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女仙外史 作者:呂熊  

第五十三回 兩句詩分路訪高增 一首偈三緘貽女主

兩句詩分路訪高增一首偈三緘貽女主

這回說葉永青、楊繼業與程、曾二人在濟南分路,入濟寧州界。聞淮揚地方盤詰嚴緊,一徑投兗州府來。到太守方以一署內,與他相商,要走河南之歸德郡。方太守道:“近來歸府君與我使命相通,如羊祜、陸抗一般,待小弟差人送過交界,這是易事。但兩位年兄峨冠博帶,恐路上難行。弟有一策,未知可以屈從否?”水青道:“我們舊則同袍,今則同仇。我的君父,就是爾的君父,怎麼說個屈從!”以一道:“這須學著我的本來麵目。”繼業道:“又來猜枚,請直說罷。”以一笑道:“要二位扮作道裝,像我前日做事。”永青笑道:“最好,我知道太守公這副行具,如今用不著哩。”以一道:“敢是我留得宿貨,方尋得好主顧。”即叫取出道衣道冠、絲絛麻鞋之類,卸去儒袍,裝扮起來,宛然是玄都羽士。永青道:“還要借兄本來麵目一借。”以一道:“是了,尚少兩個葫蘆並棕拂子,有,有。”永青道:“這也是要的,還猜不著。”以一道:“我知道了,尚少兩個道童。舊日跟隨我的,今已長成,也還可用。”

永青拍手道:“也是要的,還不是。”以一笑道:“莫非要些經卷麼?這就像抄化的道士了。”永青大笑道:“到底猜不著!是要借太守公的舊法號用用。”以一道:“這個妙!年兄稱為大方道人,楊年兄就借我林表兄的法號,叫做又玄道人罷。”

當晚抵足談心。次日清晨,以一裝束兩個道童相送,叫原來仆從留在署內。繼業、永青作別就行,以一道:“且住。界牌上都有盤詰的官,要問明姓氏、籍貫、登記印簿。兩位如說了大方、又玄道人,這個人人知道是我的法號,一徑就盤住了。”

永青道:“偏是官小,倒有威風!”繼業道:“這些小小的官,見事生波,專慣的詐人哩。”三公皆鼓掌而笑。以一乃吩咐兩個公差直送過歸德府。

於路無話。徑下毫州,永青曰:“此去滁州不遠,歐陽子所謂環滁皆山也,豈無方外棲止?縱使聖駕未必來此,或者別有所遇,知些音信,不可不盤桓幾日。兄長以為可否廣繼業曰:“誠然,但不必入城市耳。”二人趲行間,聞知太祖擒皇甫暉於滁州,曾立有原廟,即尋至其所,叩禱一番,皆郗歔泣下。然後至醉翁亭及開化寺。寺有張方平之《二生楞嚴經》,是前生僅寫其半,再轉來世寫成的,筆畫一手,絲毫不爽。亦無心於賞玩,徑取路至合肥渡江,由蕪湖入徽郡,登黃山,淹留半月。

一日曉起,見雲霧漲合四隅,旋如縠紋。始而純素晃若銀河,繼而日出暘穀,則黃波萬派搖動,窅不見城郭世界。永青鼓掌曰:“此所謂黃海也。”遂於裏衣夾袋內取出玉蟾蜍小硯一杖,並三寸許管城子來,題詩於削壁上,雲:

勢似波濤萬派宗,朝華浮動日溶溶。
三都天子千秋在,砥柱中流若個峰。

永青道人題謂繼業曰:“不可寫大方,貽玷於他。”即索屬和。繼業辭以不能,且曰:“詩甚佳,焉得貽玷?到隻怕貽累。”永青曰:“何謂?”答曰:“到處顯了大名,豈不為人偵察?”永青笑曰:“天生筆於予,燕王其如予何?”

又到婺源、績溪各處走遍。乃造宣城,登敬亭山。上有萬鬆亭,亭之中有石碣一片,刻唐人太白詩雲: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自還。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永青曰:“太白題詩,便足千秋。弟與長兄,須索和他一絕。”援筆書於亭柱,曰:

眾鳥隨時變,孤雲何處還?
高風長不改,詩在敬亭山。

即授筆於繼業,曰:“這不是和我的詩,是和太白的詩,兄長切不可推卻。”繼業曰:“後不為例,弟方承命。”永青笑曰:“自後我亦絕不作詩,何如?”繼業信筆題雲:

太白今已往,已往不複還。
隻有片雲來,相對敬亭山。

永青大讚曰:“格既渾融,意複超邁,古調鏗然,我當橐筆。”乃尋華陽山杯渡禪師法院。

曆有月餘,方從太平府出廣德州。至宜興山中,有洞曰善權洞,門是天成巨石,劈中劃腳。入洞數武,左有獅子,右有象王,中有如來法相,皆係混沌時奇石結撰而成,非人工製造之物。永青曰:“聖駕必然經此。”窮曆洞中,窅無一人。隨又從洮湖登小坯山,山底有石室,人跡所不到者,靡不搜遍。迤邐而到姑蘇,造黃溪史彬之第。彬且驚且喜,問曰:“前者二位與程年侄在舍間別時,說要到青州去見女英雄,為何改頭換麵起來?今程年侄又在那裏?”永青將一到濟南,即與程、曾二人奉命訪求帝主緣由,細說一遍。繼業道:“目今舊臣遺老與忠義後人,大半都在闕下。論起來,年伯也該去走走。”史彬道:“我與鄭洽奉有帝旨,要作吳越間東道主,所以在家靜候的。”永青亟接口道;“這樣說來,老伯一定知聖駕所向了!何不徑同小侄去迎請複位呢?”史彬道:“這話何須賢侄說!去秋出都,聖駕就在老夫這裏,共是九人。不期有奸臣識破,聖上就諭諸侍從各散,隻帶兩位尊公,與道人程年兄星夜去了。

今春聖駕到來,說要去遊天台及括蒼、雁蕩諸山。洎而得鄭年兄手書,說回鑾時,仍到老夫舍間。不期候到如今,杳無信息,倒不知行在蹤跡了。賢侄,爾道我心中苦也不苦?”永青道:“今我二人前去,憑你怎樣要尋著。但恐路途相左,聖駕返到這邊。那時老伯徑奏請聖主,先到濟南複位,留信與小侄輩,以便隨後趕來。”史彬道:“賢侄說得極是。但我心上還有些放不下處。這個女英雄,未知實有忠誠翊戴否?倘或借此為名,自己要稱王圖霸;又或別有心事,要尋帝主,這不是坑陷了我君?凡事宜慎之於始,庶無後悔。”永青、繼業齊聲道:“這個老伯料錯了,我等初到濟上,先已細加訪問,然後去請見。原來帝師是月殿嫦娥,燕藩是天狼列宿,在天上結了深仇下來的,勢不兩立。他奉著建文位號,是為我們忠臣義士吐氣流芳於千秋萬古的意思,這就是帝師的心事。小侄不知老伯所疑何在也?他左右輔助的,都是大羅劍仙不必說得。還有兩位軍師:一姓高,是舊日鐵公的參軍;一姓呂,是帝師化身去請來的。真正學通今古,才貫天人,布陣行兵,鬼神莫測,不在我朝青田先生之下。四方豪傑,莫不傾心歸附。燕賊已久膽喪。這些話也說不了,老伯去,自然知道。”史彬道:“老夫一向得之傳聞,今據二位賢侄說來,是個女中聖賢。社稷之福也。”

二人住了一宿,早起各加叮嚀而別。星夜先到天台,訪定光古佛之金地嶺,與智豈頁祖師之銀地嶺,並五峰十八剎,及寒山、拾得之隱身岩與石梁之方廣聖寺,五百羅漢所居之處。

又閱曆各邑名山,至於寧波、會稽之間,凡靈區奧境,化城精舍,往來探訪既遍。然後渡江登兩天竺。繼業曰:“地近塵囂,詎肯來此?”既舍武林,自富陽溯桐廬,泛七裏灘。見子陵釣台,永青曰:“不可不登,或者聖駕到過,亦未可定。”於是同登雙台。台是天生兩座石壁,東西相距百步。其上平正如台,台上各有一亭。二人先憩東亭,後造西台,見亭柱上題詩一首,字大如杯,墨痕尚新,永青亟趨視之。詩曰:

山川猶是世人非,誰學夷齊歌采薇?
法界三千覺路遠,摩尼百八性光微。
漢皇宮闕銅人淚,老衲乾坤錫杖飛。
偶上釣台看日暮,浙東雲樹思依依。

永青手舞足蹈的嚷道:“何如?聖駕在此了!”繼業看了說:“詩句雖有意思,何見得是禦筆?就真個是的,又不知到何方去了。”再看旁邊有落的款,是“青蘿野衲朗然同齊己師登此題。”繼業道:“何如?這定是我輩中人。”永青道:“你的話說得甚冷!難道聖上不假借個名兒?畢竟是我輩呢,好在祠內問問去。”那子陵祠就在東壁之下,有個老僧住著。叩其題詩緣由,老僧道:“數日前原有兩個禪師到此,大家談古論今,或哭或笑;後來就上釣台。卻不知道題什麼詩句。”永青又問:“如今到那裏去了?”小沙彌從旁插嘴道:“聽說要往雁蕩山去。隻走得一兩日程途哩。”永青又問:“此去雁蕩有幾條路?”

老僧道:“這裏到括蒼有兩條路:一走龍門嶺,一走桃花隘。到了處州,從水路至溫州,隻有一條路。那雁蕩山卻在海邊大得緊哩。”

二人即便下山。到蘭溪地方,繼業徑走龍門,永青分路由金華上桃花隘,約會於括蒼山之禪智寺。未幾,先後俱集。永青道:“我們先到雁蕩,如或無蹤,再來此處細訪何如?”繼業道:“極是!我已想出一個訪的妙法在此。”即向袖中取出兩柄扇來,扇上已寫著前詩,將一把遞與永青道:“目今天色正暖,用此為招牌,豈不妙甚?”永青大喜,遂星夜同趕至雁蕩。

先尋說法岩、大石龕、白石寺諸禪剎及大小龍湫,又登白石山。見有一峰,形如圓甑,色如白玉。上有字跡,如蚪龍欲舞,旁注“月君題”字樣,是首五言律詩。永青道:“月君是帝師之號,題詩在此,是導引我等訪求聖駕。一定有些好音了。”於是向海畔諸山,各處蹤跡。

一日至寶岩寺,是個叢林,兩公遂將詩扇故意招遙有一僧注視久之,就來借觀,看了詩句,問:“二位道長,此是佳作否?”永青就生出個機變來,應道:“這事大有奇異!此非說話之所。”那僧人懷疑,隨引二人到王龜齡讀書台畔。籍地坐定,永青胸中早已打稿,便開言道:“這做詩的,與我二人休戚相關。聞知他在雁蕩,所以不遠千裏而來。若得會麵,就要把內中奇異,與他說個明白。看起來,我師必認識題詩的人,還求指示。”那僧不答,卻盤問起鄉貫、姓字,因何出家雲遊的話。繼業恐永青又說囫圇話,即應聲道:“我兩人是訪求建文皇帝的,這詩可是禦筆否?”那僧愕然道:“貧僧與這做詩的道友,也是訪求聖上的。”永青亟問:“大師訪皇帝怎麼?”

那僧亦應道:“二位訪皇帝怎麼?”繼業就把真名姓並訪求複位的話約略說了。那僧道:“若然,當以實告。貧衲先兄是兵部尚書齊泰;這位作詩的,是宋學士諱濂之令似。我與他不期而遇於釣台,卻是同心要訪求聖上,做個侍從弟子,因此尋到雁蕩。前日聞得皇帝要向潮音洞去,朗然師就泛海去尋,留我在這裏再訪一訪,約會於鄭洽家內。不期返遇著兩位世兄。”

永青道:“我們尋著聖駕,老世伯自應同至濟南,建立一場勳烈。”僧人道:“先兄盡忠於國,時人比之晁錯,痛憤已極。若得皇帝複位,為先兄顯出忠節,就完了我一腔心事。此外身如野鶴,意若遊雲,已無意於人世。舍侄年甫及冠,貧衲也教他耕織終身,延續宗祧而已。至於榮華富貴,非所願也。”繼業道:“此各行其誌。但若遇著聖駕,務必請幸吳江史年伯家。這是樁大有關係的,幸唯留神。”就起身作別,彼此各散。

永青便欲泛海到普陀落伽,繼業道:“非也。已有朗然師去了,我等須返括蒼訪問,然後也到鄭洽家中。或者恰好與二師遇著,少不得有個確信了。”永青道:“妙極,妙極!”遂從舊路返至青田,訪誠意伯故居。其後人皆已遠戍。屋宇傾頹,不勝感慨。又訪至各邑,繼業曰:“鬆陽是君故裏,須回家一看。”永青曰:“國破家亡,君父流落,那裏是我的故鄉?”說罷,二人相對大慟。遂下金華,到浦江,問到翰林待詔鄭洽家內。司閽的見是兩個道士,便辭道:“向者我們老爺極重方外,近來總不接見,沒有布施了。二位請到別處去罷。”永青道:“我們不是化緣的。”閽人又道:“不是化緣,是賣藥的了,我們這裏沒有用處。”永青道:“也不是。”閽人又道:“左不是,右不是,一定是要哄著人燒丹哩。”

隻見內裏早踱出個衣冠齊整的人來,二人料是鄭洽,就施禮道:“鄭年伯,小侄輩特來造訪。”鄭洽見二人稱呼古怪,心中也猜幾分,便道:“小仆愚蠢,有眼不識,幸勿介懷。”隨請入內室。二人一定要行子侄之禮,鄭洽道:“尚未請教令尊公姓氏,焉敢當此謙恭?”二人就將自己父親名諱說過,然後執禮坐定。又將改裝的情由,前前後後,詳述一番。鄭洽聽了大喜,道:“真個忠臣出忠臣,孝子生孝子!難得,難得!”繼業問道:“聖駕往潮音洞的話,確也不確?”鄭洽道:“聖駕前在舍間住有旬日,說到括蒼、雁蕩,還要轉來。不意去後,到今返無音耗。或渡海至閩,竟向普陀落伽,均未可定。今者二位賢侄,莫若徑至閩中。倘聖上從此回鑾,中途亦有相遇之機;縱使不值,亦無貽悔。”永青道:“老伯見教極是。”即欲起行,鄭洽勉留三日,為之治裝,然後作別。

道由常山入閩。先上武夷諸峰,山水奇奧,絕非塵凡境界。有一座峭壁,其高插天,橫開百有餘步。壁之半中有詩二首,一題月君,一題鮑姑。永青道:“定是帝師與仙師化身到此。那樣的神通,焉有不知聖駕所在?大約要我等訪求者,試試盡忠否耳。”繼業道:“訪求君父,原是我輩之事,諉不得他人,何須這等猜度?”永青道:“到處見有帝師手筆,怕不是法身變化,隻在我們前後哩。”繼業笑道:“若如此,曷不抒寫衷曲,奉和一首,寫在石壁之下,以見求訪的真切?”永青皺著眉道:“噫!四載有餘,君父尚無著落;心中焦悶,那裏還做得詩出?前在桃花隘作起句雲:‘千山抱人行,行上桃花嶺。一折山變態,再轉樹倒影。’至今不能續完,即此可知。”繼業又笑道:“若把訪求君父與做詩合作一件事,自不妨礙。今世兄分而為二,所以顧了此,顧不得彼了。”永青頓悟道:“是了,夫子雲‘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其合之謂乎。若然,世兄深於詩者,何故善《易》者不言《易》耶?”繼業道:“我但能知之,而實不能行之。知可立時而得,行則循序而進,非數十年精進工夫,不可得造也。”自此二人在途中,每日講些詩文,倒覺得日子易過。

一日登莆田之九峰,鬆間少憩。忽見半岩彩霧噴出,衍溢於林坡間,頃刻化為樓台亭榭,狀皆奇工異巧,掩映著無數花木竹石,宛然是秦宮漢苑。永青大駭道:“不好,有妖怪來了!”繼業道:“且看他。”有一個時辰,漸漸解散。二人竟不知所謂,詢之山中村老,有雲:“此名山市。有皇帝微行,然後顯此祥瑞。”得了這話,在莆田仙遊之羅漢岩,寶幢山妙雲師之石室,追尋半月,及曆遍七閩,竟無蹤影。乃從汀州轉入粵東。

粵東山水,尤多名勝。如六祖之曹溪,德雲和尚之妙高台,跋多羅法師之獅子岩精舍,廖清虛之仙翁壇,葛真人之蝴蝶洞,蘇羽客之青霞穀,八仙會飲之流杯池,靡不流連探訪。造後至雷州,上雙髻嶺。夕陽將瞑,黑氣彌空,不辨道路。一時進退無據,隻得與二道童背倚著背,坐於林間。俄聞嶺畔有牛吼聲,舉眼視之,見光華淩亂,如萬炬爍空,乃是一條大蜈蚣。其長數丈,節節燦爛,箝住牯牛,在那裏啖食。嚇得魂不附體。繼業道:“死生有命,我們要走也無路。幼年間,聞家大人曾說葛仙翁有賦雲‘粵人獵之肉如匏’,即此物也,今日不幸遇之。”未幾,蜈蚣啖盡全牛,忽然斂跡。

二人黎明起行,浮海至於瓊州。到赤隴山,聞鳥語雲:“建文帝,建文帝,來已去,兩公奔波何所事?”二人大以為異。諦視此鳥,生得花頸紅耳,文羽彩毛,朗朗的說個不住。永青向前揖之,鼓翼而逝。詢之土人,曰:“此鳥名秦吉了,能效人言。若人所未言者,則不能也。”永青道:“太白詩雲:‘安得秦吉了,為人道寸心?’是應須教而後能言,與土人之語適符。今所言者,豈亦有人教之耶?抑有念此兩句者而效之耶?是有神明憑依焉,我二人可以返矣。”繼業應道:“兄言誠不謬,或鬼神鑒諒我等之愚忠。”乃望空拜謝,迤邐回至南雄。

度庚嶺,入贑南,凡諸郡邑山穀幽邃之處,無或不到。又從撫、建以至洪都,下南康,造匡廬,在開先、歸宗、棲賢、東林諸梵剎,延真、七靖、靈溪諸仙觀,冥搜極訪者二月有餘。

又訪竹林寺,在於層岩茂林之間。尋有數日,但微微聞有梵唄鍾聲,竟不知寺在何處,二人大疑。偶於聚仙亭遇一老僧說偈,雲:“‘有寺本無寺,無寺乃有寺。’為佛家之化境。二位見麼?石壁上有‘竹林寺’三字,乃周顛仙仙筆,留示世間的。向來傳言能入竹林寺者,非佛即仙,凡人何能得造其域耶?”永青等惆帳而返。

隨泛鄱陽,抵饒州,轉而至弋陽,從玉山下龍遊。一道童大病起來,就如飛趕到浦江。問鄭待詔時,不但建文帝並未回鑾,連朗然也無回信。永青便將病道重托付了,立刻起身。鄭洽道:“二位賢侄不用心忙,天公自有定數。老夫也有一事借重哩。”就教請出小學士來。永青等視之,有十二、三歲,生得眉疏目朗,骨勁神融,隻道是鄭洽之幼子,鹹讚曰:“老年伯有此寧馨,真大器也!”鄭洽曰:“老夫焉得此佳兒?此是正學先生之令子。當日大司寇魏公諱澤者謫為臨海典史,恰當搜捕正學家屬之日,因而藏匿其孤。年甫兩期,托與正學門人餘學夔;撫養七載,為人窺破,又送至老夫處。讀書作文,甚是聰慧。今聞孝友先生之令郎歸在帝師駕下,乞二位賢侄攜去,使之骨肉相聚,以完魏公與老夫之心事。”永青、繼業皆大喜道:“哲人有後,這是小侄之事,怎說個借重?”鄭洽就教拜了兩位世兄。那小學士回身,又拜了鄭洽四拜,是謝別的意思。

鄭洽不覺掉下淚來,吩咐道:“汝須克大家聲。老夫之情,盡於此矣。”小學士亦哭個不已。繼業道:“侄輩帶方世弟同去,也須道裝。”鄭洽道:“是呀。”亟命製起道服,到過有三四日,然後作別。

遂返吳江,到史彬家下。彬大喜道:“兩位賢侄,何去之久耶,聖駕去年在此。”永青亟問:“曾複位否?”史彬道:“賢侄且莫心慌。聖駕自楚中來,一到舍間,次日便有人知道。吳江縣命鞏丞來伺察,我對他說:‘不論有帝無帝,有我的老頭顱在這裏。’他微笑而去。明日,聖駕倒從舊路仍返楚中,到襄陽廖平家去了。那複位的話,我已一一奏明。聖主說:‘濟南為路甚遠,中間隔著多少關津!倘至被人識破,返誤大事。’因作一首詩偈,三緘在此,教老夫送至帝師闕下。依著聖意而行,複位便自有日。而今聖駕已有定向,隻須老夫去一尋就是。賢侄等雖然不曾麵聖,也與尋著一般,厥功莫大。兩位令尊公與程老先生向來扈從,甚為康泰。臨別時囑付二語雲:‘但思盡忠,勿以父為念。’賢侄自宜勉之。”永青繼業聽說,不勝大慟。史彬勸住了。

大家商量複命,永青道:“焦山寺住持僧向受家父大恩,又曾學數於程年伯,小侄輩分手時,訂約在彼處會齊。今我二人先去,看程、曾兩兄有信與否。老伯隨後而來,再商到濟南路數。庶不礙人眼目。”於是次第皆至焦山寺,住有旬日。程知星、曾公望已在沿江南北尋遍,順流而下,徑到寺中,恰好相會。又見了史賓輔,聞知行在已有定所,不勝大喜。於是四人各將道途經由始末,互相告訴,竟至達旦。程知星道:“我們出都是兩路,今有史年伯一行人眾,似應分作三路回去了。”

眾皆稱善。但見:行闕老臣,喜孜孜,接得聖君詩四句;海南新使,意揚揚,率將蠻國貢諸珍。下回請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

作者:呂熊
《女仙外史》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