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溫病條辨 作者:吳瑭  

卷四·雜說·燥氣論

前三焦篇所序之燥氣,皆言化熱傷津之證,治以辛甘微涼(金必克木,木受克,則子為母複仇,火來勝複矣)未及寒化。蓋燥氣寒化,乃燥氣之正,《素問》謂“陽明所至為清勁”是也。《素問》又謂“燥急而澤”(土為金母,水為金子也)本論多類及於寒濕伏暑門中,如腹痛嘔吐之類,經謂“燥淫所勝,民病善嘔,心脅痛不能轉側”者是也。治以苦溫,《內經》治燥之正法也。前人有六氣之中,惟燥不為病之說。蓋以燥統於寒(吳氏《素問》注雲∶寒統燥濕,暑統風火,故雲寒暑六入也),而近於寒,凡是燥病,隻以為寒,而不知其為燥也。合六氣而觀之,餘俱主生,獨燥主殺,豈不為病者乎!細讀《素問》自知。再前三篇原為溫病而設,而類及於暑溫、濕溫,其於伏暑、濕溫門中,尤必三致意者,蓋以秋日濕踞於內,新涼燥氣加於外,燥濕兼至,最難界限清楚,稍不確當,其敗壞不可勝言。經謂粗工治病,濕證未已,燥證複起,蓋謂此也(濕有兼熱兼寒,暑有兼風兼燥,燥有寒化熱化。先將暑濕燥分開,再將寒熱辨明、自有準的)。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溫病條辨

溫病條辨

作者:吳瑭
《溫病條辨》卷一·上焦篇
《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
《溫病條辨》卷三·下焦篇
《溫病條辨》卷四·雜說
《溫病條辨》卷五·解產難
《溫病條辨》卷六·解兒難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