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吳書·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

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也。初為縣吏,後察孝廉,州辟從事,隨孫堅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馬,從討長沙、零、桂等三郡賊周朝、蘇馬等,有功,堅表治行都尉。從破董卓於陽人,入洛陽。表治行督軍校尉,特將步騎,東助徐州牧陶謙討黃巾。
朱治,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人。他起初是縣吏,後被推舉為孝廉,州府征召他為州從事,跟隨孫堅四處征討。中平五年(188),朱治被任命為司馬,跟從孫堅征討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賊寇周朝、蘇馬等,立下戰功,孫堅上表請任朱治代理行都尉。他跟從孫堅在陽人攻破董卓,進比擬洛陽。孫堅上表請任朱治代行督軍校尉,專門帶領步、騎兵,東往援助徐州牧陶謙征討黃巾軍。

會堅薨,治扶翼策,依就袁術。後知術政德不立,乃勸策還平江東。時太傅馬日磾在壽春,辟治為掾,遷吳郡都尉。是時吳景已在丹楊,而策為術攻廬江,於是劉繇恐為袁、孫所並,遂構嫌隙。而策家門盡在州下,治乃使人於曲阿迎太妃及權兄弟,所以供奉輔護,甚有恩紀。治從錢唐欲進到吳,吳郡太守許貢拒之於由拳,治與戰,大破之。貢南就山賊嚴白虎,治遂入郡,領太守事。策既走劉繇,東定會稽。
適逢孫堅去世,朱治扶持孫策,依附袁術。後來知曉袁術不行德政,就勸孫策回師平定江東。當時太傅馬日石單在壽春,征召朱治做掾吏,升為吳郡都尉。這時吳景已在丹楊,而孫策為袁術進攻廬江,於是劉繇擔心會被袁術、孫策吞並,就和孫策生了嫌隙。而孫策的家屬都在揚州,朱治就派人到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吳太妃及孫權兄弟們,一路侍奉互送,很有恩德綱紀。朱治從錢塘出兵想要進軍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抵禦,朱治與他交戰,大獲全勝。許貢南逃投靠山越賊首嚴白虎,朱治就進入吳郡,兼任太守之職。孫策趕走劉繇後,又往東平定會稽。

權年十五,治舉為孝廉。後策薨,治與張昭等共尊奉權。建安七年,權表治為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割婁、由拳、無錫、毗陵為奉邑,置長吏。征討夷越,佐定東南,禽截黃巾餘類陳敗、萬秉等。黃武元年,封毗陵侯,領郡如故。二年,拜安國將軍,金印紫綬,徙封故鄣。
孫權十五歲時,朱治推舉他為孝廉。後來孫策去世,朱治與張昭等人一同尊奉孫權。建安七年(202),孫權上表請任朱治為吳郡太守,代理扶義將軍,將婁縣、由拳、無錫、毗陵分為朱治的封地,可設置官吏。朱治征討少數民族,輔佐平定東南,擒獲黃巾軍的餘黨陳敗、萬秉等。黃武元年(222),朱治被封為毗陵侯,依然兼任郡守。黃武二年(223),朱治被任命為安國將軍,賜予金印紫綬,將封地轉到故鄣縣。

權曆位上將,及為吳王,治每進見,權常親迎,執版交拜,饗宴贈賜,恩敬特隆,至從行吏,皆得奉贄私覿,其見異如此。
孫權位至上將,等到做吳王時,朱治每次進見,孫權常常親自迎接,持笏板行禮,宴飲款待贈賜禮物,恩寵及禮敬都很特殊,以至隨從官吏,都得到獻禮進諫。他向如此受到隆重禮待。

初,權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數責數,諭以道義。權從兄豫章太守賁,女為曹公子婦,及曹公破荊州,威震南土,賁畏懼,欲遣子入質。治聞之,求往見賁,為陳安危,賁由此遂止。
起初,孫權弟弟孫翊,性情耿直急躁,喜怒隨心所欲,朱治多次責備數落他,用道義勸說他。孫權的堂兄豫章太守孫賁,他的女兒是曹操的兒媳。等到曹操攻下荊州,威勢震動南方,孫賁心中恐懼,想送兒子去作人質。朱治得知後,請求前去拜見孫賁,向他陳述安危的利害關係,孫賁才打消了這一念頭。

權常歎治憂勤王事。性儉約,雖在富貴,車服惟供事。權優異之,自令督軍禦史典屬城文書,治領四縣租稅而已。然公族子弟及吳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數,治率數年一遣詣王府,所遣數百人,每歲時獻禦,權答報過厚。是時丹楊深地,頻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戀土風,自表屯故鄣,鎮撫山越。諸父老故人,莫不詣門,治皆引進,與共飲宴,鄉黨以為榮。在故鄣歲餘,還吳。黃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孫權經常感歎朱治為朝政擔憂操勞。朱治性情節儉,雖在富貴之位,但車駕官服隻用於公事。孫權對他另眼看待,親自令督軍禦史主管朱治封地的公文,朱治隻需收四縣的租稅就好。但貴族子弟及吳郡四大家族大多在郡府任職,郡中官員常常有上千人,朱治大致上數年一次送人到王府,遣送的有幾百人,每年時節進獻,孫權的回報都很優厚。當時丹楊腹地,常有奸賊作亂,朱治也因年歲漸長而眷戀故土,所以上表自請駐守故彰,鎮撫山越。許多父老和親朋故舊,都上門拜見,朱治都引見他們,與他們一起宴飲,鄉親們以此為榮。在故彰住了一年餘,又回到吳郡。黃武三年(224),朱治去世,在吳郡三十一年,享年六十九歲。

子才,素為校尉領兵,既嗣父爵,遷偏將軍。才弟紀,權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領兵。紀弟緯、萬歲,皆早夭。才子琬,襲爵為將,至鎮西將軍。
朱治的兒子朱才,一向是做校尉領兵,繼承父親爵位後,升任偏將軍。朱才弟弟朱紀,孫權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他為妻,依舊校尉身份統兵。朱紀弟弟朱緯、朱萬歲,都早年夭折。朱才的兒子朱琬,承襲爵位做將領,官至鎮西將軍。

朱然字義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啟策乞以為嗣。策命丹楊郡以羊酒召然,然到吳,策優以禮賀。
朱然,字義封,是朱治姐姐的兒子,本來姓施。起初朱治還未有兒子,朱然十三歲時,朱治上奏孫策請求以朱然做後嗣。孫策下令丹楊郡用羊、酒召來朱然,朱然到了吳郡,孫策以厚待他。

然嚐與權同學書,結恩愛。至權統事,以然為餘姚長,時年十九。後遷山陰令,加折衝校尉,督五縣。權奇其能,分丹楊為臨川郡,然為太守,授兵二千人。會山賊盛起,然平討,旬月而定。曹公出濡須,然備大塢及三關屯,拜偏將軍。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朱然曾與孫權同學學習,結下深厚友誼。等到孫權主管朝政,任命朱然為餘姚縣縣長,當時他十九歲。後升為山陰縣縣令,加授折衝校尉,督察五個縣。孫權認為他才幹特殊,將丹楊郡分設臨川郡,讓朱然做郡太守,授與兩千士兵。正值山賊蜂擁而起,朱然率兵討伐,一個月內就全部平定。曹操出兵濡須,朱然守衛大塢與三關屯,任偏將軍。建安二十四年(219),朱然跟隨孫權征討關羽,和潘璋另外率軍至臨沮,俘獲關羽,被升為昭武將軍,封為西安鄉侯。

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黃武元年,劉備舉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與陸遜並力拒備。然別攻破備前鋒,斷其後道,備遂破走。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虎威將軍呂蒙病重,孫權問他說:“您如果一病不起,誰能接替您呢?”呂蒙回答說:“朱然膽識操守超越常人,我認為他可接任。”呂蒙去世後,孫權賜朱然符節,守衛江陵。黃武元年(222),劉備率兵進攻宜都,朱然率五千人和陸遜合力抵禦劉備。朱然另外帶兵攻破劉備的前鋒,截斷他們的後路,劉備就戰敗逃走。朱然被任命為征北將軍,封為永安侯。

魏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為其勢援,連屯圍城。權遣將軍孫盛督萬人備州上,立圍塢,為然外救。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時卻退,郃據州上圍守,然中外斷絕。權遣潘璋、楊粲等解圍而圍不解。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然晏如而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隙攻破兩屯。魏攻圍然凡六月日,未退。江陵令姚泰領兵備城北門,見外兵盛,城中人少,穀食欲盡,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垂發,事覺,然治戮泰。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進攻江陵,魏文帝親自駐守宛縣,做為魏國大軍的威勢聲援,將軍營連接起來包圍城池。孫權派遣將軍孫盛督領一萬人馬在江洲上設防,建立圍塢,做為朱然的外援。張郃率兵渡江進攻孫盛,孫盛無法抵禦,當即後退,張郃占據了洲上的防守工事,朱然裏外的聯係斷絕。孫權派遣潘璋、楊粲等前來解救,但無法解除圍困。這時朱然城中兵卒大多患上浮腫病,能作戰的士兵僅有五千人。曹真等在城外堆起土山,開鑿地道,在城牆邊建置樓架,向城內射箭,箭如雨下,東吳將士都惶恐失色,朱然安然平靜毫無恐慌之態,還在激勵將士,趁敵軍間隙攻破了兩座軍營。魏軍圍困攻打朱然紘六個月,仍不撤軍。江陵縣縣令姚泰帶兵防備城牆北門,他見外麵敵軍兵勢強大,而城中人少,糧食將盡,因此與敵軍聯絡通信,暗中做為敵軍內應。將要行動,事情敗露,朱然將姚泰治罪處死。夏侯尚等不能攻克,就解除圍困撤軍。從此朱然聲名威震敵國,被改封為當陽侯。

六年,權自率眾攻石陽,及至旋師,潘璋斷後。夜出錯亂,敵追擊璋,璋不能禁。然即還住拒敵,使前船得引極遠,徐乃後發。黃龍元年,拜車騎將軍、右護軍,領兗州牧。頃之,以兗州在蜀分,解牧職。
黃武六年(227),孫權親自率軍攻打石陽,等到回軍,由潘璋斷後。夜裏出了差錯,敵軍追擊潘璋,潘璋無法抵禦。朱然立即返回駐守抗擊敵軍,使前麵船隊得以航遠,才慢慢啟船出發。黃龍元年(229),朱然擔任車騎將軍、右護軍,兼任兗州牧。不久,因兗州在蜀國名義下,所以解除州牧之職。

嘉禾三年,權與蜀克期大舉,權自向新城,然與全琮各受斧鉞,為左右督。會吏士疾病,故未攻而退。
嘉禾二年(234),孫權與蜀國約定日期大舉出兵魏國,孫權親自向新城出兵,朱然與全琮各接受孫權所賜斧鉞,任左、右督軍。正值將士疾病流行,所以還未進攻就撤軍了。

赤烏五年,征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各將數千人,忠要遮險隘,圖斷然後,質為忠繼援。時然所督兵將先四出,聞問不暇收合,便將帳下見兵八百人逆掩。忠戰不利,質等皆退。九年,複征柤中,魏將李興等聞然深入,率步騎六千斷然後道,然夜出逆之,軍以勝反。先是,歸義馬茂懷奸,覺誅,權深忿之。然臨行上疏曰:“馬茂小子,敢負恩養。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後效。”權時抑表不出。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為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於見事也。”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赤烏五年(242),吳軍討伐柤中,魏國將領蒲忠、胡質各率數千士兵,蒲忠據守險要之地攔截,想要斷絕朱然的後路,胡質做為蒲忠的後援。當時朱然所率的將士先已分開行動,得知消息後來不及聚集,就率軍營中現有的八百人迎麵進攻。蒲忠交戰不利,胡質等都撤退。赤烏九年(246),朱然再次征討柤中,魏國將領李興等人得知朱然深入腹地,率領六千步兵騎兵截斷朱然後路,朱然夜間出兵抵禦,大勝而歸。起先,已降將領馬茂懷著奸計,事情敗露後被處死,孫權很是怨憤。朱然臨行前上表說:“馬茂這小人,膽敢辜負恩寵。臣今天承奉我朝天威,交戰定能取勝,打算讓我所取得的勝利成果,震驚遠近之地,得以炫耀,讓戰船排滿大江,使其景象壯觀,以消解我朝君臣的憤恨。希望陛下記住為臣之前的話,責求臣有後繼效果。”孫權當時壓住朱然的奏表不讓人知曉。朱然捷報傳來,群臣上朝祝賀,孫權才舉行宴飲奏樂,拿出朱然奏表說:“此人前有奏表,我以為很難成功,現在果真如他所言,可說他對於事情發展很有預見性。”就派遣使者任命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諸葛瑾子融、步騭子協,雖各襲任,權特複使然總為大督。又陸遜亦卒,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寢疾二年,後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權輒召見,口自問訊,入賜酒食,出送布帛。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子績嗣。
朱然身高不足七尺,處事待人是非分明,品行修養高潔可貴,他的才華隻用在軍事方麵,其他方麵均顯質樸。他終日恭謹,常在戰場之上,麵對危急情況能沉著穩定,超過常人,即使國家沒有戰事,他也每日早晚嚴整擊鼓,在營中的士兵,都整裝列隊,用這種方法迷惑敵人,使敵人不知如何防備,所以一旦出兵,經常立下戰功。諸葛瑾兒子諸葛融、步騭兒子步協,雖各自承襲父親的職任,孫權特地又令朱然總為大都督。再加上陸遜也去世,功臣名將中還活著的隻有朱然,無人能和他相比。朱然臥病在床二年,後病情逐漸加重,孫權白天為之減食,夜間為他輾轉難眠,又派人派送醫藥食物,絡繹不絕。朱然每次派人上表彙報病情,孫權就召見送奏表的人,親自詢問狀況,又賜賞酒食,出去贈送布帛。創立基業的功臣有人患病的,孫權心中最關心者,呂蒙、淩統最重,其次就是朱然。赤烏十二年(249),朱然六十八歲時去世,孫權親自穿著喪服哀悼,為之傷感悲痛。朱然之子朱績承襲爵位。

績字公緒,以父任為郎,後拜建忠都尉。叔父才卒,績領其兵,隨太常潘濬討五溪,以膽力稱。遷偏將軍營下督,領盜賊事,持法不傾。魯王霸注意交績,嚐至其廨,就之坐,欲與結好,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然卒,績襲業,拜平魏將軍,樂鄉督。明年,魏征南將軍王昶率眾攻江陵城,不克而退。績與奮威將軍諸葛融書曰:“昶遠來疲困,馬無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繼,吾欲破之於前,足下乘之於後,豈一人之功哉,宜同斷金之義。”融答許績。績便引兵及昶於紀南,紀南去城三十裏,績先戰勝而融不進,績後失利。權深嘉績,盛責怒融,融兄大將軍恪貴重,故融得不廢。初績與恪、融不平,及此事變,為隙益甚。建興元年,遷鎮東將軍。二年春,恪向新城,要績並力,而留置半州,使融兼其任。冬,恪、融被害,績複還樂鄉,假節。太平二年,拜驃騎將軍。孫綝秉政,大臣疑貳,績恐吳必擾亂,而中國乘釁,乃密書結蜀,使為並兼之慮。蜀遣右將軍閻宇將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須績之後命。永安初,遷上大將軍、都護督,自巴丘上迄西陵。元興元年,就拜左大司馬。初,然為治行喪竟,乞複本姓,權不許,績以五鳳中表還為施氏,建衡二年卒。
朱績,字公緒,因父親功績做了郎官,後來為建忠都尉。他叔父朱才去世,他統率叔父的部下,跟隨太常潘氵睿討伐五溪,以膽識勇猛為人稱道。他升任偏將軍營下督,兼管處理盜賊之事,執法公正嚴明。魯王孫霸留意結交朱績,曾到朱績府衙中,靠近朱績坐下,想和他交好,朱績下地侍立,辭謝不敢承受。朱然去世,朱績繼承他的事業,被任命為平魏將軍、樂鄉督。第二年,魏國征南將軍王昶率軍進攻江陵城,沒有攻克就撤軍了。朱績在給奮威將軍諸葛融信中說:“王昶遠道奔襲而來,人馬疲弊,馬無糧草,戰鬥力不足而撤軍,這是天助我們。現在要追擊他們但兵力過少,您可帶兵做為後援,我想在前方攻破他們,您乘勢從後方進軍,這豈是一人的功勞?應當與斷金之義等同。”諸葛融同意了朱績的要求。朱績就率軍跟蹤王昶到了紀南,紀南離江陵城三十裏地,朱績在前頭打了勝仗,而諸葛融沒有相繼出兵,朱績後來戰敗。孫權好好嘉賞了朱績,非常憤怒地責問諸葛融,諸葛融的哥哥大將軍諸葛恪當時位高權重,所以諸葛融才沒有被廢。當初朱績與諸葛恪、諸葛融不和,到了這件事情的發生,雙方嫌隙更深。建興元年(252),朱績升任鎮東將軍。建興二年(253)春,諸葛恪向新城出軍,要朱績與他並力出擊,卻讓朱績留守半州,讓諸葛融兼任朱績職務。同年冬,諸葛恪兄弟被害,朱績又回到樂鄉,持符節。太平二年(257),朱績升任驃騎將軍。孫綝總管朝政,大臣們懷有二心,朱績擔心吳國必有禍亂,而讓魏國乘隙進攻,就暗中寫信與蜀結交,讓蜀國做好兼並吳國的考慮。蜀國派右將軍閻宇率兵五千,增強白帝城的守衛,以等朱績後來的消息。永安初年(258),朱績被提升為大將軍、都護督,從巴丘上至西陵。元興元年(264),朱績就地被任命為左大司馬。當初,朱然為朱治守喪結束,乞求恢複本來姓氏,孫權沒有同意,朱績在五鳳年間上表,請求恢複為施姓。建衡二年(270),施績去世。

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也。少為縣吏,有容觀姿貌。邑人劉氏,家富女美,範求之。女母嫌,欲勿與,劉氏曰:“觀呂子衡寧當久貧者邪?”遂與之婚。後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範遂自委昵,將私客百人歸策。時太妃在江都,策遣範迎之。徐州牧陶謙謂範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範,範親客健兒篡取以歸。時唯範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
呂範,字子衡,汝南郡細陽人。他年輕時做過縣吏,容貌出眾。同縣人劉氏,家中富有,女兒美貌,呂範求娶她。劉女的母親嫌棄呂範,不想答應這門婚事,但劉氏說:“你看呂子衡肯作一直貧窮的人嗎?”就讓女兒與呂範成婚。後來呂範到壽春避亂,孫策見到他覺得他有奇才,呂範就主動親近孫策,帶著一百多門客依附孫策。當時孫策母親吳太妃在江都,孫策派遣呂範前往迎接。徐州牧陶謙說呂範是為袁術查探情況,說服縣令拷打呂範,呂範的親近門客中的勇敢之人將呂範搶了回去。當時隻有呂範與孫河經常跟在孫策身邊,艱辛跋涉,不辭危難,孫策也將他們視作親人,常常和他們一同進入後堂,在吳太妃麵前宴飲。

後從策攻破廬江,還俱東渡,到橫江、當利,破張英、於麋,下小丹楊、湖孰,領湖孰相。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劉繇餘眾,增範兵二千,騎五十匹。後領宛陵令,討破丹楊賊,還吳,遷都督。
呂範後來跟隨孫策攻取廬江,返回時一同東渡長江,大軍行進至橫江、當利,攻破張英、於麋,又順流而下攻取小丹楊、湖孰,呂範兼任湖孰相。孫策平定秣陵、曲阿,收編笮融、劉繇的殘餘部隊,給呂範增加兩千士兵,戰馬五十。後來呂範兼任宛陵縣縣令,征討並攻破丹楊賊寇,回軍吳郡,升任都督。

是時下邳陳瑀自號吳郡太守,住海西,與強族嚴白虎交通。策自將討虎,別遣範與徐逸攻瑀於海西,梟其大將陳牧。又從攻祖郎於陵陽,太史慈於勇裏。七縣平定,拜征虜中郎將,征江夏,還平鄱陽。
當時,下邳人陳王禹自命為吳郡太守,住在海西,與地方豪強嚴白虎勾結。孫策親自率軍前去征討嚴白虎,另派呂範與徐逸到海西進攻陳王禹,將他的大將陳牧斬首。呂範又跟隨孫策在陵陽攻打祖郎,在勇裏攻打太史慈。七縣平定後,呂範升為征虜中郎將,征討江夏,回師後又平定鄱陽。

策薨,奔喪於吳。後權複征江夏,範與張昭留守。
孫策去世,呂範奔赴吳郡奔喪。後來孫權再次征討江夏,呂範與張昭留守吳郡。

曹公至赤壁,與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曆陽為奉邑。劉備詣京見權,範密請留備。後遷平南將軍,屯柴桑。
曹操出軍到赤壁,呂範和周瑜等一起抵禦曹操並將其擊敗,呂範被升為裨將軍,兼職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曆陽為封地。劉備到京口城謁見孫權,呂範私下請求孫權扣押劉備。後來呂範升為平南將軍,駐守柴桑。

權討關羽,過範館,謂曰:“昔早從卿言,無此勞也。今當上取之,卿為我守建業。”權破羽還,都武昌,拜範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丹楊太守,治建業,督扶州以下至海,轉以溧陽、懷安、寧國為奉邑。
孫權征討關羽,路過呂範官署,對他說:“過去早聽你的話,就沒有現在這樣勞苦了。現在我要往上攻取荊州,你為我守衛建業。”孫權攻破關羽後返回,建都武昌,任命呂範為建威將軍,封為宛陵侯,兼任丹楊太守。治所設在建業,督領扶州以下至海邊地區,轉調溧陽、懷安、寧國為封地。

曹休、張遼、臧霸等來伐,範督徐盛、全琮、孫韶等,以舟師拒休等於洞口。遷前將軍,假節,改封南昌侯。時遭大風,船人覆溺,死者數千,還軍,拜揚州牧。
曹休、張遼、臧霸等前來攻打,呂範督率徐盛、全琮、孫韶等部隊,在洞口用水師抗擊曹休等人。呂範升為前將軍、持節,改封南昌侯。當時遭遇大風,船上兵卒溺水而死的有數千人,呂範率軍撤退,被任為揚州牧。

性好威儀,州民如陸遜、全琮及貴公子,皆脩敬虔肅,不敢輕脫。其居處服飾,於時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權悅其忠,不怪其侈。
呂範生性看重威嚴儀表,州裏人像陸遜、全琮及貴族公子,都注意修飾恭敬嚴肅,不敢輕佻。呂範的居處和服飾,在當時是很浪費奢侈的,到他奉公守法,所以孫權喜歡他的忠誠,並不責備他的奢侈。

初策使範典主財計,權時年少,私從有求,範必關白,不敢專許,當時以此見望。權守陽羨長,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穀輒為傅著簿書,使無譴問。權臨時悅之,及後統事,以範忠誠,厚見信任,以穀能欺更簿書,不用也。
當初,孫策讓呂範主管財務賬目,孫權當時年紀還小,私下裏有求於呂範,呂範一定向孫策稟報,不敢擅自答應孫權的要求,當時他就因此事頗有聲望。孫權擔任陽羨縣縣長時,有私用的財物,孫策有時要審核,功曹周穀經常將孫權的費用記在另外的賬本上,使孫策無法查詢責問。孫權當時很看重周穀,等到後來他主管朝政時,因為呂範忠誠,所以非常信任他,而因為周穀能假做賬本欺騙上級,所以沒有任用。

黃武七年,範遷大司馬,印綬未下,疾卒。權素服舉哀,遣使者追贈印綬。及還都建業,權過範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
黃武七年(228),呂範升任大司馬,印信綬帶還沒授給,他就因病去世。孫權親自穿著喪服吊唁,派使者追授印章綬帶。等到還都建業,孫權路過呂範墓前大呼:“子衡!”喊完,淚流滿麵,用牛、羊、豬三牲來祭祀他。

範長子先卒,次子據嗣。據字世議,以父任為郎,後範寢疾,拜副軍校尉,佐領軍事。範卒,遷安軍中郎將。數討山賊,諸深惡劇地,所擊皆破。隨太常潘濬討五谿,複有功。朱然攻樊,據與朱異破城外圍,還拜偏將軍,入補馬閑右部督,遷越騎校尉。太元元年,大風,江水溢流,漸淹城門,權使視水,獨見據使人取大船以備害。權嘉之,拜蕩魏將軍。權寢疾,以據為太子右部督。太子即位,拜右將軍。魏出東興,據赴討有功。明年,孫峻殺諸葛恪,遷據為驃騎將軍,平西宮事。五鳳二年,假節,與峻等襲壽春,還遇魏將曹珍,破之於高亭。太平元年,帥師侵魏,未及淮,聞孫峻死,以從弟綝自代,據大怒,引軍還,欲廢綝。綝聞之,使中書奉詔,詔文欽、劉纂、唐谘等使取據,又遣從兄憲以都下兵逆據於江都。左右勸據降魏,據曰:“恥為叛臣。”遂自殺。夷三族。
呂範的長子先去世,次子呂據繼承爵位。呂據,字世儀,因父親功勞做了郎官,後來呂範病重,呂據被任命為副軍校尉,輔助主管軍事。呂範去世後,呂據升任安軍中郎將。他多次討伐山越流寇,那些深遠偏僻險要的地方,他去征討都能攻破。他跟隨太常潘氵睿征討五奚穀,又立戰功。朱然圍攻樊城,呂據和朱異攻破該城的外圍,回師後被任為偏將軍,入朝補任馬閑右部督,升為越騎校尉。太元元年(251),刮起大風,長江水漲泛濫,漸漸淹到城門,孫權派人視察水情,隻有呂據派人開闓大船防備禍害。孫權嘉獎他,任命為蕩魏將軍。孫權病重,任用呂據為太子右部督。太子即位為帝,任命呂據為右將軍。魏國出兵東興,呂據奔赴征討有功。第二年,孫綝殺諸葛恪,升呂據為驃騎將軍,兼管西宮事務。五鳳二年(255),持符節,和孫峻等攻襲壽春,回師途中遇到魏將曹珍,在高亭將他攻破。太平元年(256),呂據率軍攻打魏。還未到淮河,得知孫峻死訊,讓他的堂弟孫綝接替孫峻職位,呂據大怒,率軍撤回,想要廢除孫綝。孫綝得到消息後,派中書奉皇帝詔書,命令文欽、劉纂、唐谘等前去攻破呂據,又派自己的堂兄孫憲率都部隊在江都迎擊呂據。呂據身邊的人勸他投降魏國,呂據說:“我以做叛臣為恥。”就自殺了。後被夷滅三族。

朱桓字休穆,吳郡吳人也。孫權為將軍,桓給事幕府,除餘姚長。往遇疫癘,穀食荒貴,桓分部良吏,隱親醫藥,飧粥相繼,士民感戴之。遷蕩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吳、會二郡,鳩合遺散,期年之間,得萬餘人。後丹楊、鄱陽山賊蜂起,攻沒城郭,殺略長吏,處處屯聚。桓督領諸將,周旋赴討,應皆平定。稍遷裨將軍,封新城亭侯。
朱桓,字休穆,吳郡吳縣人。孫權做將軍時,朱桓在他幕府中做事,擔任餘姚縣縣長。朱桓前往餘姚上任,路上遇到瘟疫流行,糧食匱乏又昂貴。朱桓另派正直的官吏暗中前往各地慰問分藥,接連供應粥飯,士人百姓都對他非常感激。後來升為蕩寇校尉,朝廷授兵二千人,讓他在吳郡、會稽兩地招募。他聚集散兵遊勇,一年之間,得到一萬餘人。後來丹楊、鄱陽山賊四處興起,攻城掠地,殺害長官,四處聚集據守。朱桓督領各將領,輾轉征討,所到之處都平定了。他逐漸升為偏將軍,封為新城亭侯。

後代周泰為濡須督。黃武元年,魏使大司馬曹仁步騎數萬向濡須,仁欲以兵襲取州上,偽先揚聲,欲東攻羨溪。桓分兵將赴羨溪,既發,卒得仁進軍拒濡須七十裏問。桓遣使追還羨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時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諸將業業,各有懼心,桓喻之曰:“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兵法所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池之守,又謂士眾勇怯齊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裏步涉,人馬罷困,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製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虛弱,以誘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須城,分遣將軍常雕督諸葛虔、王雙等,乘油船別襲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將萬人留橐皋,複為泰等後拒。桓部兵將攻取油船,或別擊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燒營而退,遂梟雕,生虜雙,送武昌,臨陳斬溺,死者千餘。權嘉桓功,封嘉興侯,遷奮武將軍,領彭城相。
朱桓後來接替周泰擔任濡須督。黃武元年(222),魏國派遣大司馬曹仁率領數萬步、騎兵出兵濡須,曹仁想派兵襲擊攻取濡須口水洲上的吳軍營寨,卻假先四處宣揚,說要往東攻打羨溪。朱桓分出部分兵力奔赴羨溪,大軍出發後,突然得知曹仁已出兵到距離濡須僅七十裏的情況。朱桓趕緊派人去追回去羨溪的部隊,隊伍還未趕到,曹仁大軍突然到來。當時朱桓手下以及所率士兵,在當地的憂五千人,將領們心中憂慮,大家都很畏懼,朱桓向他們陳述形勢,說:“凡遇兩軍交戰之時,勝負在於將領,不在士兵多少。各位得知曹仁用兵作戰的才能,與我朱桓相比怎麼樣?兵法上說前來的敵軍超過守軍一倍的情況,是說雙方都處在平原之上,沒有城池可以據守,又指雙方的兵士勇怯狀況的狀況相同而已。現在敵人將領並非智勇雙全,再加上敵軍士兵都很怯懦,又千裏奔襲而來,人馬疲弊,而我與各軍一同據守高城,南麵連接大江,北麵背靠山陵,以逸待勞,作為主人抗擊敵軍,這是百戰百勝的優勢。即使曹丕親自前來,尚且不足憂慮,更何況曹仁等人呢?”朱桓就偃旗息鼓,對外顯示自己兵力薄弱,借此誘騙曹仁前來。曹仁果然派遣他的兒子曹泰進攻濡須城,另外派將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乘坐油船另外攻襲中洲。中洲,是將士家小所在的地方。曹仁親自率領萬人留守橐皋,又做為曹泰等人的後援。朱桓部下士兵將攻取油船,或分兵進攻常雕等,朱桓等人則親自上陣抵禦曹泰,燒毀曹營後敵軍敗退,將常雕梟首,俘獲王雙,押送到武昌,戰場上斬殺和溺死的敵兵有一千餘人。孫權嘉獎朱桓的功績,封朱桓為嘉興侯,升為奮武將軍,兼任彭城相。

黃武七年,鄱陽太守周魴譎誘魏大司馬曹休,休將步騎十萬至皖城以迎魴。時陸遜為元帥,全琮與桓為左右督,各督三萬人擊休。休知見欺,當引軍還,自負眾盛,邀於一戰。桓進計曰:“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掛車,此兩道皆險厄,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權先與陸遜議,遜以為不可,故計不施行。
黃武七年(228),鄱陽太守周魴用詭計招誘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到皖城迎接周魴。當時陸遜是元帥,全琮和朱桓是左、右督,各自督率三萬人攻打曹休。曹休知道被騙,應當率軍退還,但他自恃兵力強大,決定和吳軍拚死一戰。朱桓獻計說:“曹休本來是因親屬關係而被任用,不是智勇雙全的名將。現在交戰他必定失敗,戰敗必然逃走,逃走應從夾石、掛車經過,而這兩條道路都險阻扼要,如果用一萬兵卒堵住要塞,那敵軍便可全部消滅,而曹休也能活捉,我請求讓我帶領自己的部下截斷他的退路。如果蒙受天威,得以證實我的話真實,就能乘勝長驅直入,攻取壽春,割取淮南之地,以圖謀許昌、洛陽,這是萬世才遇一次的良機,不可失去。”孫權先和陸遜商議,陸遜認為此計不可行,所以朱桓的計策沒有施行。。

黃龍元年,拜桓前將軍,領青州牧,假節。嘉禾六年,魏廬江主簿呂習請大兵自迎,欲開門為應。桓與衛將軍全琮俱以師迎。既至,事露,軍當引還。城外有溪水,去城一裏所,廣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淺者半之,諸軍勒兵渡去,桓自斷後。時廬江太守李膺整嚴兵騎,欲須諸軍半渡,因迫擊之。及見桓節蓋在後,卒不敢出,其見憚如此。
黃龍元年(229),朱桓被任為前將軍,兼任青州牧,持符節。嘉禾六年(237),魏國廬江主簿呂習請求吳國派大軍前往,打算打開城門做內應。朱桓和衛將軍全琮一道率軍前往迎接呂習。大軍到達後,事情敗露,大軍當即刻返回。廬江城外有溪水,距離城一裏左右,寬三十多丈,深八九尺,淺的水深四五尺,各部都渡水撤退,朱桓親自斷後。當時廬江太守李膺正整治兵馬,想要等到吳軍渡河到中間時,趁機發起進攻。等到見到朱桓的令旗車蓋在隊伍後尾,最終也不敢出軍。他就是如此畏懼朱桓。

是時全琮為督,權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琮以軍出無獲,議欲部分諸將,有所掩襲。桓素氣高,恥見部伍,乃往見琮,問行意,感激發怒,與琮校計。琮欲自解,因曰:“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桓愈恚恨,還乃使人呼綜。綜至軍門,桓出迎之,顧謂左右曰:“我縱手,汝等各自去。“有一人旁出,語綜使還。桓出,不見綜,知左右所為,因斫殺之。桓佐軍進諫,刺殺佐軍,遂讬狂發,詣建業治病。權惜其功能,故不罪。使子異攝領部曲,令醫視護,數月複遣還中洲。權自出祖送,謂曰:“今寇虜尚存,王塗未一,孤當與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萬人專當一麵,以圖進取,想君疾未複發也。”桓曰:“天授陛下聖姿,當君臨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當自愈。”
當時,全琮做都督,孫權又下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令,讓胡綜參與軍事。全琮因出軍卻沒有收獲,商議想要安排各將領出兵襲擊。朱桓素來心高氣傲,所以羞於見自己的部下,就去見全琮,問行動的意圖,因激動而大怒,與全琮計較爭論。全琮想使自己解脫,於是說:“主公自己下令胡綜為都督,胡綜認為應該這樣做。”朱桓更加惱怒,回來後就派人去叫胡綜。胡綜到軍門前,朱桓出來迎接,回頭對身邊人說:“我放開手腳幹,你們都去做自己的事。”有一人從旁邊出去,告訴胡綜叫他回去。朱桓出來,不見胡綜,知道是身邊人通風報信,就將那人砍殺了。他的佐軍上前勸諫,又刺殺佐軍,於是他假裝狂病發作,到建業治病。孫權愛惜他的功勞才能,所以沒有治罪,讓朱桓的兒子朱異統率他的軍隊,讓醫師為他診病看護,幾個月後又將他遣送回中洲。孫權親自出來為朱桓送行,對說:“現在敵寇尚在,天下還未統一,孤人應與您共同平定天下,想要讓您督率五萬人獨擋一麵,以圖謀進取,料想您的病沒有複發吧?”朱桓說:“上天授予陛下神聖英姿,應當君臨天下,讓您恥辱得授予臣重任,以鏟除奸邪,我的病能自己痊愈。”

桓性護前,恥為人下,每臨敵交戰,節度不得自由,輒嗔恚憤激。然輕財貴義,兼以強識,與人一麵,數十年不忘,部曲萬口,妻子盡識之。愛養吏士,贍護六親,俸祿產業,皆與共分。及桓疾困,舉營憂戚。年六十二,赤烏元年卒。吏士男女,無不號慕。又家無餘財,權賜鹽五千斛以周喪事。子異嗣。
朱桓性格偏好護短,恥在人後,每次臨陣交戰時,受到軍令調度不得自由,他就經常發怒激憤。然而他輕財重義,且博聞強識,和人有一麵之緣,幾十年不會忘記,他的部下一萬多人,他們的妻子兒女他都認識。他愛惜養護士兵,護養他們的親屬,俸祿財產,都和他們平分。等到朱桓病重,全軍都憂傷悲切。赤烏元年(238),朱桓六十二歲時去世。軍中將士和家中男女,都痛哭思念。他家中沒有多餘財產,孫權賜下食鹽五千斛以置辦喪事。他的兒子朱異繼承爵位。

異字季文,以父任除郎,後拜騎都尉,代桓領兵。赤烏四年,隨朱然攻魏樊城,建計破其外圍,還拜偏將軍。魏廬江太守文欽營住六安,多設屯砦,置諸道要,以招誘亡叛,為邊寇害。異乃身率其手下二千人,掩破欽七屯,斬首數百,遷揚武將軍。權與論攻戰,辭對稱意。權謂異從父驃騎將軍據曰:“本知季文膽定,見之複過所聞。”十三年,文欽詐降,密書與異,欲令自迎。異表呈欽書,因陳其偽,不可便迎。權詔曰:“方今北土未一,欽雲欲歸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譎者,但當設計網以羅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呂據督二萬人,與異並力,至北界,欽果不降。建興元年,遷鎮南將軍。是歲魏遣胡遵、諸葛誕等出東興,異督水軍攻浮梁,壞之,魏軍大破。太平二年,假節,為大都督,救壽春圍,不解。還軍,為孫綝所枉害。
朱異,字季文,因父親功勞而擔任郎,後升為騎都尉,代替朱桓統率軍隊。赤烏四年(241),跟隨朱然攻打魏國樊城,獻計攻破樊城外圍,回軍後升為偏將軍。魏國廬江太守文欽在六安安營紮寨,將很多營寨設置在險要道路上,用來招攬引誘叛逃之人,成為邊境的禍患。朱異就親自帶領二千士兵,攻破文欽的七座營寨,斬殺數百人,被升任為揚武將軍。孫權與他談論攻戰情況,他的言辭回複很符合孫權心意。孫權對朱異的叔父驃騎將軍朱據說:“我本來知道季文勇武果敢,看到他之後,發現他勝過傳聞!”赤烏十三年(250),文欽假裝投降,暗中寫信給朱異,想讓朱異親自去迎接他。朱異上表呈上文欽書信,陳述其中的詭計,不可立即迎接他。孫權下詔說:“現在北方土地尚未統一,文欽說想要歸順,應當馬上迎接他,如果懷疑其中有詐,就應當布下計策將他抓住,布置重兵來防備他就可以了。”就派遣呂據督領二萬人馬,和朱異合力出軍,到了北方邊界,文欽果然不投降。建興元年(252),朱異升為鎮南將軍。同年,魏國派遣胡遵、諸葛誕等出兵東興,朱異督領水軍進攻魏軍浮橋,攻毀橋梁,魏軍大敗。太平二年(257),持符節,任大都督,率軍解救壽春之圍,未能取勝。回師後,被孫綝陷害而死。

評曰:朱治、呂範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鹹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若範、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評曰:朱治、呂範以前朝舊臣的身份被任用,朱然、朱桓因勇猛剛烈而聞名,呂據、朱釔、施績都有帶兵統率的才能,繼承父輩功業。向呂範、朱桓那樣狹隘,卻得以善終,至於呂據、朱異沒有這樣的過錯卻遭逢禍亂,是因為遇到的時代不同啊。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裴註三國志》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三國誌》魏書
《三國誌》蜀書
《三國誌》吳書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