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經下
《玉帝七聖玄記》曰:舊文有十萬玉言,自非上聖,莫能意通。題昆侖之堂,北洞之源。
又曰:昆侖之室,北洞之真,源回九乙天霄,白簡青錄在其內也。
《本行經》曰:九都之上,金格玉書,並題得道卻墅,展轉劫數。
又曰:紫蘭台,瓊文紫字在其中。
《西極明科》曰:龜山西室,王屋南洞,天經備足也。
又曰:玉清洞房三氣金章,封於玉京紫戶之內。
又曰:玉錄寶章,藏紫房九戶之內。《大洞雌一經》雲:有玄琳玉殿五老鎮,生上經藏在其中。"
又曰:四極明科,封於金闕紫台。
又曰:華耀景真經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金映粕寶台。又有三寶玄台,上清隱書秘其中。
《登真隱訣》曰:上清仙台,金書在其中;太極九玄台,碧簡文在其中;玄真皇龜台明堂,玄真經在其中。
又曰:昆侖瑤台,西母之宮,所謂西瑤上台,天真秘文在其中。
《金書玉字上經》曰:西玄洞台有金書洞房經。
又曰:骨命己定於玄閤綠字,己有生名仙籍故也。
《洞玄經》曰:有始陽台,在阮樂天中,內音書在其上。
又曰:三層玉台,在九天闕之上,台上有太清寶經三百卷及真人學仙簿籙簡目,大帝監真玉司郎典之。
又曰:瑤台者高上帝藏金玄羽章,方神隱音在其內,紫書。
《金根經》曰:凡學者勤尚苦誌,則玉皇三元東華太上當遣真人授其真經,後聖眾真莫不先奏金簡於東華,投玉劄於上清,然後得授大洞真經,而或青宮無金簡之錄,玉格無玄編之名,則神經亦不可得而授也。
《金根經》曰:開雲鳳之蘊,紫錦之囊,出紫書真訣玉篇。
《大有經》曰:帝卿執大洞真經,盛以紫玉函。
又曰:太一君執素靈洞玄大有妙經,盛以黃玉函。
又曰:大有經,金縷玉字,以明其篇。
又曰:大有妙經九真科檢校秘於金藏玉匱。
《大洞雌一篇目》曰:大洞真經在九天之上,大有宮大玄靈台。
又曰:華玉堂,仙母金丹在其內,奔日月二景。
《隱文》曰:西玄山下洞台中,有鬱儀結鄰經也。玉屋山清虛中亦有此經也,而不備。惟太上玄宮高上台及蓬萊府北室金柱玉壁刻此,並備。
《八素經》曰:太上曰:"諸學真人而授玄清八素經,皆有太帝篇目。西華宮有玉簡藻書,當為真人者,乃得此文也。"
又曰:西龜之山,玄圃之上,積石之陰,八素真經在其內。
《龜山元錄》曰:龜山丹屋飛玄紫文,西母常所寶秘,其旨隱奧,自無仙名,不得眄其篇目,得者皆九天書錄,名題龜山。
又曰:玉華之室,丹景玉文在其內。
《飛行羽經》曰:峨眉山金台之室,飛玄羽經秘其內。
又曰:太上飛經,藏於玉清上宮七映紫台。
《五寶經》曰:靈寶紫文,秘在九天之上太玄靈台。
又曰:神州七轉舞天經,秘於紫天元台。
《三元玉檢》曰:九天三關之門,九天龍書三元空洞玉檢飛玄之文,刻題其內。
又曰:三玄台,玉檢紫文九天真書在其內。
又曰:西沙方台,上真三元之檢在其中也。
又曰:晨燈之台,飛天檢文在其中,明照九天之上。
又曰:金牖台,三元玉檢刻題其中。
又曰:鳳生台,太真金書在其內。
《金簡玉字經》曰:有洞天陽台,玉珮金璫經在其內。
《洞景金玄經》曰:自非真仙之名,帝圖玉錄者,不得聞見此經。得見此經者,飛仙上清。
《法輪經》曰:太上玄一真人曰:吾昔授無極太上大道君無上按逝經,道成,位加真人。此文與元始同生,包含天地,億劫長存,自非仙錄,不得妄傳。
《天地綱紀經》曰:太上玉經隱書,皆盛以別笈。
《道跡經》曰:東井華林堂元洞天中,內音玉書置其上。
《大有經》曰:太玄靈台,玄都九真明科在其內。
《飛龍隱訣》曰:飛行羽經,封之峨嵋山金台室。
《道學傳》曰:洞室中有金城玉屋,真文所在。
《上清九真中經內訣》曰:太上宮高上台,有太上玉晨鬱儀奔日赤玉文,及太上玉寵噌鄰奔月黃景玉章,此二經刻以玉簡金字。
《內音玉字經》曰:內音,封於南河洞室石匱之中。
《五符經》曰:九天靈書,封於石匱。
《玉訣經》曰:南圃丹霍之河,三元洞室,封題玉匱。
《消魔經》曰:仙經一藏於荒山,觀試凡心也。
《象天地品》曰:後漢順帝時,曲陽泉上得神仙經一百卷,內七十卷,皆白素朱界青慓朱書,號曰太平青道陰行品。日度代君司馬生以白玉板青玉界丹玉字,以授吳郡沈羲。
又曰:上清以丹金書之,紫金為界。
《三元真一經》曰:琳霄之室者,三元真一之法藏在其中也。
《玉光八景經》曰:金輝紫殿,金真玉光八景經藏其內。
《上清經》曰:南極藏上清經於瑤台。
《茅君傳》曰:金台者,上真內經封其中。
《三道順行經》曰:南洞之室,玉君封三道經在其中。
《玄真經》曰:高玄之妙道,玉清之秘篇,皆授金名玉字高仙之人。
《九真中經》曰:奔日月之道,太上上清,太極九皇,四司真人之所寶秘,玄元君之玉章也。自非有金闕玉名及東華紫字,皆不得聞見。此鬱儀奔日、結鄰奔月二章之篇目。
《三元布經》曰:南極上上寶秘玉檢之文,自無玄名帝圖,不得見其篇弟也。
又金羽玄章經,此文隱藏不傳於世,自無蘭台丹字,不得見聞。
《靈寶真一訣》曰:洞玄自然經,本文出乎太上道也者,彌綸無極,微妙無形。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於氣,氣莫柔弱於道。道之所以柔弱者,苞乎天地萬物。夫柔之生剛,弱之生強,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從生者乎?是故,有以無為母,尾馛虛為母,虛以道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人能以自然為道真,則道可得而通也。
《太上經》曰:道實無形,隱為化本。經有文字,顯為教端。師有形言,出處為法。語默隨時,為存為最。期至乎道,白經與師。師經及道,號為三寶。
又雲:化本有三,道經師也,大道無形,須經為階;經文玄妙,非凡所知;聖降為師,示人旨訣。《老子》雲: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賢者得之,以為真寶;愚者得之,不敢失道。道無常術,德無常方;神無常體,和無常容;道無中主,與靜為友。
又曰:龍景九文紫鳳赤書經舊文藏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內,天人侍衛其經。
《太微黃書經》曰:天真三皇藏八會之文於委羽山,太微天帝藏一通於龜山。其靈書八會,字無正形,趣究乎奧,難可尋詳。得為天書,自然至真。斯八會之氣,全五和之音,非淺近者所能洞明。天真皇人,竭其所見,注解其意。八會多文者,生天立地,開化人神。萬物之本,主召九天。上帝校定神仙圖錄,政天分度,安國息民,攝製酆都,降魔伏鬼,敕命水帝,召龍上雲。論天地劫期,辯聖真名氏。所理城台種種,因緣廣宣,區別五方元精,服禦求仙化形之法,皆演玄妙自然,虛無正真,妙趣明了具足也。又有玉訣者,天真上聖述釋天書八會之文,以為正音。又有靈圖者,玄聖表化,示以靈變象形述理,令物易悟也。玉皇譜錄者,眾聖紀述聖君名姓,宗本繼詞,神官位緒也。誡律者,玄聖製敕,詮量罪福,輕重科條,防檢過失也。威儀自然經者,具示齋戒,奉法俯仰,進止容式,軌範節度也。方法者,眾聖著述丹藥秘要,神草靈芝,柔金水玉,修養之道也。術數者,明辯思神,存真念道,神心虛誌,遊空飛步,餐吸元和,導引三光,仙度之法也。記傳者,眾聖載述學業,得道成真,證果眾事之跡也。
《昇玄經》曰:太上以靈寶內教經者,鹹信著萬民,乃可傳授。奉戒完具,內無毀滅,賑恤孤弱,遠惡修善,不求名譽,稱毀如一。幽僻之處,勤行其道,使人信之。如四時不欺,與賢者論議,不自專執者,可傳援也。又有好求勝法,從善如流,好近賢智,無猜疑行。聰明而賞別真偽,謹慎而言不過行,柔弱而無過惡,能師己勝而無悖慢,重其師教如貧之得,寶尊奉師長而不辭勤勞,請益之心,夙夜不懈。如此之類,方可授經。
又曰:有上清列紀經者,得為太極仙人。益能誦之者,遂為上清之君也。有玉清隱書者,旦夕當致真仙,論道講妙。有四極明科經者,則玉帝遣五方神兵,左右三官檢製靈文。
《靈寶經》曰:元始洞玄靈寶赤書五篇真文者,於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無祖無宗,靈文暗藹,乍存乍亡,二儀待之,以分太陽,待之以明,靈圖革運,玄象推遷,乘機應運,於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莖洑之而發光,靈文鬱秀,洞映上清,發乎始青之天而色無定方,支勢曲折,不可尋究。元始煉之於洞陽之館,冶於飛火之庭,鮮其正文,瑩發光芒,洞陽氣赤,故號赤書。天寶之以致浮,地秘之以致安。五帝賞之以得鎮,三光乘之以高明。上聖奉之以致真,五嶽從之以得靈,天子得之以致治,國享之太平,實靈文之妙德,標天地之玄根。威靈恢廓,普加無窮,蕩蕩大化,為神明之宗。其量莫測,巍巍大空,生天立地,開化神明。上謂之靈,施鎮五嶽,安國長存;下謂之寶,靈寶玄妙,為萬物之尊。
又曰:太上八威策文,(今靈寶五符,後有一符,名太上八鹹策,以製虎豹山精也。)太上隱書金真上光經,即太上玉晨傳也。素靈洞玄大有妙經,即西王母傳也。玉珮金璫太極金書,即扶桑大帝君傳也。飛行羽經,即中央黃老君傳也。太霄隱書瓊文玉章,即太帝傳也。(凡諸傳必有真經,或人高而法下,或術重而位輕。此傳雖有新法,以黃庭內經為主,是為太極經也。)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經,(此似紫文照日精法。)天皇象符,以合元氣,黃書赤界,長生之要。
《洞真玄經》曰:無太一金閣,五星隱錄,後聖七符,空山石函,丹台章玄黃,五行天母抱圖者,皆不得聞見至道也。
《洞真經》曰:玉室者,三九素語,玄丹上化三真洞元之道,藏於內。
又曰:高上藏三元玉檢三元布經於其內曲室者,太微天帝君秘九丹上仙文之所也。元始五老又秘五篇真文於其內。
又曰:東海青華小童治玉革青宮內,其東殿架上有寶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主學仙簿錄,應為真人者授之。玉晨監仙侍郎典之。
又曰:玄靈台,五老寶經及玄母八門金台玄丹三真洞元之經藏其內。
又曰:九天關台,上有上皇太真高帝玉名及後聖真人簿錄,太虛玉晨監典之。
《太洞玉經》曰:玉晨延以金華之堂,太上書以明玉之劄。
又曰:龍山是玉清天中高台名也,天帝玉字在其中。
又曰:萬華宮有上帝寶經,玉清隱書。
《大洞經》曰:有玄雲羽室,黃老元君經封在其中。
又曰:黃老元君經,封在素瑤台及北寒金台。
又曰:有聞風玉台總司學道仙籍。
又曰:雌一玉檢,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名,太玄靈台。
又曰:有混成玉堂,大洞真經在其中。
又曰:大洞真經者,三五之秘號,真道之至精,三一之極章,並玉清之禁訣,高上之秘篇也。又太上九真明科經雲:大洞真經、雌一寶經、素靈妙經,三奇之章,高上玉皇寶篇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太玄靈台玉房之中也。三籙者,眾經之端也。金錄、黃錄、玉錄也。夫靈寶經者,有內外。外教雜教,隨人所悟,說之不必盡言也。趣令前人授悟為喜蘙。內教者,真一妙術,發自內心,行善得道,非從外來。若道可假外而得者,便應以道授,至真不變,湛然常存也。三皇經者,玉清洞真,上清洞玄,太清洞神。
又:太極隱注寶訣經雲:授三洞經,當絕人事而行之也。總三洞,名太上洞一高上之經矣。
《大洞真經》或曰:《太真道經》,或曰《太清上道觀天內經》,上清之高旨,極真之微辭,飛仙之妙經也。
《靈寶經》,或曰洞玄,或雲太上昇玄經,曰:皆高仙之上品,虛無之至真,大道之幽圓蘙。三皇天文或雲洞神,或雲洞仙,或雲太上玉策,此三洞經,符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真之首經矣,豈中仙之所聞哉?
又《金錄簡文經》曰:三洞寶經,自然天之文也。
又《太上太真科經》雲:大化始立,人風真淳,故三寶度三品人。洞神名仙寶之道,接三皇之世。洞玄名靈宗之道,明三才,度五帝之世。洞真名天寶之道,紀清正之方,濟三代之後。
又《太上倉元經》雲:三洞經者,洞真上清也,洞玄靈寶也,洞神三皇也。
又《靈書經》曰:元始以龍漢之年撰十部經,告西母曰:"太上紫微宮中,金格玉書靈寶真文篇目有妙經,其篇蔫囫以相示,皆刻金為字,書於玉簡,題其篇目於紫微宮南軒。太玄都玉京山亦具記其文。"
《道君列紀》曰:若三元宮有珠劄青書者,則紫腦錦舌北為仙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