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咎徵
《易》曰:履霜堅冰至。《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又曰: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
《尚書·洪範》曰:咎徵:曰狂,恒雨若;僣,恒陽若;豫,恒燠若;急,恒寒若;蒙,恒風若。
《左傳》曰:初,內蛇與外蛇鬥於鄭南門擲晷,內蛇死。六年而厲公入。公聞之,問於申繻曰:"猶有妖乎?"對曰:"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易是類謀》曰:鬥機絕綱,玉衡撥,攝提亡。(鄭玄注曰:鬥機絕綱,鬥者,天中之精;天失其平,故鬥機絕綱,玉衡撥也。攝提者,鬥前之星,為鬥施政教,布之八野。今鬥失其政,故攝提亦為之亡不見。)五星合,狼弧張,晝視無日,虹拈巒煌;夜視無月,彗孛蔣蔣。(此皆屬乾。乾多為天,天失其主,故著天者皆失其正也。)當藏者出,當出者消,危處易期。(當藏者出,解晝視無日,虹拈巒煌也。當出者消,解夜視無月也。是為危處易期。)太山失金雞,西嶽亡玉羊。(太山失金雞者,箕星亡也。箕者為風,風動雞鳴。今期候者亡,故雞亦亡。西嶽亡玉羊者,狼星亡。狼在於末為羊也。)天卑地高,雷喧公行,(天下雷同,喧公行,無所畏也。)星晝奔,牟痗光,上無乾,下無常。天昧昧,履踐冰。(上無乾,乾氣不正,故下無常。天昧昧,喻不明也。晝視無日,夜視無月,何明之有乎?履踐冰者,峻急之法行,被其刑也。)民衣霧,主吸霜。(民衣霧,佞政行,被其毒也。主吸霜,被陰毒,將害躬也。)間可倚杵於何藏。(解上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間才可倚一杵耳。或言枚,其意同。)不知夏,不知冬,不見父,不見兄。(所以然者,以天卑地高,尊卑失列,故卑為父兄,尊為子弟也。)望之漠漠,視之茫茫,群黨假威,出坐玉床。(小人群黨假王者威權。坐於玉床者,王之床也。)
《尚書大傳》曰:田獵不獸,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好治宮室,飾台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好攻戰,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則金不從革。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祠,逆天時,則水不潤下。
又曰:爰用五事,建用皇極。一曰貌,貌之不恭,是謂不樞。厥咎狂,厥罰常雨,厥極惡。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次二曰言,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僣,厥罰常陽,厥極憂。時則有詩妖妖,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犬禍。次三曰視,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豫,厥罰常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倮蟲之孽。次四曰聽,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常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豕禍。次五曰始,思之不容,是謂不聖。厥咎霧,厥罰常風,厥極凶、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時則有牛禍。王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霧,厥罰常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則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
《洪範五行傳》曰:凡有所害謂之災。無所害而異於常謂之異。故災為已至,異為方來。
《家語》曰:孔子曰:"天災地妖,所以儆人主也;寤夢徵怪,所以儆人臣也。災妖不勝善政,怪夢不勝善行。"
《六韜》曰:武王伐殷,得二丈夫,而問之曰:"殷國之將亡,亦有妖災乎?"其一人對曰:"有。殷國常雨血雨石,大者如甕,小者如箕。常六月雨雪,深尺餘。"其一人對曰:"是非殷國之大妖也。殷國之大妖四十七章:殷君喜時人,喜以人飴虎,喜割人心,喜時孕婦,喜時人之父、孤人之子;喜刑禍;喜以信為欺,欺者為忠,忠諫者不賞;以君子為下,小人為上,以佞辯為相,為政急令暴取,萬民愁苦;好田獵畢弋、走狗飾馬;喜修池台;宮七十有三所,大宮百裏;善為酒池糟丘,而牛飲者三千人;喜聽讒用譽,無功者賞;無尺丈、無錙銖、無秤衡、無功賞、無罪誅。此殷國之妖也。"
《白虎通》曰:災異者何也?災之為言傷也,隨事而誅;異之為言怪也,先發感動。何以言?災者,有所害也。
《說苑》曰:趙簡子問於翟封餘曰:"吾聞翟雨虻穀三日,雨血三日,馬生牛,牛生馬,信乎?"曰:"信。"簡子曰:"災足亡國乎?"封曰:"雨虻穀三日,虻風之所飄也;雨血三日,鷙鳥擊於上也;馬生牛,牛生馬,雜收也。此非翟之災也。"簡子曰:"然則翟之妖奚也?"對曰:"其君幼弱,其大臣比黨以求祿,其百官肆斷而無常,其政令不竟而數改,此其妖也。"
京氏《別對災異》曰:五穀無實何?君無仁德,臣懷叛戾,華飾虛舉,薦賢實不相副,內為蘇秦之行,外以夷、齊之語,故致五穀多無實。朝無賢,害氣傷穡不收,國大饑。其救也,選明經,舉茂才,改往修來,退韌影很,施恩行惠,賞賜勞臣,此災及銷矣。
○天
《左傳·宣下》曰:天反時為災。
又曰:定公玄年,諸侯之大夫城成周,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戍。齊高張後,不從諸侯。晉女叔寬曰:"周萇弘、齊高張皆將不免。"萇弘甕嶼,(天既厭周德,萇弘欲遷都以延其祚,故曰甕嶼。)高子違人。天之所壞,不可支也;眾之所為,不可奸也"。(為哀三年周人殺萇弘,六年高張來魯。)
○天裂
京氏《易妖占》曰:天裂,陽不足,下害上之像。天裂見人,兵起國亡;天開檻邂,流血滂滂。
《晉書》曰:惠帝玄康中,天西北裂。時人主昏暗,賈後專政。
又曰:太安中,天裂為二,聲如雷。是時長沙王奉帝出拒成都王穎,河間王顒迭威專命,僣亂之像。
又曰:成帝鹹和四年冬,天裂西北。時蘇峻之子以萬人入吳興,天下有兵,關中轉亂。明年,石勒僣位。
又曰:穆帝昇平五年,天裂,廣數丈,聲如雷。
又曰:哀帝初即位,天中裂,廣三四丈,聲如雷,野雉皆雊。時帝荒疾,不識萬機,太後臨朝,桓溫專政。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前趙劉曜建玄初,天裂,廣一丈,長五十餘丈。時四方交戰。
《隋書》曰:梁武帝太清中,天裂西北,長十丈,闊二丈,光出如電,聲如雷。明年,侯景陷台城。
○天開
《漢誌》曰:惠帝二年,天開東北,長二十餘丈,廣十丈。後有呂後廢二少帝,諸呂作亂。
蕭子顯《齊書》曰:齊東昏侯永玄中,夜天開,黃色明照。頃有物,絳色,如小甕,漸大如倉廩,聲如雷,墜太湖,野雉皆雊。其年東昏見廢。
《隋書》曰:陳後主至德初,天開西北至東南,其內有黃雜色,聲如雷。後年章大寶舉斃藪陳,竟國亡。
○天光
《竹書紀年》曰: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貫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
《漢書》曰:成帝匈坑玄年四月,無雲有雷,聲光四下,至昏乃止。
《晉書》曰:穆帝永和十年,前涼張祚之玄年正月,夜,天有光如車蓋。明年,祚被殺。
《宋書》曰:文帝玄嘉十八年七月,天有黃光洞燭。至二十二年,太子詹事範曄反,伏誅。
○天崩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後涼麟嘉五年,天崩,有聲若雷,久之乃止。
又曰:前趙劉聰麟嘉三年,天崩,聲若雷,久乃止。是歲聰死。
○天鳴
京氏《易妖占》曰:天有懸車之聲,人主憂。
又曰:《易傳》曰:"萬民勞,厥妖天鳴。"
《晉書》曰:武帝末,天東有聲如雷。
又曰:玄帝太興玄年,天鳴東南,有聲如風水相薄。三年,天又鳴。其後王敦入石頭,王師敗績。玄帝屈辱,製於強臣。
《陳書》曰:梁武帝天監時,有聲如雷,二。是歲交州刺史李凱舉斃藪。後年,又西北隆隆有聲如雷,赤氣至地。是歲盜殺東莞、琅琊太守。中大通年,西南有聲如雷,其年北涼州刺史簡欽反。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前涼張駿時,晉建興十七年八月,天有大聲,下震地。孟池縣人夜怪室如晝,時起視,見西北開有門,光明照地。至二十二年,遜於重華。
又曰:南燕六年,天鳴。是年桓玄廢其主自立,稱大楚。
又曰:前秦符堅建玄十四年,天鼓鳴。至二十年,堅為姚萇所殺。
《隋書》曰:北齊文宣天保年中,天西南有聲如雷。時帝不恤國政,大興師旅。
又曰:後主武平末年,後主東遁至青州。是日西方有聲如雷。是月為周師所擒。
又曰:周宣帝建德年,天西北有聲如雷。未幾,吐穀渾大寇邊。
又曰:陳宣帝太建十二年,天有聲如風水相擊,三夜乃止。
又曰:後主初即位,八月,天有聲如風水相擊。俄又如之。九月夜,天東北有聲如蟲飛,漸移西北。至德玄年正月,天東南有聲如蟲飛,後降於隋。
《隋書》曰:開皇二十年四月,天有聲如瀉水,自南而北。六月,秦王俊薨。
《河圖稽命徵》曰:帝劉即位百七十年,太陰在庚辰,江充詭蒲頒,天鳴地坼。
○四時
《禮記·月令》曰: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草木早落,國時有恐;行秋令,則民有大疫,猋風暴雨總至,藜莠蓬蒿並興;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仲春行秋令,則其國大冰,寒氣總至,寇戎來征;行冬令,則陽氣不勝,麥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則國乃大旱,暖氣早來,蟲暝為害。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國有大恐;行夏令,則人多疾疫,時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則天多沉陰,淫雨早降,兵革並起。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五穀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則草木早枯,後乃大水,敗其城郭;行春令,則蝗蟲為災,暴風來格,秀草不實。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道路不通,暴兵來至;行春令,則五穀晚熟,百螣時起,其國乃饑;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於疫。季夏行春令,則穀實鮮落,國多風咳,民乃遷徙;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災;行冬令,則風氣不時,鷹隼早鷙,四鄙入保。孟秋行冬令,則陰氣大勝,介蟲敗穀,戎兵乃來;行春令,則其國乃旱,陽氣複還,五穀無實;行夏令,則其國多火災,寒熱不節,民多瘧疾。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恐;行夏令,則其國大旱,蟄蟲不藏,五穀複生;行冬令,則風災數起,收雷先行,草木死。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鼻九〉嚏;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境不寧,土地分裂;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民氣懈惰,師興不居。孟冬行春令,則凍閉不密,地氣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則國多暴風,方冬不寒,蟄蟲複出;行秋令,則霜雪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仲冬行夏令,則其國乃旱,氛霧冥冥,雷乃發聲;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國有大兵;行春令,則蟲蝗為敗,水泉鹹竭,民多疥癘。季冬行秋令,則白露早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則胎夭多傷,國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則水潦敗國,時雪不降,冰凍消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