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
《說文》曰:脢,(音梅。)背肉也。胂,(音身。)夾脊肉也。瘜,(音息。)寄肉也。
《釋名》曰:肉,柔也。
《禮記·檀弓下》曰:延陵季子適齊,長子死,葬於瀛、博之間,號之曰:"骨肉歸於土,魂氣無不之。"
《左傳·宣公十二年》曰:楚子北,師次幼捎阝,將飲馬於河而歸。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敖為無謀矣。戰若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
《史記》曰:晉公子重耳在齊五年,趙衰等謀醉重耳,載以行。行遠而覺,重耳引戈欲殺咎犯,咎犯曰:"殺臣,成子偃之願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偃,咎犯名也。)
《呂氏春秋》曰:齊有人一居東郭,一居西郭,幸而相遇飲酒,曰:"須肉。"各抽刀自割相啖,乃至於死。
《交州名士傳》曰:張重字仲篤,舉計。漢明帝易重,問何短小,重曰:"陛下欲得其才,將稱骨度肉也。"
《唐書》曰:先天中有王知道母患骨蒸,醫雲須得生人肉食之。知道遂密割股上肉半斤許,加五味以進。母食之便愈。
黃帝《素問》曰:"脾主肉,久坐傷肉。脾熱者,色黃而肉軟。"
《楚辭·大招》曰:豐肉微骨,體便狷隻。
○皮膚
《釋名》曰:皮,被也,被覆體也。膚,布也,布在表也。
《禮記》曰:古者深衣,蓋有製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衣取蔽形。)長無被土。
《毛詩·碩人》曰: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孝經》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莊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之,肌膚若冰雪。
《商子》曰: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腹,苦其心意,勞其四肢。
《抱樸子》曰:素顏紅膚,惑其目;清商流徵,亂其聽。
《列異傳》曰:蔡經與神交,神將去,家人見經詣井上飲水,上馬而去。視井上,俱見經皮如蛇蛻,遂不還。
《西京雜記》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
《新論語》曰:發生於皮,去發而皮不知。
王子年《拾遺錄》曰:燕昭王三年,廣延之國去燕七萬裏,或雲在扶桑之東,獻善舞者二人,一名提波,一名攜漢,並玉晳凝膚,骨輕氣馥,綽約婉妙,絕古無倫。
《語林》曰:賈充問孫皓何以剝人麵皮,皓曰:"憎其顏之厚也。"
○骨
《說文》曰:骨,體之質也,肉之核也。
《釋名》曰:骨堅而滑也,似木枝格。
《孝經援神契》曰:周道衰,路有饑骨,血成池。
《史記》曰:楚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玄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曰:"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又曰: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
《帝王世紀》曰:殷時有仙女名昌容,隔肉見骨。
《東觀漢記》曰:陳寵字昭公,為廣漢太守。先是雒縣城南每陰雨,常有鬼哭聲,寵使案行,昔歲倉卒,時骸骨不葬者多,寵乃敕縣葬埋,由是即絕。
《晉書》曰:桓溫生未期,溫嶠見曰:"此兒有奇骨相,可使啼。"嶠曰:"真英物也,因名溫。"
《屍子》曰:徐偃王有筋無骨。
《公孫尼子》曰:多食甘者有益於肉,而骨不利。
《燕丹子》曰:田光曰:"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武陽,骨勇之人,怒而麵白。"
《賈子》曰:文王晝臥,夢人登城呼曰:"我東北陬槁骨也,速以人君葬我。"文王曰:"諾。"覺召吏,令以人君葬之,吏曰:"以五大夫葬之。"文王曰:"吾夢中已許之。"民聞之曰:"我君不以夢故背槁骨,況生人乎?"乃下信其上。
《孔叢子》曰:孔附謂陳王曰:"梁人有揚由者,伎巧過人,骨騰肉飛。"
《國語》曰:吳伐越,隳會稽,獲骨焉,一節專車,使問仲尼,曰:"禹致群臣於會稽,防風氏後至,戮之,其骨專車,此為大矣。"
《新序》曰:文王之葬枯骨,無益眾庶,眾庶悅之,恩義動人也。
《列仙傳》曰:寧封,黃帝時陶正,有神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之,教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骨。時人葬之,謂之封子。
《列異傳》曰:蔣子文,漢末為秣陵尉,自謂骨青,死當為神。
《西京雜記》曰:戚姬以百煉金為彄環,照見指上骨。(彄,革候切。)
王子年《拾遺錄》曰:沐胥國人忽複化為老叟,俄而即死,臭爛盈屋,人有除燒其骸骨於糞土之中,複還為人矣。
《搜神記》曰:有談生無婦,有女來為其婦,三年生一兒,曰:"慎勿以火照我。三年後可照。"生盜照之,腰已上皆肉,腰以下但枯骨,婦求去。
《續搜神記》曰:司徒蔡謨親有王蒙者單獨,常為蔡公所收養。蒙長才五尺,似為無骨,登床輒令抱上。
《扶南傳》曰:頓遜國人死,鳥葬或火葬。鳥葬者,病困便歌舞,送郭外,有鳥如鵝,綠色,飛來萬許,啄食都盡,斂骨焚之,沉於海水,此必生天上。鳥若不食,自悲傷,乃就火葬,取骨埋之。
《世說》曰:王右軍目陳玄伯塊壘有正骨。
司馬相如《美人賦》曰:皓體陳露,弱骨豐肌。
○筋
《說文》曰:筋,體之力也,可以相連屬作用也。
《釋名》曰: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玄也。
《禮記·曲禮》曰: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左傳·哀公上》曰:衛太子禱曰:"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麵傷,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
《公孫尼子》曰:多食苦者而筋不利,多食辛者有益於筋而氣不利。
《韓子》曰:淖齒之用齊,擢閔王之筋,縣之廟梁,宿昔而死。
《論衡》曰:命富之人,筋力自強;命貴之人,才知自高。
《物理論》曰: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萬人之英。得其人,則事易於反手;不得其人,則難於拔筋。
○脈
《釋名》曰:脈,幕也,絡一體也。
《史記》曰:扁鵲以長桑君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病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又曰: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簡子疾,五日不知人,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秦穆公嚐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居二日半,簡子寤。
又曰: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曰:"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鵲曰:"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揗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中庶子聞,入報虢君。虢君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扁鵲曰:"若太子病者,所謂屍蹶者也。是以陽脈不遂,(音隊)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
又曰: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宰瑟脈,不治恐腎攏"桓侯曰:"寡人無疾。"
又曰:齊太倉公淳於意,少而喜醫。更師同郡玄裏陽公,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音羈。)咳術、揆度陰陽,診病知人死生。
《漢書》曰:王莽得翟義黨王孫度,使太醫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音庭。)導其脈,知其所終始,雲可以治病。
《後漢書》曰:郭玉為人善別脈,知人生死。章帝令童男著女子之衣,詐雲其病,使玉診脈。玉曰:"此女雖言病,據脈陽盛陰微,臣謂非女子。"帝善之。
《三國典略》曰:周武帝不豫,止於雲陽宮,內史柳昇私問姚僧坦曰:"至尊貶膳日久,脈候何如?"對曰:"天子上應天心,非愚所及。凡庶如此,萬無一全。"
《鶡冠子》曰:魏文侯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並醫,其孰最善?"扁鵲曰:"長兄視神,故名不出家;仲兄視毫毛,故名不出閭;鵲針人血脈,救人生死,名聞天下。"
《燕丹子》曰:田光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麵青。
《論衡》曰:王莽時省五經,平章句,弟子郭略夜定舊記,死於燭下,精思不任,脈絕氣滅。
崔玄始《正論》曰:風俗者,國之脈診也。年穀如其肌膚,肌膚雖和,而脈診不和,亦未為休也。
○髓
《說文》曰:髓,骨中脂也。
《史記》曰:扁鵲過齊,桓侯客之。後五日複見,望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能及;宰瑟脈,針石所能及;在腸胃,酒醪之所能及;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又曰:勾踐頓首再拜,答子貢曰:"孤嚐不料力,乃與吳戰,困於會稽,痛入於骨髓。"
《帝王世紀》曰:紂斬朝涉之脛而觀其髓。酈善長《水經注》曰:"淇水曆汲郡西南,出朝歌城西北,東南逕朝歌台下,俗謂之陽河水也。紂在台上,見老人晨將渡水,而沉吟難濟,紂問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實,故畏寒。紂乃於此斮脛而視髓。"
○腦
《左傳·僖下》曰:晉文公夢與楚王搏,楚子伏已而盬其腦。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杜預注雲:腦能柔物。)
《春秋玄命苞》曰:腦之為言在也,人精在腦。
《韓詩外傳》曰:禽息,秦大夫,薦百裏奚,不見納。繆公出,當車以頭擊闑,(五結切。)腦乃精出,曰:"臣生無補於國,不如死也。"繆公感寤而用百裏奚,秦以大化。
《史記》曰:昔趙襄子以其姊為代王妻。後與王遇於句注之塞,廚人進斟,因反鬥以擊代王,殺之,王腦塗地。
《三國典略》曰:齊南陽王綽與齊王俱五月五日生,武成以綽母李夫人非嫡,故貶之為弟。俗雲:其日生者,腦不壞爛,死後逾一年方許收殮,毛發不落,如生人焉。
《神異經》曰:西荒中有人,長短如人,著百結敗衣,手足虎爪,名模豹。見人獨自,輒就人欲食腦,先捕虱。人伺其臥,舌出盤地丈餘,便燒石投其舌,於是絕氣而死。若不如此,寤而輒食人腦。
《列異傳》曰:陳倉有得異物,其形不類豬,不似羊,莫能名。以獻秦穆公。道遇二童子,曰:"此名為蝹(音衤奧。)述,常在地下,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以柏燒其頭。"
《西京雜記》曰:廣陵王胥有勇力,恒於別囿學格熊,後遂空手搏之,陷腦而死。
○血
《釋名》曰:血,濊也,流濊濊也。(濊,乎會切。)
《禮記·檀弓》曰:高子皋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
《左傳·莊公八年》曰:齊侯田於貝丘,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
又《成公上》曰:齊晉將戰,郤克傷於矢,流亞及屨,未絕鼓音。張侯曰:"餘病矣。"郤至曰:"自師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張侯,解張也。朱,血色,血色久則殷。今人謂朱黑殷也,言血多汙車輪後不敢息也。)"
《春秋考異郵》曰:龍門之下血如江。(宋均曰:龍門戰在魯桓十三年。)
《易·屯卦》曰: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尚書·武成》曰:紂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孔安國注曰:流漂舂杵。)
《論語·季氏》曰:君子有三誡:血氣未定,誡之在色;血菩藿剛,誡之在鬥;血氣既衰,誡之在得。
《漢書》曰:申屠嘉為丞相,鄧通居上傍,怠慢嘉。嘉為檄召通,責曰:"朝廷者,高帝朝廷也。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通頓首,血出不解。文帝度嘉已困通,持節召通而謝嘉。
《漢書》曰:息夫躬坐咒詛下獄,仰天大呼,血打鼻出,食頃而死。
《東觀漢記》曰:逢萌隱琅琊不勞山,非禮不動,聚落化之。北海太守遣吏奉謁,萌不諾。太守遣吏捕之,民相率以石擲吏,皆流血奔走。
又曰;耿秉為征西將軍,鎮撫單於以下。及薨,南單於舉國發哀,犁麵流血。
謝承《後漢書》曰:吳郡媯皓字玄起,父為南郡太守,坐事係獄。皓懷小石,至公卿間輒出石,叩頭其上,流血覆麵,父係得免。
虞預《晉書》曰:玄康玄年,河間、成都二王舉兵向京都,朝廷北討,徵嵇紹為侍中。王旅不振,敗績於湯陰,百官侍衛莫不潰散,惟紹以身捍寇。兵突禦輦,飛矢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禦服。及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又曰:丞相府斬督運令史淳於伯,血逆流著柱,終柱末二丈三尺,旋複流下四尺五寸,百姓鹹稱其冤。
《晉書·張軌傳》曰:漢末,金城人陽成遠殺太守以叛,郡人馮忠赴屍號哭,歐血而死。
又曰:桓溫父彝為韓晃所害,涇令江播預焉。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誌在複讎。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錄》曰:伏都有膂力,善尺牘,攻石閔不克,為閔所殺,橫屍相枕,血流成渠,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
又《北燕錄》曰:馮躍宴郡僚,忽有血流左臂,躍惡之。從事中郎王乘因陳苻命之應,躍戒其勿言。
《南史》曰:蕭睿明母病風,積年沉臥。睿明晝夜禱祈,時寒,下淚為冰,叩頭血出,亦為冰不溜。
《陳書》曰:吳明徹殺王琳,有一叟以酒脯來至,號酹盡哀,收其血,懷之而去。
《三國典略》曰:齊主於涼風堂召孝昭第二子百年,遣左右亂捶擊之。又令曳以繞堂,所行之處,血皆遍地。
又曰:齊主將殺開府高德正,召而謂之曰:"聞爾病,我為爾針。"以刀子刺之,血流沾地。
又曰:周師圍江陵,謝答仁請守子城,梁主即授城內大都督。既而召王裒謀之,裒以為不可。答仁請入不得,嘔血而去。
《唐書》曰:王君廓鎮幽州,會突厥入寇,君廓邀擊,破之。高祖大悅,徵入朝,賜以禦馬,令於殿庭乘之而出,因謂侍臣曰:"吾聞藺相如叱秦皇,目眥出血,君廓往擊竇建德,將出戰,李勣遏之,君廓發憤大呼,目及鼻耳一時流血。此之壯氣,何謝古人?不可以常例賞之。"複賜錦袍金帶。
又曰:輔公祏據江東反,發兵寇壽陽。命李孝恭為行軍玄帥以擊之。孝恭自荊州趣九江,將發,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坐者皆失色。孝恭舉止自若,徐諭之曰:"禍福無門,惟人所召。自顧無負於物,諸君何見憂之深!公祏惡積禍盈,今承廟算,以致討。碗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徵。"
又曰:李思摩,頡利族人也。授右衛將軍,從征遼東,為流矢所中,太宗親為吮血。
又曰;李子慎誣告其舅,以獲五品,其母見其著緋衫,覆麵床下,泣涕曰:"此是汝舅血染者耶!"
又曰:玄宗幸蜀,次馬嵬,召左相韋見素,見素出店,為亂兵所撾,頭血流地。上遽令壽王傅詔止之。
又曰:天寶十五年,安祿山下將蔡希德攻陷常山郡,執太守顏杲卿、長史袁履謙,殺掠人吏萬餘人,城中流血。
又曰;竇軌每臨戎對寇,或鞠挾月,身不解甲。其部眾無貴賤少長,不恭命即立斬之。每日被事,多所鞭撻,流血滿庭,見者莫不股栗。
又曰:劉審禮丁父憂去職,及葬,跣足隨車,流血灑地,行路稱之。
又曰:牛徽為吏部員外郎。巢賊犯京師,父蔚方病,徽與其子自扶藍(音藍)輿,投竄山南。閤路險狹,盜賊縱橫,穀中盜擊徽破首,流血被體,而捉輿不輟。
《莊子》曰:萇弘死乎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
《燕丹子》曰: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麵赤。
《賈子》曰:炎帝、黃帝異母兄弟,各有天下之半,戰於涿鹿之野,流血漂杵。
《山海經》曰:禹堙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五穀,以其地為台。相繇,一名相仰。
《春秋後語》曰:燕太子丹,豫求天下名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無不立死者。(裴駰曰:言以匕首傷人血出,沾濡絲縷,便立死。濡,讀如儒也。)
《說苑》曰: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泣盡而繼之以血。
《幽明錄》曰:王伯陽亡,其子營墓得三漆棺,移置南崗。夜夢魯肅瞋雲:"當殺汝父。"尋複夢見。伯陽雲:"魯肅與弟爭墓。"後於坐褥上見數升血,疑魯肅殺之故也。墓今在長廣橋東一裏。
《汝南先賢傳》曰:陽安令趙規與朗陵太守黃萌爭水,規割指詛曰:"隨血所流入陽安界。"萌忿,殺規。小吏王朔複刺殺萌,朗陵官屬又殺朔。民於京山上為朔作祠壇,每水旱輒往祈禱。
《博物誌》曰:戰鬥死亡處有人馬血,積年化為磷,磷著地及草木,如霜露,略不可見。人行或有觸著,體便有光,拂拭便分散無數。又細吒聲如沙豆,住久乃滅。其人忽忽如失魂,經日乃饞攏
《三輔舊事》曰:武帝發兵攻太子,連鬥五日,白虎闕前溝中血沒足。
《世說》曰:阮步兵居喪不率禮,而誌孝稱。當葬母,先食肫飲酒,然後臨訣而哭,直雲:"人言窮,我將窮矣!"因吐血一升,氣絕不如人,彌時乃蘇。
○膏
《春秋玄命苞》曰:膏者,神之液。
《文子》曰:人受變化,一月而膏,三月而脈。
《異苑》曰:滿奮豐肥,膚肉潰裂,每暑夏輒膏流汗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