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時序部·卷七

○夏中

《莊子》曰:井魚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文子》曰:政失於夏,熒惑逆行。夏政不失,則降時雨。

《列子》曰:鄭師文學琴於師襄,當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鍾,霜雪交下,川池暴沍。

《管子》曰:夏日不煬,非愛火也;冬日不盥,非愛水也,為不適於身,不便於體也。夫明王不美宮室,非喜小也,為傷本也。

又曰:南方,其時曰夏,夏氣陽,陽生火,其德施舍,是謂曰德。

又曰: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

《鄒子》曰:季夏取桑柘之火。

《屍子》曰:夏為樂,南方為夏,夏,興也。南,任也。是故萬物莫不任興蕃殖充盈,樂之至也。

《韓子》曰:季孫相魯,令五月掘長溝,子路私秩飲之。孔子覆其飲,曰:"魯有民焉,汝輒擾之,何也?"

《淮南子》曰:明庶風後四十五日,清明風至,則出幣帛,使諸侯。(立夏長養布恩惠,故聘問諸侯。巽卦之風。)

《抱樸子》曰:洪從祖仙公,每大醉,夏輒入源泉底,一日許乃出。能閉氣胎息故耳。

又曰:謂夏必長而蒜麥枯,謂冬必凋而竹柏茂。日盛陽宜暑,夏天未必無涼;日極陰宜寒,隆冬未必無暫溫也。

又曰:世之豪士,暑夏之日,露首袒身,惟在樗蒲彈棋,不離綺紈之側也。

又曰:或問不熱之道。答曰:"或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或服玄冰之丸,或服飛霜之散。

《幽求子》曰:扇翣微動,涼風夏生。

《範子》曰:計然曰:"德取象於春夏,刑取象於秋冬。"

《周書時訓》曰:六月節,溫風至;溫風不至,即時無緩政。蟋蟀居壁;若不居壁,即恒急之暴。

又雲:門戶不通,鷹乃學習;若不學習,即寇戎不備。

又曰:六月中氣後五日,腐草化為螢;若不化螢,即穀實鮮落。土潤溽暑;若不溽暑,即急應之罰。大雨時行;若不時行,即恩不及下。

又曰:夏取棗杏之火。

《符瑞圖》曰:麟夏鳴曰養綏。

《隱訣》曰:四月戌日,天地凶門日,不可入山建創。四月十一日,地破日,不可開山動土。

又曰:立夏之日,日中五帝會諸仙人於紫微宮,見四真人,論求道之功罪。

董勳《問禮俗》曰:五月俗稱惡月,俗多持齋放生。案《月令》仲夏陰陽交,死生分,君子齋戒,止聲色,節嗜欲。

《素問》曰:歧伯曰:"夏三月,此謂蕭季,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蚤起,毋厭於日,使誌毋怒,使英華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冬至重疾。(夏三月,天地陰陽之氣交合者,萬物華實,故言夏生長,於萬物成實者也。夜臥早起,是貪於夏氣,不厭於日者也。是夜臥早起,明於陽氣之盛者也。人誌氣毋怒,陽氣成結,秀實以成,其氣得泄,陽者也萬物成結,於夏受之,因此夏陽氣之所應也。能合其氣,則是養生之道也。逆之,則陽損於心,心者,夏王也。故言傷心,傷心則秋必病瘖虐,故言夏傷於暑,秋病瘖虐者,不從其氣則火為逆也。是故傷逆深皆損於陽氣,故冬至陰盛必重病。)

《大衍星分圖》曰:五月午日,日月會於鶉首。

又曰:六月,日月會於鶉火。

《嶺表錄異》雲:枹木履,其輕如通草,夏月著之,隔卑濕地氣,如杉木。今廣州諸郡牧守,初到任,下簷皆有枹履。

又曰:南中夏秋多惡風,彼人謂之颶,(《南越誌》雲:風起則人心恐懼。或雲,風來則四麵具足。二義皆有理也。)壞屋折樹,不足喻也,甚則吹屋瓦如飛蝶。或三二年不一風,或二年兩三風,亦係廉帥政德之否臧者。然發則自午及酉,夜半必止,此乃"飄風不終朝"之義也。

《南荒錄》曰:新州男子婦人,皆縝發如雲,謬洛,以灰投水中,遂就水而沐之,以彘膏塗其發,五六月秔秫未獲時,民饑,盡髡,取發鬻於市,既髡,即複以彘膏塗之,來年五六月又可鬻矣。

《投荒錄》:嶺南方盛夏,率一日十餘陰十餘霽。雖大雨傾注,頃即赫日,已複驟雨。大凡嶺表夏之炎熱,甚於北土,且以時熱多又蒸鬱,此為甚惡。自三月至九月皆蒸熱。

《梁元帝纂要》曰:夏曰朱明,(氣赤而光明。)亦曰長贏。(以征切。)朱夏、炎夏、三夏、九夏。天曰昊天。(言氣浩汗。)風曰炎風。節曰炎節。草曰茂草、雜草。木曰蔚林、茂林、密樹、茂樹。孟夏亦曰維夏、首夏。季夏亦曰徂暑。(徂,往也。言暑始往。)

《四時纂要》曰:四月也,是謂乏月。冬穀既盡,宿麥未登,宜賑乏絕,救饑窮,九族不能自活者救之。無固蘊畜而忍人之貧,貪貨殖之宜,忘種福之利,君子弗取也。

陸機《纂要》曰:夏樹名連陰,夏雨名綿雨。

《攝生月令》曰:四月為乾,(生氣卯,死氣酉。)是月也,萬物已成,天地化生。勿冒極熱,勿大汗後當風,勿暴露星宿,皆成惡病。勿食大蒜,勿含生薤,勿食雞肉,勿食蛇蟮。是月肝藏以病,神氣不行,火氣漸臨,水力漸衰,稍補腎助肺,調和元氣,無失其時。是月八日,不遠行,宜安心靜念,沐浴齋戒,必得福慶。

《齊人月令》曰:四月八日,不宜殺草木,始服生衣,宜進溫酒,服溫藥。是月也,無壞麛卵,無伐大樹。是月也,宜以夙興。

《酉陽雜俎》曰:俗忌五月上屋。言人五月蛻精神,如上屋,即自見其形,魂魄則不安矣。

《窮神秘苑幽明錄》曰:漢武帝與群臣宴於未央殿,方食棗,帝見梁上有一老翁,長八九寸,仰觀屋宇,俯視帝腳。東方朔曰:"此水木之精,其名藻兼,夏乃巢林,冬即居河。此來訴爾,所視殿名未央,下視腳者,足於此也。"上乃悉罷諸役

徐整《長曆》曰:北鬥當昆侖,氣注天下,春夏為露,秋冬為霜。

《兵書》曰:夏出兵,赤旗在前,執前行。

《地鏡經》曰:五月中,草木葉有專厚而無汁,枝下垂者,其地有玉。

《師曠占》曰:春夏一日有霜雪者,君父治政大殿大殺,天以示之。何以言之?霜威殺萬草,坐大殺也。見變如此,宜損威殺,重人之命也。

焦贛《易林》曰:仲春孟夏,和氣所在,生我嘉福,國無殘賊。

又曰:六月種黍,歲晚不雨,秋不縮酒,神失其所。

趙自勉《造化權輿》雲:潮者,陰陽之氣所激。五月無潮,陰氣微也;八月最大,則陰盛也。

陸機《要覽》曰:昔羽山有神人焉,逍遙於中嶽,與左元放共遊子訓所,坐欲起,子訓應欲留之,一日之中三雨。今呼五月三時雨亦為留客雨。

桓譚《新論》曰:漢中送王仲都,時夏大暑,使曝日坐,又環以十爐火,不言熱,而身不汗出。

《五行大義論》曰:未者昧也,陰氣已長,萬物稍衰,其體曖昧於未,又時物向成,皆有氣味也。

《五行體性論》雲:土在四時之中,處季夏之末,陽衰陰長,居位之中,總於四德,(謂金木水火。)積塵成實。積則有間,有間故水火成實所能持也。故土以含散持實為體,稼穡為性。

又曰:土包四德,故其體能兼虛實也。

《論衡》曰:夫虎出有時,猶龍見有期也。陰物以冬見,陽蟲以夏出,出應其氣,氣動其類。參、伐以冬出,心、尾以夏見。參、伐則虎星,心、尾則龍象,星出而物見,氣至而類動,天地之性也。

又曰:盛夏之時,當風而立,隆冬之月,向日而坐。其夏欲得寒,冬欲得溫也。或當風鼓翣,向日燃爐,然而天終不為冬夏易氣者,寒暑有節,不為人變改也。

又曰:陽燧取火,於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又曰:陽燧取火於天,消煉五石,五月盛夏,鑄以為氣,乃能得火。今又但取刀劍銅鉤之屬,摩以向日,亦得火焉。

又曰:以夏進爐,以冬奏(奏亦進也。)扇,此無益人君,不遇災患,幸矣。

又曰:方今盛夏,雷雨時至,龍多登雲,雲雨與龍相應,乘雲雨而行,物類相致,非有為也。

又曰:夏末蜻蛚鳴,(蟋蟀也。)寒螿啼,感陰氣也。雷動而雉驚,啟蟄而蛇出,感陽氣也。

又曰:世俗之事,亦有緣也。夫正月歲始,五月陽盛,子以此月生,精盛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相仿傚莫謂不然。有空諱之言,無實凶之效,世俗惑之,誤非之甚也。諱舉正月五月子,以為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以舉之,父母偶死,則信而謂之真矣。夫正月五月子,何故殺父與母,人之含氣在腸腹之內,其生十月而產,共元氣也。正月與二月何殊?五月與六月何異?而謂之凶,世傳此言久矣。

又曰:實說雷者,太陽之微氣也。何以明之?正月始雷,五月陽盛,故五月雷迅,冬乃雷潛。盛夏之時,太陽用事,陰氣乘之,陰陽分爭則相激射為毒,毒中人輒死,中木木折,中屋屋壞。

諸葛亮《出師表》曰: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

《陶潛集》曰:潛常言,五月六月中,北窗下臥,涼風暫至,自謂羲皇上人。

《穆天子傳》曰:季夏丁卯,天子北升於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惟天下之高山也。"孳木華不畏雪,天子乃取孳木華之實,持歸種之。

又曰:天子四月休於濩澤,(今平陽濩澤縣是也。濩音獲。)於是射鳥獲獸。

宋躬《孝子傳》曰:何子平事母至孝,母喪,年六十,有孺子之慕,夏避清涼。

《永昌郡傳》曰:朱提郡有堂狼山,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飛鳥過之不能得去。

嵇康《高士傳》曰:被裘公者,吳人。延陵季子出遊,見道中有遺金,顧而謂公曰:"取彼金。"公投鎌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之高而視之卑,五月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季子大驚,既謝而問姓名。公曰:"吾子皮相之士,而安足語姓名也?"

《襄陽耆舊傳》曰:黃穆,字伯開,博學,為山陽守,有德政。弟奐,字仲開,為武陵太守,貪穢無行。武陵人諺曰:"天有冬夏,人有二黃。"(言不同也。)

周處《風土記》曰:仲夏雨濯枝蕩川。注雲:此節常有大雨,名濯枝。

又曰:梅熟時雨,謂之梅雨。

又曰:仲夏長風扇暑。注雲:"此節東南常有風至,俗名黃雀長風。"

盛弘之《荊州記》曰:宜都銀山縣有風穴,穴口大數尺,名為風井,夏則風出,冬則風入。樵人有冬過者,置笠穴口,風吹之,經日還,涉長陽溪而得其笠。

又曰:橘州在郡南四裏,對南津,常看如下,及至夏水懷山,諸洲皆沒,橘洲獨在。

《荊楚歲時記》曰:四月也,有鳥名獲穀,其名自呼,農人候此鳥鳴,則雲犁根岸。(《爾雅》雲:鳴鳩鴶鶵。郭璞雲:今布穀也。江東呼獲穀,崔寔《正論》雲:夏扈趣耘鋤,即竊脂,玄鳥,鳴獲穀則其夏扈也。)

又曰:俗忌五月曝床薦席。

《異苑》雲:新野庾寔,嚐以五月曝席,忽見一小兒死在席上,俄失之,其後寔子遂亡,或起於此。(或問董勳曰:俗五月不上屋,雲五月人脫上屋見影魂便亡。勳答曰:蓋秦時王自為之禁夏不得行,漢魏未改,案《月令》仲夏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台榭。鄭玄雲:順陽在上也。今雲:不得上屋,正與禮反。敬升雲見死小兒而禁曝薦席,何以與於此乎?俗人月諱,何代無之,但當矯之歸於正。)

《洞冥記》曰:東方朔母田氏寡,夢太白星臨其上,因有娠。田氏歎曰:"無夫而孕,人得棄我。"乃移向代郡之東方裏,五月生朔,仍以所居為姓。

《搜神記》曰:夫金錫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鑄,為陽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鑄,為陰燧。(言丙午日鑄為陽燧,可取火。壬子日鑄為陰燧,可取水。)

又曰:吳猛性至孝,小兒時在父母邊臥,時夏月多蚊虻,而不搖扇,懼蚊虻去我,及父母。

王子年《拾遺記》曰:洞庭之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帝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音,徹於山頂。楚懷王時,舉群才賦詩於水湄。故雲瀟湘洞庭之樂,聽者令人難去,雖鹹池、簫韶,不能比焉。每四仲之節,王常繞山以遊宴,各舉四仲之氣以為樂章。推仲夏律中夾鍾,乃作輕風流水之詩,宴於山南。時中蕤賓,乃作皓露秋霜之曲。

《武昌記》曰:樊山東有小溪,盛夏時凜然,常有寒氣,故謂之寒溪。

《洽聞記》雲:驩州安遠縣西北百六十裏,有溫山。其山冬夏常雨,山傍有水,冬夏常熱,小氣腥臭至寒時,野獸依集水邊,取其暖氣。

《西京雜記》曰:天子夏設羽扇。

宋王元謨《壽陽記》曰:明義樓南有明義井,夏有冷漿、甜飲、米飲、羅扇、羽扇,有三浴室,上以清王侯宰吏,中以涼君子士流,下以涼庶類也。

《楚辭》曰: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滔滔孟夏四月,純陽用事,煦然蒸萬物草木之類,莫不莽莽然盛茂。)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汨,行貌。徂,往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太平禦覽》天部
《太平禦覽》時序部
《太平禦覽》地部
《太平禦覽》皇王部
《太平禦覽》偏霸部
《太平禦覽》皇親部
《太平禦覽》周郡部
《太平禦覽》居處部
《太平禦覽》封建部
《太平禦覽》職官部
《太平禦覽》兵部
《太平禦覽》人事部
《太平禦覽》逸民部
《太平禦覽》宗親部
《太平禦覽》禮儀部
《太平禦覽》樂部
《太平禦覽》文部
《太平禦覽》學部
《太平禦覽》治道部
《太平禦覽》刑法部
《太平禦覽》釋部
《太平禦覽》道部
《太平禦覽》儀式部
《太平禦覽》服章部
《太平禦覽》服用部
《太平禦覽》方術部
《太平禦覽》疾病部
《太平禦覽》工藝部
《太平禦覽》器物部
《太平禦覽》雜物部
《太平禦覽》舟部
《太平禦覽》車部
《太平禦覽》奉使部
《太平禦覽》四夷部
《太平禦覽》珍寶部
《太平禦覽》布帛部
《太平禦覽》資產部
《太平禦覽》百穀部
《太平禦覽》飲食部
《太平禦覽》火部
《太平禦覽》休征部
《太平禦覽》咎徵部
《太平禦覽》神鬼部
《太平禦覽》妖異部
《太平禦覽》獸部
《太平禦覽》羽族部
《太平禦覽》鱗介部
《太平禦覽》蟲豸部
《太平禦覽》木部
《太平禦覽》竹部
《太平禦覽》果部
《太平禦覽》菜茹部
《太平禦覽》香部
《太平禦覽》藥部
《太平禦覽》百卉部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