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曰:前章所言,不止育子,直將子心,親曲體之。凡為人子,當以二親,體我心者,還體親心。體我此身,骨稟父生,肉稟母成,一膚一發,或有毀傷,親心隱痛,子心何安?心為身主,太和蘊毓,父兮所化,母兮所育,一有不孝,失親本來。孝先百行,根從心起,定省溫清,時以敬將;每作一事,思以慰親,每發一言,思以告親;入承親顏,親歡我順,親愁我解;出必告親,恐有惡行,以禍親身,歸必省親,恐有惡聲,以拂親心。力行戒慝,隨時加惕,口業不幹,身業不作,恐有意業,欺親欺身,恐有心業,累身累親。我有手足,父母一體,異母兄弟,總屬天倫,恐有參商,殘親支體;叔伯同根,宗族一家,恐有乖戾,傷親骨肉;祖曾上人,恐失率事,悖親孝思;子孫後裔,恐失字育,斷親嗣脈,恐失教訓,敗親家規;子侄世係,恐失敦睦,貽親庭釁;我夫我婦,子媳之職,恐失和敬,致親不安。我有姻婭,屬親至戚,恐失夙好,至親不寧。上而有君,為親所主,恐有不忠,致親以逆;下而民物,與親並育,恐有不恤,損親之福;外而友朋,為親之輔,恐有不信,絕親友道;師為我法,即為親箴,事恐失賢,以違親訓;匪人壬人,親之所遠,交恐不擇,以累親誌。仰而天高,帝位乎上,日月星鬥,親所敬畏,恐有冒瀆,妄幹天怒,致重親辜;俯而地厚,群生資始,親所奉履,恐有褻侮,業積暴殄,致延親禍;中而神祗,司我親命,恐有過犯,致減親紀。一舉一動,總期歸善,以成親德。我親有善,身順其美,救人之難,即是親救;濟人之急,即是親濟;憫人之孤,即是親憫;容人之過,即是親容。種種不一,體親至意。親或有過,委曲進諫,俟其必改。以善規親,猶承以養,養必兼善,方得為子。人各有親,曷不懷思,父母在日,壽不過百,惟德之長,垂裕彌遐,是以至孝。親在一日,得養一日,堂上皆承,膝下完聚,人生最樂,惜此光陰,誠不易得,玉食三殽,勺水一菽,各盡其歡。加餐則喜,減膳則懼,貧富豐嗇,敬無二心。願親常安,恐體失和,疾病休戚,常係子心,一當有恙,能不滋虞,藥必先嚐,衣不解帶,服勞侍寢,愈則徐調,食不輕進,相其所宜;尚或不痊,延醫詢卜,酒不沾唇,至心禱祝,殫厥念力,以求必痊。終天之日,飲食不甘,哭泣失音,衣衾棺槨,多方自盡,三年哀痛,晨昏設薦,佳塋厚穴,安置壟丘,禮送歸祠,親魂有托,廟享墓祭,四時以妥;去親日遠,追思常在,形容麵目,若聞若見,動息語默,尋聲覓跡,中心勿忘,抱慕如存。生死同情,幽明一理,孝道由基,大經斯彰。嗟爾人子,縱能如是,體之親心,未及萬一。
真君說:前章所言,不隻是講養育子女,還有父母細微周到地體諒子女的心思。凡是作為子女的,應當以父母體諒自己的心情來體諒父母。體察我的身體,骨是秉受自父母的精血而化生,肉是秉承自父母的精血而生成。即使是一塊皮膚,一根毛發,如果有所毀傷,父母心中都會隱隱作痛,那麼子女又如何能夠心安呢?心是身體的主宰,主宰天地的太和之氣蘊藏其中。人身是父親精血所化生,母親精血所孕育的。子女一旦有不孝的行為,就失去了稟自父母的本性。
偈曰:幼而得親全,安樂不之曉,設無雙親在,饑寒難自保,遭此伶仃苦,方思親在好。
孝順優先於其他品行,根起於人心中。侍奉父母要晚上服侍就寢,早晨及時問安,冬天溫被,夏日扇涼,時刻恭敬服侍。每做一件事,都要想著慰藉父母;每說一句話,都要想著告知父母。入則侍奉父母,父母的歡樂我來順承分享,父母的憂愁由我來化解;外出必定告知父母,恐怕有惡行,以連累父母;歸來後必定要探望父母,恐怕家人有惡言惡語,不順父母的心意。盡力做到戒除惡念,隨時提高警惕,不造口業,不作身業。恐怕有意業,欺騙自己,欺騙父母;恐怕有心業,牽累自身,拖累父母。
又說偈曰:嬉嬉懷抱中,惟知依二親,何至長大後,漸失爾天真,我親既生我,我全不能孝,雲何我養兒,我又恤之深,反觀覺愧悔,方知父母恩。
我有兄弟,父母都一樣相待。異母兄弟,總屬天然的親倫關係,恐怕有不和睦的情況發生,這樣就如同傷害父母的肢體。叔伯兄弟,整個宗族都是一家,恐怕有不和的情況,這樣會傷害父母的至親。對於祖輩先人,恐怕有失侍奉,有悖父母孝親之思。子孫後代,恐怕有失生育,斷絕父母的後代血脈;恐怕有失教育,敗壞父母的家規。子侄後輩,恐怕有失和睦,致使父母所建立的家庭生起禍端。夫婦二人要盡到為子為媳的職責,要和氣遜順,恐怕有失和順恭敬,致使父母不安寧。我有姻親,屬於最親近的親屬,恐怕失去老交情,使父母不安寧。向上則有君主,是父母所事奉的主宰者,恐怕有所不忠,致使父母獲叛逆之罪;向下有民眾萬物,與父母共同生育於天地之間,恐怕對其有失憐憫,損害雙親的幸福。外麵有朋友,是父母的輔助者,恐怕有失信用,斷絕父母與朋友交往的準則和道義。老師是我效法的對象,老師的勸誡即是父母的勸誡,事奉老師恐怕有失賢德,違背父母的訓導。行為不端和巧言諂媚的人,是父母所遠離的,恐怕自己交友不慎,而連累了父母的心誌。仰望則見天之高遠,天帝位在其上,日月星鬥,是父母所敬畏的,恐怕有所冒犯褻瀆,輕易地觸犯天怒,以致增加父母的罪過。俯察則見地之厚重,眾生借此以生長發育,是父母所敬奉的,恐怕有所褻瀆輕慢,惡業累積,損害浪費毫不顧惜,致使災禍蔓延及父母。中間有天神地祗,主掌父母的生死,恐怕自己有過錯,致使父母的陽壽減少。一舉一動,都期望歸於善,以成全父母的德行。
又說偈曰:室家是親戚,豈是離親地,莫道風光好,遂把親歡易,貧賤是前因,豈是父母遺,生不托親體,我並無人身,莫怨生我苦,修來自有畀,富貴是親培,豈是驕親具,親若不教我,何有富貴遇,報本正在此,赤膽安可替,最易忘親處,萬宜加省惕。
父母有善行,我要承順他們的美德。救人於危難,也就好比是雙親施救;救濟別人於危急之時,也就是雙親救濟;憐憫別人的孤苦,也就是雙親憐憫;寬容別人的過錯,也就是雙親寬容。各種不同情況,都要體察雙親的心意。雙親如果有過錯,就要委婉地提出意見,直到改正為止。用善規勸雙親,就好比承擔起贍養的責任。贍養父母,同時一定要以善來勸諫,這才是為人子所應當做的。人們各自都有父母,怎麼能不掛懷思念?
真君曰:子在懷抱,啼笑嘻戲,俱關親心,實惟真摯,為人子者,能如是否,試一念之,何能暫釋。父母強健,能嬉能笑,能飲能食,子所幸見;父母漸衰,嬉笑飲食,未必如常,子心所惕,責我不楚,憐親力弱,嗔我聲微,憐親氣怯,愈加安養,勿致暫勞;父母逝世,苦無嬉笑,及我顏色,苦無怒詈,及我身受。縱有厚祿,親不能食,縱有錦帛,親不能被。生不盡歡,追思何及,逝者念子,存者念親,祭享悠遠,隔不相見,思一慰之,悲哀天地,言念斯苦,實難為子。
父母在世,長壽也不過百歲,唯有功德之人,才能聲名久遠。所以“至孝”,就是父母在世一天,就要贍養一天。父母都健在,子女依聚在父母身邊,這才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應當珍惜這段時光,因為這實在是太難得了。不管是富貴人家多個葷菜美食的美味佳肴,還是貧賤人家一勺水、一盤豆食的粗茶淡飯,都能讓各自父母盡其歡心。子女見父母多進飲食就高興,見父母減少膳食就擔心。不管是貧賤富貴,或者是豐裕貧困,孝敬父母的心意都沒有改變。希望父母永遠安康,恐怕父母身體有病痛。父母的疾病和喜憂,常常牽動子女的心。一旦父母身體有病,怎能不心生擔憂?喂父母的藥,要自己先嚐味道的甘苦,衣不解帶,辛勤侍奉,服侍父母休息。父母病好之後,要慢慢調養,食物不要亂吃,要弄清其是否適宜父母食用。如果不能痊愈,就要請醫問藥,占卜吉凶。滴酒不沾,誠心為父母祈禱。竭盡心力,以便祈求父母痊愈。父母逝世的時候,飲食不貪求美味,痛哭以至於失聲。壽衣、被褥、棺槨,都要多方設法,盡力籌備。哀痛地服喪三年,早晚都要陳設祭品。選擇好的陵園,墓地建築得堅固厚實。把遺體禮送往墓地,把精魂迎回祠堂,父母的靈魂就有了皈依。宗廟供奉,墓前祭祀,四季完備。父母離開時間久了,時常追思懷念。父母的形體容貌,就如同自己聽到見到一樣。於是就會常常停下行動,停止說話,順著聲音尋找父母的蹤跡,心中時刻不忘。心懷敬慕,如同父母健在一樣;不管生死,都同此心,不管在陰間或陽間,都是同一個道理。孝道從此根本上去做,則孝道人倫就會彰顯。子女即使能夠如此,體恤雙親之心,還是不及父母的萬分之一。
乃說偈曰:親昔養兒日,豈比強壯年,我方學語處,親疑我啼也,我方跬步時,親疑我蹶也,我方咿唔處,親疑我疾也,我方思食處,親知我饑也,我方思衣處,親知我寒也。安得本斯誌,體恤在親先。親今且垂暮,亦豈強壯比,欲將飼我者,奉親膳食時,欲將褓我者,侍親寢息時,欲將顧我者,扶親衰老時,欲將育我者,事親終天時。何者我曾盡,全然不之覺,生我何為者,能不中自作。
偈說:幼小時父母雙全,不知道安寧快樂。假如雙親不在,饑寒交迫,生命難以自保。隻有遭受了孤獨無依之苦,才想念雙親健在的好處。
孝子明心咒:以此未及萬一心,時時處處體親心,當思愛養恩情大,每想懷耽乳哺深,日在生成俯仰中,覆載風光父母仁,何殊群物向春暉,切切終身抱至誠。
又有偈說:在父母懷抱中玩耍,隻知道依戀雙親。為什麼長大後,漸漸喪失了天真?我的父母既然生育了我,我卻完全不能盡孝。為什麼我養育子女時,我又對他們憐恤至深?回頭反省,感覺到慚愧後悔,這才知道父母的恩情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