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大唐新語》 作者:劉肅  

卷一·匡讚

杜如晦,少聰悟,精彩絕人。太宗引為秦府兵曹,俄改陝州長史。房玄齡聞於太宗曰:“餘人不足惜,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之才。若大王守藩,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不可。”太宗乃請為秦府掾,封建平縣男,補文學館學士。令文學楮亮為之讚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貞觀初,為右仆射,玄齡為左仆射。太宗謂之曰:“公為仆射,當須大開耳目,求訪賢哲,此乃宰相之弘益。比聞聽受詞訴,日不暇給,安能為朕求賢哉!”自是,台閣規模,皆二人所定。其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如晦、玄齡引進之,如不及也。太宗每與玄齡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二人相須,以斷大事。迄今言良相者,稱房杜焉。及如晦薨,太宗謂虞世南曰:“吾與如晦,君臣義重。不幸物化,實痛於懷。卿體吾意,為製碑也。”後太宗嚐新瓜美,愴然悼之,輟其半,使置之靈座。及賜玄齡黃銀帶,因謂之曰:“如晦與公,同心輔朕,今日所賜,惟獨見公。”泫然流涕。以黃銀帶辟惡,為鬼神所畏,命取金帶,使玄齡送之於其家也。

魏征常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致。太宗納其言,封德彝難之曰:“三代已後,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理而不能,豈能理而不欲魏征書生,若信其虛論,必亂國家。”征詰之曰:“五帝三皇,不易人而理,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在其所化而已。考之載籍,可得而知。昔黃帝與蚩尤戰,既勝之後,便致太平。九夷亂德,顓頊征之,既克之後,不失其理。桀為亂,湯放之;紂無道,武王伐之,而俱致太平。若言人漸澆訛,不反樸素,至今應為鬼魅,寧可得而教化耶!”德彝無以難之。征薨,太宗禦製碑文並禦書。後為人所讒,敕令踣之。及征遼不如意,深自悔恨,乃歎曰:“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此舉也。”既渡水,馳驛以少牢祭之,複立碑焉。

太宗嚐臨軒,謂侍臣曰:“朕所不能恣情以樂當年,而勵心苦節,卑宮菲食者,正為蒼生耳。我為人主,兼行將相事,豈不是奪公等名?昔漢高得蕭、曹、韓、彭,天下寧晏;舜、禹、殷、周,得稷、契、伊、呂,四海乂安。如此事,朕並兼之。”給事中張行成諫曰:“有隋失道,天下沸騰。陛下撥亂反正,拯生人於塗炭,何禹、湯所能擬。陛下聖德含光,規模弘遠。然文武之烈,未嚐無將相。何用臨朝對眾,與其校量,將以天下已定,不籍其力,複以萬乘至尊,與臣下爭功。臣聞:‘天何言哉,而四時行焉’。又曰:‘汝唯弗矜,天下莫與汝爭功。’臣備員近樞,非敢知獻替事,輒陳狂直,伏待菹醢。”太宗深納之,俄遷侍中。

太子承幹既廢,魏王泰因入侍,太宗麵許立為太子,乃謂侍臣曰:“青雀入見,自投我懷中,雲:‘臣今日始得與陛下為子,更生之日;臣有一孽子,百年之後,當為陛下殺之,傳國晉王。’父子之道,固當天性。我見其意,甚矜之。”青雀,泰小字也。褚遂良進曰:“失言,伏願審思,無令錯誤。安有陛下萬歲之後,魏王持國執權為天子,而肯殺其愛子,傳國晉王者乎?陛下頃立承幹,後寵魏王,愛之逾嫡,故至於此。今若立魏王,須先措置晉王,始得安全耳。”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也。”因起入內。翌日,禦兩儀殿,群臣盡出,詔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績、褚遂良,謂之曰:“我有三子一弟,所為如此,我心無憀。”因自投於床。無忌爭趨持,上抽佩刀,無忌等驚懼。遂良於手爭取佩刀,以授晉王。因請所欲立,太宗曰:“欲立晉王。”無忌等曰:“謹奉詔。異議者請斬之。”太宗謂晉王曰:“汝舅許汝也,宜拜謝之。”晉王因下拜。移禦太極殿,召百寮,立晉王為皇太子。群臣皆稱萬歲。

高宗朝,晉州地震,雄雄有聲,經旬不止。高宗以問張行成,行成對曰:“陛下本封於晉,今晉州地震,不有征應,豈使徒然哉!夫地,陰也,宜安靜,而乃屢動。自古禍生宮掖,釁起宗親者,非一朝一夕。或恐諸王、公主,謁見頻煩,承間伺隙。複恐女謁用事,臣下陰謀。陛下宜深思慮,兼修德,以杜未萌。”高宗深納之。

則天朝,默啜陷趙、定等州,詔天官侍郎吉頊為相州刺史,發諸州兵以討之,略無應募者。中宗時在春宮,則天製皇太子為元帥,親征之。吏人應募者,日以數千。賊既退,頊征還,以狀聞。則天曰:“人心如是耶?”因謂頊曰:“卿可於眾中說之。”頊於朝堂昌言,朝士聞者喜悅。諸武患之,乃發頊弟兄贓狀,貶為安固尉。頊辭日,得召見,涕淚曰:“臣辭闕庭,無複再謁請言事。臣疾亟矣,請坐籌之。”則天曰:“可。”頊曰:“水土各一盆,有競乎?”則天曰:“無。”頊曰:“和之為泥,競乎?”則天曰:“無。”頊曰:“分泥為佛,為天尊,有競乎?”則天曰:“有。”頊曰:“臣亦為有。竊以皇族、外戚,各有區分,豈不兩安全耶!今陛下貴賤是非於其間,則居必競之地。今皇太子萬福,而三思等久已封建,陛下何以和之臣知兩不安矣。”則天曰:“朕深知之,然事至是。”頊與張昌宗同供奉控鶴府,昌宗以貴寵懼不全,計於頊。頊曰:“公兄弟承恩澤深矣,非有大功,必無全理。唯一策,若能行之,豈唯全家,當享茅土之封。除此外,非頊所謀。”昌宗涕泣,請聞之。頊曰:“天下思唐德久矣,主上春秋高,武氏諸王殊非所屬意。公何不從容請相王、廬陵,以慰生人之望!”昌宗乃乘間屢言之。幾一歲,則天意乃易,既知頊之謀,乃召頊問。頊對曰:“廬陵、相王皆陛下子。高宗初顧托於陛下,當有所注意。”乃迎中宗,其興複唐室,頊有力焉。睿宗登極,下詔曰:“曩時王命中圮,人謀未輯,首陳反正之議,克創祈天之業,永懷忠烈,寧忘厥勳,可贈禦史大夫。”

則天以武承嗣為左相。李昭德奏曰:“不知陛下委承嗣重權,何也?”則天曰:“我子侄,委以心腹耳。”昭德曰:“若以姑侄之親,何如父子何如母子?”則天曰:“不如也。”昭德曰:“父子、母子尚有逼奪,何諸姑所能容使其有便,可乘禦寶位,其遽安乎且陛下為天子,陛下之姑受何福慶而委重權於侄乎事之去矣。”則天矍然,曰:“我未思也。”即日罷承嗣政事。

長安末,張易之等將為亂。張柬之陰謀之,遂引桓彥範、敬暉、李湛等為將,委以禁兵。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暉等率兵,將至玄武門,王同皎、李湛等,先遣往迎皇太子於東宮,啟曰:“張易之兄弟,反道亂常,將圖不軌。先帝以神器之重,付殿下主之,無罪幽廢,人神憒惋,二十三年於茲矣。今天啟忠勇,北門將軍、南衙執政,克期以今日誅凶豎,複李氏社稷。伏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太子曰:“凶豎悖亂,誠合誅夷。如聖躬不康何慮有驚動,請為後圖。”同皎諷諭久之,太子乃就路。又恐太子有悔色,遂扶上馬,至玄武門,斬關而入,誅易之等於迎仙院。則天聞變,乃起見太子曰:“乃是汝耶?小兒既誅,可還東宮。”桓彥範進曰:“太子安得更歸!往者,天皇棄群臣,以愛子托陛下。今太子年長,久居東宮,將相大臣思太宗、高宗之德,誅凶豎,立太子,兵不血刃而清內難,則天意人事,歸乎李氏久矣。今聖躬不康,神器無主,陛下宜複子明辟,以順億兆神祗之心。臣等謹奉天意,不敢不請陛下傳立愛子,萬代不絕,天下幸甚矣。”則天乃臥不語,見李湛曰:“汝是誅易之兄弟人耶?我養汝輩,翻見今日。”湛不敢對。湛,義府之子也。

景雲二年二月,睿宗謂侍臣曰:“有術士上言,五日內有急兵入宮,卿等為朕備之。”左右失色,莫敢對。張說進曰:“此有讒人設計,擬搖動東宮耳。陛下若使太子監國,則君臣分定,自然窺覦路絕,災難不生。”姚崇、宋璟、郭元振進曰:“如說所言。”睿宗大悅,即日詔皇太子監國。時太平公主將有奪宗之計,於光範門內乘步輦,俟執政以諷之,眾皆恐懼。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於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遂與姚崇奏:“公主就東都,出寧王以下為刺史,以息人心。”睿宗曰:“朕更無兄弟,唯有太平一妹,朝夕欲得相見。卿勿言,餘並依卿所奏。”公主聞之,大怒。玄宗懼,乃奏崇、璟離間骨肉,請加罪黜,悉停寧王以下外授。崇貶申州刺史,璟楚州刺史。

蘇頲,神龍中給事中,拜修弘文館學士,轉中書舍人。時父瑰為宰相,父子同掌樞密,時人榮之。屬機事填委,製誥皆出其手。中書令李嶠歎曰:“舍人思如泉湧,嶠所不及也。”後為中書侍郎,與宋璟同知政事。璟剛正,多所裁斷,瑰皆順從其美。、甚悅之,嚐謂人曰:“吾與彼父子,前後皆同時為宰相。仆射長厚,誠為國器;獻可替否,罄盡臣節,瑰過其父也。”後罷政事,拜禮部尚書而薨。及葬日,玄宗遊鹹宜宮,將舉獵,聞瑰喪出,愴然曰:“蘇瑰今日葬,吾寧忍娛遊乎!”遂中路還宮。初,姚崇引璟為中丞,再引之入相。崇善應變,故能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故能持天下之政。二人執性不同,同歸於道。葉心翼讚,以致刑措焉。

姚崇以拒太平公主,出為申州刺史,玄宗深德之。太平既誅,征為同州刺史。素與張說不葉,說諷趙彥昭彈之,玄宗不納。俄校獵於渭濱,密召崇會於行所。玄宗謂曰:“卿頗知獵乎?”崇對曰:“此臣少所習也。臣年三十,居澤中,以呼鷹逐兔為樂,猶不知書。張璟謂臣曰:‘君當位極人臣,無自棄也。’爾來折節讀書,以至將相。臣少為獵師,老而猶能。”玄宗大悅,與之偕馬臂鷹,遲速在手,動必稱旨。玄宗歡甚,樂則割鮮,閑則谘以政事,備陳古今理亂之本上之,可行者必委曲言之。玄宗心益開,聽之亹亹忘倦。軍國之務,鹹訪於崇。崇罷冗職,修舊章,內外有敘。又請無赦宥,無度僧,無數遷吏,無任功臣以政。玄宗悉從之,而天下大理。

張說獨排太平之黨,請太子監國,平定禍亂,迄為宗臣,前後三秉大政,掌文學之任,凡三十年。為文思精,老而益壯,尤工大手筆,善用所長;引文儒之士,以佐王化。得僧一行,讚明陰陽律曆,以敬授人時。封太山,祠睢上,舉闕禮,謁五陵,開集賢,置學士,功業恢博,無以加矣。尚然諾,於君臣、朋友之際,大義甚篤。及薨,玄宗為之罷元會,製曰:“弘濟艱難,參其功者時傑,經緯禮樂,讚其道者人師。式瞻而百度充厘,既往而千載貽範,台衡軒鼎,垂黼藻於當年;徽策寵章,播芳蕤於後葉。故尚書左丞相燕國公說,星象降靈,雲龍合契,元和體其衝粹,妙有釋其至賾。挹而莫測,仰之彌高。釋義探係表之微,英詞鼓天下之動。昔傳風諷,綢繆歲華。含舂穀之聲,和而必應;蘊泉源之智,啟而斯沃。授命與國,則天衢以通;濟同以和,則朝政惟允。司釣總六官之紀,端揆為萬邦之式。方弘風緯俗,返本於上古之初;而邁德振仁,不臻於中壽之福。籲嗟不憖,既喪斯文,宣室餘談,洽若在耳;玉殿遺草,宛然留跡。言念忠賢,良深震悼。是用當寧撫幾,臨樂撤懸,罷稱觴之儀,遵往禭之禮。可賜太師,賻物五百段。”禮有加等,儒者榮之。

開元中,陸堅為中書舍人,以麗正學士,或非其人,而所司供擬,過為豐贍,謂朝列曰:“此亦何益國家,空致如此費損。”將議罷之。張說聞之,謂諸宰相曰:“說聞自古帝王,功成則有奢縱之失,或興造池台,或耽玩聲色。聖上崇儒重德,親自講論,刊校圖書,詳延學者。今之麗正,即是聖主禮樂之司,永代規模不易之道。所費者細,所益者大。陸子之言,為未達也。”玄宗後聞其言,堅之恩眄,從此而減。

開元二十三年,加榮王以下官,敕宰臣入集賢院,分寫告身以賜之。侍中裴耀卿因入書庫觀書,既而謂人曰:“聖上好文,書籍之盛事,自古未有。朝宰允使,學徒雲集,觀象設教,盡在是矣。前漢有金馬、石渠,後漢有蘭台、東觀,宋有總明,陳有德教,周則獸門、麟趾,北齊有仁壽、文林,雖載在前書,而事皆瑣細。方之今日,則覺得扶翰捧珪者哉!”

張九齡,開元中為中書令,範陽節度使張守珪奏裨將安祿山頻失利,送就戮於京師。九齡批曰:“穰苴出軍,必誅莊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及到中書,九齡與語,久之,因奏曰:“祿山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後患。”玄宗曰:“卿勿以王夷甫識石勒之意,誤害忠良。”更加官爵,放歸本道。至德初,玄宗在成都思九齡之先覺,詔曰:“正大廈者,柱石之力;昌帝業者,輔相之臣。生則保其雄名,歿則稱其盛德。飾終未允於人望,加贈實存於國章。故中書令張九齡,維嶽降神,濟川作相,開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於社稷,先覺合於蓍龜,永懷賢弼,可謂大臣。竹帛猶存,樵蘇必禁。爰從八命之秩,更重三台之位。可賜司徒。”仍令遣使,就韶州致祭者。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大唐新語》

《大唐新語》

作者:劉肅
《大唐新語》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