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人事部·卷六十五

○讓下

《東觀漢記》曰:承宮遭王莽篡,天下擾攘,盜賊並起,宮遂避世漢中。建武四年,將妻子之華陰山穀,耕種禾黍,臨熟,人就認之,宮悉推與而去,由是顯名。

又曰:光武封朱祐為鬲侯。祐自陳功薄而國大,願受南陽五百戶足矣。上不許。

又曰:竇融光武時數辭讓位,不許,因上疏曰:"臣融年五十三,有一子,年十五,質性頑鈍,臣融朝夕教導以經藝,不得令觀天文,見讖記,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循道,不願其有才能,何況乃當傅以連城廣土,享諸侯國哉!"

又曰:鄧騭,永初玄年,封騭等以定策增封三千戶。讓不獲,遂逃避使者,上疏自陳。

又曰:《歐陽尚書》博士缺,上欲用桓榮,榮叩頭讓曰:"臣經術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閎、楊州從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諧。"因拜榮為博士,引閎為議郎。車駕幸太學,會請博士論難於前,榮被服儒衣,溫恭有蘊藉,明經義,每以禮義讓相厭,不以辭長人,儒者莫之及,特吻加賞賜。又詔諸生雅吹擊罄,盡日乃罷。榮卒,子鬱當襲爵,上書讓於兄子沉,顯宗不許。不得已受封,而悉以租入與之。帝以鬱先師子,有禮讓,甚見親厚。

又曰:上欲封樊興,置印綬於前,興固讓曰:"臣未有先登陷陣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誠不願。"帝嘉興之讓,不奪其誌。

又曰:劉愷,字伯豫,以當襲父般爵,讓與弟憲,遁逃避封。有司奏請絕國,上美其義,特優加之,愷猶不出。有司複奏之,侍中賈逵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為國,於從政乎何有。"和帝納之,詔下曰:"故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當襲父般爵,而稱父遺意,致國弟憲,遁亡七年,所守彌固。蓋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聽憲嗣爵。"乃徵愷,拜為郎,稍遷侍中。愷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風行。

又曰:淳於恭以謙儉推讓為節,家有山田橡樹,人有盜取之者,恭助為收拾。載之歸,乃知其恭。橡盜者還橡,恭不受。人又有盜刈恭禾者,恭見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

《續漢書》曰:張堪讓先人餘財數百萬與兄子。

謝承《後漢書》曰:雷義舉茂才,讓於陳重,刺史不聽。義遂佯狂,不應命。鄉裏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又曰:陳囂與鄉人紀伯為鄰,伯夜竊囂藩地自益。囂見之,伺伯去,密移其藩一丈地以益伯。伯慚懼,還所侵。又卻一丈二尺相避,凡廣三丈。太守高其義,名其閭為義裏。

範曄《後漢書》曰:馮緄,字鴻卿,巴郡宕渠人也。長沙蠻寇益陽,荊南皆沒。於是拜緄為車騎將軍,軍至長沙,進擊武陵蠻夷,荊州平定。詔賜錢一億,固讓不受。振旅還京師,推功於從事中郎。

《魏誌》曰:田疇,字子泰,右北平人。太祖北征烏丸,軍次無終,夏水路不通。疇將其眾為鄉導,出盧龍塞,虜乃驚。太祖與戰,遂大斬獲。軍還,論功封疇為亭侯,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於數四,疇終不受。

又曰:太祖署邴原為丞相徵事,崔琰為東曹掾,記讓曰:"徵事邴原、議郎張範,皆秉德純壹,誌行忠敏,清靜足以厲事,貞固足以幹事,所謂龍翰鳳翼,國之重寶。舉而用之,不仁者遠。"

又曰:王基,字伯輿,東萊人。基拔壽春,轉基為征東將軍,封東武侯。基上疏固讓,歸功參佐。由是,長史司馬等七人皆侯。

《吳誌》曰:魯肅卒,孫權以嚴畯代。前後固辭曰:"仆素書生,不閑軍事,非才而據,殃咎必至。"發言慷慨,至於流涕,權乃聽焉。嘉其能以實讓。

又曰:薛綜為選曹尚書,固讓顧譚曰:"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昭人物,德服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

王隱《晉書》曰:司徒魏舒遜位。司空衛瓘與書曰:"每與足下共論此事,日日未果,可謂瞻之在前,忽然在後。"於時皆有欲遜者,或先顯此意不能行,或以歸家申喻複還,惟舒知命,內定於懷,未嚐形之於言。論者以為晉興以來,能辭榮令終,未有如舒者焉。

又曰:杜夷,字行齊,廬江人。王敦為刺史,舉方正,顧榮等各薦夷於相府。玄帝曾欲省夷,夷深讓。帝答曰:"吾與足下雖情在忘言,然虛遲曆載。正以足下羸病,故欲相省,寧論常敬。"以為國子祭酒。夷前後十餘表,求解不聽,明帝踐祚,夷又頻表。

又曰:上以羊祜為開府儀同,讓表曰:"今光祿李喜,秉節高亮,在公正色;光祿魯芝,潔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祿李胤,清亮簡素,正身在朝,皆服事華發,以禮終始。雖曆位外內之寵,不異寒賤之家,而猶未蒙此選,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又封南城郡侯。祜讓曰:"昔張良請受留侯,漢高不奪其誌。請受钜平,薨,遺令不得以南城侯入柩。"詔祜曰:"固讓曆年,誌不可奪。身沒讓存,遺言益厲,此夷叔所以稱賢,季劄所以全節,重違其誌,今聽複本封。"

幹寶《晉紀》曰:鍾會、鄧艾將伐蜀,與劉實別。客謂實曰:"二將當破蜀不?"實曰:"必破蜀,但皆不還。"客問其故,實曰:"治道在於克讓。"因著《崇讓論》,曰:"季世不能讓賢,虛謝見用之恩,莫肯讓於勝己。"

《晉中興書》曰:郗愔拜給事黃門侍郎。愔苦求外出,時吳郡缺,朝議欲用愔。愔以資輕而少年,不宜超登大郡,辭讓切至。朝廷嘉之,為臨海太守。在郡優遊養誌,不以事物縈心。

崔鴻《前趙錄》曰:張實為钜鹿太守,治任威強,路不拾遺。曾欲以實為司徒、太保,皆垂涕固辭。身騎瘠馬,妻乘敗車。

《後魏書》曰: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後之兄也。肇子植自中書侍郎出為濟州刺史。玄愉之反也,植率州軍出討破愉,別將有功。當蒙封賞,朝廷論勳,每謙讓不受,雲其家荷重恩,為國致效是其常節,何足以應進陟之報。懇惻發於至誠。

又曰:崔光韶為司空行參軍,複請讓從叔和,曰:"臣誠微賤,未登讓品,屬逢皇朝,恥無讓德。"和亦謙退,辭而不當。高祖善之,遂以和為廣陵王國常侍。

《後周書》曰:蘇祐,字承先,陳留圉人也。有膂力,便騎射,從征伐常潰圍陷陣。還之日,諸將爭功,祐終無競。太祖歎之,常謂諸將曰:"承先口不言勳,孤當代言。"其見知如此。

沈約《齊紀》曰:韓係伯,襄陽人也,事母甚謹。西土風俗,田與鄰畔者,輒於畔上種桑以誌之。係伯上種桑,枝條蔭蔽他地,每開數尺以避焉。鄰者隨複侵之,係伯輒伐樹更種。侵畔者慚,不敢犯也。

《齊書》曰:謝朓遷尚書吏部郎,上表三讓。中書疑朓官未及讓,以問國子祭酒沈約,約曰:"宋嘉玄中,範曄讓吏部,朱循之讓黃門,蔡興宗讓中書,並三表詔答,近代小官不讓,遂成恒俗,恐有乖讓意。王藍田、劉安西貴重,初自不讓,今豈可慕此不讓耶?孫興公、孔顗並讓記室,今豈可三署皆讓耶?謝吏部今授超階,讓別有意,豈關官之大小?捴讓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讓,便與詣闕章表不異。例既如此,謂都非疑。"朓又啟讓,優答不許。

《唐書》曰:溫彥博與兄大雅共掌機密,彥博以昆季同在機務,意不自安,固請他職。高祖曰:"我虛心相待,不以為疑,卿何自疑也?"彥博雖應命,然每退讓,遠避機權,僚列以此多之。

又曰:長孫無忌冊拜司空,無忌固辭讓,不許。

又曰:"臣幸居外戚,恐招聖主私親之誚,敢以死請。"太宗曰:"無忌聰明鑒悟,且有武略,公等並知,所以委之台鼎。"無忌又上表切讓,帝使謂之曰:"昔黃帝得力牧而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為三王祖,齊桓得管仲而為五伯長,朕自在藩邸,即任使公,遂得廓清宇內,君臨天下,以公功績才望允稱具瞻,故授此官,無宜辭讓為禮也。"

又曰:盧懷慎開玄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

《周書》曰:湯放桀而歸於亳。三年,諸侯大會。湯取天子之璽,置之天子之坐,再辭,從諸侯之位。湯曰:"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處之。"三讓於諸侯,諸侯莫敢即位,然後湯即天子之位。

《慎子》曰:堯讓許由,舜讓善卷,皆辭為天子,而退為匹夫。

《列子》曰:昔堯舜為以天下讓許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伯夷、叔齊實以孤竹讓而終亡其國。

《晏子春秋》曰:胩子方食,景公使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嬰亦不飽。公致千金以奉賓客,晏子不受。公曰:"先君桓公以書社百封管仲,管仲不辭,獨辭何也?"晏子曰:"嬰聞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以管仲失之,嬰得之。"

又曰:景公使晏子為阿宰,三年而譽聞於國。景公悅,召而賞之,辭而不受。公問其故。對曰:"昔嬰之治阿,三邪毀於外,三讒毀於內。今則三邪譽於外,三讒譽於內。昔者嬰之當誅者當賞,而今以當賞者當誅,是故不敢受。"景公知晏子賢,乃任以國政,三年而齊大興。

《莊子》曰:堯以天下讓許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又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我適有幽憂之疾,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又曰:舜以天下讓於善卷,善卷曰:"餘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遂不受。

又曰:舜以天下讓其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曰:"異哉!後之為人居畎畝之中,而遊於堯之門。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汙漫我,吾羞見之。"自投於清泠之淵。

又曰:湯將伐桀,因卞隨而謀,卞隨曰:"非吾事也。"湯又因務光而謀,務光曰:"非吾事也。"湯曰:"伊尹何如?"曰:"強力,忍詬,吾不知其他。"湯遂與伊尹謀。伐桀克之。以讓卞隨,卞隨曰:"君之伐桀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乎我,必以我為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漫我,吾不忍數聞也。"乃自投於桐水而死。(桐水在今潁川。)又讓務光曰:"知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務光辭曰:"廢上非義,殺人非仁。子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吾聞之曰:非其義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土,況尊我乎!吾不忍見也。"乃負石自沉於盧水。(盧水在遼東也。)

《呂氏春秋》曰:沈尹筮遊於郢五年,荊王欲以為令尹,辭曰:"期思之鄙人有孫叔敖,彼聖人也。"王於是使人以王輿迎叔敖,以為令尹而國治。

《韓子》曰:舜耕於曆山,農者讓畔;漁於河濱,漁者讓長。

《苻子》曰:禹讓天下於奇子,奇子曰:"君之佐舜勞矣,鑿山川,通河漢,首無發,股無毛,故舜也以勞報子。我生而逸,不能為君之勞矣。

又曰:武王以天下讓歧封子。歧封子曰:"孰匆匆然以天下為事乎?君往矣,餘不忍聞之。"

又曰:太伯將讓其國於季曆,謂其傅曰:"大王欲以一國之事而以嗣我,我其羞之。吾聞至人也,不居一世而萬世以之君,不貴一代而萬代以之貴。吾焉能貴乎一國,而賤乎萬代哉!"

《山海經》曰:君子國,民衣冠帶劍,土方千裏,多薰華之草,好讓,故為君子國。

《許遜別傳》曰:遜年七歲無父,躬耕、負薪以養母,盡孝敬之道。與寡嫂共田桑,推讓好者,取其荒者,不營利。母常隨譴之:"如此,當乞食無處。"遜歎,應母曰:"但願母老壽耳!"

《郭翻別傳》曰;翻經河墜刀於水,路人有為取者,翻因與之。路人不取,至於三四。路人固辭。翻曰:"爾向不取,我豈能複得乎?"路人曰:"吾若取此物,為天地鬼神所責矣。"知其終不受,乃沉刀於向所失處。路人悵然,乃複沒為取之。翻於是不逆其意,十倍刀價與之。

《魏武瘤路曰:裏諺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魏文雜事》曰:辭爵逃祿,不以利累名,不以位虧德之謂讓。

《博物誌》曰:三讓:一曰禮讓,二曰固讓,三曰終讓。

晉·劉實《崇讓論》曰:古之至王治天下所以貴讓者,欲以出賢才而息爭競也。夫人情莫不皆欲己之賢以自明賢,豈假讓而賢哉!故讓道興,賢能之人不求而自出矣,至公之舉而自立矣。一官鎧,擇眾官所讓最多者而用之,審才之道也。在朝之人相讓於上,草廬之人鹹皆化之,推能讓賢之風從此生矣。為一國所讓,則一國士也;為天下所讓,則天下才也。推讓之風行,賢不肖灼然殊矣。

晉·孫盛《周泰伯三讓論》曰:孔子曰:"泰伯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一焉。"鄭玄以為:托采藥而行,一讓也;不奔喪,二讓也;斷發文身,三也。三者之美皆蔽隱不著。王肅曰:"其讓隱,故民無得而稱焉。"盛謂:玄既失之而肅亦未為暢也。玄之所雲三跡,顯然天下所共見也,何得雲隱而未著乎?三跡苟著,則高讓知,亦複不得雲其讓隱也。蓋泰伯之出,讓跡已露,不奔喪,故一事耳。斷發之與《左傳》明文相背,又不經也。然則稱三讓者,其在古公至文王乎?周之王業顯於亶父,受命於昌,泰伯玄覽充周太子之位,一讓也。假托遜遁,受不赴喪之譏,潛推大美,二讓也。無胤嗣而養仲雍之子,以為己後,是深思遠防,令周嗣在昌,天人葉從,四海悠悠,無複纖介疑惑,三讓也。凡此三者,帝王之業,故孔子曰:"三以天下讓。"言非直常讓若禮臧之倫者。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太平禦覽》天部
《太平禦覽》時序部
《太平禦覽》地部
《太平禦覽》皇王部
《太平禦覽》偏霸部
《太平禦覽》皇親部
《太平禦覽》周郡部
《太平禦覽》居處部
《太平禦覽》封建部
《太平禦覽》職官部
《太平禦覽》兵部
《太平禦覽》人事部
《太平禦覽》逸民部
《太平禦覽》宗親部
《太平禦覽》禮儀部
《太平禦覽》樂部
《太平禦覽》文部
《太平禦覽》學部
《太平禦覽》治道部
《太平禦覽》刑法部
《太平禦覽》釋部
《太平禦覽》道部
《太平禦覽》儀式部
《太平禦覽》服章部
《太平禦覽》服用部
《太平禦覽》方術部
《太平禦覽》疾病部
《太平禦覽》工藝部
《太平禦覽》器物部
《太平禦覽》雜物部
《太平禦覽》舟部
《太平禦覽》車部
《太平禦覽》奉使部
《太平禦覽》四夷部
《太平禦覽》珍寶部
《太平禦覽》布帛部
《太平禦覽》資產部
《太平禦覽》百穀部
《太平禦覽》飲食部
《太平禦覽》火部
《太平禦覽》休征部
《太平禦覽》咎徵部
《太平禦覽》神鬼部
《太平禦覽》妖異部
《太平禦覽》獸部
《太平禦覽》羽族部
《太平禦覽》鱗介部
《太平禦覽》蟲豸部
《太平禦覽》木部
《太平禦覽》竹部
《太平禦覽》果部
《太平禦覽》菜茹部
《太平禦覽》香部
《太平禦覽》藥部
《太平禦覽》百卉部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