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略自魏氏目已前夏禹治四方而製之
《河圖括地象》曰:地南北三億三萬五千五百裏。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侖山,廣萬裏,高萬一千裏,神物之所生,聖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雲氣,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國,名曰河也。其山中應於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繞之,中國東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中國之城,左濱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萬五千裏。東至蓬萊,西至隴右,右跨京北,前及衡嶽,堯舜土萬裏,時七千裏。亦無常,隨德劣優也。
堯別九州,舜為十二。
秦前有藍田之鎮,後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隴蜀,西通流沙,險阻之國也。
蜀漢之土與秦同域,南跨邛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礙,隔以劍閣,窮險極峻,獨守之國也。
周在中樞,西阻崤穀,東望荊山,南麵少室,北有太嶽,三河之分,雷風所起,四險之國也。
魏,前枕黃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藍田之寶,浮池之淵。
趙,東臨九州,西瞻恒嶽,有沃瀑之流。飛壺、井陘之險,至於潁陽、涿鹿之野。
燕,卻背沙漠,進臨易水,西至君都,東至於遼,長蛇帶塞,險陸相乘也。
齊,南有長城、巨防、陽關之險;北有河、濟,足以為固;越海而東,通於九夷;西界岱嶽、配林之險,阪固之國也。
魯,前有淮水,後有岱嶽、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廣土,曲阜尼丘。
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有孟諸之澤、碭山之塞也。
楚,後背方城,前及衡嶽,左則彭蠡,右則九疑,有江漢之流,實險阻之國也。
南越之國,與楚為鄰。五嶺已前至於南海,負海之邦。交趾之土,謂之南裔。
吳,左洞庭,右彭蠡,後濱長江,南至豫章,水戒險阻之國也。
東越通海,處南北尾閭之間。三江流入南海,通東治,山高海深,險絕之國也。
衛,南跨於河,北得洪水,南過漢上,左通魯澤,右指黎山。
讚曰:
地理廣大,四海八方。遐遠別域,略以難詳。
侯王設險,守固保疆。遠遮川塞,近備城堭。
司察奸非,禁禦不良。勿恃危阨,恣其淫荒。
無德則敗,有德則昌。安屋猶懼,乃可不亡。
進用忠直,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地
天地初不足,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鼇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帝,而怒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後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注焉。
昆侖山北,地轉下三千六百裏,有八玄幽都,方二十萬裏。地下有四柱,四柱廣十萬裏。地有三千六百軸,犬牙相舉。
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魄。東方萬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長短。
《考靈耀》曰:地有四遊,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裏,夏至地下南而東三萬裏,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動不止,譬如人在舟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七戎六蠻,九夷八狄,經總而言之,謂之四海。言皆近海,海之言晦昏無所睹也。
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川為之脈,草木為之毛,土為之肉。三尺以上為糞,三尺以下為地。
山
五嶽:華、岱、恒、衡、嵩。
按北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極處。亦如東海不知所窮盡也。
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水生木,木含火。
水
漢北廣遠,中國人鮮有至北海者。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北伐單於,至瀚海而還,有北海明矣。【周日用曰:餘聞北海,言蘇武牧羊之所去,年德甚邇,柢一池,號北海。蘇武牧羊,常在於是耳。此地見有蘇武湖,非北溟之海。】
漢使張騫渡西海,至大秦。西海之濱,有小昆侖,高萬仞,方八百裏。東海廣漫,未聞有渡者。
南海短狄,未及西南夷以窮斷。今渡南海至交趾者,不絕也。
《史記?封禪書》雲:威宣、燕昭遣人乘舟入海,有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神人所集。欲采仙藥,蓋言先有至之者。其鳥獸皆白,金銀為宮闕,悉在渤海中,去人不遠。
四瀆河出昆侖墟,江出岷山,濟出王屋,淮出桐柏。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鳥鼠,漢出嶓塚,洛出熊耳,涇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涪尾,沔出月台,沃出太山。水有五色,有濁有清。汝南有黃水,華山有黑水、濘水。淵或生明珠而岸不枯,山澤通氣,以興雷雲,氣觸石,膚寸而合,不崇朝以雨。
江河水赤,名曰泣血。道路涉骸,於河以處也。
山水總論
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賞封內名山者,通靈助化,位相亞也。故地動臣叛,名山崩,王道訖,川竭神去,國隨已亡。海投九仞之魚,流水涸,國之大誡也。澤浮舟,川水溢,臣盛君衰,百川沸騰,山塚卒崩,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遲,白黑不別,大亂之征也。
《援神契》曰:五嶽之神聖,四瀆之精仁,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太山,天帝孫也,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長短。
五方人民
東方少陽,日月所出,山穀清,其人佼好。
西方少陰,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
南方太陽,土下水淺,其人大口多傲。
北方太陰,土平廣深,其人廣麵縮頸。
中央四析,風雨交,山穀峻,其人端正。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食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者,狸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也。
有山者采,有水者漁。山氣多男,澤氣多女。平衍氣仁,高淩氣犯,叢林氣躄,故擇其所居。居在高中之平,下中之高,則產好人。
居無近絕溪,群塚狐蟲之所近,此則死氣陰匿之處也。
山居之民多癭腫疾,由於飲泉之不流者。今荊南諸山郡東多此疾尰。由踐土之無鹵者,今江外諸山縣偏多此病也。【盧氏曰:不然也。在山南人有之,北人及吳楚無此病,蓋南出黑水,水土然也。如是不流泉井界,尤無此病也。】
物產
地性含水土山泉者,引地氣也。山有沙者生金,有穀者生玉。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為車馬,中芝為人形,下芝為六畜。土山多雲,鐵山多石。五土所宜,黃白宜種禾,黑墳宜麥黍,蒼赤宜菽芋,下泉宜稻,得其宜,則利百倍。
和氣相感則生朱草。山出象車,澤出神馬,陵出黑丹,阜出土怪。江出大貝,海出明珠,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名山大川,孔穴相內,和氣所出,則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神龍靈龜行於穴中矣。
神宮在高石沼中,有神人,多麒麟,其芝神草有英泉,飲之,服三百歲乃覺,不死。去琅玡四萬五千裏。三珠樹生赤水之上。
員丘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多大蛇,為人害,不得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