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

王淩字彥雲,太原祁人也。叔父允,為漢司徒,誅董卓。卓將李傕、郭汜等為卓報仇,入長安,殺允,盡害其家。淩及兄晨,時年皆少,逾城得脫,亡命歸鄉裏。淩舉孝廉,為發幹長,稍遷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為丞相掾屬。
王淩,字彥雲,太原郡祁縣人。叔父王允,是漢朝的司徒,誅殺了董卓。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想要為董卓報仇,率兵進入長安,殺害了王允和他的家人。王淩和他的兄長王晨,當時都還年少,翻出城牆得以逃脫,一路逃亡回到鄉裏。王淩被推舉為孝廉,擔任發幹縣長,漸漸升任到中山太守,所在的地方都很有政績,太祖征召他為丞相掾屬。

文帝踐阼,拜散騎常侍,出為兗州刺史,與張遼等至廣陵討孫權。臨江,夜大風,吳將呂範等船漂至北岸。淩與諸將逆擊,捕斬首虜,獲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將軍,轉在青州。是時海濱乘喪亂之後,法度未整。淩布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紀,百姓稱之,不容於口。後從曹休征吳,與賊遇於夾石,休軍失利,淩力戰決圍,休得免難。仍徙為揚、豫州刺史,鹹得軍民之歡心。始至豫州,旌先賢之後,求未顯之士,各有條教,意義甚美。初,淩與司馬朗、賈逵友善,及臨兗、豫,繼其名跡。正始初,為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二年,吳大將全琮數萬眾寇芍陂,淩率諸軍逆討,與賊爭塘,力戰連日,賊退走。進封南鄉侯,邑千三百五十戶,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文帝登基後,王淩被授命為散騎常侍,出京擔任袞州刺史,和張遼等人到廣陵征討孫權。大軍靠近江邊,夜間出現大風,吳國將領呂範等人乘船漂到北岸。王淩和將領們迎擊,抓捕並斬殺了敵軍,繳獲了敵軍的船隻,立下功勞,被封為宜城亭侯,加官建武將軍,調任為青州刺史。當時海邊地區在經曆戰亂之後,法度沒有得到整頓。王淩處理事務,推廣教化,懲惡揚善,很有法度,百姓都不斷地稱讚他。後來王淩跟隨曹休征討吳國,和敵軍在夾石相遇,曹休的部隊戰敗,王淩奮力作戰突圍而出,曹休得以逃脫。後來王淩仍然轉任為揚州、豫州刺史,在的地方都得到官吏百姓的擁戴。王淩剛開始到豫州,表彰當地先賢的後代,求取還沒有顯達的士人,都各自有教令,名聲非常好。當初,王淩和司馬朗、賈逵交好,等王淩到了袞州、豫州,又延續了他在青州時期的名聲和政績。正始初年(240),王淩擔任征東將軍,並持符節督領揚州各項軍事。正始二年(241),吳國將領全琮率領幾萬兵馬進犯芍陂,王淩率領各路軍隊迎擊,和敵軍爭奪堤岸,奮戰了幾天,敵軍撤退。王淩被進封為南鄉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又升任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是時,淩外甥令狐愚以才能為兗州刺史,屯平阿。舅甥並典兵,專淮南之重。淩就遷為司空。司馬宣王既誅曹爽,進淩為太尉,假節鉞。淩、愚密協計,謂齊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長而才,欲迎立彪都許昌。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將張式至白馬,與彪相問往來。淩又遣舍人勞精詣洛陽,語子廣。廣言:“廢立大事,勿為禍先。”其十一月,愚複遣式詣彪,未還,會愚病死。二年,熒惑守南鬥,淩謂:“鬥中有星,當有暴貴者。”三年春,吳賊塞塗水。淩欲因此發,大嚴諸軍,表求討賊;詔報不聽。淩陰謀滋甚,遣將軍楊弘以廢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以白太傅司馬宣王。宣王將中軍乘水道討淩,先下赦赦淩罪,又將尚書廣東,使為書喻淩,大軍掩至百尺逼淩。淩自知勢窮,乃乘船單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謝罪,送印綬、節鉞。軍到丘頭,淩麵縛水次。宣王承詔遣主簿解縛反服,見淩,慰勞之,還印綬、節鉞,遣步騎六百人送還京都。淩至項,飲藥死。宣王遂至壽春。張式等皆自首,乃窮治其事。彪賜死,諸相連者悉夷三族。朝議鹹以為春秋之義,齊崔杼、鄭歸生皆加追戮,陳屍斫棺,載在方策。淩、愚罪宜如舊典。乃發淩、愚塚,剖棺,暴屍於所近市三日,燒其印綬、朝服,親土埋之。進弘、華爵為鄉侯。廣有誌尚學行,死時年四十餘。
當時,王淩的外甥令狐愚因為才幹而擔任袞州刺史,在平阿駐軍。舅舅和外甥一同主管軍事,掌握淮南地區重任。王淩被提升為司空。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晉升王淩為太尉,並授予符節斧鉞。王淩、令狐愚暗中謀劃,認為齊王曹芳不能擔負皇位,楚王曹彪年長又有才幹,想要奉迎曹彪為天子,建都許昌。嘉平元年(249)九月,令狐愚派部將張式到白馬,與曹彪相互來往。王淩又派舍人勞精到洛陽,將計劃告訴兒子王廣。王廣說:“天子的廢立是大事,不要做為禍患的開端。”這年十一月,令狐愚又派張式到曹彪那裏,還沒有回來,適逢令狐愚病死。嘉平二年(250),熒惑(火星)出現在南鬥星的位置上,王淩說:“鬥星的位置中有星,應該會出現突然貴重的人。”嘉平三年(251)春天,吳國敵軍出兵堵塞塗水。王淩想要趁機起事,就嚴格整頓軍隊,上表請求出兵征討敵軍;皇帝詔令回複沒有允準。王淩的陰謀想法越來越滋長,派將軍楊弘將廢立天子的事情告訴袞州刺史黃華,黃華、楊弘一起將這件事告訴太傅司馬懿。司馬懿率領中軍沿著水路前往征討王淩,先發出赦令赦免王淩的罪行,又派尚書廣東,讓他寫信曉諭王淩,大軍暗中行進,逼近王淩百尺之內。王淩知道自己走投無路,就乘船獨自出城迎接司馬懿,派掾屬王彧前去謝罪,並送出印信綬帶、符節斧鉞。大軍行進到丘頭,王淩讓人把自己雙手反綁站在水中。司馬懿奉詔派主簿解開王淩的繩子,並召見王淩,對他進行安撫,歸還印信綬帶,符節斧鉞,還派了六百步兵騎兵將王淩送回京都。王淩到了項城,喝了毒藥自盡。司馬懿就去到壽春。張式等人都前來自首認罪,這件事得到最終解決。曹彪被賜死後,跟他有所牽連的人都被滅了三族。朝中商議都認為,《春秋》的要義,齊崔杼、鄭歸生都被追殺,然後開棺陳屍,並記載在史書上。王淩、令狐愚的罪行,也應該像舊例那樣做。皇帝就下詔挖開王淩、令狐愚的墳墓,劈開棺材,將屍首暴露在臨近的街市上三天,燒掉他們的印信綬帶和朝服,後來有親友將他們下葬。朝廷晉升楊弘、黃華的爵位為鄉侯。王廣有崇尚學問德行的誌向,去世的時候之後四十幾歲。

毌丘儉字仲恭,河東聞喜人也。父興,黃初中為武威太守,伐叛柔服,開通河右,名次金城太守蘇則。討賊張進及討叛胡有功,封高陽鄉侯。入為將作大匠。儉襲父爵,為平原侯文學。明帝即位,為尚書郎,遷羽林監。以東宮之舊,甚見親待。出為洛陽典農。時取農民以治宮室,儉上疏曰:“臣愚以為天下所急除者二賊,所急務者衣食。誠使二賊不滅,士民饑凍,雖崇美宮室,猶無益也。”遷荊州刺史。
毋丘儉,字仲恭,河東郡聞喜縣人。父親毋丘興,黃初年中任武威太守,征討叛賊,安撫順服者,連通了河右地區,名聲僅次於金城太守蘇則。毋丘儉因為征討反賊張進還有反叛的胡人立了功,被封為高陽鄉侯。他入朝擔任將作大匠。毋丘儉承襲父親的爵位,被任命為平原侯文學。明帝登基後,毋丘儉擔任尚書郎,又升任為羽林監。因為過去在東宮的交情,文帝對待他很是親厚。後來毋丘儉出京擔任洛陽典農。當時征發百姓來營建宮殿,毋丘儉上疏說:“臣的愚見認為國家現在所著急消滅的是吳蜀兩賊,所急於努力的是百姓的衣食。如果吳蜀兩賊沒有消滅,士人百姓挨餓受凍,即使有華麗的宮室,也沒有什麼好處。”後來他調任為荊州刺史。

青龍中,帝圖討遼東,以儉有幹策,徙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率幽州諸軍至襄平,屯遼隧。右北平烏丸單於寇婁敦、遼西烏丸都督率眾王護留等,昔隨袁尚奔遼東者,率眾五千餘人降。寇婁敦遣弟阿羅槃等詣闕朝貢,封其渠率二十餘人為侯、王,賜輿馬繒彩各有差。公孫淵逆與儉戰,不利,引還。明年,帝遣太尉司馬宣王統中軍及儉等眾數萬討淵,定遼東。儉以功進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戶。
青龍年間(233~236),明帝計劃征討遼東,因為毋丘儉有智謀,就調任他為幽州刺史,加官度遼將軍,讓他持符節,擔任護烏丸校尉。毋丘儉率領幽州各路軍隊行進到襄陽,在遼隧駐紮。右北平烏丸單於寇婁敦、遼西烏丸率領部眾王護留等人,還有過去跟隨袁紹逃奔到遼東的人,帶領五千多人前來投降。寇婁敦派弟阿羅槃等人到朝中進貢,朝廷賜封他們的二十多個首領為侯、王,並賞賜了車馬綢緞等物品,各有差等。公孫淵迎麵和毋丘儉交戰,失利,就率軍退回。第二年,明帝派太尉司馬懿率領中軍還有毋丘儉等人共幾萬人征討公孫淵,平定了遼東。毋丘儉因為功勞被進封為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戶。

正始中,儉以高句驪數侵叛,督諸軍步騎萬人出玄菟,從諸道討之。句驪王宮將步騎二萬人,進軍沸流水上,大戰梁口,宮連破走。儉遂束馬縣車,以登丸都,屠句驪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句驪沛者名得來,數諫宮,宮不從其言。得來歎曰:“立見此地將生蓬蒿。”遂不食而死,舉國賢之。儉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宮單將妻子逃竄。儉引軍還。六年,複征之,宮遂奔買溝。儉遣玄菟太守王頎追之,過沃沮千有餘裏,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刊丸都之山,銘不耐之城。諸所誅納八千餘口,論功受賞,侯者百餘人。穿山溉灌,民賴其利。
正始年間(240~249),毋丘儉認為高句麗多次侵犯,就督領各軍一萬多步兵騎兵出擊玄菟,從各路進軍征討他們。句驪王宮率領兩萬步兵騎兵,進軍沸流水上遊,兩軍在梁口交戰,宮接連敗退後逃走。毋丘儉就駕馬乘車,登上丸都,屠殺了句驪都城的人,斬殺俘虜的有數千人。有一個句驪的官吏叫得來,多次勸諫宮,宮都不聽從他的建議。得來感歎說:“不久就會看到這個地方生長蓬蒿了。”於是就絕食而死,全國人都認為他很賢能。毋丘儉下令各軍不能破壞他的墳墓,不砍掉周圍的樹木,得來的妻子孩子,全都釋放送還。宮獨自帶著妻子孩子逃跑。正始六年(245),毋丘儉再次征討宮,宮就逃奔向買溝。毋丘儉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追擊超過沃沮一千多裏,一直到肅慎氏南麵邊界,在石碑上刻錄功績,在丸都山上,不耐城中,都刻了碑石。那些誅殺或接納招降的,一共八千多人,後按照功勞賞賜,被封侯的有一百多人。後來毋丘儉穿山修渠,引水灌溉農田,百姓都從中獲利。

遷左將軍,假節監豫州諸軍事,領豫州刺史,轉為鎮南將軍。諸葛誕戰於東關,不利,乃令誕、儉對換。誕為鎮南,都督豫州。儉為鎮東,都督楊州。吳太傅諸葛恪圍合肥新城,儉與文欽禦之,太尉司馬孚督中軍東解圍,恪退還。
毋丘儉被提升為左將軍,持符節監管豫州各項軍事事宜,兼任豫州刺史,又轉任為鎮南將軍。諸葛誕在東關作戰,戰鬥失利,朝廷就下令讓毋丘儉、諸葛誕調換職位。諸葛誕擔任鎮南將軍,督領豫州。毋丘儉擔任鎮東將軍,督領揚州。吳國太傅諸葛恪圍攻合肥新城,毋丘儉和文欽率軍抵禦,太尉司馬孚督領中軍往東解除困局,諸葛恪就撤退了。

初,儉與夏侯玄、李豐等厚善。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曹爽之邑人也,驍果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多不見許,怨恨日甚。儉以計厚待欽,情好歡洽。欽亦感戴,投心無貳。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數十丈,西北竟天,起於吳、楚之分。儉、欽喜,以為己祥。遂矯太後詔,罪狀大將軍司馬景王,移諸郡國,舉兵反。迫脅淮南將守諸別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壽春城,為壇於城西,歃血稱兵為盟,分老弱守城,儉、欽自將五六萬眾渡淮,西至項。儉堅守,欽在外為遊兵。
當初,毋丘儉和夏侯玄、李豐等人關係很好。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是曹爽的同鄉,驍勇果敢又粗魯凶猛,多次立下戰功,喜歡謊報俘虜人數或繳獲的物資,以獲得更多的賞賜,但朝廷大多沒有給賞賜,文欽心中的怨恨越來越深重。毋丘儉因為計策,厚待文欽,兩人情誼深厚關係融洽。文欽心中也很尊敬他,誠心交往,沒有二心。正元二年(255)正月,天上出現幾十丈長的彗星,跨過西北天空,從吳、楚分界處開始。毋丘儉、文欽很欣喜,認為這對自己來說是吉祥的征兆。於是就偽造的太後的詔書,曆數大將軍司馬師的罪行,並將詔書發布到各郡國,隨後起兵反叛。他們脅迫那些另外駐守在淮南的精靈們還有官吏百姓,讓他們都進入壽春城,並在城西設置祭壇,對天發誓,滴血為盟,分出老弱的百姓守城,毋丘儉、文欽自己率領五六萬部眾渡過淮水,往西一直到項城。毋丘儉在城中堅守,文欽在城外做為遊兵。

大將軍統中外軍討之,別使諸葛誕督豫州諸軍從安風津擬壽春,征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於譙、宋之間,絕其歸路。大將軍屯汝陽,使監軍王基督前鋒諸軍據南頓以待之。今諸軍皆堅壁勿與戰。儉、欽進不得鬥,退恐壽春見襲,不得歸,計窮不知所為。淮南將士,家皆在北,眾心沮散,降者相屬,惟淮南新附農民為之用。大將軍遣兗州刺史鄧艾督泰山諸軍萬餘人至樂嘉,示弱以誘之,大將軍尋自洙至。欽不知,果夜來欲襲艾等,會明,見大軍兵馬盛,乃引還。大將軍縱驍騎追擊,大破之,欽遁走。是日,儉聞欽戰敗,恐懼夜走,眾潰。比至慎縣,左右人兵稍棄儉去,儉獨與小弟秀及孫重藏水邊草中。安風津都尉部民張屬就射殺儉,傳首京都。屬封侯。秀、重走入吳。將士諸為儉、欽所迫脅者,悉歸降。
大將軍司馬師統率大軍出兵征討毋丘儉,另外派諸葛誕率豫州各路軍隊從安風津進逼壽春。征東將軍胡遵督領青州、徐州的軍隊從譙、宋之間出擊,以斷絕毋丘儉的退路。大將軍司馬師在汝陽駐軍,派監軍王基督領前鋒各路軍隊據守南頓以等待敵軍。現在各軍都堅守陣地,不要和敵軍交戰。毋丘儉、文欽,進軍不能作戰,退軍又擔心壽春被襲擊,所以不能返回,正無計可施。淮南的將士,家鄉都在北方,部眾的情緒低沉渙散,投降的人接連不斷,隻有淮南剛依附的百姓為他們所用。大將軍司馬師派袞州刺史鄧艾督領泰山郡各路軍隊一萬多人開到樂嘉,向敵軍示弱以引誘他們,大將軍司馬師不久就到達了洙至。文欽不知情,果然趁夜前來想要襲擊鄧艾等人,剛好天亮,看到魏軍兵馬強盛,就率軍撤退了。大將軍司馬師派驍勇騎兵追擊,大獲全勝,文欽逃走。當天,毋丘儉得知文欽戰敗,心中驚恐,連夜逃走,部眾潰逃。等毋丘儉跑到慎縣,他身邊的士兵都漸漸離開他,毋丘儉獨自和小弟毋丘秀和孫子毋丘重藏在水邊的草中。安風津都尉的部屬張屬射殺了毋丘儉,將他的腦袋傳報京都。張屬被封為侯。毋丘秀、毋丘重二人逃到吳國。那些被毋丘儉、文欽脅迫的將士,全都返回投降。

儉子甸為治書侍禦史,先時知儉謀將發,私出將家屬逃走新安靈山上。別攻下之,夷儉三族。
毋丘儉的兒子毋丘甸任治書侍禦史,之前得知毋丘儉的的謀劃將要泄露,就暗中出城帶領家屬逃奔到新安靈山上。朝廷另外派兵攻克,並誅殺了毋丘儉三族。

欽亡入吳,吳以欽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譙侯。
文欽逃往到吳國,吳國任命文欽為都護、授予符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封為譙侯。

諸葛誕字公休,琅邪陽都人,諸葛豐後也。初以尚書郎為滎陽令,入為吏部郎。人有所屬讬,輒顯其言而承用之,後有當否,則公議其得失以為褒貶,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舉。累遷禦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言事者以誕、颺等脩浮華,合虛譽,漸不可長。明帝惡之,免誕官。會帝崩,正始初,玄等並在職。複以誕為禦史中丞尚書,出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諸葛誕,字公休,琅笽陽都人,是諸葛豐的後代。起初憑借尚書郎的職位擔任滎陽縣令,之後進入洛陽任吏部郎。凡是人們有所囑托,向他推薦人才,他都會將推薦的人說的話公布出來,然後才會任用被推薦的人。至於用人的得失,則按照眾人議論的結果來給予褒獎或者貶損,正是這個原因,群僚都十分謹慎地向他推薦人才。累遷至禦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人關係很好,在朝廷很有名氣,京城內盡人皆知。有人告發說,諸葛誕、鄧颺等人崇尚浮華,喜歡虛名,這種風氣不能助長。於是魏明帝遍布喜歡諸葛誕,免去了諸葛誕的官職。待魏明帝去世,正始初年,夏侯玄等人還在做官掌權,又一次推薦諸葛誕任命為禦史中丞尚書,出任出任揚州刺史,加封昭武將軍。

王淩之陰謀也,太傅司馬宣王潛軍東伐,以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諸葛恪興東關,遣誕督諸軍討之,與戰,不利。還,徙為鎮南將軍。
王淩暗中謀劃要廢掉皇帝,太傅司馬懿暗中派兵向東討伐王淩,讓諸葛誕擔任鎮東將軍、持符節督領揚州軍事事務,並封他為山陽亭侯。諸葛恪在東關出兵,朝中派諸葛誕率領各路人馬征討,兩軍交戰,諸葛誕失利,率軍返回,朝廷調任他為鎮南將軍。

後毌丘儉、文欽反,遣使詣誕,招呼豫州士民。誕斬其使,露布天下,令知儉、欽凶逆。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使誕督豫州諸軍,渡安風津向壽春。儉、欽之破也,誕先至壽春。壽春中十餘萬口,聞儉、欽敗,恐誅,悉破城門出,流迸山澤,或散走入吳。以誕久在淮南,乃複以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讚等聞淮南亂,會文欽往,乃帥眾將欽徑至壽春;時誕諸軍已至,城不可攻,乃走。誕遣將軍蔣班追擊之,斬讚,傳首,收其印節。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為征東大將軍。
後來毋丘儉、文欽反叛,派出使者到諸葛誕那裏,招攬豫州的官吏百姓。諸葛誕斬殺了他們的使者,並將他們的謀劃告知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毋丘儉、文欽的叛逆行為。大將軍司馬師東征,派諸葛誕都督豫州諸軍,渡過安風渡口向壽春進逼。毋丘儉、文欽被攻破後,諸葛誕先來到壽春。壽春城中有十幾萬人口,得知毋丘儉、文欽被攻破,擔心被誅殺,都攻破城門逃出城外,流散在山林間,有的逃奔到吳國境內。因為諸葛誕在淮南的時間很長,朝廷就又任命諸葛誕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東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讚等聽說淮南已經叛亂,剛好文欽前往淮南,就派文欽率領眾將直奔壽春。當時諸葛誕的各路人馬已經來到淮南,城沒有辦法攻破,就撤退了。諸葛誕派手下大將蔣班追擊,將留讚殺死,將其腦袋傳送京都,又沒收其印節。諸葛誕被封為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戶,又轉為征東大將軍。

誕既與玄、颺等至親,又王淩、毌丘儉累見夷滅,懼不自安,傾帑藏振施以結眾心,厚養親附及揚州輕俠者數千人為死士。甘露元年冬,吳賊欲向徐堨,計誕所督兵馬足以待之,而複請十萬眾守壽春,又求臨淮築城以備寇,內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誕有自疑心,以誕舊臣,欲入度之。二年五月,徵為司空。誕被詔書,愈恐,遂反。召會諸將,自出攻揚州刺史樂綝,殺之。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揚州新附勝兵者四五萬人,聚穀足一年食,閉城自守。遣長史吳綱將小子靚至吳請救。吳人大喜,遣將全懌、全端、唐谘、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以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是時鎮南將軍王基始至,督諸軍圍壽春,未合。谘、欽等從城東北,因山乘險,得將其眾突入城。
諸葛誕既和夏侯玄、鄧颺等人關係很好,又看到王淩、毋丘儉相繼被滅族,心中驚恐不安寧,就花光儲蓄賑濟施舍以結交眾人,優厚地對待親近的人,還有揚州俠義之士幾千人甘願為自己而死。甘露元年(256)冬天,東吳打算進攻徐土曷,朝廷估計諸葛誕所督領的兵馬足以抵禦他,但諸葛誕還是請求增加十萬人馬來守衛壽春,又請求在淮水邊修築城池以防備敵寇進犯,心中想要保住淮南地區。朝廷大概知道諸葛誕心存疑慮,但因為諸葛誕是舊臣,就想要將他召回。甘露二年(257)五月,征召諸葛誕為司空。諸葛誕接到詔書,心中更加驚恐,就反叛了。他召集會見各位將領,自己出兵攻打揚州刺史樂綝,並將他殺了。又聚集淮南淮北十幾萬官兵,揚州新歸屬的四五萬人,儲足了有一年的糧食,閉城死守。又派長史吳綱帶領小兒子諸葛靚到東吳求援。吳國人很欣喜,派將領全懌、全端、唐谘、王祚等人率領三萬士兵,暗中和文欽一起前來接應諸葛誕。又讓諸葛誕擔任左都護,持符節,擔任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刺史、壽春侯。當時,鎮南將軍王基剛到,督領各軍圍攻壽春,沒有能形成包圍的形勢。唐谘、文欽從城的東北麵,倚仗山勢天險,得以率領部眾突圍衝入城中。

六月,車駕東征,至項。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大將軍屯丘頭。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麵合圍,表裏再重,塹壘甚峻。又使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簡銳卒為遊軍,備外寇。欽等數出犯圍,逆擊走之。吳將朱異再以大眾來迎誕等,渡黎漿水,泰等逆與戰,每摧其鋒。孫綝以異戰不進,怒而殺之。城中食轉少,外救不至,眾無所恃。將軍蔣班、焦彝,皆誕爪牙計事者也,棄誕,逾城自歸大將軍。大將軍乃使反間,以奇變說全懌等,懌等率眾數千人開門來出。城中震懼,不知所為。
六月,皇帝東征,到了項城。大將軍司馬昭督領內外各軍共二十六萬人,臨近淮河征討。大將軍司馬昭在丘頭駐紮,派王基和安東將軍陳騫等人四麵包圍,將城池內外包圍了兩層,並修建了高峻堅固的塹壕和堡壘。又派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人,率精銳部隊為機動部隊,以防備外部的入侵。王欽等人多次想衝出重圍,但迎麵交戰都戰敗撤退。吳國將領朱異又派大軍來接應諸葛誕等人,渡過黎漿水。州泰等人在此迎戰,多次打退東吳軍隊的進攻。孫綝因為朱異交戰失利,憤怒之下殺了朱異。城中的糧食漸漸緊缺,外部的救援又沒有到,軍中將士沒有可以倚靠的。將軍蔣班、焦彝,都是諸葛誕的親信部下,也舍棄了諸葛誕,翻越城牆自行歸附大將軍司馬昭。司馬昭就使用反間計,用權謀勸說全懌等人,他們率領幾千部眾打開城門投降。城中的人都震動恐懼,不知道該怎麼辦。

三年正月,誕、欽、谘等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複還入城,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欽子鴦及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死,勒兵馳赴之,眾不為用。鴦、虎單走,逾城出,自歸大將軍。軍吏請誅之,大將軍令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當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雲:“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表鴦、虎為將軍,各賜爵關內侯。城內喜且擾,又日饑困,誕、谘等智力窮。大將軍乃自臨圍,四麵進兵,同時鼓噪登城,城內無敢動者。誕窘急,單乘馬,將其麾下突小城門出。大將軍司馬胡奮部兵逆擊,斬誕,傳首,夷三族。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唐谘、王祚及諸裨將皆麵縛降,吳兵萬眾,器仗軍實山積。
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文欽、唐谘等製造出許多進攻的武器,連續五六天,不分晝夜進攻南麵的包圍圈,想要突圍出城。圍困的各路人馬,從高處用發石車發射石塊,用火箭燒毀攻城器具,弓箭和石頭像雨一樣落下,死傷的人遍地,血流滿塹壕。諸葛誕等人又返回城中,城中糧食漸漸短缺,出城投降的人有上萬之多。文欽打算將北方的人都趕出城外以節省糧食,和東吳堅守,諸葛誕沒有聽從,因此產生了嫌隙。文欽向來和諸葛誕有隔閡,隻是因為計劃而合謀,在事情緊急的時候更加互相猜疑。文欽看到諸葛誕謀劃事情,諸葛誕就殺掉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在小城中領兵,得知文欽身死,就率兵迅速趕往,但眾人都不聽從他的指揮。文鴦、文虎隻好獨自翻越城牆出城,自去投奔大將軍司馬芝。軍中的將士請求誅殺他們,司馬昭下令說:“文欽罪大惡極,他的兒子也本來應該處死,但是文鴦、文虎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降的,況且現在城池還沒有攻克,殺了他們,是堅定了城內堅守的決心。”就赦免了赦免了文鴦、文虎,又讓他們率領幾百名騎兵趕到城外,向城內喊話說:“文欽的兒子尚且沒有被殺害,剩下的人還擔心什麼呢?”司馬昭上表任命文鴦、文虎為將軍,賜封關內侯的爵位。城中的將士既欣喜又擔憂,又因為連日以來饑餓困頓,諸葛誕、唐谘等人又無計可施,司馬昭就親自來到重圍之前,四麵同時出兵,同時擊鼓登城,城中沒有敢有所行動的。諸葛誕窮途末路,騎馬率部下從小城門突圍。大將軍司馬胡奮率兵迎擊,斬殺了諸葛誕,並將首級傳到洛陽,夷滅三族。諸葛誕部下幾百人,都因為不投降被處死,都說:“為了諸葛誕而死,沒有遺憾。”諸葛誕受到擁戴到這種程度。唐谘、王祚和將領們都自己反綁投降,俘虜了一萬多吳軍士兵,繳獲的器械裝備堆積得像山一樣。

初圍壽春,議者多欲急攻之,大將軍以為:“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裏受敵,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將使同就戮,吾當以全策縻之,可坐而製也。”誕以二年五月反,三年二月破滅。六軍按甲,深溝高壘,而誕自困,竟不煩攻而克。及破壽春,議者又以為淮南仍為叛逆,吳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縱,宜悉坑之。大將軍以為古之用兵,全國為上,戮其元惡而已。吳兵就得亡還,適可以示中國之弘耳。一無所殺,分布三河近郡以安處之。
當初魏國大軍包圍壽春的時候,商議的人大多想要迅速進攻,大將軍司馬昭認為:“壽春城牆堅固並且人數眾多,現在進攻一定會有很大上網,如果外部有敵軍進犯,內外受敵,這是很危險的方法。現在三個叛賊在孤城中聚集,上天大概是想要讓他們一同被誅殺,我們應該準備一個萬全之策,就能輕易地製服他們。”諸葛誕在甘露二年五月反叛,三年二月被殺。大軍圍城,挖深溝,修築高堡壘,而諸葛誕將自己困在城中,最後不用進攻就自己崩潰了。等到攻破了壽春,商議的人又認為淮南仍在在反叛,吳軍將士的家人都在江南,不能寬縱,應該全部坑殺。大將軍司馬昭認為自古以來用兵,以保全百姓為上策,殺死罪魁禍首就行了。東吳的士兵可以返回家中,就能向東吳地區展示中原地區的寬宏大度。所以魏軍沒有殺死一個俘虜,而且把靠近三河的郡縣騰出來安頓他們。

唐谘本利城人。黃初中,利城郡反,殺太守徐箕,推谘為主。文帝遣諸軍討破之,谘走入海,遂亡至吳,官至左將軍,封侯、持節。誕、欽屠戮,谘亦生禽,三叛皆獲,天下快焉。拜谘安遠將軍,其餘裨將鹹假號位,吳眾悅服。江東感之,皆不誅其家。其淮南將吏士民諸為誕所脅略者,惟誅其首逆,餘皆赦之。聽鴦、虎收斂欽喪,給其車牛,致葬舊墓。
唐谘本來是利城人。黃初年中(220~226),利城郡反叛,殺害了太守徐箕,推舉唐谘為首領。文帝派各軍出兵征討,唐谘逃亡到海上,又逃到東吳,做官到左將軍,被封侯、持符節。諸葛誕、文欽被殺,唐谘也被生擒,三個叛將都被抓獲,天下人都拍手稱快。朝廷任命唐谘為安遠將軍,其他的副將都給予稱號官位,東吳的將士都心悅誠服。江東地區的百姓都感念魏國的做法,也沒有株連他們的家人。那些被諸葛誕所脅迫的淮南的將士百姓,隻誅殺那些帶頭作亂的人,其他的全部都赦免了。並允許文鴦、文虎兄弟收殮文欽屍首,供應給他們車馬,讓他們回到祖墳安葬。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犢。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太丘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範,行為士則”,艾遂自名範,字士則。後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為都尉學士,以口吃,不得作幹佐。為稻田守叢草吏。同郡吏父憐其家貧,資給甚厚,艾初不稱謝。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後為典農綱紀,上計吏,因使見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遷尚書郎。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縣人。年少時就失去了父親,太祖攻破荊州,鄧艾遷移到了汝南,為當地農民放牛。十二歲的時候,鄧艾跟隨母親到了潁川,讀到故太丘長陳萛的碑文,說“寫文章是世人的典範,言行舉止成為士人的準則”,鄧艾就自己改名為鄧範,字士則。後來族中有跟他同名的人,所以他就改掉了這個名字。後來他擔任都尉學士,因為口吃,不能擔任文書工作,就擔任了稻田守叢草吏。跟他同郡的吏役父老同情他家中貧困,給他提供的資助很豐厚,鄧艾最開始也沒有表示感謝。他每次看到高山大湖,就指點規劃軍營應該駐紮的地方,當時的人大多嘲笑他。後來鄧艾擔任了典農綱紀、上計吏,就能通過出使拜見了太尉司馬懿。司馬懿認為他是個奇才,就征召他為屬官,提升他為尚書郎。

時欲廣田畜穀,為滅賊資,使艾行陳、項已東至壽春。艾以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乃著濟河論以喻其指。又以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於許都以製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汎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當時朝廷想要開墾土地,積蓄糧食,做為消滅敵軍的儲備,就派鄧艾到陳、項等縣以東,直到壽春巡行視察。鄧艾認為“土地肥沃但水分不夠,不能夠完全利用土地,應該開挖河渠,才能引水灌溉,積聚糧食,又能連通運輸糧食的水道。”就撰寫了《濟河論》來表明他的看法。又認為“過去攻破黃巾軍,因此而開墾土地,在許都儲備糧食以控製四周。現在國家三麵已經平定,戰事隻在淮南地區出現,每次大軍出征,用於運輸的士兵就超過一半,花費也很巨大,勞役繁重。陳、蔡之間,土地肥沃,可以減省許昌周圍的稻田,引水往東。在淮北駐紮兩萬人,淮南三萬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輪休,常備的有四萬人,一邊耕種一邊守衛。風調雨順的時候,收成經常比西麵的土地多三倍,除掉各項花費,每年都有五百萬斛作為軍用。六七年之間,可以在淮河上儲備三千萬斛糧食,這就是十萬人五年的糧食了。憑借這些來攻打吳國,沒有不勝利的。”司馬懿認為他說得對,各項事情都具體實行。正始二年(241),就擴大漕運的水渠,每當東南方有戰事,大軍出發,乘船而下,一直到江淮地區,這是因為有充足的糧食儲備並且沒有水患災害,這都是鄧艾建立起來的。

出參征西軍事,遷南安太守。嘉平元年,與征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薑維。維退,淮因西擊羌。艾曰:“賊去未遠,或能複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於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維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艾謂諸將曰:“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裏。艾即夜潛軍徑到,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後遷城陽太守。
後來鄧艾出京擔任征西將軍的軍事,升任南安太守。嘉平元年(249),與征西將軍郭淮一起抵禦西蜀偏將軍薑維的進犯。薑維退軍後,郭淮趁機往西進攻羌地。鄧艾說:“敵軍離開還沒有遠,或許還會再回來,應該分卡各軍以防備意外情況。”於是郭淮將鄧艾留下駐守白水北麵。過了三天,薑維派廖化從白水南麵往鄧艾的軍營進逼。鄧艾對將領們說:“薑維現在突然回軍,我軍兵力少,按照常理,應該是前來渡河而不是建橋。這是薑維想要讓廖化牽製我,讓我不能回軍。薑維一定會從東麵襲擊攻取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離鄧艾兵營有六十裏。鄧艾隨即趁著夜色潛行出軍一直到洮城,薑維果然渡河,但鄧艾已經先到,據守的城池,所以才得以不失敗。鄧艾被賜封爵位為關內侯,加官討寇將軍,後來調任為城陽太守。

是時並州右賢王劉豹並為一部,艾上言曰:“戎狄獸心,不以義親,強則侵暴,弱則內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漢祖有平城之圍。每匈奴一盛,為前代重患。自單於在外,莫能牽製長卑。誘而致之,使來入侍。由是羌夷失統,合散無主。以單於在內,萬裏順軌。今單於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則胡虜不可不深備也。聞劉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為二國,以分其勢。去卑功顯前朝,而子不繼業,宜加其子顯號,使居雁門。離國弱寇,追錄舊勳,此禦邊長計也。”又陳:“羌胡與民同處者,宜以漸出之,使居民表崇廉恥之教,塞奸宄之路。”大將軍司馬景王新輔政,多納用焉。遷汝南太守,至則尋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遺其母,舉其子與計吏。艾所在,荒野開辟,軍民並豐。
當時並州右賢王劉豹將部隊合並成一支部隊,鄧艾上奏說:“夷狄之人,是野獸的心思,不因為道義而親近,強盛的時候就會施暴,衰弱的時候就投靠朝廷,所以周宣王時,有戎狄南侵,逼近周都之事;漢高祖時期有被圍困在平城的事。每次匈奴強盛,都是前朝各代的大患。當單於在塞外的時候,朝廷不能控製他們。就隻能引誘使他們前來,讓他歸順。因此才能讓外族失去統帥,沒有首領。因為單於處在關內,周圍的少數民族就會順服。現在單於的尊位漸漸衰弱,外部右賢王劉豹的威勢漸漸強盛,這是我們不能不深入防備的敵人。聽說劉豹的部隊有人反叛,可以趁著叛亂的時機分割成兩個國家,以分解他們的勢力。右賢王去卑在漢朝時功勳卓著,但後代沒有能延續他的基業,應該給他的兒子加封尊號,讓他們留守雁門。以此遠離國土,使他們的勢力衰弱。讓他們追思祖先的功績,這是守衛邊境的長遠之計。”又陳述:“那些和百姓一同生活在一處的胡人,應該逐漸分離他們,讓他們尊崇禮義廉恥的教化,堵住奸邪滋生的道路。”大將軍司馬師剛輔佐朝政,對於他的建議大多采納並實施了。後來鄧艾調任為汝南太守,剛到汝南就去尋找曾經對自己很好的官吏的父親,但他已經去世很久了,鄧艾就派人去祭掃,又給官吏的母親送了很厚重的禮物,並將他的兒子舉薦給計吏。鄧艾所任職的地方,都開墾荒地,軍士百姓都很富足。

諸葛恪圍合肥新城,不克,退歸。艾言景王曰:“孫權已沒,大臣未附,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恪新秉國政,而內無其主,不念撫恤上下以立根基,競於外事,虐用其民,悉國之眾,頓於堅城,死者萬數,載禍而歸,此恪獲罪之日也。昔子胥、吳起、商鞅、樂毅皆見任時君,主沒而敗。況恪才非四賢,而不慮大患,其亡可待也。”恪歸,果見誅。遷兗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上言曰:“國之所急,惟農與戰,國富則兵強,兵強則戰勝。然農者,勝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無設爵之勸,則下無財畜之功。今使考績之賞,在於積粟富民,則交遊之路絕,浮華之原塞矣。”
諸葛恪圍困合肥新城,沒有攻下,就撤軍返回。鄧艾對司馬師說:“孫權已經死了,國中大臣們沒有可依附的,東吳的世家大族,都各自有他們的部隊,依仗兵力權勢,足以稱霸一方。諸葛恪剛主持國事,到內部沒有君主,沒有想著安撫上下的百姓以樹立好根基,卻多次出兵作戰,虐待百姓,傾盡全國之力攻打合肥這座堅固的城池,死傷數以萬計,帶著禍患返回,這是諸葛恪獲罪的時候了。過去伍子胥、吳起、商鞅、樂毅都被當時的君主重用,君主去世後就落敗了。更何況諸葛恪的才能比不上這四位賢人,卻不考慮大的憂患,他的敗亡是指日可待的了。”諸葛恪回到國中,果然被誅殺了。鄧艾被提升為袞州刺史,加封振威將軍。他上奏說:“國家所急切的東西,隻有農業和戰事,國家富強那士兵就會強盛,士兵強大那打仗就能取勝。但農業,是取勝的根本。孔子說“糧食充足,士兵才能強大”,糧食的重要性在士兵之前。上級如果不設置獎勵,那下層的百姓就不會努力積蓄財富。現在讓如果設立獎勵製度,那讓百姓儲備糧食,豐衣足食,那四處遊說的路徑就會斷絕,崇尚浮華的風氣也會被遏製了。

高貴鄉公即尊位,進封方城亭侯。毌丘儉作亂,遣健步齎書,欲疑惑大眾,艾斬之,兼道進軍,先趣樂嘉城,作浮橋。司馬景王至,遂據之。文欽以後大軍破敗於城下,艾追之至丘頭。欽奔吳。吳大將軍孫峻等號十萬眾,將渡江,鎮東將軍諸葛誕遣艾據肥陽,艾以與賊勢相遠,非要害之地,輒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於黎漿拒戰,遂走之。其年徵拜長水校尉。以破欽等功,進封方城鄉侯,行安西將軍。解雍州刺史王經圍於狄道,薑維退駐鍾提,乃以艾為安西將軍,假節、領護東羌校尉。議者多以為維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複,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從南安、隴西,因食羌穀,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五也。賊有黠數,其來必矣。”頃之,維果向祁山,聞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據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不克,其夜,渡渭東行,緣山趣上邽,艾與戰於段穀,大破之。甘露元年詔曰:“逆賊薑維連年狡黠,民夷騷動,西土不寧。艾籌畫有方,忠勇奮發,斬將十數,馘首千計;國威震於巴、蜀,武聲揚於江、岷。今以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分五百戶封子忠為亭侯。“二年,拒薑維於長城,維退還。遷征西將軍,前後增邑凡六千六百戶。景元三年,又破維於侯和,維卻保遝中。四年秋,詔諸軍征蜀,大將軍司馬文王皆指授節度,使艾與維相綴連;雍州刺史諸葛緒要維,令不得歸。艾遣天水太守王頎等直攻維營,隴西太守牽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楊欣等詣甘鬆。維聞鍾會諸軍已入漢中,引退還。欣等追躡於強川口,大戰,維敗走。聞雍州已塞道,屯橋頭,從孔函穀入北道,欲出雍州後。諸葛緒聞之,卻還三十裏。維入北道三十餘裏,聞緒軍卻,尋還,從橋頭過,緒趣截維,較一日不及。維遂東引,還守劍閣。鍾會攻維未能克。艾上言:“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裏,去成都三百餘裏,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誌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魏高貴鄉公曹髦即皇帝位,晉封鄧艾為方城亭侯。毋丘儉作亂,並派行走迅速的人前去送信,想要迷惑眾人,鄧艾將這個人斬殺了,並從各路進軍,先逼近樂嘉城,建造浮橋。司馬師來到,就占據了這裏。文欽因為大軍來得比較遲,所以在城下被攻破。鄧艾率軍追趕到丘頭,文欽逃奔到吳國,吳國的大將軍孫峻等人,號稱十萬大軍將要渡過長江,鎮東將軍諸葛誕派遣鄧艾率軍占據肥陽。鄧艾認為和敵軍的主力距離很遠,不是要害之地,就移軍駐守在附亭,並派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人在黎漿與敵軍激戰,並擊退了敵人。這一年鄧艾被征召任命為長水校尉,因為攻破了文欽等的功績被封為方城鄉侯,行使安西將軍的職權。並在狄道解除了雍州刺史王經的圍困,薑維退軍駐守在鍾提,朝廷就任命鄧艾為安西將軍,持符節兼任護東羌校尉。商議的人大多認為薑維已經窮盡實力不能再出擊了,鄧艾說:“洮西的戰敗不是小的損失,軍隊被攻破,將領被殺害,倉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幾乎處於危亡之中。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敵軍有乘勝追擊的形勢,我方有虛弱的情況,這是一方麵。敵軍上下級之間互相熟悉,兵器鋒利,我軍新換將領,士兵不足兵器不足,這是第二個方麵。敵軍依靠船隻行進,我方以陸軍為主,勞累和安逸的情況不同,這是第三個方麵,狄道、隴西、南安、祈山各自應當有所守衛,敵軍專注於進攻一城,我軍分成了四路人馬,這是第四個方麵。如果從南安隴西出發,要征用羌人的糧食,如果逼近岐山,那裏有良田千頃,稻穀成熟,容易找到糧食,這是第五個方麵,敵軍有狡猾的計謀,他們是一定會來的。不久薑維果然進逼祁山,得知鄧艾已有所防備,就回軍從董亭進逼南安,鄧艾占據武城山,兩軍相持,薑維與鄧艾爭奪險要地形,沒有攻克,當天晚上就渡過渭水東行,沿著山路,來到上圭阝,鄧艾和薑維在斷骨交戰,大敗薑維。甘露元年,皇帝下詔說:“逆賊薑維連年作亂,百姓不安,西邊國土不寧,鄧艾籌謀有方,英勇頑強,斬殺了十數位敵軍將領,以及數以千計的數以千計的敵軍。使國家的威勢在巴蜀之地傳揚,展示了武力,現在任命鄧艾為鎮西將軍,都領隴右地區的各項軍事事宜,進封為鄧侯,分五百戶封邑冊封他的兒子鄧忠為亭侯。”甘露二年,鄧艾在長城抗擊薑維,薑維退還,鄧艾被調任為征西將軍,前後一共增加封邑一共六千六百戶。景元三年,鄧艾又在侯和攻破了薑維,薑維撤軍據守遝中,景元四年年秋天,皇帝詔令各路人馬征討蜀國,大將軍司馬昭負責統率指揮,司馬昭派鄧艾與薑維互相牽製,雍州刺史諸葛緒阻擊薑維,令薑維不能撤軍,鄧艾派天水王頎等人直接攻打薑維的軍營,隴西太守牽弘等人率軍阻擊他的前鋒部隊,金城太守楊欣等人到達甘鬆。薑維得知鍾會各軍已進入漢中,就率軍撤退。楊欣等人追蹤薑維到強川口,兩軍交戰,薑維戰敗撤走,得知雍州已經堵塞了道路,在橋頭駐紮,薑維就想要從孔函穀進入北邊的路,想要從雍州的後方逃走。諸葛緒的聽說後,就率軍後退了三十裏,薑維進入北邊三十多裏,得知諸葛緒的軍隊撤退,不久就返回想要從橋頭經過,諸葛緒率軍截擊薑維,但晚了一天,薑維就率軍往東返回,駐守劍閣。鍾會攻打薑維,沒有能攻克。鄧艾上奏說:“現在敵軍勢力衰減,應該乘勝追擊,從陰平沿小路、經漢德陽亭,奔赴涪縣,距劍閣西有一百多裏,距離成都有三百多裏,派精銳部隊攻打敵軍的重要地區。駐守在劍閣的守軍一定會返回救援涪縣,那鍾會就能乘勢進攻;如果劍閣的守軍不返回,那援救涪縣的兵力就會很少。兵法上說:‘在他沒有預料的時候,攻打他沒有防備的地方。’現在攻打薑維空虛的地方,一定能攻破。”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裏,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穀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這年十月,鄧艾從陰平進軍七百多裏,路上都是無人之地,開山通路架設棧道,山高穀深,非常艱險。又因為糧食的運輸很匱乏,糧食已經到了緊缺的地步。鄧艾用毛氈裹住自己,旋轉著往下。將領士兵們都抓著樹木沿著懸崖,一個一個的前進。首先來到江由縣,西蜀守將馬邈投降。西蜀衛將軍諸葛瞻從涪縣退還綿竹,整頓軍隊,等待鄧艾的到來。鄧艾派遣自己的兒子鄧忠等率兵從右邊出擊,司馬(官名)師纂等率兵從左邊進軍。鄧中、師篡等戰鬥失利,一起撤退,說:“敵軍很難攻破。”鄧艾大怒說:“生死存亡,就在這一戰了,有什麼可以不可以的?”大罵他們,想要將他們斬殺,鄧忠師篡等快速返回交戰,攻破了敵軍,斬下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的首級,並進軍雒縣。劉禪派使者捧著皇帝的印信綬帶,並寫下書信,到鄧艾的軍營中請求投降。

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麵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檢禦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複舊業,蜀人稱焉。輒依鄧禹故事,承製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又曰:“薑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有識者笑之。
鄧艾率兵進駐成都,劉禪率太子及王侯群臣六十餘人兩手反綁,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罪該當死,來到軍門。鄧艾解開繩索,燒掉棺材,並表示寬恕他們。他又檢閱部隊,沒有所奪取的東西,對於投降的大臣們,讓他們恢複過去的職務,蜀地的百姓都稱讚他。又依鄧禹舊製,命劉禪代理驃騎大將軍,太子為奉車,諸王為駙馬都尉。蜀地的官員們都依靠情況被任命為官員,或者成為鄧艾的下屬。又讓師篡兼任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人管轄蜀中的各郡縣。又在綿竹修建土台,堆積敵軍的屍首,做成京觀,用來彰顯戰功。戰死的魏國士兵,都和蜀兵一同埋葬。鄧艾非常自矜自誇,對蜀地的士大夫們說:“各位都是因為遇上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上的是吳漢這樣的人,現在已經被殺掉了。”又說:“薑維隻隻是一時的英雄,因為跟我相遇,所以才窮途末路罷了。”有見識的人都譏笑他。

十二月,詔曰:“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僣號之主,稽首係頸,曆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卷,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其以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艾言司馬文王曰:“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卷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若便送禪於京都,吳以為流徙,則於向化之心不勸。宜權停留,須來年秋冬,比爾吳亦足平。以為可封禪為扶風王,錫其資財,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塢,為之宮舍。爵其子為公侯,食郡內縣,以顯歸命之寵。開廣陵、城陽以待吳人,則畏威懷德,望風而從矣。”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艾重言曰:“銜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若待國命,往複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鍾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詔書檻車徵艾。
十二月,皇帝下詔說:“鄧艾展示武力宣揚國威,深入敵軍腹地,斬殺將領砍下戰旗,斬殺首領,使得偽稱帝王的人引頸自殺,在逃多年的罪人一朝之間就平定了。戰鬥不超過預計的時間,很快就結束了。威勢席卷,平定了巴蜀之地。即使是白起攻破強大的楚國,韓信攻克強勁的趙國,吳漢擒住公孫述,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論起功績,也不能和鄧艾相比。現在任命鄧艾為太尉,增加食邑二萬戶,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各食邑一千戶。”鄧艾對司馬昭說:“按照兵法應該先樹立威勢,然後再真正進攻,現在憑著攻打蜀地的威勢進攻吳國,吳人驚恐,正是平定天下的時機。但是大舉用兵之後,將是疲憊,不能立刻出兵,應該慢慢的圖謀;先留隴右兵二萬人,巴蜀兵二萬人,煮鹽煉鐵。作為軍事和農業的要務,同時建造船隻,為順流而下,征討東吳做準備,做好這些後,派出使者將利害關係告知吳國,吳國一定會歸順,那就可以不用爭吵就能平定了。現在應該厚待劉禪,以招攬孫休,安撫百姓以招攬邊遠之人,如果立即將劉禪送到京城,東吳認為是流放他,那在勸他們歸順的事情上不會順利。應該暫時將劉禪留下,等到來年秋冬時候,那時東吳也可以平定了。我認為可以封劉禪為扶風王,賞賜他財物,派人服侍左右。郡內有董卓塢作為他的宮室。封賜他的兒子為公侯,分郡中一縣為食邑,以展示歸順的恩寵。應該設置廣陵,城陽城等待吳人,他們就會畏懼威勢,感懷恩德,望風前來順從了。”司馬昭派監軍衛馞告示鄧艾說:“這件事應該上報朝廷,不能立刻實行。”鄧艾又說:“我奉皇上之命征討。敵軍首領既然已經歸服,就應該按照製度給予官職,安撫他們,這才是符合時宜的。現在蜀國舉國歸順,我國的疆土南街接海,東邊與吳國相連,應該早日平定,如果等待朝廷的命令,路上來往的時間很長,《春秋》中說,將領守衛邊疆,如果有可以安定設立,有利於國家的方法,那專斷也是可以的,現在吳國沒有臣服,領地蜀國相連,就不能拘於常例以失去時機。孫子兵法上說,進軍不是為了求得名聲,後退也不躲避罪責。我鄧艾雖然沒有古人的氣節,但也不會自我嫌棄以損害國家的利益。”鍾會、胡烈、師纂等都上告說鄧艾悖逆作亂,有反叛的征兆。皇帝下詔書將鄧艾囚禁起來,用囚車押送京城。

艾父子既囚,鍾會至成都,先送艾,然後作亂。會已死,艾本營將士追出艾檻車,迎還。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子忠與艾俱死,餘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於西域。
鄧艾父子被囚禁之後,鍾會來到成都,先送走鄧艾,然後起兵作亂,鍾會死後,鄧愛營中的將士追趕到鄧艾的囚車,將他迎接回來,衛馞派田續等人攻打鄧艾,兩軍在綿竹的西麵相遇,田續等人斬殺了鄧艾,鄧艾的兒子鄧忠也一起死了,其餘在洛陽的兒子都被誅殺了,朝廷將鄧艾的妻子孩子還有孫輩都流放到西域。

初,艾當伐蜀,夢坐山上而有流水,以問殄虜護軍爰邵。邵曰:“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蹇繇曰:'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往必克蜀,殆不還乎!”艾憮然不樂。
當初,鄧艾將攻打西蜀時,夢見自己坐在山上,山上有流水。他用這個夢殄虜護軍爰邵。爰邵說:“按《易》經的卦辭,山上有水叫《蹇》。《蹇》繇說:‘《蹇》在西南麵有利,在東北麵不利。’孔子說:‘《蹇》利西南,經常能建立功勳;不利東北,往往窮途末路。’前去討伐西蜀,難道回不來嗎?”鄧艾悵然不樂。

泰始元年,晉室踐阼,詔曰:“昔太尉王淩謀廢齊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將軍鄧艾,矜功失節,實應大辟。然被書之日,罷遣人眾,束手受罪,比於求生遂為惡者,誠複不同。今大赦得還,若無子孫者聽使立後,令祭祀不絕。“三年,議郎段灼上疏理艾曰:“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臣竊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狀。昔薑維有斷隴右之誌,艾脩治備守,積穀強兵。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上下相感,莫不盡力。艾持節守邊,所統萬數,而不難仆虜之勞,士民之役,非執節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門、段穀之戰,以少擊多,摧破強賊。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廟勝,授以長策。艾受命忘身,束馬縣車,自投死地,勇氣陵雲,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麵縛,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當書之竹帛,傳祚萬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誠恃養育之恩,心不自疑,矯命承製,權安社稷;雖違常科,有合古義,原心定罪,本在可論。鍾會忌艾威名,構成其事。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縣馬巿,諸子並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歎息。陛下龍興,闡弘大度,釋諸嫌忌,受誅之家,不拘敘用。昔秦民憐白起之無罪,吳人傷子胥之冤酷,皆為立祠。今天下民人為艾悼心痛恨,亦猶是也。臣以為艾身首分離,捐棄草土,宜收屍喪,還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紹封其孫,使闔棺定諡,死無餘恨。赦冤魂於黃泉,收信義於後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歸其義,所為者寡而悅者眾矣。”九年,詔曰:“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湣之。其以嫡孫朗為郎中。”
泰始元年(265),晉朝建立。皇帝下詔說:“過去太尉王淩密謀廢掉齊王,而齊王最終沒有能守住帝位,征西將軍鄧艾誇耀功勞,失去品節應該判處死刑。但頒發詔書的時候,鄧艾遣散眾人,俯首認罪,跟那些為了苟且偷生而作惡的人又有所不同。現在大赦天下可以返回京城,如果沒有子孫後代的,可以讓他們選定繼承人,使得祭祀得以延續。”泰始三年(267),議郎段灼上疏為鄧艾不平說:“鄧艾心懷忠誠,卻背負叛逆的罪名,平定巴蜀之地,卻受到滅族的懲罰,臣私下為他哀悼。說鄧艾謀反實在是很可惜啊,鄧艾性情剛烈正直,經常會冒犯眾人,不能處理好與朋友的關係,所以沒有朋友為他鳴冤。臣敢說鄧艾並不是謀反。過去,薑維有壟斷隴右的野心,鄧艾嚴防死守,儲備糧食,訓練士兵。適逢幹旱,鄧艾推廣分區種植的辦法穿著布衣拿著工具,率領將士耕田,上下的人都感念他,沒有不盡力耕種的。鄧艾持符節,守衛邊疆,所統率的軍隊有上萬之數,但不將將士百姓的工作看得非常勞累,如果不是盡忠職守,誰能做到這樣的地步呢?所以落門、段穀兩次戰役,鄧艾以少勝多,攻破了強大的敵軍。先帝知道他可以重用,所以經常召見鄧艾製定行軍策略,並任命他為將領。鄧艾接受任命之後,把馬蹄包裹起來,把車鉤牢。然後率軍衝入戰場,勇氣強勁,將士們乘勝追擊,讓劉禪君主反綁雙手,俯首稱臣,屈膝投降。鄧艾功成名就,應當在史書上寫下他的功績,流傳萬世。七十歲的老人,反叛是為了圖謀什麼呢?鄧艾確實是仰仗著皇上的恩德,心中沒有自我懷疑,實際上是為了安定社稷,雖然違背了常理,但也符合古義,他確實有罪,但追究他的用心還是可以加以商議的。鍾會嫉妒鄧艾的威名,捏造罪名。鄧艾忠誠,卻被誅殺,講求信義卻被懷疑,首級被懸掛在馬市,兒子也牽連被殺,見到的人無不流淚,聽說的人都感歎不已。陛下登基後,發揮寬宏大度的氣量,盡釋前嫌,被誅殺的人的家人,也給予錄用。過去秦朝百姓憐憫白起的無辜,吳國百姓感傷伍子胥的冤屈,都為他們建立祠堂。現在天下百姓都為鄧艾的冤屈心痛不已,也是這樣的情況。臣認為鄧艾身首分離,葬在田野中,應該,為他收屍埋葬,歸還他的田產住宅。鄧艾有平定巴蜀的功勞,應該冊封他的後代,讓鄧艾得以安葬後定好諡號,讓死者沒有遺憾。讓九泉之下的冤魂得以赦免,讓後代人認為朝廷是講求信義的,安葬一人,而天下百姓都仰慕朝廷的行為,埋葬一個魂靈,天下都會歸順朝廷道義,這是做的很少,但是高興的人很多。”泰始九年,皇帝下詔說:“鄧艾建立功勳,遭受罪名但不逃脫刑罰,子孫也成為了奴隸,朕經常憐憫他們,現在任命他的嫡孫鄧朗為郎中。”

艾在西時,修治障塞,築起城塢。泰始中,羌虜大叛,頻殺刺史,涼州道斷。吏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築塢焉。
鄧艾在西部邊境時,整治關塞,修建城堡。泰始年中(265~274),羌人作亂,頻繁殺害刺史,通往涼州的道路斷絕。那些活下來的將士百姓,都是依賴鄧艾所修築的堡壘。

艾州裏時輩南陽州泰,亦好立功業,善用兵,官至征虜將軍、假節都督江南諸軍事。景元二年薨,追贈衛將軍,諡曰壯侯。
鄧艾有一個同齡的同郡人叫州泰,也喜歡建立功業,善於用兵,做官到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裴註三國志》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三國誌》魏書
《三國誌》蜀書
《三國誌》吳書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