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塞及海外諸山
隴山
《說文》雲:隴山,天水大阪也。
《辛氏三秦記》引俗歌雲: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又雲:震關遙望秦川如帶。
酈元《水經注》雲:縣西山謂之小隴,岩嶂高險,不通軌轍。故張衡《四愁詩》雲:"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是也。
《周地圖記》雲:其山高處可三四裏,登山東望秦州可五百裏,目極泯然,墟宇桑梓與雲霞一色。其上有懸溜吐於山中為澄潭,名曰萬石潭,流溢散下皆注於渭。東人西役,升此而顧,莫不悲思,其歌雲:"隴頭泉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高望遠,涕零雙墮。"是此山也。
小隴山
《三秦記》曰:小隴山,一名隴坻,又名分水嶺。
《漢書·揚雄解嘲》雲:響若坻頹。應劭曰:天水有大阪,名隴山,其旁有崩落者,聲聞數百裏,故曰坻頹。又曰:其阪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有隴,縣因此水而名。
朱圉山
《漢書·地理誌》曰:天水冀縣有朱圉山,一名岩山,在縣南梧中聚土地。
《十三洲誌》雲:朱圉有石鼓,不擊自鳴則兵起。
契吳山
《涼州記》曰:契吳山,在縣北七十裏,赫連勃勃北遊契吳而歎曰:"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海。吾行地多矣,自嶺已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斯之壯麗矣!"
可藍山
《涼州記》曰:可藍山,一名都盧山,皆涇水源,與笄頭山連亙。赫連定勝光二年,畋於涼州,登可監山望統萬城,泣曰:"先帝若以朕承大業,豈有今日。"在平涼縣接百泉界。
又雲: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繞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
石門山
酈元《水經注》曰:漓水又東經石門口,山高險絕,對岸若門,故以得名。疑即皋蘭山門也。漢武元狩三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至皋蘭,謂是山之關塞矣。
燕然山
《漢書》曰:貳師引兵還至燕然山,單於知漢軍勞倦,自將五萬騎遮擊貳師,軍大亂,敗貳師,降單於。
範曄《後漢書》曰:竇憲與單於戰於稽範山,大敗之,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裏,刻石勒碑,令班固作銘。
天山
《漢書》曰:漢使貳師將軍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首虜萬級而還。
又曰:且西彌國王治天山東大穀,去長安八千六百七十裏。
《續漢書》曰:竇固出塞至天山,斬首千餘級。
《水經注》曰:陰山,故郎侯應言於漢曰:"陰山東西一千餘裏,單於之苑囿也。自武帝出師攘之於北漠,匈奴過之未嚐不哭。"謂失此山也。
《西河舊事》曰:天山高,冬夏長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在蒲海東一百裏,即漢貳師擊右賢王之處也。
《山海經》曰:天山多金玉,有雄黃,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湯穀。有神鳥,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沌無麵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天山,今名折羅漫山,在縣北一百裏。
《九州要記》曰:涼州古武成郡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於此山,山近崆峒山,山頂有魏太祖馬埒焉。
祁連山
《漢書》曰:霍去病擊匈奴,至祁連山,濟居延水,遂臻小月氏。
《西河舊事》曰: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焉支山在刪丹故縣,東西百餘裏,南北二十裏,亦宜畜。匄奴失二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涼州記》曰:祁連山,張掖、酒泉二界之上,東西二百裏,南北百餘裏,山中冬溫夏涼,宜牧,牛乳酪濃好,夏寫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散,酥特好,酪一斛得升餘酥。又有仙人樹,行人山中饑渴者,輒食之飽,不得持去,平居不可見。
焉支山
《漢書》曰: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涉孤奴水,過焉支山千有餘裏,執渾邪王,收休屠,祭天金人。
《涼州記》曰:焉支山,在西郡界,東西百餘裏,南北二十裏,有鬆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畜牧與祁連同。一名刪丹山。
勿居山
《後魏書》曰:張袞從太祖破賀訥,登勿居山,聚石為峰,以記功德,命袞為文。
臨鬆山
《十六國春秋》曰:晉元嘉元年,張掖臨鬆山有石如張掖字,掖漸滅,張字分明。又有文曰"初天下西方安萬年"。後魏太和中置臨鬆郡,故城在此山下。臨鬆山,一名青鬆山,一名馬蹄山,又雲丹鬆嶺。
三危山
《河圖括地象》曰:三危山,在鳥鼠之西,南與汶山相接,上為天苑星,黑水出其南。
《西河舊事》曰: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為昇雨山,在縣南二十裏。《尚書·禹貢》謂"竄三苗於三危"。又雲,"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水即自北而南,經三危,過梁州入南海。
《西山經》曰:三危之山,青鳥居之。三青鳥,主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
羊鶻山
段國《沙州記》曰:羊鶻山,多岩石,少樹木,甚似魯國南鄒山,傍山北行三十裏,遠眺顧瞻百裏,但見山嶺巉岩,無尺木把草。
西王母樗蒲山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甘鬆山東北,有西王母樗蒲山,大有神驗。江水出焉。
段國《沙州記》曰:羊鶻嶺東北二百裏,有大山,遙望甚似東嶽岱山,極高大險峻,嵯峨崔嵬,頗有靈驗,羌胡父老傳雲,是西王母樗蒲山。
九隴山
《周地圖記》曰:昔有神人坐張掖西方上山,西射酒泉郡西金山之白神,射得九籌,畫此山上,遂成九隴,因以為名。
鴻鷺山
《穆天子傳》曰:天子循黑水至於璧玉之山,謂此也。今名為鴻鷺山,以山多鴻鷺所棲得名也。
沙角山
《三秦記》曰:河西沙角山,峰崿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有如乾糒。又山之陽有一泉,雲是沙井,綿曆今古,沙不填之。人欲登峰,必步下入穴,即有鼓角之音震動人足。
又《河西舊事》雲:沙洲,天氣晴朗沙即鳴,聞於城內。
又雲:人遊沙山,結侶少或不曾遊,即生怖懼,莫敢前,其沙或隨人足自頓下,經宿卻自還山上。
蔥嶺山
《漢書》曰:西域三十六國有而限蔥嶺,其河兩源,一河出蔥嶺山,一出於闐,國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
《廣誌》曰:蔥嶺,其山嶺生蔥,茂於常蔥。
《西域諸國誌》曰:蔥嶺高,行十二日可至頂。
巫鹹山
《西域誌》曰:巫鹹山,一曰覆莫山。
注《水經》曰:鹽水西北經巫鹹山北。
《山海經》曰:巫鹹之神,以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葆登,群巫所從上下也。
又《大荒西經》雲:大荒之中有靈洲,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直、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昇降,百藥爰在。郭璞雲:群巫山下靈山采藥往來也。蓋神巫所遊,故山得名。
懸度山
《漢書》曰:鳥秅國有懸度者,石山也,穀溪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又大頭痛山,度則頭痛嘔吐,驢畜皆然。
頭痛山
《漢書》曰:杜欽說大將軍王鳳曰:罽賓國自知絕遠,兵不可至,道又曆大頭痛山、小頭痛山、赤土身熱之阪,道狹者尺六寸,長徑三十裏。
《漢書》曰:罽賓國曆大頭痛山,有三池,盤石阪道,狹者尺六七寸,繩索相引乃度。
《廣誌》曰:大頭痛山、小頭痛山,皆在罽賓東。
鐵山
《漢書》曰:莎車國有鐵山,出青玉。《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剞閭氏,乃命剞(居蟻切。)閭氏供養六師之人於鐵山之下,天子祭鐵山。
青山
《水經注》曰:北地富平縣西,河側有兩山相對,水出其間,即上河峽也。世謂之青山,河水曆峽北注,枝分東出。
石崖山
《水經注》曰:塞外曆城有石崖山,西去北城五百裏,山石上自然有文,畫獸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
疏屬山
《山海經》曰:貳負之臣曰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梏猶係縛也。)桎其右足,(桎,棫也。)反縛兩手與發,(約發合縛之也。)係之山上磐石之下。在開題西北。(漢宣帝時使人鑿上郡發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發反縛械一足,時人不識,乃載之於長安以問群臣,群臣莫能知,劉子政案此言之,宣帝大驚,於是時人爭學《山海經》矣。論者多以為是,其屍像非真體也。意識者以為靈怪化論,難以理測,物稟異氣,出於自然,不可以常理推之,可以近較察之矣。魏時有人發故周靈王塚,得殉葬女子不死,至數日而有氣,數月而能言,狀如二十許女子。人送詣京師,郭太後愛養之,恒不離左右。十餘年太後崩,哀思哭泣,一年餘而死,即此類也。)
侖山(音論)
《山海經》曰:侖山者,其山上有金玉,下多青雘,而木狀如而赤理,其汁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饑,可以釋勞,其名曰白若,(或非皋蘇,皋蘇一名白若見《廣雅》。)可以血玉。(血謂可用染作光彩也。)
蛇山
《山海經》曰: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於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漢宣帝元康元年,五色鳥以萬數飛屬縣即此鳥。)五彩之鳥,名曰翳鳥。(鳳屬也。《離騷》曰:駟玉虯以乘翳鳥。)
東口山
《山海經》曰:東口之山,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役使虎豹,女子謙讓。)有司幽之民。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言其人直思而氣通魄合而生子。《莊子》所謂白鶴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之類也。)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流波山
《山海經》曰: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作鼓,橛以雷獸之骨(雷獸則雷神,獸龍身鼓其腹者。撅,挽擊也。)聲聞五百裏,以威天下。
鉤吾山
《山海經》曰:鉤吾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銅。有獸焉,羊身人麵,而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豸包〉鴞,食人。(為物貪婪,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後鼎。《左傳》所謂饕餮也。)
天台山
《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海水入焉。
鵲山
《山海經》曰:鵲山,其首中曰招搖,臨於西海之上,(在南山之西頭,濱西海也。)多桂,(桂葉似杜杞,長尺餘,味辛,白花叢生,山間無雜木。《呂氏春秋》曰招搖之桂是也。)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餘,(或作程茶。)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穀而黑理,(穀,楮也,皮作紙。)其花四照,(言有光炎也。若木華赤光照下見,亦此類也。見《離騷》。)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
小次山
《山海經》曰:小次山,山上多白玉,山下多銅。有獸如猿,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長右山
《山海經》曰:長右之山,無草,多水。有獸焉,狀如禺而四耳,名長右,(以山出此獸,因以名之。)音如吟,(如人呻吟聲。)見則郡縣大水。
基山
《山海經》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縛他。(搏他二音。)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鷩〈付鳥〉,(鷩〈付鳥〉憋付二音,性急。)食之無臥。
猥翼山。
《山海經》曰:猥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凡言怪者,皆為貌狀掘奇不常也。《屍子》雲,徐偃王好怪,沒水得怪魚,入山得怪獸者,爭列於庭。)
密山。
《山海經》曰:密山,山上多丹木,員葉、赤莖、黃花、赤實,味如飴,食之不饑。丹水出焉,西注稷王澤,(後稷神所憑,因名之。)其中多白玉膏,其源沸沸湯湯,(玉膏湧出之貌也。《河圖》雲:少室山有白玉膏,服即仙矣。此類也。音拂。)黃帝是食是饗。(所以得登龍於鼎湖而靈化也。)是生玄玉。(言玉膏中又出黑玉也。)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言鮮光也。五味乃馨。(言滋香也。)黃帝取密山之玉榮,(謂玉華也。)而投之鍾山之陰。(以為玉鍾。)瑾瑜之玉為良,(言善玉也。)堅栗精密,(《禮記》鎮玉以粟,或作粟,玉有粟文,所謂{殸木}璧。)濁澤有光,五色發作,以知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玉所以為祈祭者,言能動天地感鬼神也。)君子服之,以衛不祥。(今徼外出金剛石,金剛石似金,有光彩,可以刻玉,外國人帶之,雲辟惡氣也。)
亶受山
《山海經》曰:亶受之山,(亶音蟬。)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言崇峭也。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發,其名曰類,(類或作師。)自為牝牡,食者不妒。(《莊子》亦曰類自為雌雄而化。今狟豬亦自為雌雄也。)
耆闍窟山
《法顯記》曰:耆闍窟山,未至頂三裏有石窟。佛本於此坐禪,天魔波句化作雕鷲住窟前,以恐阿難。佛以神力隔石舒手摩阿難頂,怖即得止。鳥跡手孔今悉在,故名雕燕窟。山窟前有四佛坐處。
靈鳥山
支曇譚《靈鳥山銘序》曰:昔如來遊王舍城,憩靈鳥山。舊雲,其山峰似鳥而威靈,故以為名焉。眾美鹹歸,壯麗畢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