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人事部·卷九十

○權謀中

《續漢書》曰:銅馬所過虜掠,王俊言於上曰:"宜舍輕兵出賊前,使百姓各堅壁,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上然之,遣俊將輕騎馳出賊前;視民保壁者,敕令固守;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賊至,無所得,遂散敗。及軍還,上謂俊曰:"困此虜者,將軍策也。"

又曰:廉範為雲中太守。會匈奴大入塞,範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不敵。令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燃火,虜見火多,謂漢兵將至,待旦將退,範乃命軍中蓐食,晨往赴之,斬首數千級。虜自此不敢複向雲中。

又曰:朝歌賊寧季等數千人攻殺長吏,乃使虞詡為朝歌長。故舊皆吊詡曰:"得朝歌何衰!"詡笑曰:"誌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始到,謁河內太守馬陵。棱勉之曰:"儒者謀謨廟堂,反在朝歌耶?"詡曰:"初除之日,大夫皆吊。"及到官,設令三科以募求壯士,自掾吏以下各舉所知,其攻劫者為上,而不事家業者為下。收得百餘人,詡為之饗會,悉貸其罪,使入賊中,誘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殺賊百人。又潛遣貧民得縫者,傭作賊衣,以采綖縫其裙為識,有出市賣者,吏輒禽之。賊由是駭散,鹹稱神明。遷武都太守。及還,羌率數千,遮詡於陳倉,詡即停軍不進,而上書請兵,須到當發。羌聞之,乃分鈔傍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行百餘裏。令吏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問曰:"孫臏減灶而君增之。兵法曰:日行不可過三十裏,而今日行二百,何也?"詡曰:"虜眾多,吾兵少。徐則易為所及,速則彼不測。虜見灶增,必謂郡兵來迎。行速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有不同故也。"

《魏誌》曰:荀彧,字文若,潁川人,淑之孫也。舉孝廉,遷亢父令。以董卓之亂,棄官歸太祖。太祖悅曰:"吾子房也。"以為司馬,時年二十九。後太祖破黃巾,漢獻帝自河東還洛陽。彧勸太祖曰:"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願從,漢高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蒙塵,將軍首唱義兵,雖禦難於外,心無不在王室。今鸞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懷感舊之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仗弘毅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太祖從之,遂迎天子都許,進彧為尚書令。及袁紹兼河北,天下畏其強。與太祖書,極悖慢。太祖以書示彧,曰:"將誅不義,而力不敵,如何?"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其強易弱,劉、項存亡,足以觀之。"太祖卒破紹於官渡,如彧所策。

又曰:荀攸,字公達,彧從子也。太祖遺攸書曰:"方今天下大亂,知者勞心之時也。"遂徵,入為尚書。操謂鍾繇曰:"公達,非常人也,吾得之與計事,天下何憂哉!"以為軍師。征呂布,至下邳,攻之不拔,太祖欲還。攸曰:"布勇而無謀,不可解。"遂生擒布。太祖又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攸勸擊紹將淳於瓊運糧,遂破紹。魏國初建,為尚書令。太祖謂文帝曰:"公達,人之師表,汝宜盡禮敬之。"

又曰:袁尚攻兄譚於平原,留別駕審配守鄴,為曹公所圍。尚聞鄴急,棄而救之,求人入城計會事,主簿李孚請行。時圍甚急,尚曰:"何辦?"纘曰:"多人不可,三騎足矣。"尚遣之。孀傘溫信者,得三人,各給駿馬,不示其謀,令釋戎器,著平常冠,秉問事杖,投暮直抵鄴城下。自稱曹公巡曆,圍壘所過,失候者輒捶之。自東西正出曹公營,當城門,複怒守圍者收縛之。因直入城下,配以縋引之,孚與配相見。既事了,外圍益急,孚因謂配曰:"城中穀少,無用老弱,不如驅出省穀也。"配乃夜簡得一千人,皆令持白幡、秉脂燭,從三門而出,請降。孚將所來騎隨降人而出。時守圍吏聞城中悉降,火光照曜,但共觀降,不複視圍。孚從北門突圍而歸,報命於袁尚。明旦曹公聞孚已出,拊掌大笑,鄴郡竟為曹公所取。袁尚奔於遼東。

又曰:郭嘉,字奉孝,潁川人。詣太祖,太祖與論天下事,曰:"使孤成大業,必此人也。"太祖用其計,先擊呂布,擒之。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孫策北襲,楚眾並懼。嘉料曰:"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獨行於中原也。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欲濟江,果為許貢客所殺。後太祖又用其計,密襲盧龍塞,大破單於。

又曰:鄧艾,字士載,義陽人。少孤貧,每見高山大澤,輒指畫軍營處所,時人笑焉。因計吏上見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為掾。景玄四年秋,詔諸軍征蜀,艾授大將軍節度。鍾會攻劍閣不下,艾自陰平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裏,鑿山通道。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進至江由,遂入成都,降劉禪。

《蜀誌》曰:龐統,字士玄,襄陽人。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魯肅遺先主書曰:"士玄非百裏之才,使處治中、別駕,始展驥足耳。"先主以為治中從事,親侍亞亮,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入蜀。劉璋與先主會,統曰:"因此會執之,則無用兵之勞。"先主曰:"初入地,恩信未著,不可也。"統複說以三計,先主用中計,向成都,所過輒克。進圍雒,率眾攻城,為流矢中,卒。

又曰:法正,字孝直,扶風人。建安初,天下亂,入蜀依劉璋,別駕張鬆與正書,度璋不足成事,因勸璋結先主。乃遣正往,及還,謂鬆曰:"雄略密謀,可共戴奉之。"璋複使正迎先主,先主定蜀,以正為蜀郡守,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正說曰:"曹公留夏侯淵、張郃屯漢中,淵等才略不勝國之帥,今舉眾討必克。"先主乃率諸將兵討漢中。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攻之,淵等授首。曹公聞正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此,必為人教。"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

《吳誌》曰:太史慈,字子義,東萊人。避亂至遼東,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餉饋其母。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彥所圍。慈歸,其母曰:"汝與孔北海未嚐相識,汝去後,贍恤過於故舊,今被圍,汝宜赴之。"慈單步至都昌。夜因伺殼間得入見融。融欲告急平原相劉備,城中人無由得出,慈請行,融難慈。慈曰:"昔府君傾意老母,母感遇,遣慈赴急。今眾人言不可,豈府君優顧之義,老母遣慈意耶?"慈晨出,下鞭直突圍馳去,射殺數人,應弦而倒,無敢追者。到平原說備,備斂容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即遣兵三千隨慈。擊賊遂退。

又曰:黃蓋,字公覆,零陵人。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蓋白瑜曰:"今寇眾我寡,難為持久,可燒而走也。"乃取鬥船數十艘,實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期以欲降。引次俱前,蓋令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延燒岸上營,煙焰張天,燒溺死者甚眾。曹公乃敗。

《晉書》曰:馬隆,字孝興,東平人。涼州刺史楊欣失羌戎之計,為虜所沒,河西斷絕。上臨朝歎曰:"誰能為我討此虜?"朝臣莫對。隆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遂許隆募勇士三千五百人而行。或奇謀間發,或夾道壘磁石,賊負鐵鎧,卒行不得。隆卒悉被犀甲,無所留礙,賊以為神。轉戰千裏,涼州遂平。詔假節西平太守。

又曰:明帝大寧玄年,王敦反,屯兵濟陰。帝微服行其營壘,既而馳去。敦方晝寢,夢日環其營,驚起曰:"必是鮮卑黃須奴來也。"使騎切遽而追之,帝亦馳去,馬有遺糞輒以冷水沃之。時逆旅有賣飯媼,帝以七寶鞭與之。俄而追者至,訊媼,媼雲:"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傅示遲留,又見馬糞冷,信已遠矣而止,帝遂得免。

又曰:偽趙張賓,字孟孫,趙郡中山人。石勒初為劉玄海授輔漢將軍。賓謂所親曰:"吾曆觀諸將多矣,獨胡將軍可以共成大事。"乃提劍軍門,大呼請見勒。勒初未可也,漸見進重,引為謀主,機不虛發,算無遺策,成勒之事,皆賓之計,勒常歎曰:"吾每臨大事,吾意未了,右侯已了。"及卒,勒親臨哭之慟,顧謂左右曰:"天不欲吾成事,何奪右侯之早也!"

又曰:偽燕慕容垂欲興師討慕容永長子。議曰:"頃年士卒疲於行陣,居人不暇耕織,瘡痍滿身,哭泣盈路,且撫士安人以待時,長子不足憂也。"慕容德曰:"不然。昔光武馳蘇茂之難,不顧百官之疲,夫豈不仁,機急故也。兵法有不得已而用之。方今海內版蕩,人百其心,急之則得其用,緩之各懷所思。可因其勞而成其逸,何得緩之?"垂笑曰:"卿言當矣。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行其謀而滅永。

又曰:杜預以太康玄年正月陳兵江陵,遣參軍樊顯、尹林、鄧圭、襄陽太守周奇等率腫森江西上,授以節度。旬日之間,累克城邑,皆如預策焉。

又曰:杜預陳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奪賊心。吳都督孫歆震恐,與伍延書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

《後周書》曰:武帝保定玄年,汾晉之北,離石之南,悉是羌胡,而地居齊境,抄掠我東鄙,朝廷患之。韋孝寬乃於要害,欲置大城以扼其吭。興役十萬,甲士百人,遣姚嶽監之。嶽有難色,謂孝寬曰:"國家每於境外築城,未嚐不動大眾。今深入胡境,密邇齊師,以兵百騎,何以禦役?"孝寬曰:"事有萬途,斃耷一勢,君但受成規,無所憂也。計築此城,十日即畢。今齊君徵兵,三日方集;謀議之間,自稽三日;計其軍行,二日不到。我之城隍辦矣。"乃令築之。齊人果如期而至界首,疑有伏軍,不敢進迫。其夕嶽令緣汾傍山,處處舉火。齊人謂有大軍,因示自固,猶豫之間,土功已畢,齊師乃退。

《隋書》曰:上嚐問高熲取陳之策,熲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量彼收獲之際,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禦守,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賊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儲積,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上行其策,由是陳人益弊。

又曰:樊子蓋與宇文述陪宴積翠亭,帝親以金杯屬子蓋酒,曰:"良算嘉謀,侯公後動,即以此杯賜公,用為永年之瑞。"並綺羅百匹。

《唐書》曰:劉武周戰於度索原,軍敗,賊徒進逼河東。江夏王道宗時年十七,從太宗率眾拒之。太宗登玉璧城望賊,顧謂道宗曰:"賊恃眾來邀我戰,汝謂如何?"對曰:"群賊乘勝,其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與力競。今深壁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糧運致竭,自當離散,可不戰而擒。"太宗曰:"汝意暗與我合。"後賊果食盡夜遁,追及介州,一戰滅之。

又曰:張守珪為瓜州刺史,領餘眾修築州城。板揲裁立,賊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顧失色,雖相率登陴,略無守衛之意。守珪曰:"彼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製之也。"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賊徒疑城中有備,竟不敢攻城而退。

又曰:裴行儉行至朔州,知蕭嗣業以運糧被掠,兵多餒死,遂詐為糧車三百乘,每車伏壯士五人,各齎陌刀、勁弩,以羸兵數百人援車,兼伏精兵,令居險以待之。賊果大下,羸兵棄車散走。賊驅車就泉井,解鞍牧馬,方擬取糧,車中壯士齊發,伏兵亦至,殺獲殆盡,餘眾奔潰。自是續遣糧車,無敢近之者。軍至單於之北,際晚下營,壕塹方周,遽令移就崇岡。將士皆以士眾方就安堵,不可勞擾,行儉不從,更促之。比夜,風雨暴至,前設營所水深丈餘,將吏莫不歎服。

又曰:裴行儉前後殺虜不可勝數。偽可汗泥塾匐為其下所殺,以其首來降;又擒其大首領奉職而還,餘黨走依糧山。行儉既回,阿史那佛念又偽稱可汗,與溫傅合勢鳩集餘眾。明年,行儉複總諸軍討之,頓軍於代州之陘口,縱反間說佛念與溫傅,令相猜貳。佛念恐懼,密送降款,仍請自效。行儉不泄其事,而密表以聞。數日,有煙漲天而至,斥侯惶惑來白,行儉召三軍謂曰:"此是佛念執溫傅來降,非他。然受降如受敵,但須嚴備。"更遣單使迎前勞之。少間,佛念果率其屬縛溫傅軍門請罪,盡平突厥餘黨。高宗大悅,遣戶部尚書崔知悌赴軍勞之。

又曰:裴行儉至西州,人吏郊迎,行儉召其豪傑子弟千餘人隨己而西。乃揚言紿其下曰:"今正炎蒸,熱阪難冒;涼秋之後,方可漸行。"都支覘知之,遂不設備。行儉乃召四鎮諸番酋長豪傑謂曰:"憶昔此遊,未嚐厭倦,雖還京輦,無時暫忘。今因是行,欲尋舊賞,誰能從吾獵也。"是時,番酋子弟投募者僅萬人。行儉假為畋獵,教試部伍,數日,遂倍道而進。去都支部落十餘裏,先遣都支所親問其安否,外示閑暇,似非討襲,續又使人趣召相見。都支先與遮匐通謀,秋中擬拒漢使,卒聞軍到,計無所出,自率兒侄首領等五百餘騎就營來謁,遂擒之。是日,傅其契箭,諸部酋長悉來請命,並執送碎葉城。簡其精騎,輕齎曉夜前進,將虜遮匐。途中果獲都支還使,與遮匐使同來。行儉釋遮匐行人,令先往曉喻其主,兼述都支已擒,遮匐尋複來降。於是將吏已下立碑於碎葉城以紀其功,擒都支、遮匐而還。高宗廷勞之曰:"比以西服未寧,遣卿總兵討逐,孤軍深入,經途萬裏。卿權略有聞,誠節夙著,兵不血刃,而凶黨殄滅。伐叛柔服,深副朕委。"尋又賜宴,謂行儉曰:"卿文武兼資,今故授卿二職。"即日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周書》曰:容容熙熙,皆為利謀;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九州春秋》曰:龐士元說劉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勢,難以得誌。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郡兵馬,所出畢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借以定大事。"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與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國而失信義於天下,吾所不足取也。"士玄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定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製耳。"備後遂行。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太平禦覽》天部
《太平禦覽》時序部
《太平禦覽》地部
《太平禦覽》皇王部
《太平禦覽》偏霸部
《太平禦覽》皇親部
《太平禦覽》周郡部
《太平禦覽》居處部
《太平禦覽》封建部
《太平禦覽》職官部
《太平禦覽》兵部
《太平禦覽》人事部
《太平禦覽》逸民部
《太平禦覽》宗親部
《太平禦覽》禮儀部
《太平禦覽》樂部
《太平禦覽》文部
《太平禦覽》學部
《太平禦覽》治道部
《太平禦覽》刑法部
《太平禦覽》釋部
《太平禦覽》道部
《太平禦覽》儀式部
《太平禦覽》服章部
《太平禦覽》服用部
《太平禦覽》方術部
《太平禦覽》疾病部
《太平禦覽》工藝部
《太平禦覽》器物部
《太平禦覽》雜物部
《太平禦覽》舟部
《太平禦覽》車部
《太平禦覽》奉使部
《太平禦覽》四夷部
《太平禦覽》珍寶部
《太平禦覽》布帛部
《太平禦覽》資產部
《太平禦覽》百穀部
《太平禦覽》飲食部
《太平禦覽》火部
《太平禦覽》休征部
《太平禦覽》咎徵部
《太平禦覽》神鬼部
《太平禦覽》妖異部
《太平禦覽》獸部
《太平禦覽》羽族部
《太平禦覽》鱗介部
《太平禦覽》蟲豸部
《太平禦覽》木部
《太平禦覽》竹部
《太平禦覽》果部
《太平禦覽》菜茹部
《太平禦覽》香部
《太平禦覽》藥部
《太平禦覽》百卉部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