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工藝部·卷四

○書上

《釋名》曰:書,庶也,紀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簡編永不滅也。

《說文》曰:依類象形之謂文,形聲相益之謂字,著於竹帛之謂書。

《廣雅》曰:書,如也;紀也。

《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決也。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

《家語》曰:宓子賤,字不齊,仕魯為單父令。恐君聽用讒人,使己不得行其政,故請君近吏二人與俱。至官,令二吏書,輒掣其手,書不善,則從而怒之。吏患焉,辭歸魯,子賤曰:"子書甚不善,子勉而歸!"報於君曰:"宓子使臣書而掣搖臣肘。書惡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所以去之而來也。"君以問孔子,孔子曰:"不齊,君子也。其材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以自試,意者其以此諫乎?"公寤,太息歎曰:"寡人亂宓子之政而責其善數矣。"

《漢書》曰:陳遵,長八尺餘,長頭大鼻,容貌甚偉,略涉傳記,贍於文辭。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為榮。

又曰:宣帝時,中郎將張彭祖,少與帝微時同席研書。及帝即尊位,彭祖以舊恩封陽都侯。

又曰:田蚡學盤盂諸書(孔甲二十六篇,雜家書。)

《後漢書》曰:孫敬,字文寶。少時畫地學書,日進焉。

《東觀漢記》曰:樂成靜王黨善史書,喜正文字也。

《魏誌》曰:胡昭善尺牘,動見模楷。衛覬好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也。

《晉書》曰:王羲之嚐詣門生家,見棐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為其父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

又曰:王羲之,山陰有道士好養鵝,羲之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

又曰:羲之每自稱:"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雲:"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其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

又曰:羲之嚐在蕺(音戢)山,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因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乃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姥如其言,人竟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

又曰:王獻之七八歲時學書,父羲之從後掣其筆,不得,歎曰:"此兒後當複有大名!"常書壁,為方丈字,羲之甚以為能,觀者數百人。

又曰:謝安嚐問獻之:"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故當不同。"安曰:"外論不爾。"答曰:"人那得知。"

又曰:衛常,字巨山,轉黃門郎。常善草隸書,為《四體書勢》,曰:"昔在黃帝,創製造物。有沮(側魚切。)誦、蒼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睹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為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又曰:索靖作《書狀》,其辭曰:"聖皇禦世,隨時之宜。蒼頡既生,書契是為。科鬥鳥篆,類物象形。睿哲變通,意巧滋生。損之隸草,以崇簡易。百畢畢修,事業正厲。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舒翼未發,若舉複安,蟲蛇虯蟉,(力幽切。)或往或還。頹阿那以羸羸,類欻奮釁而桓桓。及其逸遊盻蚃,乍正乍邪;騏驥暴怒逼其轡,海水窳隆揚其波;芝草蒲萄還相結,棠棣融融反其華;玄熊對踞於山嶽,飛燕相追而差池。舉而察之,又似乎和風吹林,偃草扇樹,枝條順氣,轉相比附,窈嬈(奴鳥切。)廉苫,隨體散布。紛擾擾以綺靡,中持疑而猶豫;玄螭狡獸嬉其間,騰猿飛鯢相奔趣。淩魚奮尾,蛟龍反據,投空自竄,張設互距。或若登高望其類,或若既往而中顧;或若倜儻而不群,或若自檢於常度。於是多才之英,篤藝之彥,役心精微,耽此文憲。守道兼權,觸類生變,離拆八體,靡形不判,去繁存微,本象末亂。上理開元,下周謹按,騁辭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厲,溢越流漫。忽班班而成章,言奇妙之煥爛,體磊落而壯麗,姿光潤以璀璨。命杜度運其指,使伯英回其腕,著絕勢於紈素,垂百世之殊觀。"

《宋書·劉穆之傳》曰:高祖書素拙,穆之曰:"此雖小事,然宣被四遠,願公少複留意。"高祖既不能措意,又稟分有在,穆之乃曰:"公但縱筆為大字,一字徑尺,既足有所苞,且其名亦美。"高祖從之,一紙不過六十字便滿。

《齊書》曰:太祖善書,及登位,篤好不已。與王僧虔賭書畢,謂虔曰:"誰為第一?"僧虔對曰:"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上笑曰:"卿可謂善自為謀矣。"

《宋書》曰:謝超宗謂王慈曰:"卿書可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及父,猶雞之不及鳳也。"時人以為名答。

《宋書》曰:江夏王鋒,字宣穎,高帝第十三子也。四歲好學書,畜於母張氏舍,張氏無紙,乃倚井欄為書,滿則洗之。已而複書,如此累月。又每晨不肯去窗塵,而就塵書。帝嚐使學鳳尾詔,一學即工。帝大悅,以玉麒麟賜之,曰:"以麒麟賞鳳尾矣!"

《梁書》曰:武帝論蕭子雲書曰:"筆力勁駿,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寔,當與元常(鍾繇也。)並驅爭先。"其後蕭子雲為東陽太守,百濟國使人至建業求書,逢子雲維舟將發,使人於渚次候之,望舡三十許步前行。子雲遣問之,答曰:"侍中尺牘之美,遠流海外。今日所求,惟在名跡。"子雲乃為停船三日,書三十紙與之,獲金貨數百萬。性吝,自非答餉不書。好事者重加賂遺,以要其答。

又曰:顏協,博涉群書,工於草隸飛白。時吳人範懷約能隸書,協學其書,殆過真也。荊楚碑碣,皆協所書。時人有會稽謝善勳,能為八體六丈,方寸千言;京兆韋仲善飛白,並在湘東王府,善勳為錄事參軍,仲為中兵參軍。府中以協優於韋仲,而減於善勳。善勳飲酒至數升醉,後輒張眼大罵,雖複貴賤親疏,無所擇也。時謂之謝方眼,而胸襟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後魏書》曰:崔潛為兄渾誄,手筆草本。會昌初,著作佐郎王遵業買書於市,而遇得之。計誄至今將二百載,寶其書跡,深秘藏之。武定中,遵業子鬆年以遺黃門郎崔季舒,人多摹拓之。

又曰:崔玄伯尤善草隸行狎之書,為世模楷。玄伯祖悅與範陽盧諶,並以博藝著名。諶法鍾繇,悅法衛瓘,而俱習索靖。諶傳子偃,偃傳子邈;悅傳子潛,潛傳玄伯。故魏初重崔、盧之書。

《唐書》曰:太宗嚐謂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後,無人可與論書。"徵曰:"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即日召令侍讀。嚐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辯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所誤。

又曰:虞世南,字伯施。同郡沙門釋智永(智永,羲之裔孫。)善學王羲之書,世南師焉,妙得其體,由是聲名籍甚。

又曰:柳公權,字誠懸。幼嗜學,十二能為詞賦。元和初,進士擢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夏州,辟為掌書記。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見,謂公權曰:"我於佛寺見卿筆跡,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穆宗政僻,嚐問公權用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權手筆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貝,曰:"此購柳書。"上都四明寺《金剛經》碑,備有鍾、王、歐、虞、褚、陸之體,尤為得意。文宗夏日與學士聯句,帝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公權續曰:"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時丁袁五學士皆屬繼,帝獨諷公權兩句,曰:"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權題於殿壁,字方圓五寸,帝視之,歎曰:"鍾、王複生,無以加焉!"

又曰:柳公權,大中初轉少師,中謝,宣宗召升殿,禦前書三紙。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過筆。一紙真書十字,曰"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一紙行書十一字,曰"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紙草書八字,曰"謂語助者焉哉乎也"。賜錦彩瓶盤等銀器,仍令自書謝狀,勿拘真行,帝尤奇惜之。

又曰:歐陽詢,潭州臨湘人也。初學王羲之書,後更漸變其體,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時人得其尺牘文字,鹹以為楷範焉。高麗甚重其書,嚐遣使求之,高祖歎曰:"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貌魁梧耶?"(詢形體麼麽,故高祖有是言也。)

又曰:歐陽通,詢之子也。早孤,母徐氏,教其父書。每遺通錢,紿雲:"質汝父書跡之直。"通慕名甚悅,晝夜精力無倦,遂亞於詢。

《唐書》曰:龍朔二年四月,上自為書與遼東諸將。謂許敬宗曰:"許圉師常自愛朕書,可於朝堂開示。"圉師見,驚喜,私謂朝官曰:"圉師見古跡多矣,魏晉已後,惟稱二王。然逸少少力而研,子敬研而少力。今觀聖跡,兼絕二王,鳳翥鸞回,實古今書聖!"

又曰:太宗嚐於《晉史·右軍傳》後論之曰:"鍾書布纖濃,分疏密,霞舒雲卷,無所間然。但其體古而不今,字長而逾製。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疏瘦如陵冬之枯樹,搓枿而無屈伸,拘束若嚴家餓隸,羈羸而不放縱。蕭子雲無丈夫之氣,行行如縈春蚓,字字若綰秋蛇,臥王濛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以茲播美,豈非濫名耶?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又曰:孔若思早孤,母褚氏親自教訓,遂以學行知名。年少時,有人齎褚遂良書跡數卷以遺,若思惟受其一卷,其人曰:"此書當今所重,價比黃金,何不總取之?"若思曰:"若價比金寶,此為多。"更截去半以還之矣。

又曰:盧知猷器度長厚,文詞美麗。尤工書,一落簡翰,人爭模仿。

又曰:鍾紹京,虔州贛人也。初為司農錄事,以工書直鳳閣。則天時,明堂門額、九鼎之銘及諸宮殿門榜,皆紹京所題。

又曰:王涯既誅,涯家書數萬卷,侔於書府。前代法書名畫,人所保惜者,必以厚貨致之。不受貨者,必以官爵致之。厚為垣竅而藏之覆壁。至是,人破其垣取之,或剔取函奩金寶之飾,與其玉軸而棄之。

《蔡琰別傳》曰:琰對曹操曰:"乞給紙筆,真草惟命也。"

《邴原別傳》曰:原年五六歲,過書舍而泣,師曰:"何泣?"原曰:"孤子易傷感。夫書者,皆有父母也。今顧其書,故惻然涕零也。"師哀原言,而為之泣曰:"欲書不須費也。"遂就書。

《江偉家傳》曰:偉性善書,人得其手跡,莫不藏之以為寶。

《神仙傳》曰:東郭延服靈飛散,能夜書。(言目明。)

又曰:王遠,字方平,東海人也。博學,尤明天文、讖緯、《河》、《洛》之要,逆知天下盛衰之期。漢桓帝聞之,連征不出。使郡國逼載詣京師,低頭閉口不肯答,乃題官門扇四百餘字,皆說方來。帝甚恐之,使刮去外字,複見,墨皆徹入版裏。

《石虎鄴中記》曰:石虎有馬妓,著朱衣、進賢冠,立於馬上,馬走而作書,字皆端正。

《永嘉郡記》曰:昔王右軍遊永嘉,經於惡道,右軍書南邊大石。今猶見墨跡,而字不甚了了。

《抱樸子》曰:英蔥實、天雄、鶴腦,服之令人夜書。

《孫卿子》曰:作書者眾,而蒼頡獨傳,用心一也。

《淮南子》曰:昔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誘曰:有書契作,詐偽萌生,去本趨末,棄耕墾之業,而務錐刀之利,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也。鬼恐為文所劾,故哭也。鬼或作兔,兔恐有取毫為筆,害及之,故哭。)

又曰:明月之光,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也。

《慎子》曰:書契所以識公信也。

《隋巢子》曰:史皇產而能書。

《三輔決錄》曰:韋誕,字仲將。除武都太守,以書不得之郡,轉侍中,典作《魏書》,號《散騎書》,一名《大魏書》,凡五十篇。洛陽、鄴、許三都宮觀始就,命誕銘題,以為永製。以禦筆墨皆不任用,因奏曰:"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以逞徑丈之勢,方寸千言。"

《俗說》曰:桓玄取羊欣為征西行軍參軍。玄愛書,呼欣就坐,仍遣信呼顧長康,與共論書至夜,良久乃罷。

《世論》曰:鍾會有異誌,密白鄧艾有反狀。又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皆易其言,令倨傲,多有矜伐以疑之。

《論衡》曰:夫河出圖,雒(與洛同。)出書,聖帝明王之瑞應也。蒼頡作文字,筆與天地同,指與鬼神合,何惡而致雨粟鬼哭之怪哉?

又曰:書官諱丙日,雲蒼頡以丙日死也。

《世說》曰:韋仲將善書。魏明帝起殿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既下,頭發皓然,因是敕誡兒孫勿複學書。

王升之《懷舊序》曰:餘與從甥孫道濟交好特至。昔寓荊州,同處一室,冬多閑暇,長共學書。餘收而錄之,欲以為索居之愛,道濟因記紙末曰:"舅還山之日,覽此相存閑書。"見其手跡,皎若平日,淒悵傷心。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
《太平禦覽》天部
《太平禦覽》時序部
《太平禦覽》地部
《太平禦覽》皇王部
《太平禦覽》偏霸部
《太平禦覽》皇親部
《太平禦覽》周郡部
《太平禦覽》居處部
《太平禦覽》封建部
《太平禦覽》職官部
《太平禦覽》兵部
《太平禦覽》人事部
《太平禦覽》逸民部
《太平禦覽》宗親部
《太平禦覽》禮儀部
《太平禦覽》樂部
《太平禦覽》文部
《太平禦覽》學部
《太平禦覽》治道部
《太平禦覽》刑法部
《太平禦覽》釋部
《太平禦覽》道部
《太平禦覽》儀式部
《太平禦覽》服章部
《太平禦覽》服用部
《太平禦覽》方術部
《太平禦覽》疾病部
《太平禦覽》工藝部
《太平禦覽》器物部
《太平禦覽》雜物部
《太平禦覽》舟部
《太平禦覽》車部
《太平禦覽》奉使部
《太平禦覽》四夷部
《太平禦覽》珍寶部
《太平禦覽》布帛部
《太平禦覽》資產部
《太平禦覽》百穀部
《太平禦覽》飲食部
《太平禦覽》火部
《太平禦覽》休征部
《太平禦覽》咎徵部
《太平禦覽》神鬼部
《太平禦覽》妖異部
《太平禦覽》獸部
《太平禦覽》羽族部
《太平禦覽》鱗介部
《太平禦覽》蟲豸部
《太平禦覽》木部
《太平禦覽》竹部
《太平禦覽》果部
《太平禦覽》菜茹部
《太平禦覽》香部
《太平禦覽》藥部
《太平禦覽》百卉部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