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人事部·卷八十二

○貞女下

《列女傳》曰:張氏妻者,丹陽魯輝之女,名潛。既適張氏,會其家門伏誅,以潛女弱姑老故,得不死。然資產沒官,單罄壁立,昏晨力作,供養甚謹。猶應配適士伍之限無妻者,國有常法。知終不免,每與姑言,有必死之誌。姑曰:"夫亡改適,悠悠皆是,人當隨時之宜,何至於此?"潛曰:"悠悠之為,非妾心也。"後至當配,果自經死。

又曰:代趙夫人者,趙襄子之姊也。襄子誘代王殺之,因舉兵平代取地而迎夫人,夫人曰:"吾受先君之命,事代之君,今代已亡,吾將奚歸?吾聞婦人之義無二夫,欲迎我何之?以弟慢夫非義,(謂慢棄不為立節。)以夫怨弟非仁也。"自殺於磨笄之地。

又曰:沛王母,王陵之母也。陵始為縣邑豪。(豪,俊也。)及高祖起沛,陵亦聚黨數千人,屬漢王。項羽與漢為敵國,得陵母,置軍中,漢使至則東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漢王長者也,必得天下。無以妾故,懷持二心。言妾已死也。"乃伏劍而死。

又曰:蜀朱叔賢妻者,張氏之女,字昭儀。賢為郡督郵,軍襲郡城,城門閉,賢兄弟謀逾城出,事泄伏誅,乃配嫁。昭儀泣曰:"誅我夫而逼嫁我,此寧夫婦平生之願乎?"乃竊刀割咽而死。

又曰:巴趙娥者,趙萬之妻。郡縣遭亂,萬得足疾,不能行,為賊所殺。賊欲將娥,娥守喪不去,賊舉矛指娥,欲以怖之。娥知賊必欲劫略,乃以身赴矛,貫心達背而死。

又曰:九江王孝謙妻者,同郡袁氏之女,字貴女,與母俱流移共止。孝謙好酒,凶悖,無子婿之禮。貴女每涕泣諫喻,不能匡改。母怨孝謙之為,貴女輒悲哀不食,言於鄰人曰:"為子致母於辱,非孝也;事無道之人,非義也。昔秋胡之妻,不忍見不義之人,我何為於世間哉!"乃自殺。

又曰:沛周明都妻者,衛尉趙長平之女也,名阿。長平德行純粹,海內知之;阿少習儀訓,長閑婦道,而都驕淫暴躁,不式上命。都父衛謂阿曰:"新婦賢者女也,當以禮法匡婿。都之不改,新婦之過也。"阿既拜命,退謂左右曰:"我無樊、衛二姬之行,故君以責我,我言而不用,君必謂我不奉教,則罪在己。為生如此,亦何願哉!"乃自殺。

劉向《列女傳》曰:楚昭貞薑者,齊侯之女,楚昭王之夫人也。昭王出遊,留夫人漸台之上而去。王聞江水大至,使者迎夫人,忘持苻,使者至,謂夫人出,夫人曰:"大王為宮人約命,召宮人必以苻,今使者不持苻,妾不敢從使者而行。妾聞之矣,貞女之義不犯約,勇者不畏死,守節而已矣!妾知從使者必生,留必死也,然妾不敢棄約越義而求生。"水大至而死,乃號曰貞薑。

又曰:楚白貞姬者,楚白公勝之妻也。白公死,其妻紡績不嫁。吳王聞其美,使人操金百鎰、白璧一雙以娉焉。因以輜軿三十乘迎之,將以為夫人。妻辭曰:"白公無恙之時,妾幸得充後宮,執箕帚、衣裳履、拂枕席為妃。今白公不幸而死,妾願守其墳墓,奉其祠祠以終天年。今王賜金壁之聘、夫人之位,非遇妾之所。妾聞之,忠臣不借人以力,貞女不假人以色,豈獨事生若此哉,於死亦然!媲既不位,(位,猶仁也。)不能從死,今又去而嫁,不亦大甚乎?"遂辭娉而不行。吳王賢其節而有義,號曰楚白貞姬。

又曰:魯陶寡嬰者,魯陶門之女。少寡養幼孤,無強昆弟,紡績為產。魯人或聞其義,將求焉。嬰聞之,恐不得免,乃作歌明己之不二也。其詩曰:"悲黃鵠之早寡兮,十年不雙;宛頸戢翼兮,不與眾同。時則非鳴兮,獨行煢煢;天命令然兮,愧獨永傷。感鳥慍己兮,淚下成行;嗚呼悲兮,死者不可忘。飛鳥尚然兮,何況貞良;雖有賢雄兮,終不重行。"魯人聞之曰:"斯女不可得也。"遂不敢複求之,嬰寡終身。

又曰:衛寡夫人者,齊侯之女也。嫁於衛,至城門,而衛君死。保母曰:"可以還矣。"女不聽,遂入,行三年之喪,畢,弟立謂曰:"衛,小國也,不容二庖,請願同庖,惟夫妻為同庖。"夫人不聽,衛君乃使訴於齊,兄弟皆欲與後君,使人告女,女終不聽,乃作詩曰:"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又曰:邵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許嫁於豐,夫家禮不備而欲迎之。女蓋與其人言,以為:夫婦者,人倫之始也;嫁娶者,所以傅重承業,繼續先祖,為宗廟主。夫家輕禮違製,不可以行。遂不肯往。夫家訟之於理,致之於獄,女終以一物不具,一禮不備,守節持義,必死不往。而作詩曰:"雖速我訟,亦不女從。"言夫婦之禮不備足也。君子以為得婦道之宜。(與《詩說》小異,故再出。)

又曰:蔡人之妻者,宋人女也。既嫁於蔡,夫有惡疾,其母將改嫁之。女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適人之道,壹與之醮,終身不改。夫不幸遇惡疾,不改其意,且夫采芣莒之草,雖甚臭惡,猶始於將采之,終於懷頡之,浸以益親,況於夫婦之道!"終不聽其母,而作《芣莒》之詩。

又曰:魯秋潔婦者,魯秋胡子之妻也。秋胡子既納之,五日而去官於陳,五年乃歸。未至家,見路傍有一美婦人,方采桑。秋胡子下車謂曰:"苦暴采桑,吾行道遠,願托桑陰下餐。"婦人采桑不輟,秋胡子謂曰:"力田不如逢年,力桑不如見郎,今吾有金,願與夫人。"曰:"嘻!夫采桑力作,紡績織以衣,食奉二親,研掾子而已矣,吾不願人之金也。收子之資,與子笥金。"秋胡還家,奉金遺母。母使人呼其婦,婦至,乃向采桑者。婦曰:"君辭家遠仕,五年方還,當乍驅揚塵疾至,今也乃悅道旁婦人,是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是汙行也。妾不忍見不義不孝之人,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東走,自投於河而死。

又曰:梁寡高行者,梁之寡婦,榮於色,敏於行,早寡不嫁。梁貴人爭欲取之,不能得。梁王聞之,使相娉焉。高行曰:"妾之夫不幸,先犬馬填溝壑,妾宜以身薦其棺槨,守養幼孤,不得專意。妾聞婦人之義,壹往不改,以全貞信之節。今忘死而趨生,是不信也;見貴而忘賤,是不貞也。棄義而從利,無以為人。"乃援鏡操刀以割其鼻曰:"妾已刑矣。所以不死者,不忍幼嗣之重孤也。刑餘之人,殆可釋矣。"王高其節,乃複其身,號曰"梁高行"。

皇甫謐《列女傳》曰:天水薑敘母者,同郡楊阜之姑也。阜為州吏,馬超殺刺史、太守,敘屯曆城,阜往見之,歔欷悲悵。敘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何以視息於天下乎!君擁兵專製而無討賊之心,此趙盾所以書弑也。"敘母慨然,勒敘從阜計,遂起兵於鹵城。超聞之,襲曆城,得敘母,母罵之曰:"若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豈久容!若何不早死,敢以麵目視人乎?"超即殺之。超敗,隴右平定,魏武令曰:"薑敘之母明知乃爾,雖楊敞之妻,蓋不過也。"

又曰:留子直妻者,曆陽人。漢末擾攘,隨夫之從父客居豫章。從父通郡牧族之妻,年少有色,太守客請以為妻,守死不從。十餘日,客以還,太守夷殺之,臨死不變,口無言。郡吏及客憐之,更還救請。既得活,乃自割耳。久之,太守聞其夫在,遂還其妻。

又曰:下邳陳悝妻者,同郡吳氏之女。漢末喪亂,流寓東城,東城令戚奇欲北就呂布,焚城疊,虜人眾,聞女有容色,善史書,能彈琴瑟,遂殺悝,住車令仆者接女上車。女謂奇曰:"君隳壞都城,虜略士女,殺人之夫,欲以人婦為妻,何酷逆之甚!願守誌而死,不願無行而生。"遂自刎。奇猶有哀慚,殯葬乃去。

又曰:戎士陳南妻丹者,戴氏之女。美而早寡,事舅姑恭篤,同伍之人鹹樂其賢色,求者甚多,守死不嫁。後之娉者告其軍主,軍主命之,知不得已,乃自經死。

《韓詩外傳》曰:魯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季孫聞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問焉,對曰:"昔是子也,吾使事仲尼,仲尼去魯,送之不出魯郡,贈之不以家珍;且吾聞君子貴義而賤利,是子病不見士來,視死不見士之流涕,死之日,宮女衰絰,從者十人,不足於士,而有餘於婦人,吾是以不哭。"

陳壽《益部耆舊傳》曰:廣漢德陽王上妻者,同縣袁氏女也,名福。年二十適上。舅姑既沒,複遭上喪,悲傷感切,不妄言笑。有二子,養育遺孤,執心純篤。及叔父湣其窮困,私以許張奉,掩迫合婚。其旦,計欲殺奉,恐禍及母、叔、孤兒,永棄死,仇必生,慷慨流涕,自殺而死。

《益部耆舊傳》曰:膣為楊鳳珪妻者,蜀郡臨邛陳氏女也,名姬。珪早亡,時姬產子,適生六月,躬喪事,育幼孤。三年喪訖,兄弟宗親哀其子少年壯,謀議更配,以許蜀中豪姓。姬聞,仰天歎息,引刀割咽,幾死。於是九族驚愕,遂敬從其節。

又曰:捷為南安周繕紀妻者,同縣曹氏女也。名禁,字敬姬,年十七適周氏,二年而夫亡隕。時禁懷孕數月,後產子玄餘,喪事闋,遂移居,依托父母,欲必守義,育養孤弱。父湣其年少子稚,默以許同縣狐賓,遣車馬衣服來,欲迎禁,父乃告。禁勃然作色,淒愴言曰:"依近父母,本不圖此。"固流涕慷愾,乃自投舍後流水。於是舉家競赴救出,而氣息已絕,積二日一夜乃複蘇息,二親由是知其至誠,謝賓解婚。禁欷歔長歎,乃更將子還,依夫第居止,潔身執操,非禮不動。

又曰:廣漢新都便敬妻者,同縣王氏女也,名和。年十七,適敬。敬亡,和肓養遺孤,闔門守節,不隨宗家宴樂嘉會,居理甚修。蜀郡何玉,因媒問和兄著取和,遂相聽許。著深曉其夫死子小,宜有改圖,加貧衰無以自立,何氏公族,必據福祚。和自陳說,斷計決分,守全孤弱。辭言未訖,慷慨涕淚,哀慟左右。然著終受玉幣,因欲迫脅。和乃斷耳示著,以信至見聽,請以死謝。舉宗敬重,哀其大義。

又曰:巴三貞者,閬中馬眇新妻義,西充國王玄憤妻姬,皆閬中人也;閬中趙蔓君妻華,西充國人也。姬早失夫,介然守操。中平五年,黃巾餘類延益州,賊帥趙蕃據閬中城,構迫衣冠,令人婦女為質,義、姬、華等隨北入城。後賊類爭勢,攻破閬中,時人或死或奔,家室相失,義、姬、華隨類出城走。傅聞後賊,或構略婦女,於是三人自度窮迫,恐不免於據逼,乃相與自沉水而死。鄉黨聞之,莫不感傷,號曰"三貞"。

又曰:蜀郡廣都公乘士會妻者,同縣張氏女也。會早卒,年壯無嗣。欲有問者,親戚將以許之。發憤慷慨,斷發割耳,事姑盡禮,肅恭供養,養族子以承宗廟。(《列女傳》為熊氏女,斷發割耳同。)

又曰:廣漢廖伯妻者,同縣殷氏女也,名紀。年十六適伯,伯早卒。紀性聰敏,達於詩書女傅,進退閑暇,又有美色。見貪,割麵告誠,以全其節,曰:"求生害仁,仁者不為,紀生見禮義,豈獨使古人擅名者哉!"因作詩三章,以風父母,而舉縣嘉其才麗。媒介滋繁,遂援刀钅貿,斷指明情。

《邵氏家傳》曰:虞建武都尉邵夫人,字伊膿,鴻臚之弟二女。夫人少而寡,虞氏及夫人之宗,哀夫人辛苦,欲更為圖婚,然重夫人宿操,慮不可以非禮逼;亦知夫人潛佩刀,誓以必死,故不敢生意。夫人自以虞氏凶短,繼世無子,常獨處一室,絕書學,非祭祠墳墓不出,紡績輒貨以供祭,稱其多少,不求豐厚。

幹寶《搜神記》曰: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裏。其下北隰中有大蛇,長七八丈,大十圍,土俗常病,治都尉及屬城長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禍。或與人夢,或下喻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長並共患之。然氣厲不息。共請求人家生婢子、有罪家女養之,八月朝祭送蛇,輒夜出吞噬之,累年如此,前後已用九女。爾時豫募賚未得。將樂縣李誕有六女,無男,其小女寄,應募欲行,父母不聽。寄曰:"父母無相,生女六人,雖有如無。無有緹縈濟父之亡,不能供養,消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早亡,賣寄之身可得少錢。"父母終不聽。寄自潛發,不可禁止。寄乃行,請好劍及咋蛇犬,先作數石米餈,用蜜灌之,以置穴口。蛇夜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三尺鏡,聞餈香氣,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噬咋,寄從後斫得數創,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其穴,得九女髑髏,悉舉出,緩步而歸。越王聞之,聘寄為後,拜其父為將樂令,母及姊皆有賜。自是東冶無複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

杜預《女記》曰:二寡婦者,淑也、昺也。淑喪夫守寡,兄弟將嫁之,誓而不許,為書曰:"蓋聞君子導人以德,矯俗以禮,是以烈士有不移之誌,貞女無回二之行。淑雖婦人,竊慕殺身成義,死而後已。夙遘禍罰,喪其所天,男弱未冠,女幼未笄,是以黽勉求生,將欲長育二子,上奉祖宗之嗣,下繼祖稱之禮,然後覲於黃泉,永無慚色。仁兄德弟,既不能厲高節於弱誌,發德明於暗昧,許我他人,逼我於上,乃命官人訟雲簡書。夫知者不可惑以事,仁者不可脅以死;晏嬰不以白刃臨頸改正直之辭,梁寡不以毀形之痛忘執節之義。高山景行,豈不思齊。計兄弟備托學門,不能匡我以道,博我以文,雖曰既學,吾謂之未也。"

祖衝之《述異記》曰:晉玄興末,魏郡民陳氏女,名琬,家在查浦,年十六。饑疫之歲,父母相係死沒,惟有一兄,傭賃自禍攏女容色甚豔,鄰中士庶,見其貧弱,競以金帛招要之。女立操貞,概未嚐有許。後值盧循之亂,賊眾將加淩逼,女厲然不回,遂以被害。

杜預《女記》曰:大女緱玉者,陳緱氏之女也。夫之從母兄弟殺其父,玉乃為父報仇,其殺已至親,縛玉付吏獄,竟當行刑。有名士申屠子龍者,緱玉同縣人也,嘉其義勇,奏記於縣曰:"伏聞大女緱玉,為父報仇,獄已決,不勝感悼之情,敢陳所聞。昔太原周黨感《春秋》義,辭師複仇,當時論者猶高其節。況玉女弱,耳無所聞,心無所激,內無同生之謀,外無交遊之助,直推父子之情,奮發怒之心,手刃刺讎,僵屍流血。當時聞之,人無勇怯莫不強膽增氣,輕身殉義,攘袂高談稱羨。今聞玉幽執牢檻,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悵恨長歎。蟠雖愚豎,以為玉之節義,曆代未有,定足以感無恥之孤,激忍辱之子。假玉不值明時,尚望追旌閭墓,顯異後嗣,況事在清聽,不加八議,哀矜之貸,誠為朝廷痛之。"(申屠蟠,字子龍。)

又曰:新野公主者,光武皇帝姊也。少有節行,姿容,嫁為新野人鄧晨妻,生一男三女。王莽地黃三年,光武起兵攻破棘陽,至小長安,為莽兵所敗。棄車走,時天大霧,還求室家,道得小妹伯姬,與共騎前行,複見新野公主,命使上馬,主以手麾上,曰:"行矣,文叔努力,早建大功,追斃藿至,不能相救,無為兩沒也。"上駐馬,重呼之。主曰:"不駃馳,但誌免我,更當三人死也,且急自脫,我身何在?"會追兵至,上遂驅馬而去,主即遇害。

裴啟《語林》曰:王經,少處貧苦,仕至二千石,其母語之:"汝本寒家兒,仕至二千石可止也。"經不能止,後為尚書,助魏不忠於晉,被收,流涕辭母曰:"恨昔不從敕,以致今日。"母無戚容,謂曰:"汝為子則孝,為臣則忠,有何負哉!"

虞預《會稽典錄》曰:孟淑,上虞人也。父質,中郎將。淑年十七,當出適,聘禮既至,為盜所劫。淑祖父操刃對戰,不敵,見害。淑思慕哀慟,憔悴毀形。以致盜由己,乃喟爾歎曰:"微淑之身,禍誠不生,以身害祖,苟活何顏?"於是遂自經而死。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太平禦覽》天部
《太平禦覽》時序部
《太平禦覽》地部
《太平禦覽》皇王部
《太平禦覽》偏霸部
《太平禦覽》皇親部
《太平禦覽》周郡部
《太平禦覽》居處部
《太平禦覽》封建部
《太平禦覽》職官部
《太平禦覽》兵部
《太平禦覽》人事部
《太平禦覽》逸民部
《太平禦覽》宗親部
《太平禦覽》禮儀部
《太平禦覽》樂部
《太平禦覽》文部
《太平禦覽》學部
《太平禦覽》治道部
《太平禦覽》刑法部
《太平禦覽》釋部
《太平禦覽》道部
《太平禦覽》儀式部
《太平禦覽》服章部
《太平禦覽》服用部
《太平禦覽》方術部
《太平禦覽》疾病部
《太平禦覽》工藝部
《太平禦覽》器物部
《太平禦覽》雜物部
《太平禦覽》舟部
《太平禦覽》車部
《太平禦覽》奉使部
《太平禦覽》四夷部
《太平禦覽》珍寶部
《太平禦覽》布帛部
《太平禦覽》資產部
《太平禦覽》百穀部
《太平禦覽》飲食部
《太平禦覽》火部
《太平禦覽》休征部
《太平禦覽》咎徵部
《太平禦覽》神鬼部
《太平禦覽》妖異部
《太平禦覽》獸部
《太平禦覽》羽族部
《太平禦覽》鱗介部
《太平禦覽》蟲豸部
《太平禦覽》木部
《太平禦覽》竹部
《太平禦覽》果部
《太平禦覽》菜茹部
《太平禦覽》香部
《太平禦覽》藥部
《太平禦覽》百卉部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