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蜀書·蔣琬費禕薑維傳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琬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除廣都長。先主嚐因遊觀奄至廣都,見琬眾事不理,時又沈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裏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願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倉卒但免官而已。琬見推之後,夜夢有一牛頭在門前,流血滂沱,意甚惡之,呼問占夢趙直。直曰:“夫見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當至公,大吉之徵也。”頃之,為什邡令。先主為漢中王,琬入為尚書郎。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辟琬為東曹掾。舉茂才,琬固讓劉邕、陰化、龐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親舍德,以殄百姓,眾人既不隱於心,實又使遠近不解其義,是以君宜顯其功舉,以明此選之清重也。”遷為參軍。五年,亮住漢中,琬與長史張裔統留府事。八年,代裔為長史,加撫軍將軍。亮數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給。亮每言:“公琰讬誌忠雅,當與吾共讚王業者也。”密表後主曰:“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蔣琬,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二十歲時跟表弟泉陵人劉敏一同出名。蔣琬以州中書佐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擔任廣都縣縣長。劉備曾經在外出遊玩時,突然來到廣都縣,看到蔣琬對各項事務都沒有理睬,當時又喝得大醉,劉備很生氣,就要將他問罪斬殺,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求說:“蔣琬有社稷之才,他的才幹不隻是管理一個百裏的小縣城,他的政策以安民為本,不以做表麵文章為先,希望主公能好好加以考察。”劉備向來敬重諸葛亮,就沒有給他治罪,隻是在倉促間罷免他的官職而已。蔣琬被免官之後,在夜裏夢到有一頭牛在門前,血流如注,蔣琬心中很厭惡,就叫來占夢的趙直問其中的緣由,趙直說:“見血是指事情分明,牛角和鼻子是公的意思,您的官位一定會到三公,這是大吉的征兆。”不久他就擔任了什邡縣縣令。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蔣琬入朝擔任尚書郎。建興元年,丞相諸葛亮開建府衙,征召蔣琬為東曹掾。蔣琬被推舉為茂才,他堅決的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廖淳等人,諸葛亮在教令中回複說:“想到您離鄉背井,為百姓奔走,眾人內心不安,又不能讓遠近之人了解您的心意,所以應該顯示出您的功勞來,表示這樣的選拔是清廉和貴重的。”蔣晚升為參軍。建興五年,諸葛亮駐守漢中,蔣琬跟長史張裔同管府中事宜。建興八年,蔣琬代替張裔擔任長史,加為府軍將軍。諸葛亮數次外出,蔣琬經常供應足夠的糧食士兵。諸葛亮經常說:“公琰的誌向在於忠貞雅正,他會和我一起幫助成就帝王之業的。”暗中上表給後主說:“臣如果遭遇不幸,後事應該托付給蔣琬。”

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琬出類拔萃,處群僚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眾望漸服,延熙元年,詔琬曰:“寇難未弭,曹叡驕凶,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與之離隔。叡大興眾役,還相攻伐。曩秦之亡,勝、廣首難,今有此變,斯乃天時。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又命琬開府,明年就加為大司馬。
諸葛亮去世後,朝廷任命蔣琬為尚書令,不久又加官行都護,讓他持符節,兼任益州刺史,升任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為安陽亭侯。當時元帥剛去世,遠近的人都非常擔憂,蔣琬出類拔萃,處於百官之上,既沒有悲戚的神情,也沒有歡悅的神色舉止,神態一如往常,所以眾人都漸漸佩服他。延熙元年,後主詔令蔣琬說:“賊寇還沒消除,曹叡驕橫凶蠻,遼東三郡苦於他的暴虐無道,所以互相聯合,與魏朝分離。曹叡大肆出兵,與其互相攻打。過去秦朝滅亡,陳勝、吳廣首先發難,現在有了這樣的變故,這是天意呀。您應該治軍嚴明,統率各軍駐守漢中,一旦東吳有所出兵,就兩國就構成東西犄角之勢,伺機進攻。”又命蔣琬開建府衙,第二年就加官為大司馬。

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或欲構戲於琬曰:“公與戲語而不見應,戲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麵;麵從後言,古人之所誡也。戲欲讚吾是耶,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又督農楊敏曾毀琬曰:“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請推治敏,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主者重據聽不推,則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苟其不如,則事不當理,事不當理,則憒憒矣。複何問邪?”後敏坐事係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得免重罪。其好惡存道,皆此類也。
東曹掾楊戲向來性情簡單,蔣琬和他談論,他有時也不回答。有人想在蔣琬麵前構陷他說:“您和楊旭講話,而他不回答,是對上級怠慢,不也太過分了嗎?”蔣琬說:“人心不同,就像容貌有差異,當麵應承,背後非議,這是古人所告誡的。楊戲想要讚成我的話,那就不是他的本心,如果要反對我的話,那就顯出我的過錯,所以沉默不答,這是楊戲的誠實啊。”又有督農楊敏經常曾經誹謗蔣琬說:“做事昏庸,實在比不上前人。”有人將這件事告訴蔣琬,主管官員,請求去追究治理楊敏的過失,蔣琬說:“我確實比不上前人,不需要追究。”主管人再次陳說而蔣琬沒有允許追究,後又請求蔣琬去問說他昏庸的狀況,蔣琬說:“如果確實比不上,那處事就不合理,處事不合理那就是昏庸,還有什麼要問的呢?”後來楊敏因事被收押下獄,眾人都擔心他一定會被處死,但蔣琬心中沒有留有成見,所以楊敏得以免於重罪。蔣琬的好惡都符合道義,大都如此。

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而眾論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於是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薑維等喻指。琬承命上疏曰:“芟穢弭難,臣職是掌。自臣奉辭漢中,已經六年,臣既闇弱,加嬰疾疢,規方無成,夙夜憂慘。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東西並力,首尾掎角,雖未能速得如誌,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然吳期二三,連不克果,俯仰惟艱,實忘寢食。輒與費禕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賊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薑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征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北有虞,赴之不難。”由是琬遂還住涪。疾轉增劇,至九年卒,諡曰恭。
蔣琬認為過去諸葛亮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艱險,最終不能攻克,不如順水東下。於是就製作了很多戰船,想要從漢水、沔水地區攻打魏朝的魏興、上庸一帶。適逢他舊病接連發作,沒有能及時實行。而眾人議論都認為如果不能迅速獲勝,返回的路十分艱難,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派尚書令費禕、中監軍薑維等將意思轉達給蔣琬。蔣琬接受大家的意見,並上書後主說:“平息國難,這是我為人臣子的職責。現在我奉命駐守漢中已有六年,我既然昏庸懦弱再加上疾病纏身,計劃方略不能實現,夙夜憂心。現在曹魏橫跨九州,根深蒂固,很難順利鏟除。如果吳蜀兩國合力首尾形成掎角之勢,雖然不能迅速實現成功的誌向,尚且可以對魏國分裂蠶食,摧毀他的黨羽。但是吳國約定的時間接二連三的改變,幾次不能實現,確實左右為難,令人寢食難安。於是我與費伊等人商議,認為涼州胡人地區是要塞之道,進退都有依靠,是敵人很重視的地方。況且羌人胡人都非常仰慕漢朝,又有過去部隊進入羌族部落,郭槐失敗逃走,計算其中的得失,認為涼州是最重要的事情,應該任命薑維為涼州刺史。如果薑維出征,把持河右地區,臣就率軍為薑維增加支援。現在涪縣水路四通,可以應急,如果東北有變故,再趕赴也不難。”因此蔣琬就返回駐守涪縣。後因病情加重,延熙九年去世,諡號為恭。

子斌嗣,為綏武將軍、漢城護軍。魏大將軍鍾會至漢城,與斌書曰:“巴蜀賢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諸葛思遠,譬諸草木,吾氣類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當灑掃墳塋,奉祠致敬。願告其所在!“斌答書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來謂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縣,卜雲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邁,乃欲屈駕脩敬墳墓。視予猶父,顏子之仁也,聞命感愴,以增情思。”會得斌書報,嘉歎意義,及至涪,如其書雲。
蔣琬的兒子蔣斌繼承爵位,擔任綏武將軍、漢城護軍。魏國大將軍鍾會到了漢城,給蔣斌寫信說:“巴蜀之地,賢明智慧文武雙全的士人很多,至於您、諸葛思遠,就像草木一樣,跟我是同類之人。敬重先賢,是古代所看重的。現在我從西而來,想要瞻仰尊父的墓地,應當打掃蔣琬的墳地並祭祀以表敬意,希望您告訴我所在的地方。”蔣斌回複說:“你我性情相投,與我是知己,您的書信送來,我不好拒絕您的好意,亡父當年因病在涪縣去世,卜者都說那是風水寶地,於是將他安葬在那裏,現在知道您西來蜀地,想要屈尊前往墓地探視並祭掃墳墓。顏回視孔子如父親,這是他的人格啊,我知道您的命令,非常感傷,更增加我的情思。”鍾會得到蔣斌的書信回複,感歎他的高義,等他到了涪縣,都像信裏所說的那樣做。

後主既降鄧艾,斌詣會於涪,待以交友之禮。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斌弟顯,為太子仆,會亦愛其才學,與斌同時死。
後主劉禪投降鄧艾後,蔣斌到涪縣投降鍾會。鍾會待他以朋友之禮。蔣斌跟隨鍾會到了成都,被亂兵殺害。蔣斌的弟弟蔣顯,是太子仆,鍾會也看中他的才學,但與蔣斌同時去世。

劉敏,左護軍、揚威將軍,與鎮北大將軍王平俱鎮漢中。魏遣大將軍曹爽襲蜀時,議者或謂但可守城,不出拒敵,必自引退。敏以為男女布野,農穀棲畝,若聽敵入,則大事去矣。遂帥所領與平據興勢,多張旗幟,彌亙百餘裏。會大將軍費禕從成都至,魏軍即退,敏以功封雲亭侯。
劉敏,左護軍,揚威將軍,跟鎮北大將軍王平一同鎮守漢中。魏朝遣大將軍曹爽攻打蜀國時,商議的人有人認為,隻可以守城,不應該出城抗敵,敵軍一定會自動退回。劉敏認為,男女百姓布滿田野,糧食都在田地中,如果允許敵人入城,那大勢已去呀。於是就率領自己的部下跟王平據守興勢山,插滿旗幟,連綿一百多裏。適逢大將軍費禕從成都趕來,魏軍隨即撤退,劉敏因功勞被封為雲亭侯。

費禕字文偉,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劉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將禕遊學入蜀。會先主定蜀,禕遂留益土,與汝南許叔龍、南郡董允齊名。時許靖喪子,允與禕欲共會其葬所。允白父和請車,和遣開後鹿車給之。允有難載之色,禕便從前先上。及至喪所,諸葛亮及諸貴人悉集,車乘甚鮮,允猶神色未泰,而禕晏然自若。持車人還,和問之,知其如此,乃謂允曰:“吾常疑汝於文偉優劣未別也,而今而後,吾意了矣。”
費禕,字文偉,江夏郡楊縣人。年少時父親去世,依靠堂伯父費伯仁生活。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劉璋的母親,劉璋派使者迎接伯仁,伯仁帶著費禕到蜀地遊學。適逢劉備平定蜀地,費禕就留在了益州,跟汝南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當時許靖兒子去世,董允和費禕打算一起去參加葬禮。董允向父親董合請求要一輛車,他的父親就給他們派了一輛後麵開門的鹿車。董允臉上顯示出不願意坐這種車的神態,費禕率先登上。等到了目的地,諸葛亮等顯貴人物都到了場,他們的車馬服飾都很鮮豔,下車後董允的神色依然還沒有平和,而費禕泰然自若。駕車的人返回後,董和向他詢問表現,知道他們兩個的狀況,就對董允說:“我經常認為你跟文偉的才幹優劣沒有什麼區別,從現在往後我的想法就清楚了。”

先主立太子,禕與允俱為舍人,遷庶子。後主踐位,為黃門侍郎。丞相亮南征還,群寮於數十裏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載,由是眾人莫不易觀。亮以初從南歸,以禕為昭信校尉使吳。孫權性既滑稽,嘲啁無方,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辯,論難鋒至,禕辭順義篤,據理以答,終不能屈。權甚器之,謂禕曰:“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恐不能數來也。”還,遷為侍中。亮北住漢中,請禕為參軍。以奉使稱旨,頻煩至吳。建興八年,轉為中護軍,後又為司馬。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禕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亮卒,禕為後軍師。頃之,代蔣琬為尚書令。琬自漢中還涪,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
劉備冊立太子,董允和費禕都是舍人,後來升為庶子。後主劉禪登基後,費禕擔任黃門侍郎,丞相諸葛亮南征返回,朝中百官,都在城外數十裏處迎接,他們的年資官位大多在費禕之上,而諸葛亮隻讓費禕和他同乘一輛車,所以眾人都對她刮目相看。諸葛亮因為剛從南方返回,派費禕為昭信校尉出使東吳,孫權性情幽默詼諧,而且調侃無所拘束,諸葛恪、羊衟等人都學問淵博,果斷善辯,費禕的言辭和語氣、旨意都非常的篤定,據理力爭,最終沒有被說服。孫權非常看重他,對他說:“您是天下有才德的人,一定是蜀朝的肱骨之臣,恐怕不能再來東吳了。”費禕返回蜀國後,升任為侍中。諸葛亮率軍往北駐守漢中,請任費禕為參軍。費禕奉命行事都符合皇帝心意,多次出使東吳。建興八年,費禕轉任為中護軍,後來又擔任司馬。正直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互相憎恨,經常並坐一起就互相爭論,魏延有時還舉起刀向楊儀比劃,楊儀就淚流滿麵。費禕經常坐在他們中間調解,向他們表明是非黑白,所以在諸葛亮還活著時,都能夠發揮魏延,楊儀兩人的長處,都是費禕補救的功勞。諸葛亮去世後,費禕擔任後軍師。不久,費禕代替蔣琬擔任尚書令,蔣琬從漢中返回涪縣,費禕升任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延熙七年,魏軍次於興勢,假禕節,率眾往禦之。光祿大夫來敏至禕許別,求共圍棋。於時羽檄交馳。人馬擐甲,嚴駕已訖,禕與敏留意對戲,色無厭倦。敏曰:“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禕至,敵遂退,封成鄉侯。琬固讓州職,禕複領益州刺史。禕當國功名,略與琬比。十一年,出住漢中。自琬及禕,雖自身在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諮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複北屯漢壽。延熙十五年,命禕開府。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脩在坐。禕歡飲沈醉,為脩手刃所害,諡曰敬侯。子承嗣,為黃門侍郎。承弟恭,尚公主。禕長女配太子璿為妃。
延熙七年,魏朝軍隊進兵到興勢山,後主流劉禪讓費禕持符節率軍前往抵禦。光祿大夫來敏到費禕處送別,請求和他一起下圍棋。當時請報紛紛傳來,人馬都已準備充分,嚴整準備出發,費禕跟來敏依然留意下棋之事,臉上沒有厭倦的神色。來敏說:“我隻是試探一下你罷了,您確實讓人放心,一定能打敗敵軍。”費禕到後,魏軍就撤退了,隨後被封為成鄉侯。蔣琬堅決請求讓出他在州中的官職,費禕又兼任益州刺史。費禕主持國事時的名望功績,大概與蔣琬相同。延熙十一年,費禕出兵駐守漢中。從蔣琬但費禕,雖然自身在外地,但京中的賞罰刑責都先谘詢他們,然後再判斷,後主對他們的倚重信賴到如此地步。後來延熙十四年夏,費禕返回成都,成都中善於觀察天象雲氣的人說都城中沒有宰相之位,所以冬天他又往北駐守漢壽。延熙十五年,後主令費禕建牙開府。延熙十六年歲首大會,魏國投降之人郭脩在座。費禕盡情歡暢,飲酒沉醉,被郭脩用刀殺害,諡號為靖侯。他的兒子費承繼承爵位,擔任黃門侍郎。費承的弟弟費龔娶公主為妻,費禕的長女配給太子劉睿為妃。

薑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仕郡上計掾,州辟為從事。以父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郡將,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薑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薑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後遷中監軍征西將軍。
薑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年少時父親去世,跟母親一起生活。他喜好鄭玄的經學,後來出仕,擔任郡中的計吏,州中征召他擔任從事。薑維的父親薑冏過去擔任過郡中的功曹,正值羌人、戎人反叛,他挺身護衛郡守,戰死於戰場,所以郡中賜薑維為官中郎,參與本郡的軍事。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天水太守外出巡視,薑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隨同出行。太守得知蜀軍將要來到,而各縣紛紛響應,懷疑薑維等人都有異心,於是連夜逃亡前去守衛上邽。薑維等人發覺太守離開,追趕不及,等到了城門處,城門已經關閉,不讓他們進城。薑維等又一同返回冀縣,冀縣也不接納他們。薑偉等人就一起去投靠諸葛亮。適逢馬謖在街亭戰敗,諸葛亮帶領西縣一千多戶和薑維等人率兵返回,所以薑維和母親失散。諸葛亮征召薑維為倉曹掾,加官奉義將軍,封為當陽亭侯,當時薑維二十七歲。諸葛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信說:“薑伯約對時事非常的忠心勤奮,思慮周全,考察他的德行,永南、季常等人都比不上他,這個人是涼州的上等之人。”又說:“應當先交給他五六千虎步兵,薑伯約對軍事非常的聰明,既有膽義,又非常了解用兵之道,此人心懷膽識而才智過人,將軍事大權交給他,應當派他入宮覲見皇上。”後來薑維被升任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十二年,假維節,複出西平,不克而還。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薑維返回成都,擔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各軍,又晉封為平襄侯。延熙元年,薑維跟隨大將軍蔣琬駐守漢中。蔣琬升為大司馬後,任命薑維為司馬,多次率領部分軍隊西入。延熙六年,薑維升任為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延熙十年,升任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一起擔任錄尚書事。當年,汶山郡的平康縣少數民族叛亂,薑維率軍征討並平定他們,又出兵隴西、南安、金城邊界,與魏朝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人在洮西交戰。胡王治無戴等人率部落投降,薑維帶領他們回到地方安居,並安撫他們。延熙十二年,後主讓薑維持符節再次出兵西平,沒有攻克就返回了。薑維自認為自己熟悉西方的民俗風土,並且對自己身負才學武藝很自負,想要招攬羌人、胡人作為輔助,認為這樣從隴地以西的地方就可以占據了。薑維每次想要大舉出兵,費禕經常勸阻而不予聽從,給他的士兵不超過一萬人。

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明年,加督中外軍事。複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複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征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延熙十六年春,費禕去世。同年夏天薑維率領數萬人馬出兵石營,經過董亭,圍困南安,魏朝雍州刺史陳泰,到洛門解除包圍,薑維因糧草食盡而退還。第二年,朝廷加封薑維督中外軍事。薑維又出兵隴西,代理狄道縣縣長李簡獻城投降。薑維出兵包圍襄武縣,與魏國將軍徐質交戰,斬首破敵,魏軍戰敗退回。薑維趁著良好形勢出兵俘虜敵軍,攻占河關、狄道、臨洮三縣,並將百姓遷移後退回。後來延熙十八年,薑維又和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人共同出兵狄道,在洮西大破魏朝的雍州刺史王經,王經部下死傷數萬人。王經就退回守衛狄道城,薑維圍困。魏朝征西將軍陳泰出兵解圍,薑維退往鍾題。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穀,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延熙十九年春,朝廷就地升薑維為大將軍。又整頓兵馬,和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在上邽會合,胡濟失約不來,所以薑維被魏國大將鄧艾在段穀攻破,士兵四處離散,士兵死傷眾多。眾人由此生出怨恨,而隴地以西地區也騷動不安,薑維引咎自責,請求削減官職,後來擔任後將軍,行使大將軍職權。

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於淮南,分關中兵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複率數萬人出駱穀,徑至沈嶺。時長城積穀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於長城。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複拜大將軍。
延熙二十年,魏朝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反叛,將關中的士兵分出東行,薑維想要趁虛出兵秦川,又率領數萬人出兵駱穀,大軍徑直到了沈嶺。當時,魏國在長城儲備的糧食很多,而守兵很少,得知薑維率部隊將要趕到,眾人都非常驚恐。魏朝大將軍司馬望迎擊,鄧艾也重從隴右出兵,都駐軍長城。薑維率軍前往芒水,都依靠山勢安營紮寨。司馬望、鄧艾沿著渭水堅守,薑維多次率兵下山挑戰,司馬望、鄧艾都沒有回應。景耀元年,薑維得知諸葛誕戰敗,就返回成都,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禦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製。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穀,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裏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並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當初,劉備留下魏延鎮守漢中,都是重兵堅守各營在以抵禦外敵,敵軍如果進攻,讓他們不能越過防禦。等到興勢山戰役,王平抗擊曹爽,都是沿用這種辦法。薑維建議,交錯防守雖然合乎周易“重門”的道理,但隻能防禦敵人,不能獲取更大的好處。不如等到得知敵軍前來,各營地在收兵,儲備糧食退回,漢、樂二城防守,使敵人不能進入平地,並且以鎮守關隘來抵禦敵人。等到有事之時,就派遊擊部隊一同前進,趁其不備攻打。敵軍進攻關口不能進入,四處又沒有糧食,從千裏之外運輸糧食,自然疲弊。等到他們退卻時,然後各城再一起出兵,與遊擊部隊一同奮戰,這是滅敵的戰術。於是,讓督守漢中的胡濟退往漢壽駐守,監軍王含守衛樂城,護軍蔣斌守衛漢城,又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地都設置防禦工事。

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遝中。維本羈旅讬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複還成都。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鍾會將向駱穀,鄧艾將入遝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遝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嚐同大化,吳劄、鄭喬,能喻斯好。”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景耀五年,薑維率兵出漢城、侯和城,被鄧艾攻破,返回助手遝中。薑維本來是隻身拖國,羈旅他鄉,連年攻戰,沒有立下功勞,而宦官黃皓等人在朝內玩弄權術,右將軍閻宇等和黃皓串通一氣,而黃皓暗中想要廢掉薑維扶持閻宇。薑維也懷疑黃皓,所以自己感到危機,不再返回成都。景耀六年,薑維上表後主說:“得知鍾會在關中整兵,想要進攻我國,應該同時派遣張翼和廖化等人,率領各軍分別守衛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患未然。”黃皓崇信鬼神之術,說敵人最終不能攻破,上奏後主停止這件事,而朝臣們並不知道。等到鍾會將要出兵駱穀,鄧艾將要前往遝中,然後才派遣右車騎將軍廖化到踏遝中作為薑維的後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到陽安關口作為各部隊的外援。等到部隊到了陰平,得知魏朝將領諸葛緒出兵建威,所以前往駐守下來等待敵人。過了一個多月,薑維被鄧艾攻破,退守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派將領進攻關口,蔣舒開城投降,傅僉戰敗身死。鍾會攻打樂城,沒有攻克,得知關口已經被攻下,就長驅直入。張翼、董厥等剛到漢壽,薑維、廖化也放棄陰平退兵,剛好和張翼董厥等會和,都退回劍閣保守以抗擊鍾會。鍾會給薑維寫信說:“公侯您文武全才,有超世的謀略,功績遠揚巴蜀之地,天下皆知,遠近都非常推崇您。每當念及過往,我們都得到魏朝的恩德,吳季劄、鄭子產的友誼,可以用來比喻我們的交情。”薑維沒有回複書信,整頓軍隊,守衛地勢。鍾會沒有能攻克,運輸糧草又非常遙遠,打算要退軍。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穀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維等初聞瞻破,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東入吳,或聞欲南入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鹹怒,拔刀砍石。
鄧艾從陰平由景穀道旁邊小路進入,在綿竹攻破諸葛瞻。後主劉禪向鄧艾請求投降,鄧艾率軍前進,占據成都。薑維等人剛剛得知諸葛瞻被攻破,有人說後主想要固守成都,有人說後主想要前往東吳,有人說後主想要往南進入建寧,於是薑維率軍從廣漢、萋道而入查探情況虛實。不久受到後主詔令,就放下武器,解除鎧甲,到涪縣拜見鍾會,將士都非常憤怒,以至於拔刀砍石頭。

會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轝,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會既構鄧艾,艾檻車徵,因將維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鍾會對薑維等人非常厚待,將他們的印號節蓋暫時還給他。鍾會和薑維出門就同坐一輛車,宴席就同坐一張席,對長史杜預說:“用薑伯約來比中原的名士,即使是諸葛誕、夏侯玄也不能超過他。”鍾會誣陷鄧艾之後,鄧艾被用囚車押往京城,鍾會也帶著薑維等人到了成都,自稱益州牧,反叛魏國。鍾會要給薑維五萬人,讓他作為前鋒,魏朝將士都非常憤怒,殺了鍾會和薑維,薑維的妻子兒女都被誅殺。

郤正著論論維曰:“薑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製,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薑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複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薑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郤正寫文章談論薑維說:“薑伯約居於上將的重任,處在朝臣之上,而居處簡陋,家無餘財,沒有沉迷妾室的享樂,庭院中沒有聲色的遊樂,服飾車馬僅求足夠使用,飲食節約,不奢華不鋪張,官府給的費用,隨時用盡不留。分析他之所以這樣做,不是為了鼓勵貪欲者的意誌,隻是滿足於現有條件,沒有過多要求。凡人談論,經常讚揚成功者而貶低失敗者,扶持在高位者而貶低在下位者,都認為薑維投靠蜀國,而最後導致生死族滅,所以對他加以貶斥,而不進行具體分析,這是跟《春秋》中褒貶人物的道理相悖的。像薑偉這樣好學不倦,清廉素樸,勤儉節約的,應當是一時的表率。”

維昔所俱至蜀,梁緒官至大鴻臚,尹賞執金吾,梁虔大長秋,皆先蜀亡沒。
當年和薑維一起進入蜀國的人,梁緒官至大鴻臚,尹賞做了執金吾,梁虔擔任大長秋,都在蜀國滅亡之前去世了。

評曰: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薑維粗有文武,誌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雲:“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評曰:蔣琬儀容修整有威嚴,費禕寬宏大度而博愛眾人,都沿襲諸葛亮的規則,沒有變革,所以邊境沒有戰亂,家國統一,但是沒有能掌握治理小國的方法,以及清淨無為的道理。薑維有文韜武略,立誌於功名,但是玩忽職守,窮兵黷武,判斷不周,終於導致身亡.老子雲:“治理大國就像烹煮小菜。”何況區區蜀國小地,又怎麼能多次出兵呢?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裴註三國志》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三國誌》魏書
《三國誌》蜀書
《三國誌》吳書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