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
《禮記·月令》曰:季冬之月,鵲始巢。
《詩》曰:《鵲巢》,夫人之德也。國君積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
又曰:鵲之疆疆,鶉植導奔。
又曰: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爾雅》曰:鵲〈具鳥〉醜,其飛翪。(郭璞症曰:醜,婁也。翪,竦翅上下翪也。)
《易通卦驗》曰: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見於木風之像。今失節不巢,陽氣不通,故言春不東風也。(《周書》曰:小豪戤日,鵲始巢。)
《漢書·梅福傳》曰:今陛下既不納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鳶鵲遭害,則仁鳥增逝。
《魏誌》曰:管輅至安德令劉長仁,忽有鳴鵲來,在閣屋上,其聲甚急。輅曰:"鵲言:東北一婦昨殺夫,牽引西家人離婁。候不過日,在虞、淵之際,告者至矣。"到時,果有東同伍民來告鄰婦手殺其夫,詐言:"西家人與夫有嫌,殺我婿也。"
《吳誌》曰:赤烏十二年,有兩烏銜鵲墮東觀,權使領丞相朱據燎鵲以祭。
又曰:孫和為南陽王,之長沙,行過蕪湖,有鵲巢於帆檣,故官僚皆憂慘,以為牆木傾危之像。
《晉書》曰:王澄為荊州,將之鎮,送者傾朝。澄見樹上鵲巢,便脫衣上樹,探鷇而弄之。神氣蕭然,旁若無人。
又曰:涼李歆時,通街大樹上有烏鵲爭巢,鵲為烏所殺。
《宋書》曰:徐羨之拜司空,有雙鵲於太家鼏東,鴟尾鳴喚。
《後魏書》曰:李崇為揚州刺史時,有泉水湧於八公山頂;壽春城中,有魚無數從地湧出;野鴨群飛入城,與鵲爭巢。
《北齊書》曰:武衛奚永洛與河內人張子信對坐,有鵲鳴於庭樹,鬥而墮焉。子信曰:"鵲言不善,向夕若有風從西南來,曆樹拂堂角,則有口舌事。今夜有人喚,必不得往。"鍾信去後,果有風來。至夜,高儼使召永洛,且雲敕喚。永洛欲赴,其妻苦留,稱墮馬孝折,遂免於難。
又曰:李玄貞,字玄操,信州刺史希禮之子也。常詠鵲,其佳句雲:"東立朝雨霽,南飛夜月明。"為知音所賞。
《隋書》曰:郭俊字弘文,太原人。家門雍睦,七葉共居。犬豕同乳,烏鵲通巢。時人以為義感。州縣上其事,上遣平昌公宇文(房密切。)詣其家,勞問之。禦史柳彧巡省河北,表其門閭。
又曰:翟普林父母俱終,哀毀殆將滅性。廬於墓側,有二鵲巢其廬前樹。每入其廬,馴狎無所驚懼。
《唐書》曰:高祖圍堯君素於蒲州。糧盡,人相食。有烏鵲巢其發石車之上,人心遂離。為李楚客斬首,傳之京師。
又曰:大曆八年夏四月,乾陵上仙觀天尊殿有雙鵲銜柴及泥,補葺殿之隙壞凡一十五處。宰臣等上賀曰:"臣聞孝至於天,則祥發陵邑;德被於物,則化及鳥獸。伏惟陛下,因心廣教,弘道極和,時殷霜露之恩,流行雲雨之澤。故前聖垂裕,歆於明誠;皇天報貺,錫以嘉應。異鵲來感,翔集可窺。跡此人謀,事歸神化。望宜示中外,編諸史冊。"
又曰:貞玄四年,中書省梧樹上有鵲,以泥為巢。
又曰:竇申,宰相參之族子。參特愛申,每議除授,多恂於申。申或泄之,以招權受賄。每所至,人謂之"喜鵲"。
又曰:開成二年三月,真興門外,鵲巢於古塚。
《莊子》曰:至德之世,烏鵲之巢,可攀援而窺之。
又曰:鵲上高城之絕,而巢於高樹之顛,城壞巢折,陵風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時則義行,失時則鵲起也。
又曰:莊周遊乎雕陵之樊,(樊,藩也。遊於栗園籬之內。)睹一異鵲,自南方來,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進於栗林。(感,觸。)
《孫卿子》曰: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惡殺,烏鵲之巢可俯而窺。
《淮南子》曰:鵲巢知風之所起。(言鵲作巢,向風之所起為戶。一實雲:背風所起也。)
又曰:乾鵠知來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乾鵲,鵲也。見人有吉事之徵,則翛翛然;凶事之徵,則鳴啼。是知來。歲多風,則巢於下枝,而童子乃探其卵。是不知往。各有所能,故曰長短之分也。)
又曰:雁北向,鵲始加巢。(雁在彭蠡皆北麵,征陽剿憒北過。鵲感陽而動,乃上加巢。)
又曰:赤肉懸則鳥鵲集,鷹隼鷙則眾鳥散。物之散聚,交感以然。
《淮南萬畢術》曰:鵲腦令人相思。(取鵲一雄一雌頭中腦,燒之於道中,以與人酒中,飲則相思。)
《穆天子傳》曰:西王母還歸,世民謠憂以吟曰:"徂彼西土,爰居於野。豹虎為群,於鵲與處。(於讀為烏。)嘉命不還,惟我惟帝女。"
《東方朔別傳》曰:孝武皇帝時,閑居無事,燕坐未央前殿。天新雨止,當此時,東方朔執戟在殿階旁,屈指獨語。上從殿上見朔,呼問之:"生獨所語者,何也?"朔對曰:"殿後柏樹上,有鵲立枯枝上,東向而鳴也。"帝使視之,果然。問朔何以知之,對曰:"以人事言之,風從東方來,鵲尾長,靶掮則傾,背風則蹶。必當順風而立,是以知也。"
《西京雜記》曰:樊將軍噲問陸賈曰:"自古人君皆雲有瑞應,豈有是乎?"賈曰:"有之。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況人君處重位乎?"
《五行傳》曰:昭帝玄鳳中,有烏鵲鬥於燕王池上,烏墮地。烏,類君之像。
《說文》曰:鵲,知太歲之所在。
《鹽鐵論》曰:中國所鮮,外國賤之。昆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
魏太祖詩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博物誌》曰:鵲巢開口背太歲,此非才知,任自然也。
崔豹《古今注》曰:鵲,一名神女。
《王子年拾遺錄》曰:圓嶠之山名環丘。上有方湖千裏,多大鵲,高一丈,群飛於湖際,銜不周之粟於環丘之上。
郭子橫《洞冥記》曰:帝解〈九鳥〉鴻之刀以賜東方朔,刀長三尺。朔曰:"杆刀,彩首陽之金鑄為此刀,雄者以飛,雌者獨在。金出九陽清溪,有鵲銜火於清溪之上。"
《廣異記》曰:南方赤帝女學道得仙,居高陽愕山桑樹上。正月一日,銜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鵲,或女人。赤帝見植彈慟,誘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今人至十五日焚鵲巢,作灰汁,浴蠶子招絲,像此也。
《式經·三十六禽變》曰:酉為烏鵲。
《五行書》曰:燒鵲置酒中,令家無盜賊。
○山鵲
《爾雅》曰:鴬,山鵲。(郭璞症曰:似鵲而有文彩,長尾,嘴腳皆赤。鴬,胡礭切。)
《說文》曰:鴬,山鵲,知來事也。
《搜神記》曰:常山張顥為梁相。天新雨後,有烏如山鵲,稍下墮地,民爭取,即化為一圓石。顥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顥以上聞,藏之秘府。顥後官至太尉。
○鳩
《左傳》曰:郯子雲:"少皞時,祝鳩氏,司徒者也;鶻鳩氏,司事者也。五鳩,鳩民者也。"(杜預注曰:祝鳩,鵻也。鵻鳩孝,故為司徒,主教民。鶻鳩,春來冬去,故為司事。治民欲聚,故以鳩為民也。)
《禮記·月令》曰:仲春之月,鷹化為鳩。
又曰:季春之月,鳴鳩拂其羽。(鄭玄雲:鳴鳩飛旦翼相擊,趨農急也。)
《詩》曰:翩翩者鵻。(毛雲:夫不也。《詩主疏》曰:一名取夫,一名浮鳩。幽州謂之佳,或謂雕。梁梁隹陽謂之隹也。)
又曰:宛彼鳴鳩。(毛雲:鶻鳩也。《詩義疏》曰:班鳩也,《月令》"鳴鳩拂其羽"是也。隹陽人謂之班隹也。)
《爾雅》曰:信其,鳺鴀。鶌鳩,鶻鵃。鴡鳩,王雎。(郭璞注曰:鳺鴀今〈孚鳥〉鳩,似山鵲,短尾,青黑色,多聲,江東亦名曰鶻鵃。雎鳩,王雎,雕類,江東呼鴞,好在江渚山邊食魚。《毛詩傳》曰:鳥摯而有別。孫炎曰:鳺鴀,一名祝鳩。鶻鵃,一名鳴鳩。犍為舍人曰:鳺鴀,楚鳩,今梁謂之班鳩也。)
《周書·時訓》曰:穀雨之日又五日,鳴鳩拂其羽。鳴鳩不拂其羽,國不治兵。
《後漢書》曰:楊由從人飲,敕諸生酒三行,嚴車去。請問其趣,由曰:"向社中木上有鳩鳥鬥,兵之像。"由去後,舍中有鬥者,果殺二人也。
《魏誌》曰:管輅至郭恩家。有飛鳩來,在梁頭鳴,甚急。輅曰:"當有老公從東方來,候豚一頭,酒一壺。主人雖喜,當有小故。"明日,果有客如所占。而射雞作食,箭從樹間激中數歲女子,流血驚怖。
《梁書》曰:庾子與父域為巴西守,卒於郡,子輿奉喪還鄉。初發蜀,有雙鳩巢舟中。及至,又棲廬側。每聞哭泣之聲,必飛翔簷宇,悲鳴激切。
《隋書》曰:李得饒,性至孝。父寢疾,輒終日不食。及丁憂,水漿不入口。五日後,甘露降其庭樹,有鳩巢其廬。
《孔叢子》曰:邯鄲人正旦獻鳩於趙簡子,厚賞之。客曰:"正旦放鳩,厚恩也。得賞,競捕之,不如勿賞。"簡子曰:"善"。
《搜神記》曰:長安有張氏者,晝獨處空室。有鳩自外入,止乎床。張氏惡之,畔而祝之曰:"鳩今來,為我禍耶?飛上承塵。為我福耶?來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帶鉤焉,遂寶之。自是之後,子孫昌盛,有為必偶,資財萬倍。蜀客至長安中,聞之,乃厚賂婢,婢竊鉤以與蜀客。張氏既失鉤,漸漸衰耗。而蜀客亦數罹窮厄,不為己利。或告之曰:"天命也,不可以力求。"於是齎鉤以反,張氏複昌,故關西稱"張氏鉤"。
《說苑》曰:梟逢鳩,鳩曰:"子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也?"梟曰:"鄉人惡吾鳴。"鳩曰:"子改鳴則可,不能改鳴,徙,猶惡子之聲。"
《論衡》曰:夫令鳩、雀施氣於雁、鵠,終不成子者,何也?鳩、雀之身小,雁、鵠之形大。
《廣雅》曰:良皋,鳩也。骨鵃,鳻鳩也。役鳩、蔡鳩、辟皋、浮鳩、鵴鳩也。
《琴操》曰:舜耕曆山,思慕父母。見鳩與母俱飛鳴,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
《地理誌》曰:榮陽有井,漢王避項羽於中。雙鳩飛集井上,羽以為無人,故沛掛免,因以為名。故漢世正旦放鳩,為此也。
焦贛《易林·無妄之明夷》曰:千雀萬鳩,與鷂為仇,威勢不敵,雖眾尾嫳。
《益部耆舊傳》曰:廣漢景毅為益州太守,鳩巢於廳事,雛卵孕育。
阮籍《鳩賦序》曰:嘉平中,得兩鳩子,常食以黍稷。後卒為狗所殺,故為作賦。
傅鹹《鳩賦序》曰:餘舍下種楸,蔚然成林。閑居無為,有時遊之。顧見班鳩,音聲可悅,於是捕而畜之。既而馴擾,偶出之籠,無何失之。其後時時一來,飛翔低徊,似有戀焉。故聊為之賦。
摯虞《槐賦》曰:春棲教農童鳩。
孫氏《瑞應圖》曰:白鳩,成湯時來,王者養耆老,尊道德,不以新失舊,則至。
崔豹《古今注》曰:平帝玄始二年,濟南鳩生白子。
《吳錄》曰:赤烏十二年八月,白鳩見章安。
《魏略》曰:文帝欲受禪,郡國奏白鳩十九見。
張升《白鳩頌序》曰:陳留郡有白鳩,出於郡界。太守命門下賦,曹吏張升作《白鳩頌》,曰:"厥名梟鳩,貌術雍容,丹青綠目,耳像重重。"
《會稽典錄》曰:皮延,字叔然,會稽山陰人。養母至孝。居喪,有白鳩巢廬側,遂以終喪。
又曰:鄭弘遷臨淮太守。郡民徐憲在喪致哀,白鳩巢廬側。弘舉為孝廉,朝廷稱"白鳩郎"。
《晉書》曰:太始八年,白鳩二集太廟南門左。
左九嬪《白鳩賦序》曰:太始八年,鳩巢於廟闕,而孕白鳩一詩,毛色甚鮮。晉金行之應也。
《廣州先賢傳》曰:頓琦,字孝異,蒼梧人,至孝。母喪,琦獨身立墳,曆年乃成。居喪逾製,感物通靈。白鳩棲息廬側,見人輒去,見琦而留。
又曰:沛國戴文諶居陽城山,有沙駁焉。其撇昰是妖魅。神已知之,便去,作一五色鳥,白鳩數十隻從,有雲複之,遂不見。
《南史》曰:姚察丁後母杜氏喪,解職。在服製擲晷,有白鳩巢於戶上。
《方言》曰:〈孚鳥〉鳩,自關而東,周鄭之郊、韓魏之都謂之郎睪,其〈役鳥〉鳩謂之睪。其關西,秦漢之間謂之鵴鳩,(郭璞注曰:間匊。)其大者謂之頒(音班)鳩,其小者謂之役鳩,(今荊鳩也。)或謂之〈蔡鳥〉鳩,(音蔡。)或謂之雞鳩,或謂之鶻鳩,梁宋之間謂之佳鳩。《傳》曰:"鳩氏,司空者也。"
《毛詩義疏》曰:匠箔南鳥大如鳩而黃,啼鳴相呼不同集,謂金烏。或雲:"黃"當為"鳩"聲轉,故名移也。又雲鳲鳩,一名爽鳩。又雲是鸇。
《周禮·夏官上·羅氏》曰:中春,羅鳥獻鳩,以養老,因行羽物。(鄭玄注曰:春,鷹為鳩。與春鳥變舊為新,宜以養老,助生氣也。)
《爾雅》曰:鳩,鴶鵴。(郭璞症曰:今之布穀,江東呼獲穀。《方言》雲戴勝。或雲鸇。謝氏曰:布穀類也。)
《續漢書·禮儀誌》曰: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所以愛民也。
《魏書》曰:烏丸俗:耕種常以穀鳥為候。
《淮南子》曰:孟夏之月,以熟穀米,(熟亦長也。)雄鳩長鳴,為帝侯歲。(鳩,布穀也。)
《風俗通》曰:俗說:高祖與項羽戰,敗於京索,遁叢薄中。羽追求之時,鳩正鳴其上。追者以鳥在無人,遂得脫。後及即位,異此鳥,故作鳩杖,以賜老者。案:少皞五鳩,鳩民者,聚民也。《周禮·羅氏》"獻〈九鳥〉養老",漢無羅氏,故作鳩杖以扶老。
《楚辭》曰:進雄鳩之耿耿兮,(耿耿,小節貌。)讒紛紛而蔽之。
又曰:鳴鳩棲於桑榆。(言鳩於桑榆之上奮翼得其所。)
馮敬通《與任武達書》曰:婦口如布穀。
《孫卿子》曰: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發,係之葦苕。風至苕折,子死卵破。巢非不完也,而係者然。
《南方草物狀》曰:番鳩,生海邊土穴中,裏民常以臘月、正月捕食,味如蟹。得過十餘,不可複食。合浦、交趾、九真有之。
○鷃
《左傳》曰:郯子雲:"少皞鷙以鳥明遒。青鳥氏,司啟者也。"(杜預注雲:青鳥,鶬鷃也,立春鳴,立冬去。)
《爾雅》曰:鳸,鷃也。(郭璞症曰:今鷃雀也。犍為舍人曰:主趨民收麥,不得晏起也。)
《說文》曰:鷃,也。從"鳥","晏"聲。
《春秋考異郵》曰:水滅火,故虻螫鷃。(宋均注曰:鷃,柔良之鳥,鷃於水也。)
《春秋運鬥樞》曰:機星散為鷃。德義少,殘百家,則鷃無頭。
《易通卦驗》曰:立春、雨水,鶬鷃鳴。(鄭玄雲:鷃,蒼狀也。)
《廣誌》曰:鷃常晨鳴,如雞,道路賈車以為行節。出西方。
《莊子》曰:窮發之北,有鳥焉,其名曰鵬。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斥鷃笑之曰:"我騰躍上,不過適甸亻刃下,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
又曰:載鼷以車馬,樂鷃以鍾鼓。
《國語》曰:晉平公射鷃,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夠棗,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射鷃,鷃不世,搏而不得。是揚君恥也,勿令遠聞!"公忸怩顏,乃趣舍之。注,賈逵解曰:"徒林,園中地也。言唐叔有才藝,封於晉。"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有雉生鷃。
《車淩別傳》曰:鷃雀椿能乘激風以飛。
○鶡鴠
《方言》曰:周、魏、宋、楚之間謂〈旱鳥〉鴠,或謂之獨舂。自關而東,謂之城旦,或謂之倒懸,或謂之鴠。自關而西,秦隴之內謂之鶡鴠。(郭璞症曰:鳥似鴨,五色,各無毛,赤祼。晝夜鳴,獨春好俯仰也。倒懸,好似懸於樹也。)
《廣誌》曰:侃旦,冬毛希,夏毛盛。
《禮記·月令》曰:仲冬之月,〈旱鳥〉鴠不鳴。(鄭玄注曰:肼旦,求旦之鳥。)
又曰:《詩》雲:"相彼盍旦,尚猶患之。"
《易通卦驗》曰:冬至,鶡旦不鳴。(鄭玄曰:隨應尋至也。入穴。寒征也。)
《說文》曰:鴠,可旦也。
《鹽鐵論》曰:大夫曰:"鶡鴠夜鳴,尾嫳於明。"
《周書·時訓》曰:大雪之日,〈旱鳥〉鴠不鳴;〈旱鳥〉鴠猶鳴,國多訛言。