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崔希真韋老師麻陽村人慈心仙人
劉晏崔希真韋老師麻陽村人慈心仙人
劉晏
劉晏
唐宰相劉晏,少好道術,精懇不倦,而無所遇。常聞異人多在市肆間,以其喧雜,可混跡也。後遊長安,遂至一藥鋪,偶問雲:常有三四老人,紗帽柱杖來取酒,飲訖即去,或兼覓藥看,亦不多買,其亦非凡俗者。劉公曰:“早晚當?”曰:“明日合來。”劉公平旦往,少頃果有道流三人到,引滿飲酒,談謔極歡,旁若無人。良久曰:“世間還有得似我輩否?”一人曰:“王十八。”遂去。自後每憶之,不可尋求。及作刺史,往南中,過衡山縣,時春初,風景和暖,吃冷淘一盤,香菜茵陳之類,甚為芳潔。劉公異之,告郵史曰:“側近莫有衣冠居否?此菜何所得?”答曰:“縣有官園子王十八能種,所以館中常有此蔬菜。”劉公忽驚記所遇道者之說,乃曰:“園近遠,行去得否?曰:“即館後。”遂往。見王十八,衣犢鼻灌畦,狀貌山野,望劉公趨拜戰栗。漸與同坐,問其鄉裏家屬。曰:“蓬飄不省,亦無親族。”劉公異疑之,命坐,索酒與飲。固不肯。卻歸,晏乃詣縣,自請同往南中。縣令都不喻,當時發遣。王十八亦不甚拒,破衣草履,登舟而行。劉公漸與之熟,令妻子見拜之,同坐茶飯。形容衣服,日益穢弊。家人並竊惡之。夫人曰:“豈茲有異,何為如此?”劉公不懈。去所詣數百裏,患痢,朝夕困極,舟船隘窄,不離劉公之所。左右掩鼻罷食,不勝其苦。劉公都無厭怠之色,但憂慘而已。勸就湯粥,數日遂斃。劉公嗟歎涕泣,送終之禮,無不精備,乃葬於路隅。後一年,官替歸朝。至衡山縣,令郊迎,既坐曰:“使君所將園子,去尋卻回,乃應是不堪驅使。”劉公驚問何時歸。曰:“後月餘日即歸。雲:‘奉處分放回。’”劉公大駭,當時步至園中,茅屋雖存,都無所睹。鄰人曰:“王十八昨暮去矣。”怨恨加甚,向屋再拜,泣涕而返。審其到縣之日,乃途中疾卒之辰也。遣人往發其墓,空存衣服而已。數月至京城,官居朝列,偶得重疾,將至屬纊。家人妻子,圍視號叫。俄聞叩門甚急,閽者走呼曰:“有人稱王十八,令報。”一家皆歡躍迎拜。王十八微笑而入其臥所。疾已不知人久矣。乃盡令去障蔽等及湯藥,自於腰間取一葫蘆開之,瀉出藥三丸,如小豆大,用葦筒引水半甌,灌而搖之。少頃腹中如雷鳴,逡巡開眼,蹶然而起,都不似先有疾狀。夫人曰:“王十八在此。”晏乃涕泗交下,牽衣再拜,若不勝情。妻女及仆使並泣。王十八淒然曰:“奉酬舊情,故來相救。此藥一九,可延十歲。至期某卻來自取。”啜茶一碗而去。劉公固請少淹留。不可。又欲與之金帛。複大笑。後劉公拜相,兼領鹽鐵,坐事貶忠州。三十年矣。一旦有疾。王十八複來曰:“要見相公。”劉公感歎頗極,延入閣中,又懇求。王十八曰:“所疾即愈,且還其藥。”遂以鹽一兩,投水令飲。飲訖大吐,吐中有藥三丸,顏色與三十年前服者無異。王十八索香湯洗之。劉公堂侄,侍疾在側,遂攫其二丸吞之。王十八熟視笑曰:“汝有道氣,我固知為汝掠也。”趨出而去,不複言別。劉公尋痊複。數月有詔至,乃卒。(出《逸史》)
唐朝宰相劉晏,年輕的時候喜歡道術,精心鑽研,堅持不懈,但是沒遇上仙人。他曾經聽說仙人大多在市場店鋪之間,因為這種地方喧嘩嘈雜,可以把行蹤混雜在常人之中。所來他來到長安,就走進一家藥鋪,偶然問起仙人的事。藥鋪主人說:“曾經有三四位老人,戴著紗帽,拄著拐杖,來買酒,喝完就走。有時候他們也要藥看看,也不多買。看樣子他們不是凡俗之人。”劉晏說:“他們什麼時候還能來?”回答說:“明天應該來。”第二天,劉晏天亮的時候就來到藥鋪,不多時果然有三個道士模樣的人來到藥鋪,把酒打滿就開始喝,又說又笑,極其歡欣,旁若無人。好久才有人說:“世上還有像我們這樣悠閑自得的人嗎?”另一個人說:“還有王十八。”喝完他們就走了。從此之後,劉晏常常想起這件事,卻不能找到那些人。等到他做了刺史,至南方去上任,路過衡山縣,當時正是春初,風景和暖,便吃了一碗冷麵。冷麵裏的香菜、茵陳蒿等,味道很香而且幹淨。劉晏感到奇怪,就對郵史說:“附近莫非有士紳居住嗎?這菜是從哪兒弄來的?”回答說:“縣裏的菜園子裏有一個叫王十八的人善於種菜,所以旅館裏常常有這樣的菜。”劉晏忽然驚喜地想起所遇到的道士們所講過的話,就說:“菜園離這兒多遠?走著去可以嗎?”郵史說:“就在旅館後邊。”於是就前往,看到了王十八。王十八圍著圍裙正在澆菜,山野人的模樣。他見了劉晏小步走上來參拜,身上打著哆嗦。劉晏漸漸與他坐到一起。劉晏問他是什麼地方人,家裏有什麼人,他說他飄遊不定,也沒有親族。劉晏奇怪而懷疑,讓他坐下,要酒和他一起喝。他堅決不喝,退回去了。於是劉晏就到縣裏去,親自請求讓王十八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縣令一點也不理解,當時就打發王十八上路。王十八也不怎麼拒絕,穿著破衣草鞋,上船就走。劉晏漸漸和王十八熟了,就讓妻子兒女拜見他,和他坐到一起喝茶用飯。王十八的臉和衣服,一天比一天髒,家裏人都暗暗地討厭他。夫人說:“這個人哪有神異之處?我們何必要如此!”劉晏堅持不懈。離要去的地方還有幾百裏,王十八得了痢疾,一天到晚極為困乏。船上的地方擁擠狹窄,他又不肯離開劉晏的身邊,左右的人都捂著鼻子吃不下飯去,不堪忍受。劉晏卻絲毫沒有厭倦的表現,隻是憂愁悲痛而已。他親自勸王十八服藥吃粥。幾天之後,王十八就死了。劉晏又是歎息又是哭泣,為王十八送終的禮儀,沒有不完備的地方。就把他葬在路邊。一年後,劉晏因為官職更替回朝,又回到衡山縣,縣令在郊外迎接他。塵好之後縣令說:“使君帶走的那個種菜的,去了不久又回來了,是他不聽使喚吧?”劉晏吃驚地問什麼時候回來的,縣令說:“走後一個多月就回來了,他說是你吩咐放回來的。”劉晏非常驚駭,當時就走到菜園裏來。茅屋雖然還在,卻沒有見到王十八。鄰人說,王十八昨天晚上走了。劉晏更加怨恨,對著茅屋連連下拜,哭著返回來。細推算王十八到縣的日期,正是王十八在途中病死的時候。劉晏派人去打開王十八的墳墓,空留有衣服罷了。劉晏幾個月以後回到京城,在朝中做官,偶然得了重病,快要斷氣了,全家人圍著哭叫。忽然聽到急促的敲門聲,看門的跑進來喊道:“有一個人自稱是王十八,讓我進來通報!”全家人都高興地跳起來迎接拜見王十八。王十八微笑著來到劉晏躺著的地方。劉晏已經病得好長時間不認人了。王十八就讓所有的蓋的擋的東西和湯藥全都拿走,自己從腰間取出一個葫蘆來打開,倒出來三丸小豆大小的藥來,用葦筒將半盆水和藥引灌進劉晏的口中,並搖動他的身體。過一會兒劉晏肚子裏有如雷鳴。再過一會兒他便睜開眼,急忙坐起來,完全不像原先有病的樣子。夫人說:“王十八在這裏!”劉晏便涕淚交流,扯起衣服再拜,不勝感激的樣子。妻子兒女及仆人也都哭了。王十八淒慘地說:“為了報答舊情,所以來救你。這藥一丸可延壽十年,到時候我來自己拿。”王十八喝了一碗茶就要走,劉晏堅決請他再留一會兒,他不答應。又想要給他金帛,他又大笑,還是走了。後來劉晏做了宰相,兼管鹽鐵事務,受一件事情牽連被貶到忠州。三十年了,忽然一天又得了病。王十八又來說要見相公,劉晏非常感動。他把王十八迎進屋,又懇求。王十八說:“你的病馬上就好,暫且把那藥還回來。”於是他把一兩鹽扔到水裏讓劉晏喝。劉晏喝完了就大吐,吐出來三丸藥,藥的顏色和三十年前吃的時候沒什麼兩樣。王十八要來香湯把三丸藥洗了。劉晏的一個堂侄,此時正站在劉晏身邊,他就抓了兩丸吞下肚去。王十八仔細看了看他笑著說:“你有道氣,我本來知道能被你搶去。”王十八快步走出去,並沒有告別。劉晏不久就康複了。幾個月以後,皇帝下詔書又要起用劉晏,劉晏卻死了。
崔希真
崔希真
大曆初,鍾陵客崔希真,家於郡西。善鼓琴,工繪事,好修養之術。二年十月初朔夜大雪,希真晨出門,見一老人,衣蓑戴笠,避雪門下。崔異之,請入。既去蓑笠,見神色毛骨,非常人也,益敬之。問曰:“家有大麥麵,聊以充飯,叟能是乎?”老父曰:“大麥受四時氣,穀之善者也。能沃以豉汁,則彌佳。”崔因命家人具之。間又獻鬆花酒。老父曰:“花澀無味。某野人也,能令其醇美。”乃於懷中取一丸藥,色黃而堅。老人以石碎之,置於酒中,則頓甘美矣掛素上,如有所塗,瞬息而罷。崔少頃具饌獻,受而不辭。崔後入內,出已去矣。遂踐雪尋跡,數裏至江,入蘆洲中,見一大船,船中數人,狀貌皆奇,而樵客在側。甚人顧笑曰:“葛三乃見逼於伊人。”回謂崔曰:“尊道嚴師之禮,不必然也。”崔拜而謝之。歸視幄中,得圖焉。有三人二樹一白鹿一藥笈,其二人蓋方外之狀,手執玄芝采藥者;一仙;樹似柏皆斷;笈為風雨所敗。枯槁之狀,根相連屬,皆非常意所及。後將圖並丸藥,詣茅山,問李涵光天師。天師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所畫也。”李君又曰:“寫神人形狀於朽木之下,意若得道者壽過鬆柏也。其藥乃千歲鬆膠也。”(出《原化記》)
唐代宗大曆初年,鍾陵郡西住著一位叫崔希真的人。他善於彈琴,精於繪畫,又喜歡修養道術。大曆二年十月初一夜裏下大雪。崔希真早晨出門,看見一位老人,穿著蓑衣,戴著鬥笠,在門下避雪。崔希真感到奇怪,就請他進來。老人脫去蓑衣,摘下竹笠之後,看他的精神長相,不是個平常人。崔希真對老人更敬重了。他問老人說:“我家裏有大麥麵,我靠它當飯吃,你老人家能吃這種東西嗎?”老頭說:“大麥受四時之氣,是穀物之中較好的,能澆上一點豉汁,就更好。”崔希真就讓家人備飯。備飯其間又獻上鬆花酒。老頭說:“這種花酒澀而無味。我是個野人,能讓它變得醇美。”於是老人從懷裏取去一丸黃色的挺堅硬的藥來。用石頭把它搗碎,放到酒裏,酒就立時變得甜美了。老人又把幾丸送給崔希真。崔希真打聽這是什麼藥,老人笑而不答。崔希真進到屋裏,從窗子偷偷地看,見老頭在幃幄前掛的白絹上塗抹什麼,很快就結束了。崔希真不一會兒獻上飯食,老人沒有推辭就吃起來。崔希真後來又進到屋裏,再出來的時候老人已經走了。於是崔希真踏著雪尋找老人的蹤跡。走了幾裏,來到江邊,走進長滿蘆葦的江渚中,看見一條大船,船上有幾個人,相貌都很奇特。那個打柴的就站在一邊。那人回頭笑著說:“葛三是被這個人逼住了!”又回身對崔希真說:“就是尊道嚴師的禮節,也不必這樣!”崔希真下拜致謝。他回去到幃幄中一看,得到一張圖。圖上有三個人、兩棵樹、一隻白鹿一個藥箱。其中兩個人是世外異人的樣子,手拿玄芝的采藥人。一位是仙人。畫上的樹象柏樹,枝幹全都折斷。藥箱被風雨吹打得樣子很枯槁。樹根連在一起。畫上的一切都不是平常可能想到的。後來他拿著圖和丸藥到茅山,向李涵光天師請教。天師說:“這是仙人葛洪的三兒子畫的。”李天師又說:“在朽木下畫神仙的形象,意思是,得道成仙的人,壽比鬆柏還長。那藥就是千年鬆的鬆膠。”
韋老師
韋老師
嵩山道士韋老師者,性沉默少語,不知以何術得仙。常養一犬,多毛黃色,每以自隨。或獨坐山林,或宿雨雪中,或三日五日至嶽寺,求齋餘而食,人不能知也。唐開元末歲,牽犬至嶽寺求食,僧徒爭競怒,問何故複來。老師雲:“求食以與犬耳。”僧發怒慢罵,令奴盛殘食,與乞食老道士食。老師悉以與犬。僧之壯勇者,又慢罵,欲毆之。犬視僧色怒。老師撫其首。久之,眾僧稍引去。老師乃出,於殿前池上洗犬。俄有五色雲遍滿溪穀。僧駭視之,雲悉飛集池上。頃刻之間,其犬長數丈,成一大龍。老師亦自洗濯,服綃衣,騎龍坐定,五色雲捧足,冉冉升天而去。僧寺作禮懺悔,已無及矣。(出《驚聽錄》)
嵩山道士韋老師,性情沉默,少言寡語,不知他憑著什麼樣的道術成了神仙。他曾經養了一隻狗,是黃色的,毛很多,常常讓它跟在身邊。他有時候獨自坐在山林裏,有時候宿在雨雪之中,有時候每隔三天五天就到嵩山上的寺裏去,要剩飯吃。人們不知道他的行蹤。唐玄宗開元末年,他牽著狗到山上的寺裏要飯吃,和尚們生氣地辱罵他,責問他為什麼又來。韋老師說:“我要飯喂狗而已。”和尚讓奴仆盛剩飯給要飯的老道士吃。韋老師全喂了狗。有一個健壯膽大的和尚又大罵,想打韋老師。那狗見了和尚的表現也生氣了,韋老師撫摸它的頭安慰它,過了一會兒,和尚們漸漸走了,韋老師這才從寺裏出來,在殿前的水池裏洗那隻狗。頃刻間有五色雲布滿山穀。和尚們吃驚地看著這些雲。雲彩全都飛來集中在水池之上。頃刻之間,那隻狗長成幾丈長,成為一條大龍。韋老師也自己洗淨身體,穿綢子衣服,騎到龍背上坐好,五色雲捧著他們,慢慢地升到天上去了。僧寺裏舉行儀式表示懺悔,已經來不及了。
麻陽村人
麻陽村人
辰州麻陽縣村人,有豬食禾,人怒,持弓矢伺之。後一日複出,人射中豬,豬走數裏,入大門。門中見室宇壯麗,有一老人,雪髯持杖,青衣童子隨後,問人何得至此。人雲“豬食禾,因射中之,隨逐而來。”老人雲:“牽牛蹊人之田而奪之牛,不亦甚乎。”命一童子令與人酒飲。前行數十步,至大廳,見群仙,羽衣烏幘,或樗蒲,或奕棋,或飲酒。童子至飲所。傳教雲:“公令與此人一杯酒。”飲畢不饑。又至一所,有數十床,床上各坐一人,持書,狀如聽講。久之卻至公所。公責守門童子曰:“何以開門,令豬得出入而不能知。”乃謂人曰:“此非真豬。君宜出去。”因命向童子送出。人問老翁為誰。童子雲:“此所謂河上公,上帝使為諸仙講《易》耳。”又問君複是誰。童子雲:“我王輔嗣也,受《易》已來,向五百歲,而未能通精義。故被罰守門。”人去後,童子蹴一大石遮門,遂不複見。(出《廣異記》)
辰州麻陽縣有一位村民,因為有一頭豬吃了他家的莊稼,他很生氣,就拿著弓箭等在那裏。後來有一天豬又來了,這人射中了那豬。豬跑出幾裏,走進一家大門。門裏的屋宇很壯麗。有一位老人迎出來。這老人的胡須雪白,拄著拐杖,青衣童子跟在他身後。他問村民為什麼能到這裏來。村民說,豬吃了他的莊稼,他射中了豬,追豬追到這裏來。老人說:“有人牽牛走路踩了地裏的禾苗,就把人家的牛搶去,這不是太過分了嗎?”老人讓一個童子給這個人酒喝。往前走了幾十步,來到一個大廳,看到一群仙人。仙人們穿著羽毛衣服,戴著黑色頭巾。有的在玩牌,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喝酒。童子走到喝酒的地方,說道:“老人讓給這個人一杯酒喝。”這個人喝了一杯酒之後,就不覺得餓了。又來到一個地方,有幾十張坐榻,每張坐榻上都坐著一個人,每人拿著書,樣子像在聽講。過了一會兒,又回到老人那地方。老人責備守門的童子說:“你為什麼開門,讓豬跑進跑出還不知道?”於是對村民說:“這不是真豬,你應該出去了。”於是就讓童子把這個人送出去。這個人問那老頭是誰,童子說:“這是河上公,上天派他來給神仙們講《易經》。”又問童子是誰,童子說:我叫王輔嗣,學習《易經》快五百年,而沒有能理解精通它的要義,所以被罰在這裏守門。這個人走後,童子踢一塊大石頭擋上門,就再也看不見豬來吃莊稼了。
慈心仙人
慈心仙人
唐廣德二年,臨海縣賊袁晁,寇永嘉。其船遇風,東漂數千裏,遙望一山,青翠森然,有城壁,五色照曜。回舵就泊,見精舍,琉璃為瓦,玳瑁為牆。既入房廊,寂不見人。房中唯有胡子二十餘枚,器物悉是黃金,無諸雜類。又有衾茵,亦甚炳煥,多是異蜀重錦。又有金城一所,餘碎金成堆,不可勝數。賊等觀不見人,乃競取物。忽見婦人從金城出,可長六尺,身衣錦繡上服紫綃裙,謂賊曰:“汝非袁晃黨耶?何得至此?此器物須爾何與,輒敢取之!向見子,汝謂此為狗乎?非也,是龍耳。汝等所將之物,吾誠不惜,但恐諸龍蓄怒,前引汝船,死在須臾耳!宜速還之。”賊等列拜,各送物歸本處。因問此是何處。婦人曰:“此是鏡湖山慈心仙人修道處。汝等無故與袁晁作賊,不出十日,當有大禍。宜深慎之。”賊黨因乞便風,還海岸。婦人回頭處分。尋而風起,群賊拜別,因便揚帆。數日至臨海。船上沙塗不得下,為官軍格死,唯婦人六七人獲存。浙東押衙謝詮之配得一婢,名曲葉,親說其事。(出《廣異記》)
唐代宗廣德二年,臨海縣有一個叫袁晁的賊寇去騷擾永嘉,他的船遇上大風,向東漂出幾千裏。遠遠望見一座山。山上的樹木青翠茂密,還有五色閃耀的城牆。他便把船停到山下。上山見到一所很精美的房舍,用琉璃做的瓦,用玳瑁砌的牆。走進房廊,很靜,看不到人,屋裏隻有二十多隻小狗崽。器物全是用黃金製做的,沒有各種雜物。又有被褥,也很有光彩,大多是西蜀出產的貴重織錦。還有一所金子城,多餘的零碎金子一堆一堆的,數不勝數。賊人見屋裏沒人,就爭搶著拿東西。忽然發現一位婦人從金子城裏走出來。她能有六尺高,身上穿著錦繡上衣,紫色絲綢裙子。她對賊人們說:“你們不是袁晁的同夥嗎?怎麼能到這裏來?這些東西並不是留給你們的,你們就敢拿?剛才見到的小狗,你們以為是狗吧?不是的,那是龍啊!你們拿走的東西,我實在不珍惜,但是恐怕那些龍壓不住怒火,前去拉你們的船,你們就死在眼前了。你們應該馬上回去!”賊人們站成一排下拜,各把東西送回原處。於是就問這是什麼地方,婦人說:“這是鏡湖山慈心仙人修道的地方,你們無緣無故就跟著袁晁做賊,不出十天得有一場大禍,應該特別小心。”賊人們於是乞求婦人刮一陣順風,讓他們回到海岸。婦人回頭布置一下,不一會兒就起了風。賊人們下拜告別,於是就揚帆起程,幾天就回到臨海縣。船被擱淺在泥沙之中走不脫,賊寇全被官兵打死了,隻剩下六七個婦人活了下來。浙東縣押衙的謝詮之分配到一個奴婢,名字叫曲葉,是她親口講的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