷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