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人事部·卷九十一

○權謀下

《尚書大傳》曰:周公先謀於同姓。同姓從,然後謀於朋友。朋友從,然後謀於天下。天下從,然後加之蓍龜。是以君子聖人謀義,不謀不義,故謀必成。卜義,不卜不義,故卜必吉。以義擊不義,故戰必勝。是以君子聖人,謀則成,戰則勝。

《戰國策》曰:秦攻趙於長平,大破之而歸,因使人索六城於趙而講。計未定,婁緩新從秦來,趙王與緩計曰:"與秦地,何如勿與?"緩曰:"此非臣所知也。"王曰:"雖然,試言之。"緩曰:"緩新從秦來,言勿與,則非計也;言與之,則恐以臣之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王計焉,不如與之。"王曰:"諾。"虞卿見王,王以緩言告之。虞卿曰:"秦索六城於王,王以五城以賂齊,齊秦深讎也,得王五城,並力西擊秦,是王一舉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趙王曰:"善。"因發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婁緩聞之,逃去。

又曰: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冠蓋相望,秦師不下殽。韓令尚靳使秦,謂王曰:"韓之於秦也,居為隱蔽,出為雁行,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殽。臣聞之:唇亡者其齒寒。願大王熟計之。"太後乃謂尚子曰:"妾事先王,先王以其體加妾之身,妾困弗支也。盡置其身,妾不重,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救韓,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耶!"尚靳歸報王,王遣張翠。張翠稱病,日行一縣。張翠至,甘茂曰:"韓急矣,先生病而來!"張翠曰:"韓未急也。"甘茂曰:"韓之急緩人莫弗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翠曰:"韓急則折而入楚矣,臣安敢來?"甘茂曰:"先生勿複言也!"乃入,言於王曰:"公叔且以國南合於楚。韓、楚為一,魏氏不敢不聽,是楚以三國謀秦也。如此,則伐秦之形成矣!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師於殽以救韓。

又曰:中山陰姬與江姬爭為後,司馬喜請見陰姬公,為畫計。公稽首曰:"誠如君言。"喜即奉書詣中山王,曰:"臣聞趙強,即中山弱,臣能弱趙而強中山。"中山王悅而見之,喜曰:"臣願乞之趙,觀其地形險阻,人民貧富,君臣賢不肖,商榷為資,未可豫陳也。"乃見趙王,曰:"臣聞趙,天下善為音容,佳麗之所出也。今來,至境,入都邑,人民謠俗,容貌顏色,殊無佳麗好美者!以臣所見多矣,周流無所不至,未嚐見人如中山陰姬者。不知者將以為神,其容貌顏色,過絕人矣。若乃其眉、準頞、權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趙王大悅,曰:"吾願請之,何如?"對曰:"非臣所敢議。願王無泄。"喜歸報中山君,曰:"趙王非賢王也,不好道德,而好聲色;不好仁義,而好勇力。聞其乃欲請陰姬。"中山君作色不悅,喜曰:"趙,強國也,請之必矣。王不與之,即社稷危;與之,即為諸侯笑。王立為後,以絕趙王意,可也。"遂立為後,趙王亦無請也。

又曰:秦王使人之楚,楚王賢之,恐其為楚用以危秦也。昭子曰:"以王之德與王之賢因以遺之,楚王必為有外心去楚矣。"從其計,果如其言。

又曰:安陵纏以顏色美壯得幸於楚恭王,江乙往見。安陵纏曰:"子之先人,豈有矢石之功於王乎?"曰:"無有。"江乙曰:"子之身,豈亦有乎?"曰:"無有。"江乙曰:"子之貴何以至於此乎?"曰:"仆不知所以。"江乙曰:"吾聞之,以財事人者財盡而交疏,以色事人者華落而愛衰,今子之華有時而落,子何以長幸無解於王乎?"安陵纏曰:"臣年少愚陋,願委質於先王。"江乙曰:"獨從為殉可耳!"安陵纏曰:"敬聞命矣。"江乙去,居期年,逢安陵纏,謂曰:"前諭子者,通之於王乎?"曰:"未可也。"居期年,江乙複見安陵纏,曰:"子豈諭王乎?"安陵纏曰:"臣未得王之間也。"江乙曰:"子出與王同車,入與王同坐,居三年,言未得王之間,子以吾之說未可耳。"不悅而去。其年,共王獵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雲霓,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兕從南方來,正觸王左驂,王舉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發,兕死車下,王大喜,拊手而笑,顧謂安陵纏曰:"吾萬歲之後,子將誰與此樂乎?"安陵纏乃逡巡而卻,泣下沾衿,曰:"萬歲之後,臣將從為殉,安知樂此誰?"於是共王乃封安陵纏於車下三百戶。故曰江乙善謀,安陵纏知時也。

又曰:知伯欲襲衛,故遺之乘馬,先之一璧。衛君大悅,酌酒,諸大夫皆喜,南文子獨不喜,有憂色,衛君曰:"大國禮寡人,寡人故酌諸大夫酒。諸大夫皆喜,而子獨不喜,有憂色者何也?"南文子曰:"無方之禮,無功之賞,禍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來,是憂也。"於是衛君乃修梁擬而建邊城。知伯聞衛兵在境上,乃還。

又曰:知伯欲襲衛,乃佯亡其太子顏,使奔衛。南文子曰:"太子顏之為其君子也,甚愛,非有大罪也,而亡之有故。然人亡而不受,不祥。"使吏逆之,曰:"車過五乘,慎勿內也!"知伯聞之,乃止。

又曰:趙簡子使人以明白之乘六,先以一璧為遺於衛。衛叔文子曰:"先不意可以生,故以小之,所以事大也。今我未以往,而簡子先以來,必有故。"於是斬林除園聚斂蓄積而後遣使者。簡子曰:"吾舉也,為不可知也;今既已知之矣,乃輟圍衛也。"

又曰: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問鄶之辯知果敢之士,書其名姓,擇鄶之良臣而與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於門外而埋之,釁之以豭,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盡殺其臣。桓公因襲之,遂取鄶。

又曰:鄭桓公東會封於鄭,暮舍於宋東之逆旅。逆旅之叟從外來,曰:"客將焉之?"曰:"會封為鄭。"逆旅之叟曰:"吾聞之,時難得而易失,今客之寢安,殆非封也。"鄭桓公授轡自駕,其仆接禦而載之,行十日十夜而至。至,釐何與之爭封。故以鄭桓公之賢,微旅之叟,以幾不會封也。

又曰:趙簡子使成何、涉他與衛靈公盟於專澤,靈公未喋盟,成何、涉他捘靈公之手而撙之。靈公怒,欲反趙,王孫商曰:"君欲反趙,不如與百姓同惡之。"公曰:"若何?"對曰:"請命臣令於國曰:"有姑姊女者,家一人質於趙,百姓必怨君,因反之矣。"君曰:"善。"乃令之,三日遂徵之,五日而令畢,國人巷哭。君乃召國大夫而謀曰:"趙為無道,反之可乎?"大夫皆曰:"可。"乃出西門,閉東門,趙氏聞之,縛涉他而斬之,以謝於衛;成何走燕。子貢曰:"王孫商可謂善謀矣!憎人而能害之,有患而能處之,欲用民而能附之,一舉而三物具至,可謂善謀矣。"

又曰:吳闔閭夫人薑氏,齊景公以其子妻闔閭,送諸郊,泣曰:"餘死不汝見矣。"高楚子曰:"齊負海而縣山,縱不能全收天下,誰幹我君?愛則勿行。"公曰:"餘有齊國之固,不能以令諸侯,又不能聽是生亂也。寡人聞之,不能令則莫若從。且夫吳蜂蠆,然不棄毒於人,則不靜,餘恐棄毒於我也。"遂遣之。

又曰:晉文公與荊人戰於城濮,君問於咎犯,咎犯對曰:"服義之君,不足於信;服戰之君,不足於詐。君慎之詐而已矣。"君問於雍季,對曰:"焚林而畋,得獸雖多,而明年無複也。乾澤而漁,得魚雖多,而明年無複也。詐猶可以偷利,而無報。"遂與荊軍戰,大敗之,乃賞先雍季而後咎犯。侍者曰:"城濮之戰,咎犯之謀也。"君曰:"雍季之言,百世之謀也;咎犯之言,一時之權也。寡人既已行之矣。"

又曰:知伯圍晉陽,絺疵謂知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對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沒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馬相食,城降有日矣。而韓魏之君無喜誌而有憂色,是非反何也?"明日,知伯謂韓魏之君曰:"疵言君之反也。"韓魏之君曰:"必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將勝矣,二家雖愚,不棄美利而佩約為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必為趙說君,且使君疑二主之心,而不解於攻趙也。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知伯出,欲殺絺疵,絺疵逃,韓魏之君果反。

又曰:白圭之中山,中山欲留之,固辭而去。又之齊,齊王亦欲留之,又辭去。人問其辭,白圭曰:"二國將亡矣,所學者國有五盡,故莫之必忠則言盡矣,莫之必譽則名盡矣,莫之必愛則親盡矣,行者無糧、居者無食則財盡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則功盡矣。國有此五者,無辜必亡。中山與齊皆當此,若使中山之與齊也,聞五盡而更之,則必不亡也。其患在不聞也,雖聞又不信也。然則人主之務,在乎善聽而已矣。"

又曰:下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旁鄰窺牆而問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對曰:"吾國且亡。"曰:"何以知也?"應之曰:"吾聞病之將死不可為良醫,國之將亡不可吻計謀。吾數諫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國之將亡也。"於是,窺牆者聞其言,則舉宗而去之於楚。居數年,楚王果舉斃蕙蔡,窺牆者為司馬將兵而往,東虜其眾,問曰:"得無有昆弟故人乎?"見威公縛在虜中,問曰:"若何以至於此?"應曰:"吾何以不至於此?且吾聞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行之者言之主也。汝能行,我能言;汝為主,我為役,吾亦何以不至於此哉!"窺牆者乃言之於楚王,遂解其縛與俱之楚。故曰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也。

又曰:石乞侍坐。屈建曰:"白公其為亂乎?"石乞曰:"是何言也?白公至,於室無榮,所下士者三人,與已相君臣者五人,所與同衣食者千人。白公之行若此,何故為亂?"屈建曰:"此建之所謂亂也。以君子行則可與國家,行過禮則國家疑之,且苟不難下其臣,必不難高其君矣。建是以知夫子將為亂也。"處十月,白公果亂也。

又曰:韓昭侯作高門,屈宜咎曰:"昭侯不出此門。"曰:"何也?"曰:"不時。吾所謂不時者,非時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嚐利矣,不作高門。往年秦拔宜陽,明年大旱民饑,不以此時恤民之急也而顧反益以奢,此謂福不重至,禍不重來者也。"高門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門矣。

又曰:田子顏自大術至乎平陵城下,見人子問其父,見人父問其子。田子方曰:"其以平陵反乎?吾聞行於內,然後施於外,子顏欲使其眾甚矣。"後果以平陵叛。

又曰:晉人已勝知氏,歸而繕甲治兵,楚王恐,召梁公弘曰:"晉人勝知氏矣,歸而繕甲兵,其以我為事乎?"梁公曰:"不患害其在吳乎?夫吳君恤民而同其勞,使其民重上之令,而人輕死以從上使,如慮之戰。臣登山以望之,見其用百姓之信必也勿已乎?其備之若何?"不聽。明年,闔廬襲郢。

又曰:楚莊王欲伐陳,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莊王曰:"何故?"對曰:"其城郭高,溝壑深,蓄積多,其國寧也。"王曰:"陳可伐也。夫陳,小國也,而蓄多。是賦斂重,則民怨上矣。城郭高,溝壑深,則民力罷矣。"興斃蕙之,遂取陳。

又曰:齊桓公將伐山戎孤竹,使人請助於魯,君進群臣而謀,皆曰:"師行數千裏,入蠻之地,必不反矣。"於是魯許助之而不行。齊已伐山戎孤竹,而欲移兵於魯,管仲曰:"不可。諸侯未親,今有伐遠而還誅近鄰,鄰國不親,非霸王之道。君之所得山戎之寶器者,中國之所鮮也,不可以不進周公之廟乎?"桓公乃分山戎之寶獻之周公之廟。明年,起斃蕙莒,魯下令丁男悉發,五尺童子皆至。孔子曰:"聖人轉禍為福,報怨以德。"此之謂也。

又曰:知伯請地於魏宣子,宣子不與。任增曰:"何為不與?"宣子曰:"彼無故而請地也,吾是以不與。"任增曰:"彼無故而請地者,無故而與之,是重欲無厭也。彼喜,必又〈丕頁〉地於諸侯;不與,必怒而伐之。"宣子曰:"善。"遂與地。知伯喜,又〈丕頁〉地於趙,趙不與。知伯怒,圍晉陽,韓、魏合趙而反知氏,知氏遂滅。

又曰:楚莊王與晉戰,勝之。懼諸侯之畏己也,乃築為五仞之台。成而觴諸侯,諸侯請為觴,皆仰而曰:"將將之台,窅窅其謀。我言而不當,諸侯伐之。"於是遠者來朝,近者入賓。

又曰:吳王夫差破越,又將伐陳,楚大夫皆懼,曰:"昔闔閭能用其眾,故伐我於柏舉,今聞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胡不相睦也?無患吳矣。昔闔閭食不二味,處不重席,擇不取費。在國,天有災,親戚乏困而供之;在軍,食熟者半而後食,其所嚐者卒乘必與焉,是以民不罷勞。今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禦焉,一日之行所欲必具,玩好必集,珍異是聚。夫差元自敗已,焉能敗我?"

又曰:吳請師於楚以伐晉,楚王與大夫皆懼,將許之。左史倚相曰:"此恐吾攻己,故示我不病。請為長轂千乘,卒三萬,與分吳地也。"莊王聽之,遂取東國。

又曰:陽虎為難於魯,走之齊,請師攻魯,齊侯許之。鮑文子曰:"不可也。陽虎欲破齊師,齊師破,大臣必多死,於是欲奮其詐謀。夫虎有寵於季氏,而將季孫以不利魯國而容其求焉。今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魯,滋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收之,無乃害乎齊?"君乃執之,免而奔晉。

又曰:湯欲伐桀,伊尹曰:"請阻之貢職以觀其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能起九夷之師,是罪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後入貢職。明年,又不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焉。

《孔叢子》曰:趙間魏將以求親於秦,子順謂趙王曰:"此君之下吏計過也。比目之魚所以不見得於人者,以偶視近而俱走也。今秦兼吞天下之誌,不忘側息也。趙、魏與之鄰接,而強弱不敵,所以不敢圖並趙、魏者,徒以二國並力周旋。今無故自離,以資強秦,天下拙謀無過此者。夫連雞不能互棲,亦猶二國構難不能自免於秦也。願王熟慮之。"趙王曰:"敬受教。"

又曰:韓與魏有隙,子順謂韓王曰:"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賢相也。韓與魏仇敵之國,而釐侯執圭見梁君者,非好卑而惡尊,慮過而計失也。與嚴敵為鄰,而動有滅亡之變,獨勁不能支二難,故降心以相從,屈已以求存也。申不害慮事而言,忠臣也;昭釐侯聽而行之,明君也。今之韓弱於始之韓,今之秦強於始之秦,而背先人之舊好,以區區之眾,居二敵之間,非良策也。齊、楚遠而難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遠,是虛名自累而不知近敵之困者也。為王計者,莫如除小忿全大怒也。吳、越之人,同舟濟江,中流遇風波,其相救如左右手,所患同也。今不恤所同之患,是不如吳、越之舟人也。"韓王曰:"善。"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太平禦覽》天部
《太平禦覽》時序部
《太平禦覽》地部
《太平禦覽》皇王部
《太平禦覽》偏霸部
《太平禦覽》皇親部
《太平禦覽》周郡部
《太平禦覽》居處部
《太平禦覽》封建部
《太平禦覽》職官部
《太平禦覽》兵部
《太平禦覽》人事部
《太平禦覽》逸民部
《太平禦覽》宗親部
《太平禦覽》禮儀部
《太平禦覽》樂部
《太平禦覽》文部
《太平禦覽》學部
《太平禦覽》治道部
《太平禦覽》刑法部
《太平禦覽》釋部
《太平禦覽》道部
《太平禦覽》儀式部
《太平禦覽》服章部
《太平禦覽》服用部
《太平禦覽》方術部
《太平禦覽》疾病部
《太平禦覽》工藝部
《太平禦覽》器物部
《太平禦覽》雜物部
《太平禦覽》舟部
《太平禦覽》車部
《太平禦覽》奉使部
《太平禦覽》四夷部
《太平禦覽》珍寶部
《太平禦覽》布帛部
《太平禦覽》資產部
《太平禦覽》百穀部
《太平禦覽》飲食部
《太平禦覽》火部
《太平禦覽》休征部
《太平禦覽》咎徵部
《太平禦覽》神鬼部
《太平禦覽》妖異部
《太平禦覽》獸部
《太平禦覽》羽族部
《太平禦覽》鱗介部
《太平禦覽》蟲豸部
《太平禦覽》木部
《太平禦覽》竹部
《太平禦覽》果部
《太平禦覽》菜茹部
《太平禦覽》香部
《太平禦覽》藥部
《太平禦覽》百卉部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