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溫病條辨 作者:吳瑭  

卷三·下焦篇·秋燥

七十八、燥久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晝涼夜熱,或幹咳,或不咳,甚則痙厥者,三甲複脈湯主之,定風珠亦主之,專翕大生膏亦主之。

腎主五液而惡燥,或由外感邪氣久羈而傷及腎陰,或不由外感而內傷致燥,均以培養津液為主。肝木全賴腎水滋養,腎水枯竭,肝斷不能獨治。所謂乙癸同源,故肝腎並稱也。三方由淺入深,定風濃於複脈,皆用湯,從急治。專翕取乾坤之靜,多用血肉之品,熬膏為丸,從緩治。蓋下焦深遠,草木無情,故用有情緩治。再暴虛易複者,則用二湯;久虛難複者,則用專翕。專翕之妙,以下焦喪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補之,較之丹溪之知柏地黃,雲治雷龍之火而安腎燥,明眼自能辨之。蓋凡甘能補,凡苦能瀉,獨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乎!再雷龍不能以剛藥直折也,腎水足則靜,自能安其專翕之性;腎水虧則動而燥,因燥而燥也。善安雷龍者,莫如專翕,觀者察之。

三甲複脈湯、定風珠(並見前)

專翕大生膏(酸甘鹹法)

人參(二斤,無力者以製洋參代之)茯苓(二斤)龜板(另熬膠,一斤)烏骨雞(一對)鱉甲(一斤,另熬膠)牡蠣(一斤)鮑魚(二斤)海參(二斤)白芍(二斤)五味子(半斤)麥冬(二斤,不去心)羊腰子(八對)豬脊髓(一斤)雞子黃(二十丸)阿膠(二斤)蓮子(二斤)芡實(三斤)熟地黃(三斤)沙苑蒺藜(一斤)白蜜(一斤)枸杞子(炒黑,一斤)

上藥分四銅鍋(忌鐵器,攪用銅勺),以有情歸有情者二,無情歸無情者二,文火細煉三晝夜,去渣;再熬六晝夜;陸續合為一鍋,煎煉成膏,末下三膠,合蜜和勻,以方中有粉無汁之茯苓、白芍、蓮子、芡實為細末,合膏為丸。每服二錢,漸加至三錢,日三服,約一日一兩,期年為度。每殞胎必三月,肝虛而熱者,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同熬膏,再加鹿茸二十四兩為末(本方以陰生於八,成於七,故用三七二十一之奇方,守陰也。加方用陽生於七,成於八,三八二十四之偶方,以生胎之陽也。古法通方多用偶,守法多用奇,陰陽互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溫病條辨

溫病條辨

作者:吳瑭
《溫病條辨》卷一·上焦篇
《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
《溫病條辨》卷三·下焦篇
《溫病條辨》卷四·雜說
《溫病條辨》卷五·解產難
《溫病條辨》卷六·解兒難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