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針式
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
歧伯對曰:“一曰镵針,取法於巾針,頭大末銳,末平半寸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二曰圓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卵其鋒,針如卵形,圓其末,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四曰鋒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鋒其末,刃三隅,長一寸六分。五曰鈹針,取法於劍,鋒末如劍,廣二寸半,長四寸。六曰圓利針,取法於犛針,且圓且銳,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又曰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針,取法於毫毛,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八曰長針,取法於綦針,鋒利身薄,長七寸。九曰大針,取法於鋒針,尖如挺,其鋒微圓,長四寸。此九針之長短也。”
九針圖
镵針:平半寸,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銳,病在皮膚,刺熱者用此,今之名箭頭針是也。
九針式——镵針
圓針:其身圓,鋒如卵形,長一寸六分。揩摩分肉用此。
九針式——圓針
鍉針:其鋒如黍粟之銳,長三寸五分,脈氣虛少用此。
九針式——鍉針
鋒針:其刃三隅,長一寸六分,發痼疾刺大者用此,今之所謂三棱針是也。
九針式——鋒針
陫針:一名鈹針。末如劍鋒,廣二寸半,長四寸,破癰腫出濃,今名劍針是也。
九針式——陫針
圓利針:尖如犛,且圓且利,其末微大,長一寸六分,取暴痹刺小者用此。
九針式——圓利針
毫針:法象毫,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取痛痹刺寒者用此。
九針式——毫針
長針:鋒如利,長七寸,痹深居骨解腰脊節腠之間者用此,今之名跳針是也。
九針式——長針
大針:一名燔針,長四寸,風虛腫毒,解肌排毒用此。
九針式——大針
製針法
《本草》雲:“馬銜鐵無毒。”《日華子》雲:“古舊鋌者好,或作醫工針。”
按:本草柔鐵即熟鐵,有毒,故用馬銜則無毒。以馬屬午,屬火,火克金,解鐵毒,故用以作針。古曰:“金針者,貴之也。”又金為總名,銅、鐵、金銀之屬皆是也。若用金針更佳。
煮針法
先將鐵絲於火中煆紅,次截之,或二寸,或三寸,或五寸,長短不拘。次以蟾酥塗針上,仍入火中微煆,不可令紅,取起,照前塗酥煆二次,至第三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裏、肉之外,將後藥先以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在內,煮至水幹,傾於水中,待冷,將針取出。於黃土中插百餘下,色明方佳,以去火毒,次以銅絲纏上,其針尖要磨圓,不可用尖刃。
麝香(五分),膽礬、石斛(各一錢),穿山甲、當歸尾、朱砂、沒藥、鬱金、川芎、細辛(各三錢),甘草節、沉香(各五錢),磁石(一兩能引諸藥入鐵內)。
又法:用烏頭、巴豆各一兩,硫黃、麻黃各五錢,木鱉子、烏梅各十個,同針入水,用瓷罐內煮一日,洗擇之,再用止痛沒藥、乳香、當歸、花乳石各半兩,又如前水煮一日,取出,用皂角水洗,再於犬肉內煮一日,仍用瓦屑打磨淨端直,用鬆子油塗之,常近人氣為妙。
暖針
《素問》遺篇注雲:“用圓利針、長針,未刺之時,先口內溫針,暖而用之。”又曰:“毫針於人近體,暖針至溫方刺。”
按:口體溫針,欲針入經絡,氣得溫而易行也。今或投針於熱湯中,亦此意耳。口溫與體溫微有不同,口溫者針頭雖熱,而柄尚寒,不若著身溫之,則針通身皆熱矣。
火針
火針即淬針,頻以麻油蘸其針,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燒時令針頭低下,恐油熱傷手,先令他人燒針,醫者臨時用之,以免手熱。先以墨點記穴道,使針時無差。火針甚難,須有臨陣之將心,方可行針。先以左手按穴,右手用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凡行火針,必先安慰病人,令勿驚懼,較之與灸一般,灸則疼久,針則所疼不久,一針之後,速便出針,不可久留,即以左手速按針孔,則能止疼。人身諸處皆可行火針,惟麵上忌之。火針不宜針腳氣,反加腫痛,宜破癰疽發背,潰膿在內,外麵皮無頭者,但按毒上軟處以潰膿,其闊大者,按頭尾及中以墨點記,宜下三針,決破出膿,一針腫上,不可按之,即以手指從兩旁捺之。令膿隨手而出,或腫大膿多,針時須側身回避,恐膿射出汙身也。
溫針
王節齋曰:“近有為溫針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針穴上,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然古者針則不灸,灸則不針。夫針而加灸,灸而且針,此後人俗法。此法行於山野貧賤之人,經絡受風寒致病者,或有效,隻是溫針通氣而已。於血宜衍,於疾無與也。古針法最妙,但今無傳,恐不得精高之人,誤用之則危拙出於頃刻。惟灸得穴,有益無害,允宜行之。近風衰弱之人,針灸並用,亦無妨。”
治折針法
一用磁石(即吸鐵石)引其肉中,針即出。
一用象牙屑碾細,水和塗上即出。
一用車脂成膏子,攤紙上如錢大,日換三五次,即出。
一用鳥翎三五枝,火炙焦為末,好醋調成膏,塗上,紙蓋一二次,其針自出。
一用臘姑腦子,搗爛塗上即出。
一用硫黃研細,調塗上,以紙花貼定,覺癢時,針即出。
一用雙杏仁搗爛,以鮮脂調勻,貼針瘡上,針自出。倘經絡有傷,膿血不止,用黃耆、當歸、肉桂、木香、乳香、沉香,別研綠豆粉糊丸,每五十丸,熱水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