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
《紀年》曰: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
《帝王世紀》曰:康王元年,釋喪冕,作誥申諸侯,命畢公作策,分民之居裏於成周之郊。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代立,是謂昭王。
《述異記》曰:廬山有康王穀,巔有一城,號為釗城。天每欲雨,輒聞山上鼓角笳簫之聲,聲漸至城而風雨晦合。時人以為常候。傳雲:"此周康王之城。"康王愛奇好異,巡曆名山,不遠而至。城中每得古器、大鼎及弓弩金之屬,知非常人之所處也。而山有康王之號,城又以釗為稱,斯言將有征。
○昭王
《左傳》曰:齊侯伐楚。楚子使與師言,管仲對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不複,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複,君其問諸水濱。"(昭王時,漢水非楚境,故不受罪也。)
《帝王世紀》曰: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濟於漢,船人惡之,乃膠船進王,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解,王及祭公俱沒水而崩。其右辛遊靡長臂且多力,拯得王。周人諱之,王室於是乎大微。王娶於房,曰"房後",生太子滿,代立,是謂穆王。《漢上記》曰:"咋額至橫桑三十裏。"桑字,本作喪,辛遊靡取昭王喪處。
《呂氏春秋》曰:周昭王親征荊,(高誘注曰:秦莊王名楚,故曰荊。)還。及涉漢,梁敗,王杜於漢中,(杜,尤粉切。訓墜也。)辛遊靡拯王北濟。
○穆王
《歸藏》曰:昔穆王天子筮出於西征,不吉,曰:"龍降於天而道裏修遠,飛而中天,蒼其其羽。"
《左傳》曰:穆王有塗山之會。(周穆王,會諸侯於塗山。)
又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必皆有車轍馬跡焉。祭父作《祁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歿於祗宮。
《史記》曰: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而王道衰微。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於王,作修刑辟,命曰《甫刑》。穆王立五十五年,年一百五歲而崩,子恭王翳扈立。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乃絕漳水。(郭注曰:絕猶截也。今在鄴縣也。)於是即井鈃山之下。(即井鈃山也。今在常山石邑縣。鈃音刑。)癸未,雨雪,天子獵於井鈃山之西河。(河山足坡。)乃至於昆侖之丘,以觀舂山之寶。乃披圖視典,用觀天子之寶器。(省河所出禮圖。)玉果、(石似美玉,所謂如果者也。)璿珠、(璿,玉類也。音璿。)燭銀、(有精光如燭也。)黃金之膏。(金膏亦猶玉膏,皆其精汋。)宿於昆侖之阿,赤水之陽;(昆侖山有赤水東北流,見《山海經》也。)升於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黃帝巡遊四海,登昆侖山而起宮室,其上見新涪也。)天子北征,舍乎珠澤,(此澤出珠,乃因名之。今越舊平舊出青海。)北昇於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惟天下之高山者也。"癸醜,天子乃遂西征。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西王母如人,虎齒、蓬發、戴勝,善嘯。《紀年》曰:穆王十七年,西征於昆侖之丘,見西王母。辛醜,來賓於招宮。)乃執白珪玄璧以見西王母,(執贄者,致敬也。)獻錦組百純。乙醜,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謠,徒歌也。)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將,請。)尚能複來。"(尚,庶幾也。)己酉,天子飲於溽水之上。(音汙,溽也。)六師之人畢至於曠原,乃奏廣樂。六師之人翔畋於曠原,(翔,猶遊也。)得獲無疆,(無疆,猶無限也。)鳥獸絕群。(言取盡也。)
《帝王世紀》曰:穆王修德教,會諸侯於塗山。命呂侯為相,或謂之甫侯。五十一年,王已百歲老耄,以呂侯有賢能之德,於是乃命呂侯作《呂刑》之書。五十五年,王年百五歲,崩於祗宮。
楊子《法言》曰:周穆王少不好學,至乎耄長。
《抱樸子》曰: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鵠,小人為蟲、為沙。
○恭王
《帝王世紀》曰:恭王能庇昭、穆之闕,故《春秋》稱之。周自恭至夷王四世,年紀不明。是以曆依魯為正。王在位二十年崩,子囏代立。
○懿王
《史記》曰: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懿王在位二十五年,崩。恭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
《帝王世紀》曰:懿王二年,徙都犬丘。
○孝王
《史記》曰:孝王在位十五年,崩。諸侯複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
○夷王
《禮》曰: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已下也。
《史記》曰:夷王崩,子厲王胡立。
《紀年》曰: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賓於河,用介珪。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於鼎。
《帝王世紀》曰:夷王即位,諸侯來朝,王降與抗禮,諸侯德之。三年,王有惡疾,愆於厥身。諸侯莫不並走群望,以祈王身。十六年,王崩。
○厲王
《史記》曰: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諫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王怒,得衛巫,使監謗,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相與叛,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乃圍之。召公以其子代太子,竟得脫。召公、周公二人相共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是為宣王。
《帝王世紀》曰:厲王荒沉於酒,淫於婦人。
○宣王
《史記》曰:宣王即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複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宣王不修籍於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王弗聽。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薑戎。王在位四十六年,崩,子幽王宮涅立。
《帝王世紀》曰:宣王元年,以邵穆公為相,秦仲為大夫,誅西戎。是時,天大旱,王以不雨遇災而懼,整身修行,欲以消去之,祈於群神,六月乃得雨。大夫仍叔美而歌之,今《雲漢》之詩是也。是歲,西戎殺秦仲,王於是進用賢良,樊侯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張仲之屬,並為卿佐。自厲王失政,獫狁、荊蠻交侵中國,官政隳廢,百姓離散,王乃修複宮室,興賢人,納規諫,安集兆民。命南宮仲、邵虎、方叔、吉父並征定之,複先王境土,繕車徒,興畋狩,禮天下,喜王化複行,號稱中興。
《墨子》曰:周宣王殺杜伯,不辜。杜伯曰:"死若有知,三年必使君知之。"宣王田於圃田,從人滿野。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朱冠,手執朱弓,挾朱矢射王而中其心,折脊伏〈弓皮〉而死。從者莫不聞見。
○幽王
《國語》曰:幽王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陽失其所而鎮於陰也。"
《史記》曰:幽王得褒姒而篤愛之。乃欲廢後並太子,用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為太子。褒姒為人不好笑,悅之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火鼓,寇至則舉烽火。於是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悅之,為數舉烽火。其後諸侯不信,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之。石父為人佞巧,善訁臾好利,王用之。幽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乃與繒西夷犬戎共攻幽王。王舉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之下,虜褒姒,盡取周之財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乃東徙洛邑,避戎寇也。幽王在位凡一十一年。
《紀年》曰:幽王立褒姒之子伯服,以為太子。
《瑣語》曰:宣王之元妃後,獻不恒期月而生,後弗敢舉。天子召問群王之元史,史皆答曰:"若男子也,身體有不全,諸骨節有不備,者則可,身體全骨節備,不得於天子也,將必喪邦。"天子曰:"若而,不利餘一人,命棄之。"仲山父曰:"天子年長矣,而未有子,或者天將以是棄周,雖棄之何益!"天子弗棄之。
○平王
《史記》:平王之時,王室微弱,而諸侯以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泄父早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桓王,平王孫也。
《帝王世紀》曰:平王元年,鄭武公為司徒,與晉文侯股肱周室,夾輔平王,率諸侯戮力一心,東遷洛邑。
○桓王
《史記》曰:桓王在位二十三年,崩,子莊王他立。
《帝王世紀》曰:桓王既失於信,禮義陵遲,男子淫奔,讒偽並作,諸侯背叛,構怨連禍,九族不親,故詩人刺之。
○莊王
《史記》曰:莊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殺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殺周公。王子克奔燕。十五年,莊王崩,子僖王胡齊立。
○僖王
《史記》曰:僖王三年,齊桓公始霸。五年,僖王崩,子惠王閬立。
《帝王世紀》曰:僖王自即位以來,變文武之製,作玄黃華麗之飾。宮室峻而奢侈,故孔子譏焉。五年,王崩。子涼洪代立。
○惠王
《左傳》曰:有神降於莘,惠王問內史過曰:"是何故也?"對曰:"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
《史記》曰:初,莊王嬖姬姚,生子頹,頹有寵。及惠王即位,奪其大臣蒍國之田以為囿,故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謀召燕、衛之師,伐惠王。惠王奔溫,居鄭之櫟,立僖王弟子頹為王,遂享諸大夫樂及遍舞。鄭、虢君怒。四年,鄭與虢君伐殺子頹,複立惠王。惠王在位二十五年,崩。子襄王鄭立。
○襄王
《史記》曰:襄王母蚤死,後母曰惠後。後生叔帶,有寵於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帶與戎翟謀伐襄王,襄王欲誅叔帶,叔帶奔齊。齊桓公使管仲平戎於王。十五年,王以翟師伐鄭,王德翟人,將以其女為後。富辰諫不聽。十六年,王絀翟後,翟人來誅,殺譚伯。富辰曰:"吾數諫不從。"乃以其屬死之。初,惠後欲立王子帶,故以其黨開翟,翟人遂入周。襄王出奔於鄭,鄭居王於汜。子帶立為王,取襄王所絀翟後與居溫。十七年,襄王乃告急於晉,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襄王於是賜晉文公秬鬯弓矢為伯,以河內地與晉。二十年,晉文公又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書》曰:"天王狩於河陽。"三十二年,襄王崩,子頃王壬臣立。
○頃王
《史記》曰:頃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
○匡王
《史記》曰:匡王六年,崩,弟瑜代立,是為定王。
○定王
《史記》曰: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次於洛,使人問九鼎之重輕。王使王孫滿應設以辭,楚兵乃去。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簡王夷代立。
○簡王
《史記》曰:簡王十三年,晉殺其君厲公,迎子周於周,立之為悼公。十四年,簡王崩,子靈王泄心立。
○靈王
《傳》曰:王子朝使告於諸侯曰:"定王六年,秦人降祓,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職。至於靈王,生而有髭。王甚神聖,無惡於諸侯。"
《國語》曰:靈王二十二年,穀、洛鬥,將毀王宮。(賈逵注曰:穀洛二水合,有似鬥,洛在王城南,穀在城北者。)王欲壅之,太子晉諫曰:"不可。晉聞古之長民者,不隳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川,氣之導也;澤,水之鍾也。天地成聚於高,歸物於下。疏為川穀,以導其氣,陂塘汙原以鍾其美。(聚萬物合之,美,大也。)伯屬封崇九山,決泊九川,陂障九澤,豐殖九原。故天無伏陰,地無散陽。觀之詩書與民之憲言,則皆亡主之為也。王其圖之。"王卒壅之,亂於是始。
《史記》曰:靈王在位二十七年,崩。子景王貴立。
○景王
《左傳》曰:天王將鑄無射,(周景王也。無射,鍾名。)泠州鳩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冷,樂官,州鳩其名也。)夫樂,天子之職也。(職,主也。)夫音,樂之輿也。(樂因音而行。)而鍾,音之器也。(音由器以發。)天子省風以作樂,(省風俗,作樂以移之。)器以鍾之,(鍾,聚也。)輿以行之。(樂須音而行。)小者不窕,(窕,細也。他雕切。)大者不槬,(槬橫大不入也。音畫。)則和於物。物和則嘉成。(喜樂成也。)故和聲入於耳而和於心,心僖則樂,(僖,安也。)窕則不鹹,(不充滿人心。)槬則不容,(心不堪容。)心是以感,感實生疾。今鍾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
《史記》曰:景王太子聖而早卒。王愛子朝,欲立之,玄崩,子丐之黨與爭立,國人立長子猛為王,子朝攻殺猛。猛為悼王。晉人攻子朝而立丐,是為敬王。
《帝王世紀》曰:景王遇心疾,崩於榮錡氏。單穆公與劉文公立太子猛,是為悼王。景王在位二十五年。
○悼王
《帝王世紀》曰:悼王以景王二十五年四月始即位,十一月崩。王立凡二百日。故《春秋》稱王子猛卒,不成喪。故不言天王崩也。立王母弟丐,是為敬王。
○敬王
《史記》曰:晉定公遂入敬王於周。四十四年。敬王崩。子元王仁立。
○元王
《史記》曰:元王八年,崩子,貞定王介立。
○貞定王
《史記》曰:貞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其地。二十八年,崩,子去疾立,是為哀王。
○哀王
《帝王世紀》曰: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王而立,是為思王。
○思王
《帝王世紀》曰:思王即位五月,弟隗攻殺王而代立,是為考哲王。
○考王
《史記》曰: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
○威烈王
《帝王世紀》曰:威烈王在位二十四年,崩,子躭立,是為元安王。
○安王
《史記》曰:安王立,二十六年而崩,子烈王喜代立。
《帝王世紀》曰:安王子喜立,是為烈王。
○烈王
《史記》曰:烈王十年,崩,弟扁立,是為顯王。
○顯王
《史記》曰:顯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四十八年,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
《帝王世紀》曰:顯王元年,趙成侯、韓哀侯來攻周。二年,西周威公之嗣曰惠公,始封惠公少子班於鞏,以奉王,是為東周惠公。周於是始分為東西。王室微弱,政在西周。
○慎靚王
《帝王世紀》曰:慎靚王六年,崩,子延代立,是為赧王。
○赧王
《史記》曰:東、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五十九年,秦攻西周,王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十萬。秦受其獻,而歸其君於周。周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憚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西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既,盡也。)
《漢書》曰:幽、平之後,日以陵夷至乎崎嶇河洛之間,分為二周,然天下謂之共主。(雖後微弱,猶共以為主。)強大弗之敢傾,曆載八百餘年,數極德盡,暨於赧王,降為庶人。號位以絕於天下,尚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四海亡主三十餘年。
《帝王世紀》曰:赧王二十七年冬十月,秦昭襄王乃僣號西帝,齊閔王稱東帝。十一月,齊秦複去帝號為王。四十五年,王如秦,得罪於秦,秦攻周。或說秦王,乃止。王各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之所侵逼,與家人無異,多貰於民,無以歸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債之台",洛陽南宮謻台(謻音夷,又音屍移切。)是也。五十九年,秦攻韓、魏、趙,大破之。王懼,乃背秦與諸侯合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門攻秦,秦昭襄王大怒,使將軍樛(音虯)攻周王,王恐,乃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秦盡納其獻,使赧王歸於周,降為庶人,以壽終。
《王逸正部》曰:幽、厲禮樂崩壞,諸侯力政,轉相吞滅,德不能懷,威不能製。至於王赧,遂喪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