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詩經》 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小雅·節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塚崒崩。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醘妻煽方處。

抑此皇父,豈曰不時?胡為我作,不即我謀?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

皇父孔聖,作都於向。擇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懸乓煥希?率匚彝酢T裼諧德恚?躍俞尷頡

【注釋】

九月底來十月初,十月初一辛卯日。天上日食忽發生,這真是件大醜事。月亮昏暗無顏色,太陽慘淡光芒失。如今天下眾黎民,非常哀痛難抑製。
日食月食示凶兆,運行常規不遵照。全因天下沒善政,空有賢才用不了。平時月食也曾有,習以為常心不擾。現在日食又出現,歎息此事為凶耗。
雷電轟鳴又閃亮,天不安來地不寧。江河條條如沸騰,山峰座座盡坍崩。高岸竟然成深穀,深穀卻又變高峰。可歎當世執政者,不修善政止災凶。
皇父顯要為卿士,番氏官職是司徒。塚宰之職家伯掌,仲允禦前做膳夫。內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馬職。楀氏掌教官師氏,美妻惑王勢正熾。
歎息一聲這皇父,難道真不識時務?為何調我去服役,事先一點不告訴?拆我牆來毀我屋,田被水淹終荒蕪。還說“不是我殘暴,禮法如此不合糊”。
皇父實在很聖明,遠建向都避災殃。選擇親信作三卿,真是富豪多珍藏。不願留下一老臣,讓他守衛我君王。有車馬人被挑走,遷往新居地在向。
盡心竭力做公事,辛苦勞煩不敢言。本來無錯更無罪,眾口喧囂將我讒。黎民百姓受災難,災難並非降自天。當麵聚歡背後恨,罪責應由小人擔。
綿綿愁思長又長,勞心傷神病懨懨。天下之人多歡欣,獨我憂深心不安。眾人全都享安逸,唯我勞苦不敢閑。隻要周朝天命在,不敢效友苟偷安。

【譯文】

(1)交:日月交會,指晦朔之間。
(2)朔月:月朔,初一。
(3)行(háng):軌道,規律,法則。
(4)四國:泛指天下。
(5)則:猶。
(6)於:讀作“籲”,感歎詞。於何:多麼。臧:善。
(7)燁(yè)燁:雷電閃耀。震:雷。
(8)寧、令:皆指安寧。
(9)川:江河。
(10)塚:山頂。崒:通“碎”,崩壞。
(11)胡憯(cǎn):怎麼。莫懲:不製止。
(12)皇父:周幽王時的卿士。卿士:官名,總管王朝政事,為百官之長。
(13)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
(14)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寵臣。宰:塚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
(15)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周王飲食的官。
(16)棸(zōu)子:姓棸的人。內史:掌管周王的法令和對諸侯封賞策命的官。
(17)蹶(guì):姓。趣馬:養馬的官。
(18)楀(jǔ):姓。師氏:掌管貴族子弟教育的官。
(19)豔妻:指周幽王的寵妃褒姒。煽(shàn):熾熱。
(20)抑:通“噫”,感歎詞。
(21)不時:不按時,不合時,此處“時”主要指農時。
(22)我作:作我,役使我。
(23)徹:拆毀。
(24)卒:盡,都。汙:積水。萊:荒蕪。
(25)戕(qiāng):殘害。
(26)向:王先謙認為是今河南濟源縣南向城。
(27)三有事:三有司,即三卿。
(28)亶(dǎn):信,確實。侯:助詞,維。
(29)懀▂ìn):願意,肯。
(30)徂:到,去。“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
(31)黽(mǐn)勉:努力。
(32)囂(áo)囂:眾多的樣子。
(33)孽:災害。
(34)噂(zǔn):聚彙。遝:語多貌。噂遝,聚在一起說話。背憎:背後互相憎恨。
(35)職:主要。
(36)裏:“悝”之假借,憂愁。
(37)痗(mèi):病。
(38)徹:毀滅。

【賞析】

《十月之交》是周幽王時的一個朝廷小官,因為不滿於當政者皇父諸人在其位不謀其政,不管社稷安危,隻顧中飽私囊的行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詩。《毛詩序》認為此詩作於幽王時,鄭玄認為作於厲王時。阮元在《揅經室集》中對鄭玄之說多有駁辨。據天文學家考訂,此詩中記載的日食發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曆十月一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則此詩應作於公元前776年(幽王六年)。

詩共八章,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將日食、月食、強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聯係起來,抒發自己深沉的悲痛與憂慮。詩人不理解日食、月食、地震發生的原因,認為它們是上天對人類的警告,所以開篇先說十月初一這天發生了日食。“日者,君象也”,夏末老百姓即以日喻君。日而無光,在古人是以為預示著有關君國的大災殃。詩人將此事放在篇首敘出,使人震驚。第二章將國家政治頹敗、所用非人同日食聯係起來議論,第三章又連帶敘出前不久發生的強烈地震。詩人關於這些極度反常的自然現象的描述,表現了他對於國家前途的無比擔憂和恐懼。詩中寫的地震有史實記載,《國語·周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三川竭,岐山崩。”詩中“百川沸騰,山塚崒崩;高岸為穀,深穀為陵”的具有特征性的大特寫使兩千多年後的人讀起來,仍然感到驚心動魄。詩人的如椽巨筆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曆史上少有的巨大的災變圖。

此詩猶如一首悲憤的樂曲,第一部分節奏強烈,寫出了詩人所見到的上天震怒的狀況,在震驚與恐懼中又纏繞著詩人無限的憂傷。他不明白當今執政者為何不行善政製止天災,這就很自然地過渡到詩的第二部分(中三章):回顧與揭露當今執政者的無數罪行。詩中開列了皇父諸黨的清單,把他們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這些人從裏到外把持朝政,欺上瞞下。皇父卿士,不想怎樣把國家治理好,而是強抓丁役,搜括民財,擾民害民,並且還把這種行為說成是合乎禮法的。他把聰明才智全用在維護自己和家族利益上;他看到國家岌岌可危,毫無悔罪之心,也沒有一點責任感,自己遠遠遷於向邑,而且帶去了許多貴族富豪,甚至不給周王留下一個有用的老臣。用這樣的人當權,國家沒有不亡之理。然而,是誰重用了這些人呢?詩人用“豔妻煽方處”一句含蓄地指出了居於幕後的周幽王。

第三部分(後二章)寫詩人在天災人禍麵前的立身態度。他雖然清醒地看到了周朝的嚴重危機,但他不逃身遠害,仍然兢兢業業、盡職盡公。在忠直與邪惡兩類臣子中,詩人是屬於忠直的一類;在統治階級內部鬥爭中,詩人又是屬於失敗的一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詩人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是一致的。在詩中,詩人哀歎個人的不幸,哀歎政治的腐敗、黑暗與不公,實際上也就是在哀歎著國家的命運。所以說,這一部分同前兩部分是有聯係的。詩人從三個角度有力地表現了憂國這個主題。

全詩從天昏地暗和山川翻覆這可怕的災異,說到朝廷的壞人專權和國家的岌岌可危,然後說到麵對此等情況個人在去從上的選擇,叫人感到詩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情懷,開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精神之先河。這是一首內容充實又情感進發的政治抒情詩。它同《詩經》中的其他政治抒情詩都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有不可否認的影響,但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是現實主義的。由於詩人對朝廷的情況了如指掌,由於詩人難以抑製的悲憤,又由於詩人寫之於日食這個在當時人看來十分重大的災異之後,所以詩中有不少實錄,直書了一些事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又是一首史詩,在這方麵它對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作品有著深刻的影響。

此詩的語言基本上是直言抒寫,噴湧而出,但有的地方也采用反語和冷峻的諷刺,如“豔妻煽方處”、“皇父孔聖”。有的語言表現力很強,如說皇父等人強霸百姓田產時,用“予不戕,禮則然矣”充分表現了他們的強詞奪理、蠻橫霸道。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詩經》

《詩經》

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詩經》風
《詩經》雅
《詩經》頌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