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之脈,心肺俱浮,腎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間。陽浮而陰沉,其性然也。
然陽主降而陰主升,陽體雖浮而內含降意,則浮中帶沉;陰體雖沉而內含升意,則沉中帶浮。沉而微浮,則陰不下走;浮而微沉,則陽不上飛。若使寸脈但浮而不沉,則陽氣上逆而不交於陰;尺脈但沉而不浮,則陰氣下陷而不交於陽。水火分離,下寒上熱,諸病生矣。
升降陰陽之權,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則乙木上達而化清陽;戊土降,則辛金下行而化濁陰。陰陽交濟,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
土之所以升降失職者,木刑之也。木生於水而長於土,土氣衝和,則肝隨脾升,膽隨胃降,木榮而不鬱。土弱而不能達木,則木氣鬱塞,肝病下陷而膽病上逆。木邪橫侵,土被其賊,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於是兩關之脈大。左關之大者,肝脾之鬱而不升也;右關之大者,膽胃之鬱而不降也。膽木化氣於相火,膽木右降,則相火下蟄而不上炎,膽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金,肺金被克,清氣鬱蒸,而生上熱,於是右寸之脈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熱,於是左尺之脈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胃主降濁,胃逆則濁氣上填,倉廩不納,惡心嘔吐之病生焉。脾主升清,脾陷則清氣下瘀,水穀不消,脹滿泄利之病生焉。肺藏氣而性降,肝藏血而性升,金逆則氣不清降而上鬱,木陷則血不溫升而下脫。肺主收斂,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於流溢者,賴肺氣之收斂也;氣降而不至於固結者,賴肝血之疏泄也。木陷則血脫於下,而肺金失斂則血上溢;金逆則氣鬱於上,而肝木不升則氣下結。
推之,凡驚悸、吐衄、盜汗、遺精之病,皆金氣不能降斂。淋癃、泄利、噯腐、吞酸之病,皆木氣不能生發。
金逆而莫收斂,則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則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大者,有餘之象也。於其有餘之中,得其不足之意,則脈之妙解而醫之至數也。經所謂大則病進者,別有玄機,非後世醫書陽盛陰虛之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