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吳書·三嗣主傳

孫亮字子明,權少子也。權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嚐譖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權意,欲豫自結,數稱述全尚女,勸為亮納。
孫亮,字子明,是孫權的小兒子。孫權年歲漸長,而孫亮是最小的兒子,所以特別留心他。孫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經構陷太子孫和他的母親,心中非常不安,因此想依賴孫權看重孫亮的想法,多次稱讚全尚的女兒,勸孫權為孫亮聘取她。

赤烏十三年,和廢,權遂立亮為太子,以全氏為妃。
赤烏十三年(250),太子孫和被廢,孫權於是立孫亮為太子,以全尚的女兒為太子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為皇後。冬,權寢疾,徵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並受詔輔太子。明年四月,權薨,太子即尊號,大赦,改元。是歲,於魏嘉平四年也。
太元元年(251)夏,孫亮的母親潘氏被冊立為皇後。當年冬天,孫權重病臥床,任命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一起接受詔命輔佐太子。第二年四月,孫權去世,太子孫亮登基,大赦天下,更改年號。這一年,是魏國的嘉平四年(252)。

建興元年閏月,以恪為帝太傅,胤為衛將軍領尚書事,上大將軍呂岱為大司馬,諸文武在位皆進爵班賞,官{宀兒}加等。冬十月,太傅恪率軍遏巢湖,城東興,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十二月朔丙申,大風雷電,魏使將軍諸葛誕、胡遵等步騎七萬圍東興,將軍王昶攻南郡,毌丘儉向武昌。甲寅,恪以大兵赴敵。戊午,兵及東興,交戰,大破魏軍,殺將軍韓綜、桓嘉等。是月,雷雨,天災武昌端門;改作端門,又災內殿。
建興元年(252)閏月,任命諸葛恪為皇帝太傅,滕胤為衛將軍兼管尚書事宜,上大將軍呂岱擔任大司馬,在職的朝中官員都加官封賞,閑散官員晉升職級。這年冬十月,太傅諸葛恪率軍截堵巢湖湖水,修築東興城,派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十二月初,出現大風雷電,魏國派將軍諸葛誕、胡遵等率領七萬步騎兵進攻東興城,將軍王昶攻打南郡,毋丘儉出兵武昌。十日,諸葛恪派大軍迎擊敵兵。十四日,大軍到達東興,兩軍交戰,魏軍大敗,魏將韓綜、桓嘉等被斬殺。這月,大雨雷鳴,雷擊武昌端門導致起火,就改建端門,內殿又遭雷電火災。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後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二月,軍還自東興,大行封賞。三月,恪率軍伐魏。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軍還。冬十月,大饗。武衛將軍孫峻伏兵殺恪於殿堂。大赦。以峻為丞相,封富春侯。十一月,有大鳥五見於春申,改明年元。
建興二年(253)春正月二日,冊立全氏為皇後,大赦天下。六日,魏將王昶等都率兵撤回。二月,吳國大軍從東興撤軍,孫亮大行賞賜。三月,諸葛恪率軍征討魏國。夏四月,吳軍進攻新城,出現瘟,士兵大半死亡。秋八月,諸葛恪率軍回朝。冬十月,祭祀祖廟。武衛將軍孫峻安排伏兵在殿堂內殺死諸葛恪。大赦天下。任命孫峻為丞相,並封為富春侯。十一月,有五隻大鳥在春申出現,第二年,改年號為五鳳。

五鳳元年夏,大水。秋,吳侯英謀殺峻,覺,英自殺。冬十一月,星茀於鬥、牛。
五鳳元年(254)夏,出現洪水。秋天,吳侯英謀劃刺殺孫峻,事情泄露,吳侯英自殺。冬十一月,有流星填插鬥宿、牛宿之間。

二年春正月,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前將軍文欽以淮南之眾西入,戰於樂嘉。閏月壬辰,峻及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讚率兵襲壽春,軍及東興,聞欽等敗。壬寅,兵進於橐皋,欽詣峻降,淮南餘眾數萬口來奔。魏諸葛誕入壽春,峻引軍還。二月,及魏將軍曹珍遇於高亭,交戰,珍敗績。留讚為誕別將蔣班所敗於菰陂,讚及將軍孫楞、蔣脩等皆遇害。三月,使鎮南將軍朱異襲安豐,不克。秋七月,將軍孫儀、張怡、林恂等謀殺峻,發覺,儀自殺,恂等伏辜。陽羨離裏山大石自立。使衛尉馮朝城廣陵,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是歲大旱。十二月,作太廟。以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民饑,軍士怨畔。
五鳳二年(255)春正月,魏國鎮東大將軍毋丘儉、前將軍文欽率領淮南的部隊從西麵出兵,兩軍在樂嘉交戰。閏月九日,孫峻和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讚率軍攻打壽春,部隊到達東興時,得知文欽等人已戰敗撤走。十九日,吳軍進軍橐皋,文欽到孫峻處投降,淮南地區所剩的數萬人都來投奔。魏將諸葛誕直抵壽春,孫峻率軍回朝。二月,吳軍在高亭與魏國將軍曹珍的部隊相遇,雙方交戰,曹珍敗走。留讚在菰陂被諸葛誕的部將蔣班擊敗,留讚及將軍孫楞、蔣脩等都被殺害。三月,朝廷派鎮南將軍朱異攻打安豐,未能攻克。秋七月,將軍孫儀、張怡、林恂等謀劃殺害孫峻,事情敗露,孫儀自殺,林恂等人被誅殺。陽羨縣離裏山的大石頭自己直立起來。朝廷派遣衛尉馮朝建修廣陵城,任命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當年大旱。十二月,修建太廟。任命馮朝為監軍使者,督領徐州各項軍事,百姓饑荒,士兵怨憤。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業火。峻用征北大將軍文欽計,將征魏。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將軍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谘軍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從弟偏將軍綝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召還據等。據聞綝代峻,大怒。己醜,大司馬呂岱卒。壬辰,太白犯南鬥。據、欽、谘等表薦衛將軍滕胤為丞相,綝不聽。癸卯,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據引兵還,欲討綝。綝遣使以詔書告喻欽、谘等,使取據。冬十月丁未,遣孫憲及丁奉、施寬等以舟兵逆據於江都,遣將軍劉丞督步騎攻胤。胤兵敗夷滅。己酉,大赦,改年。辛亥,獲呂據於新州。十一月,以綝為大將軍、假節,封永寧侯。孫憲與將軍王惇謀殺綝,事覺,綝殺惇,迫憲令自殺。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將刁玄告亂於蜀。
太平元年(256)春二月初一,建業發生大火災。孫峻采納征北大將軍文欽的計謀,準備北征魏國。八月,先派遣文欽及驃騎將軍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谘率各路部隊從江都進入淮、泗地區。九月十四日,孫峻去世。他的堂弟孫糸林被任命為侍中、武衛將軍,統管朝廷內外各項軍事,並詔令呂據等人回朝。呂據得知以孫糸林接替孫峻,非常憤怒。十六日,大司馬呂岱去世。十九日,太白星掠過南鬥星軌道。呂據、文欽、唐谘等上表推舉衛將軍滕胤擔任丞相,孫糸林沒有采納。三十日,朝廷任命滕胤為大司馬,替代呂岱駐守武昌。呂據率軍退回,準備討伐孫綝。孫糸林派遣使者持皇帝詔書明示文欽、唐谘等,讓他們收押呂據。冬十月四日,孫糸林派遣孫憲及丁奉、施寬等率領水軍趕到江都迎擊呂據,派遣將軍劉丞督率步、騎兵攻擊滕胤。滕胤兵敗,被夷滅三族。六日,大赦天下,更改年號。八日,在新州抓獲呂據。十一月,孫亮任命孫糸林為大將軍,持符節,並封為永寧侯。孫憲與將軍王昶謀劃殺害孫糸林,事情敗露,孫糸林殺死王惇,迫令孫憲自殺。十二月,派五官中郎將刁玄到蜀國告知吳國情況。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電。乙卯,雪,大寒。以長沙東部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會稽東部為臨海郡,豫章東部為臨川郡。夏四月,亮臨正殿,大赦,始親政事。綝所表奏,多見難問,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餘人,選大將子弟年少有勇力者為之將帥。亮曰:“吾立此軍,欲與之俱長。”日於苑中習焉。
太平二年(257)春二月二十三日,天降大雨,電閃雷鳴。十四日,大雪,天氣非常寒冷。朝廷將長沙郡東部分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會稽郡東部為臨海郡,豫章郡東部為臨川郡。夏四月,孫亮進入正殿,大赦天下,開始親自處理政事。孫綝所上奏的事情,大多被詰難責問,孫亮又征召十八歲以下十五歲以上的兵家子弟,聚集了三千多人,挑選年輕勇猛的將領子弟擔任這些人的將帥。孫亮說:“我建立這支軍隊,是要與他們一起成長。”每天在皇宮內苑操練。

五月,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壽春城,遣將軍朱成稱臣上疏,又遣子靚、長史吳綱諸牙門子弟為質。六月,使文欽、唐谘、全端等步騎三萬救誕。朱異自虎林率眾襲夏口,夏口督孫壹奔魏。秋七月,綝率眾救壽春,次於鑊裏,朱異至自夏口,綝使異為前部督,與丁奉等將介士五萬解圍。八月,會稽南部反,殺都尉。鄱陽、新都民為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胄、將軍鍾離牧率軍討之。朱異以軍士乏食引還,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殺異於鑊裏。辛未,綝自鑊裏還建業。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緒子禕、儀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懌等自壽春城詣司馬文王。
這年五月,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率淮南的軍隊守衛壽春城,並派遣將軍朱成到吳國稱臣上疏,又派兒子諸葛靚、長史吳綱各位牙門子弟為人質。六月,孫亮派文欽、唐谘、全端等率領三萬步並騎兵救援諸葛誕。朱異從虎林率兵進攻夏口,夏口督孫壹投奔魏國。秋七月,孫糸林率軍救援壽春,到達鑊裏,朱異從夏口趕來,孫綝派他做為前部督,和丁奉等率領五萬部隊解壽春的困境。八月,會稽郡南部反叛,斬殺都尉。鄱陽、新都的百姓作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胄、將軍鍾離牧率軍征討。朱異因為軍中缺乏糧草而率兵返回,孫糸林大怒,九月初一日,在鑊裏斬殺朱異。三日,孫綝從鑊裏返回建業。十六日,孫亮大赦天下。十一月,全緒兒子全禕、全儀帶著母親投奔魏國。十二月,全端、全懌等從壽春城投拜司馬昭。

三年春正月,諸葛誕殺文欽。三月,司馬文王克壽春,誕及左右戰死,將吏已下皆降。秋七月,封故齊王奮為章安侯。詔州郡伐宮材。自八月沈陰不雨四十餘日。亮以綝專恣,與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誅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殺丞於蒼龍門外,召大臣會宮門,黜亮為會稽王,時年十六。
太平三年(258)春正月,諸葛誕殺死文欽。三月,司馬昭攻克壽春城,諸葛誕和身邊侍從全都戰死,將領以下人員全部投降。秋七月,孫亮封原來的齊王孫奮為章安侯。下詔州郡砍伐建造宮殿的木材。自八月以來,天氣陰沉,但四十多天沒有下雨。孫亮因為孫綝蠻橫恣意,和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劃殺害孫糸林。九月二十六日,孫糸林帶兵擒獲全尚,派弟弟孫恩在蒼龍門外誅殺孫丞,召集大臣們在宮門聚集,將孫亮廢黜為會稽王,當時孫亮十六歲。

孫休字子烈,權第六子。年十三,從中書郎射慈、郎中盛衝受學。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四月,權薨,休弟亮承統,諸葛恪秉政,不欲諸王在濱江兵馬之地,徙休於丹楊郡。太守李衡數以事侵休,休上書乞徙他郡,詔徙會稽。居數歲,夢乘龍上天,顧不見尾,覺而異之。孫亮廢,己未,孫綝使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迎休。休初聞問,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發。十月戊寅,行至曲阿,有老公幹休叩頭曰:“事久變生,天下喁喁,願陛下速行。”休善之,是日進及布塞亭。武衛將軍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輿法駕迎於永昌亭,築宮,以武帳為便殿,設禦座。己卯,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孫楷先見恩。楷還,休乘輦進,群臣再拜稱臣。休升便殿,謙不即禦坐,止東廂。戶曹尚書前即階下讚奏,丞相奉璽符。休三讓,群臣三請。休曰:“將相諸侯鹹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璽符。”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輿,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於半野,拜於道側,休下車答拜。即日,禦正殿,大赦,改元。是歲,於魏甘露三年也。
孫休,字子烈,是孫權的第六個兒子。他十三歲時,跟隨中書郎射慈、郎中盛衝學習。太元二年(252)正月,被封為琅王牙王,居住在虎林。四月,孫權去世,孫休弟弟孫亮繼承皇大統,諸葛恪主管政事,不想讓諸侯王待在長江附近征戰之地,就將孫休遷往丹楊郡。太守李衡多次借故侵擾孫休,孫休上奏書請求遷到其他郡,朝廷就詔令他遷到會稽郡。住了幾年,孫休夢見自己騎著龍飛上天,回頭看不到尾巴,醒來後覺得很奇怪。孫亮被廢後,二十七日,孫糸林派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迎接孫休。孫休得知消息,心中懷疑,孫楷、董朝詳細地陳述孫糸林等之所以奉迎孫休的原意,留住一天兩夜,就出發了。十月十七日,到了曲阿,有老翁攔住孫休叩頭說:“事情拖久了就會有變故,天下人都期望著您,希望陛下迅速出發。”孫休認為老者說的對,這天到了布塞亭。武衛將軍孫恩代理丞相事務,率領朝中官員用皇帝的轎輦在永昌亭迎接孫休,修築宮室,用武帳做成臨時宮殿,設置禦座。十八日,孫休來到,望見便殿就停了下來,讓孫楷先見孫恩。孫楷返回,孫休乘輦前行,百官再拜稱臣。孫休就登臨便殿,帶著謙遜沒有立即到王位上,隻在東廂停留。戶曹尚書上前到階下宣頌奏文,丞相獻上玉璽、符契。孫休多次推讓,群臣也多次請求。孫休說:“將相諸侯都推舉我,我哪裏敢不接受受璽、符呢。”朝臣們按次序給孫休引導車駕,孫休登上轎輦,朝臣在旁陪侍,孫糸林率領一千多士兵在近郊迎接,在路旁叩拜,孫休下車回拜。當天,就登臨正殿,大赦天下,更改年號。這一年,是魏國的甘露三年(258)。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詔曰:“夫褒德賞功,古今通義。其以大將軍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食五縣。武衛將軍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威遠將軍據為右將軍、縣侯。偏將軍幹雜號將軍、亭侯。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董朝親迎,封為鄉侯。”又詔曰:“丹陽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鉤斬袪,在君為君,遣衡還郡,勿令自疑。”己醜,封孫皓為烏程侯,皓弟德錢唐侯,謙永安侯。
永安元年(258)冬十月二十一日,孫休下詔說:“褒獎讚賞有德有功之人,是古往今來通行的道義。現在任命大將軍孫糸林為丞相、荊州牧,增加食邑五個縣。武衛將軍孫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為縣侯。威遠將軍孫據為右將軍,封縣侯。偏將軍孫幹為雜號將軍,封亭侯。長水校尉張布勤勉踏實,任命張布為輔義將軍,封為永康侯。董朝親自迎駕,封為鄉侯。”又下詔說:“丹楊太守李衡,因為過去的嫌隙,將自己捆綁到有關衙門。古人射鉤斬袂不記前仇,在別人角度為他人著想,將李衡遣送回原來州郡,不要讓他懷疑自己。”二十八日,封孫皓為烏程侯,孫皓弟弟孫德為錢塘侯,孫謙為永安侯。

十一月甲午,風四轉五複,蒙霧連日。綝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有所陳述,敬而不違,於是益恣。休恐其有變,數加賞賜。丙申,詔曰:“大將軍忠款內發,首建大計以安社稷,卿士內外,鹹讚其議,並有勳勞。昔霍光定計,百僚同心,無複是過。亟案前日與議定策告廟人名,依故事應加爵位者,促施行之。“戊戌,詔曰:“大將軍掌中外諸軍事,事統煩多,其加衛將軍禦史大夫恩侍中,與大將軍分省諸事。“壬子,詔曰:“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為役,父兄在都,子弟給郡縣吏,既出限米,軍出又從,至於家事無經護者,朕甚湣之。其有五人三人為役,聽其父兄所欲留,為留一人,除其米限,軍出不從。”又曰:“諸將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級。”頃之,休聞綝逆謀,陰與張布圖計。十二月戊辰臘,百僚朝賀,公卿升殿,詔武士縛綝,即日伏誅。己巳,詔以左將軍張布討奸臣,加布為中軍督,封布弟惇為都亭侯,給兵三百人,惇弟恂為校尉。
十一月三日,大風反複吹刮,大霧連綿。孫糸林一門,五位封侯,都統管禁軍,權傾朝野,他有所上奏,孫休都恭敬對待而不違背,於是孫糸林更加縱情恣意。孫休擔心孫糸林懷有二心,多次予以賞賜。五日,孫休下詔說:“大將軍忠誠發自內心,倡導謀劃來安定國家,朝廷內外文武百官,一致讚同他的建議,都有功勞。過去霍光定計,百官同心,也未超過今天的情形。及時按照之前和大將軍商議定下的參加告廟儀式的人員名單,依照舊例應該加進爵位者,都要盡快辦理。”七日,又下詔說:“大將軍執掌朝廷內外各項軍事,事務繁雜,現加官衛將軍禦史大夫孫恩為侍中,與大將軍分擔主管各種事務。”二十一日,又下詔說:“各低級政府官員家庭中有五人的,其中三人在為國家作事,父兄在都城,子弟在郡縣任職,既交納了規定的糧食,大軍出征也要跟隨,以至於家中沒有人管理家事,我非常同情。那些家有五人,其中有三人擔任官吏的,允許家中父兄決定想留下的人,留下一人在家,免除他應繳納的糧食,大軍出征也不必跟隨。”又說:“各位在永昌亭迎駕陪侍的官員都晉升一級。”不久,孫休得知孫糸林想要謀逆,就暗地與張布製定計劃。十二月八日舉行臘祭,百官朝賀,公卿都到殿堂之上,孫休下令武士將孫糸林捆住,當天就殺了他。九日,孫休下詔說因為左將軍討伐奸臣,故任命張布為中軍督,封張布的弟弟張郃為都亭侯,給他三百士兵,任命張郃的弟弟張恂為校尉。

詔曰:“古者建國,教學為先,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自建興以來,時事多故,吏民頗以目前趨務,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惇,則傷化敗俗。其案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誌好者,各令就業。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使見之者樂其榮,聞之者羨其譽。以敦王化,以隆風俗。”
孫休詔書說:“古人創建國家,都以教化學習為首,教育學習放在首要地位,以此引導世俗陶冶情操,為時代培養人才。自建興年間以來,天下變故很多,官吏百姓很多都以眼前利益為先,舍本逐末,不遵循古人的道義。社會所崇尚的思想不敦厚,則傷風敗俗。應該按照古代製度設置學官,設立五經博士,考核選取應該提拔的人才,對他們加以恩寵俸祿,那些有誌向的官吏之中以及軍隊將領的子弟中,讓他們各自學習。一年後考試,分出品第高下,加以官位賞賜。讓見到這些情況的人樂於趨向這種榮耀,聽到這些情況的人羨慕這樣的名聲。以便敦促王道教化,發揚淳樸風俗。”

二年春正月,震電。三月,備九卿官,詔曰:“朕以不德,讬於王公之上,夙夜戰戰,忘寢與食。今欲偃武修文,以崇大化。推此之道,當由士民之贍,必須農桑。管子有言:‘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饑,一婦不織,有受其寒;饑寒並至而民不為非者,未之有也。自頃年已來,州郡吏民及諸營兵,多違此業,皆浮船長江,賈作上下,良田漸廢,見穀日少,欲求大定,豈可得哉?亦由租入過重,農人利薄,使之然乎!今欲廣開田業,輕其賦稅,差科強羸,課其田畝,務令優均,官私得所,使家給戶贍,足相供養,則愛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後刑罰不用,風俗可整。以群僚之忠賢,若盡心於時,雖太古盛化,未可卒致,漢文升平,庶幾可及。及之則臣主俱榮,不及則損削侵辱,何可從容俯仰而已?諸卿尚書,可共谘度,務取便佳。田桑已至,不可後時。事定施行,稱朕意焉。”
永安二年(259)春正月,電閃雷鳴。三月,九卿官製設置完畢,孫休下詔說:“朕是無德之人,身在王公之上,心中日夜不安,忘食廢寢。現在想要停息戰事,推行教育,以推崇宏盛的教化。推行這樣的道義,應當從士民心中向往的事情出發,一定是農業之事。《管子》有言:‘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一人不耕種,就有人挨餓;有婦女不織布,就有人受寒;饑寒交迫而老百姓不為非作歹,從來沒有過。近年以來,州郡官民及各部隊士兵,大多背離農業,都駕船長江之上,往來做生意,良田日益荒蕪,所收糧食逐漸減少,想要使國家安定,又怎麼能做到呢?也是因為賦稅太重,百姓利益太少,才導致如此!現在想要廣泛發展農業,減輕百姓賦稅,根據勞力強弱來征收田地課稅,務必使農民負擔均勻,使國家和個人分利得當,讓百姓自給自足,能互相奉養,那麼百姓就會愛惜身家性命,不會作奸犯科,然後刑罰就可以不動用刑罰,風俗可以整頓。憑著朝臣們的忠正賢明,如果能對眼前之事盡心,雖然遠古時代昌明的教化,不能一下子實現,但漢文帝時期的升平景象,也許能夠達到。達到這樣的情況,那君臣都很榮耀,不能實現則遭致損失淩辱,怎能從容地平淡度日呢?眾位公卿尚書,可以共同商議計劃,務必選取利便完善的措施。農忙時節已到,不要耽誤農時。事情決定後當即施行,這才符合朕的心意啊!”

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烏見。秋,用都尉嚴密議,作浦裏塘。會稽郡謠言王亮當還為天子,而亮宮人告亮使巫禱祠,有惡言。有司以聞,黜為候官侯,遣之國。道自殺,衛送者伏罪。以會稽南部為建安郡,分宜都置建平郡。
永安三年(260)春三月,西陵郡上奏有紅烏鴉出現。秋天,朝廷采用都尉嚴密的建議,修築浦裏塘。會稽郡有謠言說會稽王孫亮將回朝做皇帝,而孫亮的宮人誣陷孫亮讓巫祈禱祖祠,並且其中有惡言。有關主管官員將此事報告孫休,孫休將他貶為候官侯,並遣送到新封地。半路上孫亮自殺,護送他的人都被判罪處死。孫休將會稽南部分為建安郡,分宜都郡為建平郡。

四年夏五月,大雨,水泉湧溢。秋八月,遣光祿大夫周奕、石偉巡行風俗,察將吏清濁,民所疾苦,為黜陟之詔。九月,布山言白龍見。是歲,安吳民陳焦死,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永安四年(261)夏五月,天降大雨,河流湖泊和泉水泛濫。秋八月,孫休派光祿大夫周奕、石偉巡視各地民情風俗,考查將領官吏的清廉、百姓疾苦,並頒發升降任免官員的詔書。九月,布山上言有白龍出現。同年,安吳的百姓陳焦去世,下葬後,六天後又複活,自己從土裏爬起來。

五年春二月,白虎門北樓災。秋七月,始新言黃龍見。八月壬午,大雨震電,水泉湧溢。乙酉,立皇後朱氏。戊子,立子{雨單}為太子,大赦。冬十月,以衛將軍濮陽興為丞相,廷尉丁密、光祿勳孟宗為左右禦史大夫。休以丞相興及左將軍張布有舊恩,委之以事,布典宮省,興關軍國。休銳意於典籍,欲畢覽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唯此時舍書。休欲與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衝講論道藝,曜、衝素皆切直,布恐入侍,發其陰失,令己不得專,因妄飾說以拒遏之。休答曰:“孤之涉學,群書略遍,所見不少也;其明君闇王,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之事,無不覽也。今曜等入,但欲與論講書耳,不為從曜等始更受學也。縱複如此,亦何所損?君特當以曜等恐道臣下奸變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如此之事,孤已自備之,不須曜等然後乃解也。此都無所損,君意特有所忌故耳。“布得詔陳謝,重自序述,又言懼妨政事。休答曰:“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此無所為非,而君以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政務學業,其流各異,不相妨也。不圖君今日在事,更行此於孤也,良所不取。”布拜表叩頭,休答曰:“聊相開悟耳,何至叩頭乎!如君之忠誠,遠近所知。往者所以相感,今日之巍巍也。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君其終之。“初休為王時,布為左右將督,素見信愛,及至踐阼,厚加寵待,專擅國勢,多行無禮,自嫌瑕短,懼曜、衝言之,故尤患忌。休雖解此旨,心不能悅,更恐其疑懼,竟如布意,廢其講業,不複使衝等入。是歲使察戰到交阯調孔爵、大豬。
永安五年(262)春二月,白虎門北樓遇火災。秋七月,始新上言出現黃龍。八月十三日,天降大雨,電閃雷鳴,河流湖泊和泉水泛濫。十六日,冊立朱氏為皇後。十九日,冊立兒子孫雨單為太子,大赦天下。冬十月,以衛將軍濮陽興為丞相,廷尉丁密、光祿勳孟宗為左、右禦史大夫。孫休因為丞相濮陽興及左將軍張布過去對自己有恩,所以托付給他重要事情。張布主管宮內官署,濮陽興執掌軍國政務。孫休沉迷於古典書籍,想要通讀各家典籍通,尤其喜歡射野雞,春夏之際經常早出晚歸,隻有這個時候才放下書本。孫休想和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衝談論道理技術,韋曜、盛衝都素來耿直,張布擔心他們入宮侍奉皇帝後,揭發出自己的過失,使自己不能專權。所以在孫休麵前巧言令色,阻止孫休與他二人接近。孫休回答說:“寡人所涉及學問,各種典籍都通讀,看到的東西不少了。那些明君昏主,亂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的事情,我都看到了。現在韋曜等進入內宮,隻是想和他們談論書籍罷了,不是要跟隨韋曜等人從頭學習。即使是跟他們從頭學起,又有什麼損害的呢?您隻是認為韋曜等人恐怕說出臣下奸邪之事,所以不想讓他們入宮。像這樣的事情,寡人早已自己有所防備,不需要韋曜等人說出來才了解。這些都沒有什麼損害的,您隻是因為心裏有所顧忌罷了。”張布收到詔書,即向孫休謝罪,重新陳述想法,改口說是擔心這樣討論會妨礙政事。孫休回答說:“書籍這東西,就怕人們不去喜愛它,喜歡讀書並無壞處。這不是不好,而您認為不應該,是因為我喜愛罷了。政務與學業,兩者各有不同,不相妨害。沒有想到您現在在職任官,對我進行這方麵的管束,實在不可取。”張布奉上奏表,叩頭請罪。孫休回答說:“姑且相互開導罷,怎麼到叩頭謝罪的地步呢?像您的忠誠,遠近之人都了解。過去的事情使我感激,這就是您今日顯赫的緣因。《詩經》有言:‘如果沒有初始,很少有結果。’善終實在困難,希望您能有始有終。”當初孫休做王時,張布是他身邊的將督,素來被他信任喜愛。等到孫休登基,對張布非常恩寵,所以張布專攬大權,多行無禮之事情,自己擔心自己的短處和過失被韋曜、盛衝說出來,所以特別擔憂忌諱。孫休雖然心中了解原因,但心裏並不接納,更擔心張布因懷疑畏懼而生出變故,竟然聽隨張布的意思,停止了自己談論書籍之事,不再讓盛衝等人入宮。當年孫休派遣察戰官到交阯郡征調孔爵和大豬。

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黃龍見。五月,交阯郡吏呂興等反,殺太守孫諝。諝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餘人送建業,而察戰至,恐複見取,故興等因此扇動兵民,招誘諸夷也。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癸未,建業石頭小城火,燒西南百八十丈。甲申,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禪降魏問至,然後罷。呂興既殺孫諝,使使如魏,請太守及兵。丞相興建取屯田萬人以為兵。分武陵為天門郡。
永安六年(263)夏四月,泉陵傳言出現黃龍。五月,交阯郡吏呂興等叛亂,殺了太守孫諝。孫諝在此之前征調郡裏的一千多手工匠人送到建業。而察戰官到交阯後,百姓們擔心再次被征發,所以呂興等人趁機煽動士兵百姓,招誘各少數民族部落一同作亂。冬十月,蜀國因為將收到魏國討伐而派使者告知吳國。二十一日,建業石頭小城遭遇火災,燒毀西南部一百八十丈內的建築物。二十二日,孫休派遣大將軍丁奉督率各軍出兵魏國壽春,令派將軍留平到南郡會見施績,商議出兵方向,將軍丁封、孫異趕到沔中,都是為了救援蜀國。蜀主劉禪投降魏國,消息傳來後,這一行動就停止了。呂興殺了孫諝後,派使者前往魏國,請求擔任太守並統領士兵。丞相濮陽興建議選取屯田一萬人做為軍隊。並分武陵郡為天門郡。

七年春正月,大赦。二月,鎮軍將軍陸抗、撫軍將軍步協、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眾圍蜀巴東守將羅憲。夏四月,魏將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長吏貲財及男女二百餘口。將軍孫越徼得一船,獲三十人。秋七月,海賊破海鹽,殺司鹽校尉駱秀。使中書郎劉川發兵廬陵。豫章民張節等為亂,眾萬餘人。魏使將軍胡烈步騎二萬侵西陵,以救羅憲,陸抗等引軍退。複分交州置廣州。壬午,大赦。癸未,休薨,時年三十,諡曰景皇帝。
永安七年(264)春正月,大赦天下。二月,鎮軍將軍陸抗、撫軍將軍步協、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軍圍困蜀國巴東守將羅憲。夏四月,魏國將領新附督王稚乘船入海襲擊句章,擄掠官吏財物及男女百姓二百多人。將軍孫越攔截一船,抓獲了三十人。秋七月,海盜攻破海鹽,殺了司鹽校尉駱秀。孫休派中書郎劉川出兵廬陵。豫章郡百姓張節等人作亂,有部眾一萬多人。魏國派將軍胡烈率領步、騎兵二萬侵擾西陵,以援救羅憲,陸抗等引軍撤退。吳國分交州郡設置廣州郡。二十四日,大赦天下。二十五日,孫休去世,時年三十歲,諡號為“景皇帝”。

孫皓字元宗,權孫,和子也,一名彭祖,字皓宗。孫休立,封皓為烏程侯,遣就國。西湖民景養相皓當大貴,皓陰喜而不敢泄。休薨,是時蜀初亡,而交阯攜叛,國內震懼,貪得長君。左典軍萬彧昔為烏程令,與皓相善,稱皓才識明斷,是長沙桓王之疇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屢言之於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興、布說休妃太後朱,欲以皓為嗣。朱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損,宗廟有賴可矣。”於是遂迎立皓,時年二十三。改元,大赦。是歲,於魏鹹熙元年也。
孫皓,字元宗,孫權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又名彭祖,字皓宗。孫休登基後,封孫皓為烏程侯,遣送他到封地。西湖人景養給孫皓看相,說他大貴之相,孫皓心中欣喜而不敢泄露。孫休死後,當時蜀國剛剛滅亡,而交阯郡又叛離吳國,國內上下都驚恐懼怕,期望能有一位年紀較長的英明君主。左典軍萬彧曾任烏程縣縣令,跟孫皓交好,稱讚孫皓博悅明識聰慧果斷,跟長沙桓王孫策是同等之人,再加上他好學,奉受法令,所以多次向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進言。濮陽興、張布又勸說孫休的妃子太後朱氏,想讓孫皓繼承皇位。朱太後說:“我隻是區區寡婦,怎能知道國家的憂慮,隻要不使吳國滅亡,宗廟祭祀有所仰賴即可。”於是迎接孫皓立他為皇帝,當時孫皓二十三歲。更改年號,大赦天下。這一年為魏國鹹熙元年(264)。

元興元年八月,以上大將軍施績、大將軍丁奉為左右大司馬,張布為驃騎將軍,加侍中,諸增位班賞,一皆如舊。九月,貶太後為景皇後,追諡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為太後。十月,封休太子{雨單}為豫章王,次子汝南王,次子梁王,次子陳王,立皇後滕氏。皓既得誌,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興、布竊悔之。或以譖皓,十一月,誅興、布。十二月,孫休葬定陵。封後父滕牧為高密侯,舅何洪等三人皆列侯。是歲,魏置交阯太守之郡。晉文帝為魏相國,遣昔吳壽春城降將徐紹、孫彧銜命齎書,陳事勢利害,以申喻皓。
元興元年(264)八月,孫皓以上大將軍施績、大將軍丁奉為左右大司馬,張布為驃騎將軍,加官侍中,所有官員都晉級封賞,官職如舊。九月,孫皓貶太後朱氏為景皇後,追諡父親孫和為文皇帝,尊奉母親何氏為太後。十月,封孫休的太子孫雨單為豫章王,二兒子為汝南王,三兒子為梁王,四兒子為陳王,冊立皇後滕氏。孫皓登基得誌後,凶殘驕橫,忌諱很多,沉溺酒色,上下官員都很失望。濮陽興、張布心內十分後悔。有人把這事向孫皓進讒,十一月,孫皓誅殺濮陽興、張布。十二月,將孫休安葬於定陵。孫皓加封皇後的父親滕牧為高密侯,舅父何洪等三人都封列侯。當年,魏國設置交阯郡為有太守的郡。晉文帝司馬昭做魏國的相國,派遣過去吳國壽春城的降將徐紹、孫彧帶著使命送去書信,陳述時勢的利害,以明白告知孫皓。

甘露元年三月,皓遣使隨紹、彧報書曰:“知以高世之才,處宰輔之任,漸導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階承統緒,思與賢良共濟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緣,嘉意允著,深用依依。今遣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將弘璆宣明至懷。”紹行到濡須,召還殺之,徙其家屬建安,始有白紹稱美中國者故也。夏四月,蔣陵言甘露降,於是改年大赦。秋七月,皓逼殺景後朱氏,亡不在正殿,於苑中小屋治喪,眾知其非疾病,莫不痛切。又送休四子於吳小城,尋複追殺大者二人。九月,從西陵督步闡表,徙都武昌,禦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建業。陟、璆至洛,遇晉文帝崩,十一月,乃遣還。皓至武昌,又大赦。以零陵南部為始安郡,桂陽南部為始興郡。十二月,晉受禪。
甘露元年(265)三月,孫皓派遣使者隨徐紹、孫彧前往魏國回複書信說:“知道您有超群的才幹,身處相國之職,有引導教化皇帝的功勞,辛勤至極。寡人以淺薄的德行,繼承大統,想與賢良之士共同拯救亂世,但因道路阻隔未能結緣,您的善意真切明顯,非常深沉。現派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將弘皓前來表明我的誠意。”徐紹出發到濡須,孫皓將他召回來殺死,並遷移他的家屬到建安,是因有人上報說徐紹稱讚中原。夏四月,蔣陵上言甘露降臨,於是改年號,大赦天下。秋七月,孫皓逼殺景皇後朱氏,朱氏沒有死在正殿,在宮苑中的小房子中辦理喪事,大家都知道她並非因病而死,無不感到痛切。孫皓又將孫休的四個兒子遣送到吳郡的小城,隨後又追殺了兩個大的。九月,孫皓聽從西陵都督步闡的建議,遷都武昌,派禦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守建業。紀陟、弘皓抵達洛陽,適逢晉文帝崩逝,十一月,才將他們遣送回東吳。孫皓到武昌後,再次大赦天下。設置零陵郡的南部為始安郡,桂陽郡南部為始興郡。十二月,晉朝接受曹魏的禪讓。

寶鼎元年正月,遣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吊祭晉文帝。及還,儼道病死。忠說皓曰:“北方守戰之具不設,弋陽可襲而取。”皓訪群臣,鎮西大將軍陸凱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國鼎立已來,更相侵伐,無歲寧居。今強敵新並巴蜀,有兼土之實,而遣使求親,欲息兵役,不可謂其求援於我。今敵形勢方強,而欲徼幸求勝,未見其利也。“車騎將軍劉纂曰:“天生五才,誰能去兵?譎詐相雄,有自來矣。若其有闕,庸可棄乎?宜遣間諜,以觀其勢。”皓陰納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絕。八月,所在言得大鼎,於是改年,大赦。以陸凱為左丞相,常侍萬彧為右丞相。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眾數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謙出烏程,取孫和陵上鼓吹曲蓋。比至建業,眾萬餘人。丁固、諸葛靚逆之於牛屯,大戰,但等敗走。獲謙,謙自殺。分會稽為東陽郡,分吳、丹楊為吳興郡。以零陵北部為邵陵郡。十二月,皓還都建業,衛將軍滕牧留鎮武昌。
寶鼎元年(266)正月,孫皓派遣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憑吊晉文帝。等到回國時,張儼在途中病逝。丁忠勸說孫皓:“北方防守作戰的器械不完備,弋陽可通過攻襲而奪取。”孫皓遍問群臣意見,鎮西大將軍陸凱說:“軍隊是在不得已的情況才使用,況且三國鼎立以來,互相侵戰攻伐,沒有一年安定。現在強敵剛剛吞並巴蜀,有兩個國土的實力,而他們派使求親,想要停息幹戈勞役,不要認為對方是想向我方求援。現在敵人勢力強大,如果想僥幸取勝,我看不到其中的益處。”車騎將軍劉纂說:“天生五才,誰能消除兵戰之事?欺詐爭雄,曆來如此!如果對方有機可乘,怎能輕易放棄?應當派出間諜,以探查對方情況。”孫皓心中同意劉纂的意見,況且考慮到蜀國剛被北方平定,故此沒有施行,然而最終還是自己放棄了出兵的打算。八月,傳言四起,說找到大鼎,於是更改年號,大赦天下。孫皓任命陸凱為左丞相,常侍萬彧為右丞相。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集部眾數千人,擄掠了孫皓的庶弟永安侯孫謙逃往烏程,並取走孫和陵墓上的樂器和曲柄傘蓋。等到了建業,他的隊伍已達萬餘人。丁固、諸葛靚在牛屯迎擊他們,雙方大戰,施但等失敗逃走。丁、諸等救出孫謙,孫謙自殺。東吳將會稽郡一部分為東陽郡,將吳郡、丹楊郡分出另增設吳興郡。又以零陵郡北部為邵陵郡。十二月,孫皓又將國都遷回建業,派衛將軍滕牧鎮守武昌。

二年春,大赦。右丞相萬彧上鎮巴丘。夏六月,起顯明宮,冬十二月,皓移居之。是歲,分豫章、廬陵、長沙為安成郡。
寶鼎二年(267)春,大赦天下。右丞相萬彧前往上遊鎮守巴丘。夏六月,修建顯明宮,冬十二月,孫皓移居顯明宮。當年,將豫章、廬陵、長沙三郡分出一部分另置安成郡。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禦史大夫丁固、孟仁為司徒、司空。秋九月,皓出東關,丁奉至合肥。是歲,遣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脩則等入擊交阯,為晉將毛炅等所破,皆死,兵散還合浦。
寶鼎三年(268)春二月,孫皓任命左右禦史大夫丁固、孟仁為司徒和司空。秋九月,孫皓出兵東關,丁奉趕往合肥。同年,孫皓派遣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修則等率軍進入晉朝境內攻打交阯郡,被晉將毛炅等攻破,劉俊等都戰死,兵士潰散退還合浦。

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為太子,及淮陽、東平王。冬十月,改年,大赦。十一月,左丞相陸凱卒。遣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由荊州,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從建安海道,皆就合浦擊交阯。
建衡元年(269)春正月,孫皓冊立兒子孫瑾為太子,又封了淮陽王、東平王。冬十月,更改年號,大赦天下。十一月,左丞相陸凱去世。孫皓派遣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王羽、蒼梧太守陶璜取道荊州,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取道建安的海路,都到合浦進攻交阯郡。

二年春。萬彧還建業。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殺導將馮斐,引軍還。三月,天火燒萬餘家,死者七百人。夏四月,左大司馬施績卒。殿中列將何定曰:“少府李勖枉殺馮斐,擅徹軍退還。”勖及徐存家屬皆伏誅。秋九月,何定將兵五千人上夏口獵。都督孫秀奔晉。是歲大赦。
建衡二年(270)春,萬彧返回建業。李勖因建安海路不通暢,殺了做為先導的將領馮斐,率軍退回。三月,天火燒毀一萬多戶人家,死者七百人。夏四月,左大司馬施績去世。殿中列將何定說:“少府李勖冤殺馮斐,擅自領兵撤退。”李勖、徐存等及他們的家屬都被誅殺。秋九月,何定率五千人逆水而上到夏口狩獵。都督孫秀投奔晉國。當年大赦天下。

三年春正月晦,皓舉大眾出華裏,皓母及妃妾皆行,東觀令華覈等固爭,乃還。是歲,汜、璜破交阯,禽殺晉所置守將,九真、日南皆還屬。大赦,分交阯為新昌郡。諸將破扶嚴,置武平郡。以武昌督範慎為太尉。右大司馬丁奉、司空孟仁卒。西苑言鳳凰集,改明年元。
建衡三年(271)春正月底,孫皓率大軍從華裏出發,孫皓的母親及他的王妃姬妾一同出行,東觀令華核等人堅持抗爭,隨後返回。當年,虞汜、陶璜擊敗交阯郡,擒獲斬殺晉國所設置的守將,九真、日南都重屬吳國。孫皓大赦天下,分出交阯郡另置新昌郡。吳國諸將攻克扶嚴,設置武平郡,任命武昌都督範慎為太尉。右大司馬丁奉、司空孟仁去世。西苑傳言鳳凰聚集,於是更改第二年年號。

鳳皇元年秋八月,徵西陵督步闡。闡不應,據城降晉。遣樂鄉都督陸抗圍取闡,闡眾悉降。闡及同計數十人皆夷三族。大赦。是歲右丞相萬彧被譴憂死,徙其子弟於廬陵。何定奸穢發聞,伏誅。皓以其惡似張布,追改定名為布。
鳳凰元年(272)秋八月,征召西陵都督步闡。步闡沒有就任,占據西陵城投降晉國。孫皓派樂鄉都督陸抗攻取步闡,步闡的部隊全部投降。步闡和同謀的幾十人都被誅滅三族。大赦全國。當年右丞相萬彧因被孫皓譴責而憂鬱致死,他子弟被遷到廬陵。何定奸惡汙穢的事跡敗露,被處死。孫皓認為何定的惡行很像張布,就追改何定的名字為何布。

二年春三月,以陸抗為大司馬。司徒丁固卒。秋九月,改封淮陽為魯,東平為齊,又封陳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給三千兵。大赦。皓愛妾或使人至市劫奪百姓財物,司市中郎將陳聲,素皓幸臣也,恃皓寵遇,繩之以法。妾以愬皓,皓大怒,假他事燒鋸斷聲頭,投其身於四望之下。是歲,太尉範慎卒。
鳳凰二年(273)春三月,孫皓任命陸抗為大司馬。司徒丁固去世。秋九月,孫皓改封淮陽王為魯王,東平王為齊王,又封陳留王、章陵王等九王,共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三千士兵。大赦天下。孫皓愛妾有時派人到集市上去劫掠百姓財物,司市中郎將陳聲,向來是孫皓寵臣,他倚仗孫皓對他的寵幸,將搶奪者繩之以法。孫皓愛妾就此事向孫皓訴說,孫皓大怒,借其他事情把鋸子燒紅割斷陳聲的頭,將他的屍體丟到四望山下。當年,太尉範慎去世。

三年,會稽妖言章安侯奮當為天子。臨海太守奚熙與會稽太守郭誕書,非論國政。誕但白熙書,不白妖言,送付建安作船。遣三郡督何植收熙,熙發兵自衛,斷絕海道。熙部曲殺熙,送首建業,夷三族。秋七月,遣使者二十五人分至州郡,科出亡叛。大司馬陸抗卒。自改年及是歲,連大疫。分鬱林為桂林郡。
鳳凰三年(274),會稽郡謠傳章安侯孫奮當做皇帝。臨海太守奚熙在給會稽太守郭誕的書信中,批評國家政策。郭誕隻上報奚熙的信件沒有上報謠言,就被送到建安去造船。孫皓派三郡都督何植收押奚熙,奚熙出兵自受,截斷海路。奚熙部下殺死奚熙,將他的首級送往建業,奚熙被夷滅三族。秋七月,孫皓派二十五名使者分別到各州郡,搜查逃亡的作亂之人。大司馬陸抗去世。自更改年號到這年,連年出現瘟疫。將鬱林郡分置為什麼桂林郡。

天冊元年,吳郡言掘地得銀,長一尺,廣三分,刻上有年月字,於是大赦,改年。
天冊元年(275),吳郡傳言從地下挖出一塊銀子,一尺長,三分寬,上麵刻有年月字樣,於是孫皓大赦天下,更改年號。

天璽元年,吳郡言臨平湖自漢末草穢壅塞,今更開通。長老相傳,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又於湖邊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上作皇帝字,於是改年,大赦。會稽太守車浚、湘東太守張詠不出算緡,就在所斬之,徇首諸郡。秋八月,京下督孫楷降晉。鄱陽言曆陽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雲“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吳興陽羨山有空石,長十餘丈,名曰石室,在所表為大瑞。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處至陽羨縣,封襌國山。改明年元,大赦,以協石文。
天璽元年(276),吳郡上報臨平湖從漢末以來被水草雜物堵塞,現在又自行流通。老者傳說,此湖堵塞,天下動亂,此湖開通天下太平。又在湖邊得到一個石頭盒子,裏麵有一塊小石,青白色,四寸長,二寸多寬,刻著上作皇帝的字樣。於是更改年號,大赦全國。會稽太守車浚、湘東太守張詠不交納賦稅,被就地處斬,將首級送到各郡示眾。秋八月,京下督孫楷投降晉國。鄱陽傳言曆陽山有石頭的紋理形成文字,共有二十字,是“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有吳興陽羨山有一塊空心石,長十餘丈,名叫“石室”,地方官員上表說是祥瑞之物。孫皓就派遣兼任司徒董朝、兼任太常周處到陽羨縣,將那座山封為國山,更改第二年年號,大赦天下,以符合石上文字。

天紀元年夏,夏口督孫慎出江夏、汝南,燒略居民。初,騶子張俶多所譖白,累遷為司直中郎將,封侯,甚見寵愛,是歲奸情發聞,伏誅。
天紀元年(277)夏,夏口都督孫慎發兵江夏、汝南,燒毀民居,劫掠百姓。當初,孫皓車夫的而子張俶多次詆毀他人,多次升任為司直中郎將,並被封侯,非常得到孫策寵愛。這一年,他的全部奸邪罪行被揭發上報,被處死。

二年秋七月,立成紀、宣威等十一王,王給三千兵,大赦。
天紀二年(278)秋七月,孫皓冊立成紀王、宣威王等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三千士兵,大赦天下。

三年夏,郭馬反。馬本合浦太守脩允部曲督。允轉桂林太守,疾病,住廣州,先遣馬將五百兵至郡安撫諸夷。允死,兵當分給,馬等累世舊軍,不樂離別。皓時又科實廣州戶口,馬與部曲將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因此恐動兵民,合聚人眾,攻殺廣州督虞授。馬自號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興廣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蒼梧,族攻始興。八月,以軍師張悌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為司徒。執金吾滕循為司空,未拜,轉鎮南將軍,假節領廣州牧,率萬人從東道討馬,與族遇於始興,未得前。馬殺南海太守劉略,逐廣州刺史徐旗。皓又遣徐陵督陶濬將七千人從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領及合浦、鬱林諸郡兵,當與東西軍共擊馬。
天紀三年(279)夏,郭馬反叛。郭馬原來是合浦太守脩允的部將都督。脩允調轉為桂林太守,後來生病,住在廣州,先派郭馬率領五百士兵到郡中安撫各少數民族部族。脩允去世後,所屬親兵應當分派他人,郭馬等人家中都是時代軍人,不願分離。孫皓當時又核查落實廣州戶口,郭馬與親兵將領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借此恐嚇當地兵民,將他們聚合起來,攻殺廣州都督虞授。郭馬自稱都管交阝止、廣州二州各項軍務、安南將軍,殷興擔任廣州刺史,吳述擔任南海太守。何典攻打蒼梧,王族進攻始興。八月,孫皓任命軍師張悌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為司徒。又任命執金吾滕循為司空,還未任命,就轉為鎮南將軍,持符節,兼任廣州牧,率領一萬士兵從東路進討郭馬,在始興與王族相遇,軍隊無法前進。郭馬殺南海太守劉略,驅逐廣州刺史徐旗。孫皓又派徐陵都督陶皓率七千士兵從西道進發,下令交州牧陶璜部屬軍隊及合浦、鬱林等郡軍隊,與東、西兩路軍隊一起攻打郭馬。

有鬼目菜生工人黃耇家,依緣棗樹,長丈餘,莖廣四寸,厚三分。又有買菜生工人吳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廣尺八寸,下莖廣五寸,兩邊生葉綠色。東觀案圖,名鬼目作芝草,買菜作平慮草,遂以耇為侍芝郎,平為平慮郎,皆銀印青綬。
有鬼目菜生長在工匠黃皓家,攀著棗樹生長,有一丈多長,莖半徑四寸,葉厚三分。又有買菜生長在工匠吳平家,四尺高,葉厚三分,形狀像枇杷,上部寬一尺八寸,下麵根莖有五寸,兩邊生綠色葉子。宮廷圖書館官員查考畫圖,稱鬼目菜為芝草,買菜為平慮草。於是孫皓任黃皓為侍芝郎,吳平為平慮郎,並都授以銀印及青綬帶。

冬,晉命鎮東大將軍司馬伷向塗中,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向夏口,鎮南將軍杜預向江陵,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太尉賈充為大都督,量宜處要,盡軍勢之中。陶濬至武昌,聞北軍大出,停駐不前。
當年冬天,晉國命鎮東大將軍司馬亻由出兵塗中,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出兵牛渚,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進軍,平南將軍胡奮向夏口進軍,鎮南將軍杜預出兵江陵,龍驤將軍王皓、廣武將軍唐彬領兵由水路沿長江東下,太尉賈充擔任大都督,權宜衡量處理事情,讓它們都處在晉軍威勢之中。陶皓到了武昌,得知北方軍隊大舉出兵,便停下駐紮不再前進。

初,皓每宴會群臣,無不鹹令沈醉。置黃門郎十人,特不與酒,侍立終日,為司過之吏。宴罷之後,各奏其闕失,迕視之咎,謬言之愆,罔有不舉。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輒以為罪。後宮數千,而采擇無已。又激水入宮,宮人有不合意者,輒殺流之。或剝人之麵,或鑿人之眼。岑昬險諛貴幸,致位九列,好興功役,眾所患苦。是以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蓋積惡已極,不複堪命故也。
當初,孫皓每次大宴群臣,沒有不令他們全都喝醉。孫皓設置黃門郎十人,特地不給他們酒喝,讓他們整天侍立,做為監管官員錯誤的官吏。宴會結束後,讓他們上奏官員們的過失,有不恭敬的眼神,失誤的言語,沒有不舉報的。大的過失立即施加嚴刑,小的過失即被記為罪過。後宮數千美女,而孫皓對美女的挑選還沒有停止。又將急流引入宮內,遇有不合意的宮女,即將其殺死並讓屍體順流漂走。或者剝去人的麵皮,或者挖去人的雙眼。岑民曰因奸險阿諛而深受寵貴,位列九卿,他喜歡發動勞伇,國人深受其苦。因此上下離心,沒有人為孫皓盡力,這是由於孫皓已積惡到極點,全國人已不能再忍受他的驅使。

四年春,立中山、代等十一王,大赦。濬、彬所至,則土崩瓦解,靡有禦者。預又斬江陵督伍延,渾複斬丞相張悌、丹楊太守沈瑩等,所在戰克。
天紀四年(280)春,孫皓冊立中山王、代王等十一王,大赦天下。王昶、唐彬大軍所到之處,吳軍全都土崩瓦解,沒有抵抗的。杜預又斬殺吳江陵都督伍延,王渾又斬吳丞相張悌、丹楊太守沈瑩等,晉軍所到之地都能攻克。

三月丙寅,殿中親近數百人叩頭請皓殺岑昬,皓惶憒從之。
三月九日,宮中有幾百親近之人向孫皓叩頭請求誅殺岑暋,孫皓惶恐地答應他們的請求。

戊辰,陶濬從武昌還,即引見,問水軍消息,對曰:“蜀船皆小,今得二萬兵,乘大船戰,自足擊之。”於是合眾,授濬節鉞。明日當發,其夜眾悉逃走。而王濬順流將至,司馬伷、王渾皆臨近境。皓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等計,分遣使奉書於濬、伷、渾曰:“昔漢室失統,九州分裂,先人因時,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與魏乖隔。今大晉龍興,德覆四海。闇劣偷安,未喻天命。至於今者,猥煩六軍,衡蓋路次,遠臨江渚,舉國震惶,假息漏刻。敢緣天朝含弘光大,謹遣私署太常張夔等奉所佩印綬,委質請命,惟垂信納,以濟元元。”
十一日,陶皓從武昌返回,孫皓隨即接見他,問他關於水軍的消息,陶皓回答說:“蜀地的船隻都很小,現在如有兩萬部隊,乘坐大船作戰,自可足以擊敗敵人。”於是調集兵力,授予陶皓符節斧鉞。第二天就要出發,在當晚部眾全都逃走。而王皓順流而下即將到達,司馬亻由、王渾都已接近邊境。孫皓采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等的建議,分別派遣使者給王皓、司馬亻由、王渾送信說:“過去漢室失去大統,國家分裂,我的祖先占據時機,占據江南,於是分裂山河,與魏國衝突、絕隔。現在大晉皇帝登基,德行覆蓋天下。我昏庸頑劣,苟且偷安,不明天命。以至於到今日,煩勞六軍,橫蓋田野、列隊道路,大舉出兵到長江之濱,使我舉國震驚,苟延殘喘臨近末日。鬥膽希望天朝包容光大,謹派私署太常張夔等奉上佩帶的印璽、綬帶,交付我的身體請求保全,希望能夠信任接納,以便拯救百姓。”

壬申,王濬最先到,於是受皓之降,解縛焚櫬,延請相見。伷以皓致印綬於己,遣使送皓。皓舉家西遷,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於京邑。四月甲申,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湣之,其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穀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於洛陽。
十五日,王皓最先到達,就接受了孫皓的投降,解開捆綁他的繩子,焚毀孫皓帶的棺材,邀請他前來相見。司馬亻由因為孫皓把印璽、綬帶交給自己,就派人遣送孫皓。孫皓帶全家西遷,於太康元年(280)五月一日到達京城。四月二十八日,晉帝下詔:“孫皓走投無路前來歸降,前次詔書答允他不賜死罪予,現在他垂手稱臣,我對他仍然十分憐憫,賜他歸命侯的稱號。再賜他衣服車輛,三十頃田地,每年給五千斛糧食,五十萬錢,五百匹絹,五百斤絲綿。”並任命孫皓的太子孫瑾為中郎,其他幾位曾被封王的兒子,都任為郎中。太康五年(284),孫皓在洛陽去世。

評曰:孫亮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誌善好學,何益救亂乎?又使既廢之亮不得其死,友於之義薄矣。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其熒惑、巫祝,交致祥瑞,以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聖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況皓凶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既蒙不死之詔,複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
評曰:孫亮年紀幼小卻沒有良臣輔佐,他的皇位不能始終,是大勢必然。孫休因為過去的寵愛恩惠,任用興、布,不能挑選任用賢才,改弦更張,雖然誌向在於德行好學,對救濟亂世有什麼好處呢?又不讓已經被廢位的孫亮就死,對朋友的情義是很淡薄了。孫皓濫用刑罰,被處死罷官流放的,不計其數。所以朝臣侍從人人惶恐,都每日擔心朝不保夕。他對於天象和巫祝之事,其中顯示的祥瑞征兆,認為非常緊急。過去舜帝、大禹親自耕種,有最聖明的德行,尚且向朝臣們盟誓,予違女弼,或者看重昌盛的言論,經常比不上他們。更何況孫皓凶殘頑劣,恣意妄為,橫行霸道,誅殺忠誠勸諫之人,任用阿諛奉承之人,虐害百姓,奢侈至極,應該施以腰斬之刑,以向百姓謝罪。既然收到了不賜死的詔令,又得到了歸命的恩寵,難道不是浩蕩的恩典,過於厚重的恩澤嗎!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裴註三國志》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三國誌》魏書
《三國誌》蜀書
《三國誌》吳書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